欧洲历史上谁曾经为了女人放弃皇位

欧洲历史上谁曾经为了女人放弃皇位,第1张

应该是爱德华八世。

1936年,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爱德华八世做出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壮举。虽然那位“美人”脾气暴躁、气焰嚣张,惯于削弱男方的阳刚之气,爱德华八世也丝毫没有觉得棘手。事实上,他对这种关系心满意足。

历史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名叫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的女子究竟有什么厉害手段,竟能让一国之君为之放弃王位。这个两度离婚的美国女人既不漂亮,又是位不折不扣的泼妇。还有证据表明,这位辛普森夫人曾经在爱德华身上实验过她从东方青楼里搞到的房中秘技,这就使整个事情变得更加荒诞可笑。

然而略显合理的解释是,爱德华本身希望在两性关系中能被一位强大的女性所统治。当时爱德华八世身边的一位朝臣尤利克·亚历山大(Ulick Alexander)认为,爱德华已被“某种性反常和自贬情结”所控制。爱德华的一位前情人弗丽达·达德利·沃德(Freda Dudley Ward)对此深表同意。她证实道:“只要我想控制他,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他。我可以对他为所欲为!爱情就是他身上的咒符,不论他爱上谁,他都会全心全意地变成对方的奴隶,完全依赖于对方。这是他的天性吧,他完全可以算得上受虐狂,他就是喜欢变得低贱,喜欢降低身份。他对此求之不得!”

如果这真的是爱德华的由衷愿望,那么辛普森夫人的确是他的理想伴侣。她对待前国王的态度仿佛是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脾气暴虐、言语刻薄。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不加修饰地表达着自己对爱德华的轻蔑,而且经常弄得爱德华眼泪汪汪的。“天啊,那女人真是个泼妇!”爱德华的朋友爱德华·梅特卡夫(Edward Metcalfe)惊呼:“过不多久她就要送他下地狱了。”

而她真的就那么干了。一次,他们邀请一群客人共进晚餐,那群客人正好见证了丑陋的一幕。事后,有人把这一切告诉了爱德华的传记作家菲利普·齐格勒(Philip Ziegler):用餐期间,温莎公爵(爱德华退位以后的头衔)请管家给司机捎个信儿,通知他第二天的用车计划。这时,温莎公爵夫人突然高举双手,然后狠狠地拍在桌子上。刹那间,举座皆惊,空气寂静得仿佛凝固一般。“在我的房子里轮不到你发号施令!”她反驳道。冷静下来以后,她连忙向左右邻座解释:“你们也都知道,平常都是公爵主外我主内的嘛。”此时,爱德华仍坐在坐位上,语无伦次地向她低声道歉。早在婚前,爱德华就习惯了如此的待遇。他的随从约翰·艾尔德发现,爱德华在向她求婚的时候就已“完全失去了自信,像狗一样追随着辛普森夫人”。在她的影响下,爱德华的生活从此变得异常空虚。

对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来说,保持独身是一种称心如意的生活方式。假如她结婚的话,她就得和丈夫分享统治权,但是她对于“英格兰女王”这个称号的热爱使她舍不得让别人分一杯羹。与平凡的家庭生活相比,她更喜欢独掌大权,并最终跻身于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列。她热中于向世人宣布:“我嫁给了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这位自封的“童贞女王”陶醉在臣民的顶礼膜拜之中,但是当她的侍女得到了她永远也无法得到的东西的时候,她却会表示出强烈的嫉恨,那样东西便是所谓的“家室之乐”。就像爱德华·斯塔福德(Edward Stafford)爵士后来发现的那样,她“与爱情势不两立”。在当时,谁若能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侍奉女王的宫廷侍女,她便可实现社会地位的飞跃,但是为了得到这样显赫的地位也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伊丽莎白一世要求这些侍女同自己保持一致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每天清晨即起,白天辛勤工作,夜间独守空房。任何侍女想要结婚,都必须得到女王的恩准,而这位嫉妒的女王绝不肯广赐恩泽,她一定会给她们设下重重障碍。一对新人往往要等待十几年,才会盼来伊丽莎白一世的宽恕和许可。年轻的侍女阿伦德尔**曾经毫无心机地向女王表示她爱慕一位男子,而且只要她父亲准许,他们便可以结婚。令在场人士惊讶的是,这一次女王居然仁慈地说:“你的确很诚实,我将替你向令尊提出请求。”这么强有力的支持令女孩兴高采烈,她以为这下自己的父亲绝对不会驳回她的请求了。紧接着,女孩的父亲罗伯特·阿伦德尔爵士被召进宫中,他诚惶诚恐地把准婚文书呈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此深表满意,令其退下,并告诉他:“余下的事情我来处理。” 然后女王召来阿伦德尔**并告之她的父亲已经同意婚事。女孩满心欢喜地答道:“如果陛下您也高兴的话,我将感到十分幸福。”此时她仍然相信女王会恩准她同自己选中的夫婿结婚。“你是该感到幸福的,但绝不会是因为这桩愚蠢的婚姻”,女王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令尊的准婚文书已经呈到我的手里,然而我发誓不会让你得到它。我看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跨入蠢货的行列了。”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令女孩目瞪口呆,女王玉手一挥,将她轰了出去。想得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准婚的确很难,然而对于任何胆敢瞒天过海的侍女来说,要面对的就不是困难而是灾难了。当侍女玛丽·谢尔顿同詹姆斯·斯丘达摩尔秘密结婚的消息传到伊丽莎白一世耳朵里的时候,女王龙颜大怒地将新娘扼死,还掰断了她的小指。埃莉诺·布里奇(Eleanor Bridge)认为“玛丽为结婚付出的代价无人能及”,但是和伊丽莎白的表亲—苦命的“九日女王”简·格雷(Jane Grey)的妹妹凯瑟琳·格雷(Katherine Grey)相比,这也许还不算真正的惨痛。在几年前的那场宫廷政变之中,凯瑟琳·格雷不但毫发无伤地逃过了与父亲和姐姐一同被处决的厄运,而且除了家产被罚没之外名誉依然清白,同时还幸运地在人称“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的宫廷里得到了十分显著的地位,而她亲人的头颅正是这位女王斩下的。但是1558年玛丽一世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以后,凯瑟琳在宫中的地位就有所下降。新女王就是不喜欢她的表亲,觉得她傲慢可憎。因此,伊丽莎白一世很少允许凯瑟琳接近自己,却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密切关注。根据先王亨利八世的遗诏,凯瑟琳处于第二继承顺位,如果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子嗣的话,王位就要由凯瑟琳继承,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必须对她严加监视。

凯瑟琳·格雷对自己的都铎王朝血统颇为自豪,但她未能继承这个家族的智慧。在服侍女王期间,她爱上了前摄政王的儿子爱德华·塞穆(Edward Seymour)。那位前摄政王在自己的侄子爱德华五世(伊丽莎白的弟弟)执政时期因犯叛国罪被斩首。凯瑟琳和爱德华·塞穆这两个罪臣的后代极不明智地开始暗中幽会,并逐步筹划秘密结婚。在计划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凯瑟琳和她未来的小姑子简·塞穆一同告病,于是她俩被准许不必在那天的游猎中伴驾。女王一行才走远,凯瑟琳和简就溜出王宫,乔装赶到泰晤士河畔爱德华·塞穆的住所。

凯瑟琳和爱德华就在那里秘密地举行了婚礼,证人只有简和主持婚礼的牧师,他是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临时借来的。他们两个急于成婚,连牧师的姓名也忘了问。简单的仪式之后,高度紧张的凯瑟琳就和她的同谋简一起溜回王宫,同样无人察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婚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数月之久。但是后来简·塞穆突然染病身亡,又过了一个月,一纸调令把爱德华·塞穆派往法国进行外交工作。没过多久,凯瑟琳发现自己怀孕了。秘密丈夫远在法国,婚礼的证人一个已死,另一个不知姓名,这几重打击令这位可怜的女士陷入无边的恐慌。况且她已经遗失了证明婚姻合法化的丈夫财产继承契约,这不啻于雪上加霜。方寸大乱的凯瑟琳将秘密告诉了另一位宫廷侍女圣罗夫人。圣罗夫人同样熟知女王心狠手辣的脾性,于是她严厉地斥责了凯瑟琳的愚蠢行为,不光是秘密结婚的事情,还有这次向自己的坦白,因为这也会给她带来灾祸。又惧又怒的圣罗夫人把凯瑟琳赶了出去。被恐惧折磨得几乎歇斯底里的凯瑟琳投奔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罗伯特·达德利的居所,哀求他为自己说情。由于伊丽莎白一世随时会驾临此处,达德利不得不尽快安抚如惊弓之鸟一般的凯瑟琳,并保证会尽其所能地帮她说情,接着便派人把她送出宅邸。最后,伊丽莎白一世从她亲爱的达德利那里得知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但这丝毫没能使她温和行事。相反,她完全被激怒了。那厚颜无耻的表亲对自己的蔑视和欺骗已经够严重的了,更重要的是凯瑟琳同王位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任何王室成员的婚姻都必须经过女王和议会的一致首肯。因此凯瑟琳同爱德华·塞穆的结合又顶上一条叛国之罪。与其说伊丽莎白一世嫉妒婚姻的幸福,倒不如说她更珍爱自己手中的王权。凯瑟琳·格雷被立即关进伦敦塔,圣罗夫人因为没有及时汇报情况而遭受一样的厄运。接着,爱德华·塞穆被从法国召回,一同打入伦敦塔,与妻子分别关押,不得相见。其后,一个王室调查团就其“与凯瑟琳·格雷女士之间不道德的事件”对爱德华进行了一连串的审问。但是在一没证人,二没财产继承契约的不利条件下,爱德华实在无法支持自己关于该婚姻合法的大胆言论。

凯瑟琳同样受到了审讯,但是在1561年9月21日,调查团暂时停止了审问,因为那一天她生下了一个儿子。8个月以后,调查团继续审问并宣布:“在爱德华·塞穆和凯瑟琳·格雷女士之间不存在合法婚姻。”就这样,他们的儿子被贬为私生子。按照女王的意愿,这一家人由于“草率非法的性交”的罪名被继续关押在伦敦塔,不过一位好心的狱卒经常安排夫妻俩见面,结果没过多久凯瑟琳又怀上了一个孩子,这下凯瑟琳失去了所有被赦免的希望。虽然后来她被放出伦敦塔,交由她叔叔约翰·格雷勋爵进行监管,但是她再也没有与丈夫团聚。

1568年,始终未被原谅的凯瑟琳痛苦地死于肺炎。凯瑟琳的悲惨命运似乎根本没有让她的侏儒妹妹玛丽引以为戒。1565年,玛丽同高出自己一大截的王宫卫队长托马斯·凯斯(Thomas keyes)秘密成婚。当时的女王首席顾问威廉·塞西尔(William Cecil)这样写道:“这真是最不幸、最荒谬的偶然事件。卫队长堪称王宫里最体面的绅士,然而他却秘密迎娶了宫中身份最为低贱的玛丽·格雷女士。” 两位表亲的连续背叛,使得伊丽莎白一世怒不可遏·她把凯斯关入弗立特监狱,并把玛丽流放到农村,然后冷酷地宣布她“决不允许姓凯斯的私生子”出现在她的国家里。寡居之后的玛丽后来再度被恩准回到王宫,她仍然我行我素地把自己的名字签成“玛丽·凯斯”。玛丽·凯斯死于1578年,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对此毫无哀悼之意。

英王乔治四世向来与人谈笑风生,其鉴赏眼光无可挑剔,在艺术欣赏、建筑风格、流行时尚等方面都以品位高雅而著称,而且他为人慷慨大方、和蔼可亲。就算这样,这位19世纪早期的国王照样成为了公众舆论大肆讽刺的对象。每次乔治四世驾车出巡,都会招来市民的嘲笑和讥讽。人们之所以对他大加非议,是因为他过着挥霍无度、债台高筑的糜烂生活,在父王病重时期对王位贪婪地觊觎,以及在同拿破仑交战时轻易许诺却不曾兑现奖赏。他那一段段招人侧目的风流艳史和极其失败的婚姻也免不了要遭人指责。不过公众抨击最猛烈的乃是这位身材肥胖的邋遢鬼嗜酒如命的癖好,何况他还经常喝些鸦片酒。虽然乔治四世并非英国历史上最胖的君主,但他绝对是最能喝酒的—清醒的时候优雅高贵,喝醉的时候丑态百出。乔治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已经与酒为伴了,过度饮酒使他的容貌提前衰老,令旁人好生窃笑。1787年,乔治在霍普顿夫人举行的一次舞会上的表现就足以说明他的醉态。根据在场人士的记载:“他直楞楞地立在走廊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搂过了安克斯特公爵夫人的玉颈,狠狠地给她来了个响吻,把过往宾客吓了一大跳。然后他又向盖洛威爵士挑衅,威胁说要把他的假发扯下来,还要打得他满地找牙。他像个醉鬼一样到处胡闹,最后随从们不得不叫过马车,把他架离了现场。”

但凡他的口碑稍微好一点,上面那一幕都可以让人觉得虽然古怪,倒还可爱,或者根本就被大家善意地遗忘了。然而乔治实在是个人见人烦的家伙,缺点又太明显,所以批评家们对他毫不留情。当时的《泰晤士报》就曾把乔治形容为粗话连篇、举止放荡的超级酒鬼,还说他“可以为了酒和女人不理朝政和劝诫”,他所有的乐趣就是“暴饮暴食和舍命豪赌”。画家詹姆斯·吉尔瑞(James Gillray)曾画过一幅讽刺漫画,把乔治描述为饕餮之徒。这幅画流传甚广,令乔治王子在民众心里的形象一落千丈。画面上,饱餐后的乔治用餐叉剔着牙,装满食物的肚子撑开了裤扣。他身旁的桌子上杯盘狼藉,而他身后则堆着小山一样的药物,有治痔疮的,有治口臭的,还有两种当时专治性病的东西:维诺牌蔬菜糖浆和利克丸。乔治的亲戚朋友觉得这样的嘲讽还不够,于是纷纷跳出来添油加醋。在一次狂欢夜饮之后,乔治惟一的合法后代夏洛特公主到处扯闲说:“光是点灯就用了那么多的油。”而他的酒肉朋友、花花公子乔治·布赖恩·布鲁梅尔 则在一次舞会上着实地羞辱了他一番。当时,布鲁梅尔拒绝向乔治表示应有的尊敬,于是乔治心怀不满,故意假装没看见他,只和他俩共同的朋友阿万利爵士说话。布鲁梅尔就隔着整个大厅扯着嗓子喊:“阿万利!你那位胖子朋友是谁呀?” 在早些年间,对王室成员如此不敬可是要判死刑的,然而不论是乔治做摄政王的时候(他的父亲乔治三世精神上有些缺陷,无法控制全局),还是他当上国王的时候,他的王权仿佛都在渐渐地流失。我们的小乔治不但没有处决那些成天挖苦他的人,反而对那些无情的讥讽无动于衷,也许是因为他自知理亏吧。 1812年,《观察家报》(The Examiner)发表了一篇恶意中伤摄政王乔治的文章,文中不光说他“食言无信、荒*无度、到处欠债”,还对他加以了“丝毫不重视家庭亲情”等谴责。这次,乔治下令逮捕了文章作者和他的哥哥,那个报社编辑,判他们“企图诽谤和中伤威尔士亲王、英国摄政王殿下”。兄弟俩为这事交了罚金、坐了牢,然而这次宣判并没有让英国王室挽回多少面子,人们越来越讨厌乔治了。同一时期,散文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讽刺乔治的打油诗也传得妇孺皆知: 一条独一无二、硕大无朋的鱼,笨拙而艰难地游动在北极的海域。看看他两腮垂肉,脑满肠肥,就知道他鲸吞了多少海水…… 琳琅满目的鱼群从他身边掠过,或在他身后退缩。他地位尊贵无人能比,好似凶猛怪物蛰伏海底…… 要问他姓甚名啥咋排行?他可是称霸海洋的摄政王。他块头庞大一身肉,丰满肥硕直流油。我的眼神还真灵光,他正是那威尔士亲王。 乔治四世于1820年正式即位,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可能是因为他仍然不断地给批评家们提供新鲜素材。包括民间文学作家在内的各路讽刺好手从乔治四世和他最后的情妇科宁厄姆夫人的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灵感。有人这样写道: 喝一口红酒,亲亲嘴唇,互相摸摸肥厚的臀。 肆意放浪的生活严重地损害了乔治四世的身心健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干脆隐居温莎堡,不再抛头露面。尽管如此,他的胃口依旧很好。他的宫廷传记作家阿巴思诺特夫人认为他的生活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威灵顿公爵是温莎堡的常客之一,一次他看到了乔治四世的早餐菜谱。那天早上,国王的早餐主要由鸽子和牛排组成,他享用了“两只鸽子、三块牛排、大半瓶摩泽尔干白葡萄酒、一杯干香槟、两杯波特酒,还有一杯白兰地!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多次服用了鸦片酊”。结果不出大家所料,没过多久,乔治四世就见阎王去了。乔治四世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人在放纵胃口方面的潜力是无穷的。批评家们显然不会放过这一点。《泰晤士报》在国葬第二天发表的文章中写道:“除了咽气的国王,谁也没觉得这事有多遗憾。除了那些花钱雇来的哭丧者,举国上下有谁为了乔治四世这头王室巨兽掉过一滴眼泪?又有哪颗心感到过悲痛呢?”

假如爱德华八世真如外界所说是纳粹同谋的话,那起码说明他在1936年退位以后至少还做了点事情。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传闻纯属虚构,因为这位前国王的余生从那时起就荒废虚度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心爱的女人不惜作出退位的牺牲,自降为温莎公爵。婚后,在专断跋扈的公爵夫人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的控制下,温莎公爵过起了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俩成天穿梭于纽约、巴黎和棕榈滩的富人圈之间,以争取世人对他们的好感。公爵真正能负责的事情大概就是悉心照料夫人豢养的一群哈巴狗了。爱德华放弃了天生该做的事业,但是又没什么事情能填补空白。不过他仍然保持着王室成员的尊严,享受着特权,而且他希望自己的夫人也能受此优待。他家的仆人仍然身着宫廷制服,而且不论是在他们精心布置的住宅还是公寓,只要有陈列着王室祖先画像的地方就必然悬挂着温莎公爵夫妇的肖像。既然统治不了国家,爱德华和辛普森夫人就在自己的家里指挥着仆人、司机和厨子。除了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政府那里榨钱之外,爱德华大概只对一件事情下过心思,那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夫人争取王室封号。当初,爱德华力排众异和辛普森夫人结婚的时候,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这位来自巴尔的摩、两度离婚、脾气暴躁的女人为王室成员,更不可能授予她“殿下”的封号。这样的怠慢令爱德华十分痛苦,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想办法对夫人进行补偿。温莎公爵和王室家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因为退位事件变得岌岌可危,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辛普森夫人,而他在为夫人争取封号时决不让步的态度则使紧张的家族关系进一步恶化。爱德华的母后玛丽在写给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六世的信中提到:“你可知道为了这个‘殿下’的称号他让我伤透了心。一旦把封号授予了那个女人,外人恐怕就会认为我们承认了这桩可怕的婚姻,这在任何方面对我们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啊。” 二战期间,英国遭受了纳粹德国猛烈的袭击,白金汉宫也遭到轰炸。即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温莎公爵仍然不忘向王室为夫人讨封号。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指挥战争的百忙之中对爱德华进行了一番忠告:“阁下既然已经从世界上最尊贵的王位上退了下来,就应该为了您的权益和尊严多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虚名斤斤计较。” 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战争期间,爱德华除了为夫人争取封号之外,大概就没在别的事情上倾注过这么多的心血。事实上,他曾被一度任命为巴哈马总督。国难当头,这真算不上什么千钧重任,可是爱德华刚到任就叫苦连天,要求马上离职。时值8月,在热带岛国居住也许会让人稍感不适,但首相丘吉尔觉得爱德华的辞职请求幼稚得可笑。沃尔特·蒙克顿(Walter Monckton)在给爱德华的信里写道:“他为您的决定感到痛心。”英国人民正在忍受着战争的摧残,丘吉尔希望温莎公爵“能够置个人舒适于度外,在该职位上坚持到天气转凉的时候”。

出于爱国的责任,爱德华极不情愿地走马上任了,然而他一再抱怨巴哈马的居住条件让人无法接受。“这总督府简直没法住,”爱德华对前任总督比德·克利福德(Bede Clifford)说道,“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们不得不逃到外面风餐露宿,到处都是白蛉。”爱德华领到的修缮房屋所用的资金根本不够他挥霍,于是他向殖民地长官乔治·劳埃德(George Lloyd)申请更多的款项供他装修官邸。丘吉尔在备忘录中的批示表明了他对此事的明确态度:“毫无必要。” 巴哈马一行令温莎公爵夫妇忙得四脚朝天,所以战后他们觉得应该彻底放松一下。这一放松不要紧,后半辈子就算是晃荡过去了。如果天气好的话,爱德华就打几轮高尔夫球,天气不好就打个盹,然后斟酒小酌。不过到了下午4点他就得忙活起来了,不是向下人们转达夫人的指示,就是亲自为夫人跑腿效劳,而这个时候的公爵夫人正在忙碌地准备当天晚上的晚宴或者社交活动。爱德华似乎心甘情愿地享受这种虚度光阴的生活。一次,他在跟美国外交官的夫人交谈时无意间表露了自己的这种心态:“我今天是怎么过的呢?早上我起得晚了点儿,陪公爵夫人出了趟门,她买了顶帽子,我在旁边欣赏。回家的路上我在博伊斯下车,观看了一会儿美国士兵的橄榄球比赛。后来我想散个步,可是天太冷了……我到家的时候,公爵夫人正在上法语课,所以没人陪我聊天,正好上礼拜我母亲给我寄来几个纸盒子,我就拆开看了看。嗬,里面装的是我小时候学法语时写的作文,那会儿正是一战期间吧……您也知道,我这个人向来不爱阅读。”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是一个水电维修工他是几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水电急修的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曾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这些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干大事业的人,但更需要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

一个著名的舞蹈演员,事业非常成功,正准备去参加一个国际的比赛可就在前几天,她被确诊为骨癌她面临着两条路:要么截肢,要么死亡身为一名舞蹈演员,失去了双腿就像失去了生命她进退两难她不愿,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她选择了辉煌,选择了那一瞬间的美丽当她站在舞台上时,她步伐轻盈,丝毫看不出她是个有重病在身的人当她走下舞台时,她再也没有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生的努力,化身为舞台上的一次演出

她,用舞台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将生命的价值定义为灿烂、辉煌

还有一个事例,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蝴蝶吧,当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你可曾想到,蝴蝶的生命来之不易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蝴蝶翅膀,让它们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上天又是残酷的,他让蝴蝶在拥有翅膀的同时,也让它们历尽了磨难蝴蝶是由蛹化来的,当它们在蛹中挣扎时,它们把血液挤进翅膀谁都帮不了它,只有它自己努力不经过挣扎的蝴蝶是飞不起来的蝴蝶的美是一种悲壮的美

它们,用一季的飞翔,将生命的价值解释成奋斗、精彩

在她们身上,生命被诠释得淋漓尽致生命的价值在于用不懈的努力去争取辉煌,去用一生的付出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么此生无憾也

女主人公:安妮·夏利

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戴安娜·巴里

绿山墙农舍的主人:马修·卡斯伯特

马修· 卡斯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女主人:玛瑞拉·卡斯伯特

基尔伯特·布莱斯

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邻居、好朋友:雷切尔·林德

安妮的好朋友:鲁比·吉里斯, 简·安德鲁斯

牧师的夫人:阿兰太太

乔西·帕伊: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

安妮的老师:菲利普斯老师,斯蒂茜老师

《绿山墙安妮》人物简介:

安妮·夏利

一个红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又瘦又小的女孩,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还长着一脸雀斑。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几次波折,她阴差阳错地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喜欢幻想,并且想象力非常丰富,热爱大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也经常管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很珍惜自己的友谊。并为自己取名为科迪莉亚·雪莉,

戴安娜·巴里

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善良,开朗,漂亮。充满热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她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的友谊, 与安妮几乎形影不离。但是,由于安妮要去奎因学院上学,这两个好朋友分别过一段时间。

马修·卡斯伯特

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不敢与马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但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女孩调包事件”的人,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知道。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最终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很宠爱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小姑娘。是安妮在这世上最像亲人的亲人,安妮自己也曾对玛瑞娜说过“如果是马修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样的话。在《绿山墙的安妮》的最后,因为存有一生积蓄的银行倒闭,死于心脏病发。

玛瑞拉·卡斯伯特

马修· 卡斯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女主人。脾气与马修截然不同,玛瑞拉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对安妮的爱只在最深处体现。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有时候甚至有点过分了,但心里却是很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家伙。安妮去奎因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晚上,玛瑞娜因为想念安妮而痛哭流涕。因为爱她,所以害怕自己会过于放纵她,就不自觉地变得十分严厉。这应该就是“打是亲,骂是爱”的最佳典范吧。

基尔伯特·布莱斯

在安妮童年的时候,因为基尔伯特开了个玩笑,管安妮叫“胡萝卜”俩人发生争执。安妮发誓要一辈子讨厌他,而基尔伯特却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红头发姑娘。后来,由于他把职教本校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两人关系和解。在安妮大学的时候,他们是校友。《女大学生安妮》的最后,安妮听说基尔伯特患了重病并且可能会死掉,才终于发现,自己一直爱的是基尔伯特。最后,基尔伯特听到了安妮已经拒绝了罗伊·贾德纳的求婚的消息,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两人最终在一起了,并且订下了婚约。 《风吹白杨的安妮》中安妮在夏缘镇当校长的时候,吉尔伯特在雷德蒙德继续深造,两人通过信件交谈。当然,在《梦中小屋的安妮》里,两人结婚了以后的故事中,他们有了孩子,在《壁炉山庄的安妮》里提到《彩虹幽谷》是安妮对孩子的教导以及壁炉山庄的孩子和新来的牧师一家的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最后的《壁炉山庄的安妮》,是安妮一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以小女儿Rilla的口吻和第三方叙述来写的。

雷切尔·林德

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邻居、好朋友。是一个很传统的英国式妇女(那时候的加拿大完全沿袭英国的风俗习惯)。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书中原话:“如果要从林德太太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从小溪到顽童,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不然就无法安心。”因此,刚开始与安妮相处时,两个人闹了不少的矛盾,但最后都冰释前嫌了。在《女大学生安妮》的时候,还搬到绿山墙农舍住了。

鲁比·吉里斯

是安妮的好朋友,长得很漂亮,金色的头发,碧蓝色的眼睛,活力十足,爱讨论漂亮衣服与男孩。

阿兰太太

牧师的夫人,是安妮非常喜欢的一位夫人,她很和善又很漂亮,曾经在安妮伤心时给予安慰和开导。她还经常教导安妮,是安妮的另一位知心朋友,也是安妮的良师益友。

乔西·帕伊

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经常嘲笑安妮,在安妮不小心把头发染成绿色而不得不剪掉后,嘲笑安妮蠢的像个稻草人,有一次甚至害得安妮挫伤脚骨,性格有些自私,不和善,喜欢嘲笑,讥讽别人,甚至和安妮在大学时,被冠以“全学园嘴巴嘴损”。

简·安德鲁斯

也是安妮的朋友,曾和鲁比一起参加过安妮的故事会,是一位很严谨的姑娘,学习很好。

菲利普斯老师

安妮的小学老师,因为吉尔伯特的嘲笑,导致师生的关系变差。但到了后来,师生的关系又恢复了。六月,菲利普斯老师离开了安妮的学校。

斯蒂茜老师

菲利普斯老师离开安妮的学校后,由斯蒂茜老师给他们上课。当安妮他们快毕业时,斯泰西老师组建了一个去女王学院的女王班。在毕业考试上,安妮考上了奎因学院,斯蒂茜老师返回家乡后安妮把她的照片摆在卧室里。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5月19日中午12点(北京时间19日晚7点),英国哈里王子与美国女星梅根·马克尔的婚礼在温莎城堡圣乔治大教堂正式举行。

《哈里王子与梅根》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1234    

该纪录剧集以前所未见的角度探究这对史上最具话题性的伴侣,史无前例地深入探索哈利王子与梅根备受瞩目的爱情故事,将其不为人知的一面公诸于世。娓娓道来二人在恋爱初期如何密会,以至后来种种挑战如何让他们迫不得已放弃全职王室人员身份。片中邀来哈利王子与梅根的好友和家人,初次公开评论他们目睹的一切;也邀来历史学家探讨英联邦的现况,以及英国王室与传媒的关系。这系列不单记述这对夫妇的爱情故事,更刻划了现今的世界以及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出生在加拿大最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美好的田无生活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终生热爱。露西九岁开始写诗,十六岁开始投稿,三十七岁结婚,嫁给一位牧师。在忙碌操劳的漫长岁月里,她每天都挤出几个小时坚持阅读与写作,成果累累。她的女孩成长小说系列在英语国家畅销近一个世纪而不衰,被译成数十种文字,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又搬上舞台,改编成音乐喜剧。 艾米莉系列小说以迷人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异国异地一个女孩丰满的成长过程。艾米莉坚持自己爱美的天性和纯真的情怀,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成为人们心目中有着阳光般美好性格和浪漫情怀的梦女孩。

简·格雷(英文:Lady Jane Grey,1537 年10月12日-1554年2月12日)英格兰都铎王朝的女王,在位仅仅十三天,英国历史上首位被废黜的女王。

简·格雷是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长女,母亲是弗朗西斯·布兰登,外祖母玛丽·都铎是亨利七世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妹妹。她曾嫁给法兰西国王,后又改嫁。

1553年7月6号,英王爱德华六世去世,因为政治和宗教原因,简·格雷被推上了英国国王的宝座。同样也是因为宗教原因,1553年7月19日英国议会废黜了简·格雷的王位,并拥立玛丽一世为女王。

1554年2月12日,简·格雷在伦敦塔内被秘密处死,时年16岁。

人物生平

出生

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王国处在宗教信仰的混乱之中。亨利八世为了离婚的事与教廷翻脸而改教,推行新教,造成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

简·格雷(又译珍·格雷)于1537年10月(另一说1536年),出生在莱斯特的布莱德盖特庄园,是多塞特候爵亨利·格雷(后来的萨福克公爵)和弗朗西丝·布兰登(英王亨利八世的小妹妹玛丽的女儿)的长女。她出生之时,也是简·西摩为亨利八世生下爱德华王子之时。国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爱德华的诞生,为了这个渴望已久的男性继承人,他已经不惜与第一位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将第二位妻子(安妮·博林)砍头。亨利·格雷前往王宫致贺,临行前匆匆忙忙地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简,以向王后简·西摩表示敬意。

成长

简·格雷从3岁起接受教育,以聪慧好学著称。罗杰·阿斯卡姆在《教师》一书中回忆,他有一次去拜访格雷家时,看到简坐在窗下阅读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描述。她的父母正在猎苑打猎,猎狗的吠声传进屋内。他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没有跟父母一起打猎。她却回答说:“我觉得他们在猎苑狩猎所得到的乐趣与我读柏拉图所得到的乐趣相比乃是微不足道的。”十四五岁时,她的学识已闻名于外,欧洲大陆的一些宗教学者相当赞赏她的聪明和虔诚。

1546年,9岁的简被送到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任妻子凯瑟琳·帕尔的宫中受她监护,学习社交礼仪,这在当时的贵族家庭是很常见的事。不久亨利八世驾崩,不足10岁的爱德华继位,称为爱德华六世。凯瑟琳·帕尔王后再婚,嫁给萨默塞特公爵之弟托马斯·西摩,后于1548年死于产褥热。托马斯·西摩付给简的父母2000英镑,换取了简的监护权,筹划将来把她嫁给爱德华六世。但托马斯·西摩不久即因冒犯国王被杀,简·格雷回到自己家中。

成为英王继承人

托马斯·西摩被杀后,取代他并获得势力的是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即后来的诺森伯兰公爵。

他让儿子吉尔福德·达德利与简·格雷结婚,密谋让简·格雷成为爱德华六世的继承人。

1553年5月25日,简·格雷在达拉姆公馆举行了婚礼,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她的妹妹凯瑟琳与彭布罗克伯爵的继承人赫伯特,以及她丈夫的妹妹与弗朗西斯·黑斯廷斯,三个婚礼一并举行。

诺森伯兰公爵试图说服体弱多病的爱德华六世指定简·格雷作为他的王位继承人。枢密院议员们并不太支持诺森伯兰公爵,但他们害怕他,因而保持沉默。

1553年,爱德华六世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后,与议会拟定了“继承案”,试图阻止国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势力。爱德华任命他的表姐简·格雷为王位继承人,将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都排除在外。爱德华亲自颁布了英王制诰,还有102名显要人物在上面签了字,其中包括整个枢密院,贵族,主教和伦敦市议员。1553年9月,爱德华还让议会通过了这份诏书, 此举引发争议。

登基和废黜

1553年7月6号,爱德华六世去世。简·格雷就声明她是女王,根据是爱德华六世1553年9月颁发的诏书。第二天她搬进安全的住所伦敦塔之后,就正式公布她为女王。一般认为简是被迫接受的王位(受两家父母操控),并且在加冕礼上拒绝把她丈夫封为国王,而是封为克拉伦斯公爵,这也遵从了议会的意见。爱德华六世死后,诺森伯兰公爵做了许多工作加强他的权力,最重要的包括他要立即搜捕监禁玛丽公主(后来的玛丽一世),以防她聚集她的支持者。玛丽公主在确认爱德华已死之后,马上从休斯敦的住所逃到了东盎格利亚,聚揽支持者。诺森伯兰公爵带领军队前去镇压玛丽公主,在他离开期间,枢密院逐渐把支持从简·格雷转向玛丽公主,1553年7月19号枢密院宣布玛丽公主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民众欢腾支持。1553年7月20日,诺森伯兰公爵被捕,简·格雷的父母丢下女儿和女婿出逃。简·格雷被监禁在伦敦塔中狱卒的房间,她丈夫被监禁在波尚塔。

处决

1553年8月3号,新女王玛丽一世进入伦敦,诺森伯兰公爵为了活命而放弃新教的信仰,向玛丽一世求饶,但他还是在1553年8月23日被砍头。

1553年9月,议会宣布玛丽一世为女王,公开指责简·格雷是篡位者。

玛丽一世在伦敦塔内于简·格雷共同进餐时,给了简·格雷一条生路:放弃新教信仰。简·格雷拒绝了。此后不久,简·格雷和丈夫被判死刑。不久,简·格雷的父亲萨福克公爵被发现参与一个反对玛丽一世的叛逆组织。

1554年2月12日,简·格雷的丈夫首先在伦敦塔外被处决。死前他曾要求再见妻子一面,玛丽一世准许了,简·格雷却拒绝了。她说,见面会扰乱他们为死亡而准备好的神圣的宁静,只会使丈夫更加软弱而非坚强。丈夫的尸体被送进伦敦塔中时,简·格雷当众哭泣。随后,她在塔里被秘密处决。简·格雷平静地走向死亡,遗言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主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简·格雷被埋在伦敦塔内教堂的地板下,亨利八世那些被砍头的妻子们旁边,没有葬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0698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