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之法。经验者进

健身之法。经验者进,第1张

利用哑铃健身法

一、哑铃健身的作用

哑铃是体育爱好者非常熟悉的一种健身器械,其重量规格有许多种,较为常用的练习哑铃每个重为1千克~10千克,市场上出售的还有一种哑铃为组合式调节哑铃,它状似小杠铃,中间用一根长50厘米左右可调节的短铁棒、两端可以装卸数片小杠铃片,其优点是体积小,实用性强,重量可以随时调节。另外,还有一种可代用的塑料制的空腔哑铃,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装进沙子或水,是少年儿童和女子器械健身锻炼的一种很好的器材。

二、哑铃健身的方法

持哑铃进行健身锻炼,不受场地和气候的影响,实用性强。由于哑铃动作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因此深受广大健身者的喜欢。下面介绍几种哑铃的实用健身方法;

1.两手交替前平举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直臂垂于体侧,拳心向后;然后两臂直臂交替向前平举至肩平行。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特别是三角肌前部的肌力,同时也锻炼前臂肌群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逐渐增到每组25次左右。练习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练习时,身体要保持正直,不能因手臂用力而随之前后晃动。这一练习也可以做成两手同时前平举。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2.直臂侧平举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两臂体侧垂直,拳眼向前;然后两臂直臂用力向两侧上举至与肩平行。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特别是外三角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以逐渐加到每组25次左右。上举时两臂一定要伸直,当手的位置与肩齐平时稍停,还原的速度稍慢。练习时,上体始终保持正直。上举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3.两手上提

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两臂体侧垂直,拳眼相对;然后两手将哑铃向上提起至胸前两侧乳头处。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力量,同时也发展斜方肌和肩胛提肌的力量。练习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以逐渐增到每组做25次左右。练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练习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能因两手臂上提而拱背或后仰。上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4.俯立两臂侧平举两脚左右分开宽于肩,上体前屈与下肢呈直角,身体成俯立状,两手握哑铃,两臂自然下垂,拳眼向前;然后两臂用力向侧平举至手部稍高于肩的位置。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的力量。开始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或逐渐加到每组25次左右。还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两臂用力侧举时,上体应保持直角,腰要绷紧,上体不能因手臂用力而上下摆动。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5.两臂前上举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拳眼相对,两臂垂于体侧;然后两臂直臂前上举,哑铃举至头上时,手臂充分伸直并向后振摆。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前部的力量,同时也可发展胸大肌、前锯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增到每组20次左右,还应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这一练习动作应有节奏的完成。动作顺序是两手前平举,上举。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6.前后摆臂

两腿并立,两手持哑铃,拳眼向前;然后两臂交替前后摆动。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肩带肌群的力量。每组可以做30次左右,做2组。两臂交替摆动时,身体稍前倾。每两动做一次呼吸。

7.下蹲起前平举和侧平举

由蹲立开始,两手持哑铃,拳眼相对,两臂体侧垂直;然后由下蹲中起立,同时两臂直臂前平举。这一练习还可以做成两拳眼向前,在起立时,两臂直臂侧平举。这两种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的力量,同时对腿部肌群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开始时,每组可以做15次左右,做3~4组。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每当起立和臂部用力时,股四头肌和三角肌应尽量紧张。起立和下蹲时,上体应始终正直,不能拱背。起立时吸气,下蹲时呼气。

8.仰卧侧绕举

仰卧长凳上,两手持哑铃,拳眼相对,两臂置于体侧;然后两臂直臂经体前交叉往头后举起至头后,随后两臂再经体前交叉还原。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肩部肌群的力量,对胸大肌和背阔肌也有促进发展作用,还能增进肩关节的柔韧性。开始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3~4组。以后可以增到每组25次左右。练习时,动作节奏要稍缓,两手交叉时避免哑铃相撞。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9.两手弯举

坐在凳上,上体挺直,两手握哑铃,拳心向前,两上臂紧靠拢身体;然后由两臂体侧垂直开始,两手臂同时用力弯曲,将哑铃举起至双肩下处。这一练习也可以采取站立姿势,用拳眼向前的方法进行练习,这两个练习主要发展肱肌和肱二头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20次左右,还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练习时,两臂用力要均匀,上体不能因手臂用力而前后晃动。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0.仰卧臂屈伸

仰卧长凳上,双手握哑铃置于颈后两侧,拳眼向外;然后两臂用力伸直将哑铃上举。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肱三头肌的力量,对前臂肌群也起锻炼作用。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以逐渐增加哑铃的重量。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要保持两上臂垂直于地面和向内夹在胸部两侧的固定姿势。伸直臂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1.两臂后上举

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拳眼相对,两臂体侧垂直;然后由上体前倾,双腿微屈开始,两手直臂尽量向后上方举起哑铃。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肱三头肌的力量,也兼发展前臂肌群和胸锁乳突肌及腕肌的力量。开始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逐渐增到每组20次左右。也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当身体前屈,两臂向后上方举哑铃时,胸部应挺出,同时头后仰。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2.直立交替推举

两脚开立,两手握哑铃,拳心相对,将哑铃提到肩际;然后两臂交替上举哑铃。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力量。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逐渐增到每组25次左右。练习时,身体应保持自然挺直,不能后倾或侧倒。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3.两手推举

两脚开立,两手握哑铃,拳心相对,屈臂将哑铃置于肩际;然后两手同时上举至手臂伸直。这个练习主要发展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开始时,每组可做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以逐渐加到每组25次左右。当两臂将哑铃上举时,两腿不能屈伸,也不能借助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而应充分发挥臂部力量将哑铃举起。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4.仰卧直臂交替后举

仰卧长凳上,两手持哑铃,拳心向下,两臂置于体侧;然后两手直臂交替向上,向后举起哑铃。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胸部和肩部肌群的力量及增进肩关节的柔韧性。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5次左右,做3~4组。以后可以逐渐加到每组20次左右。练习时,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手臂一定要伸直。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5.仰卧拉举

仰卧长凳上,两手握哑铃,拳心相对,两手直臂置哑铃于胸上方;然后两臂略弯曲,将上举的哑铃往身体两侧拉下至与肩平,随即两手直臂将哑铃用力向上收拢至胸上。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胸大肌的力量,对三角肌、背阔肌的发展也有效。开始时,每组可做10次左右,做4组。以后逐渐增到每组15~20次。还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将哑铃由上举向侧拉下时,应控制速度,避免突然拉下。用力上举哑铃时要避免两哑铃相撞。哑铃在头上方稍停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16.腰绕环

两脚开立,两手持哑铃,两臂伸直;然后直臂以腰部为中心,由体前屈开始,做腰绕环动作。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腰部肌群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0次左右,做4组。在练习中,两脚位置不动,上体和两臂的动作幅度要大。

17.俯卧直臂展体

俯卧高凳上,两脚固定(也可以俯卧于床上或长凳上,由同伴帮助压住双脚);两手握住一只哑铃;然后由身体前屈开始,两臂伸直,身体伸向后展体。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背阔肌的力量。开始时,每组可以做10次左右,做3~4组。以后可逐渐加到每组15~20次。身体上伸后展应尽量伸展,身体还原前屈时动作要缓慢。身体上伸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8.仰卧举腿

仰卧在平放的长凳上,两手抓牢长凳的头部上端处;也可将长凳摆放成斜坡,头部高,脚部低,两脚套哑铃;然后收腹举腿。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腹肌,特别是腹直肌的力量。开始时,每组可以做10次左右,做3~4组。以后逐渐增到每组15次左右。收腹举腿和还原时膝关节都不要弯曲,放下还原时速度要慢些。上举腿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19.直臂仰卧起坐

仰卧垫上(床上),双臂伸直上举贴垫(床),双手同握一只哑铃;然后直臂与上体一起上抬坐起直至成体前屈。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躯干肌群,特别是腹直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做8~10次,做4组。以后可以逐渐增到每组做15次左右。做这个练习一定要固定好双脚,最好有同伴帮助压住双脚。仰卧起坐时,膝关节不要弯曲;起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20.深蹲

两脚开立,两手握哑铃,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然后深蹲,再起立还原。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腿部肌群的力量,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5次左右,做4~5组。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哑铃的重量。深蹲时,应全脚掌着地,脚后跟不能抬起,上体应保持正直,不能拱背屈体。起立时吸气,下蹲时呼气。

21.深蹲跳

两脚开立,两手握哑铃置于肩际,屈膝下蹲;当下蹲至最低限度时,两脚立即利用反弹力量蹬直跳起。这一练习主要发展腿部肌群力量,可以很好地增进两腿的弹跳力量。开始练习时,可以每组做15次左右,做4~5组。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哑铃重量。在向上跳起时,应尽量做到跳得高些。着地时,须先用前脚掌着地,接着过渡到全脚掌,以免身体受剧烈震动。上跳时吸气,下蹲时呼气。

22.下蹲起立两臂侧绕举

两脚开立,两手握哑铃,拳心向后,两臂体侧自然下垂,屈膝半蹲下;然后两腿蹬直起立,同时两臂伸直经体前交叉上举哑铃,再接着用力向两侧下摆,身体随着下蹲还原。这个练习除发展腿部肌群的力量外,对锻炼肩带肌群和扩大肺活量也有很好的效果。开始练习时,可以每组做10~15次左右,做3~4组。以后可以逐渐加到每组20次左右。整个动作要做得有节奏、速度均匀,两哑铃交叉时要避免碰撞。上举时吸气,下蹲时呼气。23.俯卧后踢腿俯卧在长凳上,两手抓牢长凳两侧或凳腿,两腿并齐,两脚踝套哑铃;然后连续做屈小腿的动作。这个练习主要发展股二头肌、腓肠肌的力量。开始练习时,每组可以做10~15次左右,做4组。以后可增到每组20次左右。哑铃一定要套牢,屈腿时快速有力,伸腿时应缓慢。屈腿时吸气,伸腿时呼气。

24.箭步上举

两脚开立,两手同握一只哑铃,两臂体前下垂。开始时,身体先向左转,手臂伸直将哑铃向前上举起,同时左脚迈出一步成弓箭步(左腿弯曲,膝步向前,全脚掌着地;后腿略弯,脚跟提起),胸部挺出,目视前方。这个练习可以发展腿部肌群、躯干肌群及肩带肌群的力量。练习时,可以每组做10次左右,做2~3组。整个动作应做得连贯,幅度大。将哑铃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陈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教程

 陈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教程,太极拳一直是运动健身中比较受欢迎的,太极拳也属于武术的一种,现在的人一般用来健身,太极拳中包含了一些医学养生部分,练习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祛除疾病,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教程。

陈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教程1

  第一式: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第三式:白鹤亮翅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与(2)解同。

 (7)与(3)解同。(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第八式:左揽雀尾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陈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教程2

  1、太极拳24式是什么

 太极拳24式即指24式简化太极拳,而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2、太极拳24式名称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拦雀尾。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左右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式独立。

 第十七式:右下式独立。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势。

  3、太极拳24式具体动作第一式: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第三式: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1、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3、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4、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第五式:手挥琵琶

 1、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

 2、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左手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

 2、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左手向后、向下划弧,收至左腰侧,手心向上;眼视右手。

 3、同前退步卷肱,惟左右相反。

 4、同前虚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第八式:右揽雀尾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右手划弧右摆,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头随右手移转。

 2、抱球收脚: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脚收成丁步;两手呈左抱球状。

 3、弓步堋臂:同前弓步堋臂,惟左右相反。

 4、转体摆臂:同前转体摆臂,惟左右相反。

 5、转体后捋:同前转体后捋,惟左右相反。

 6、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7、后坐引手:同前后坐引手,惟左右相反。

 8、弓步前按:同前弓步前按,惟左右相反。

  第九式:单鞭

 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掌心向外,右手向左划弧至左肘前,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

 2、勾手收脚: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左脚收成丁步;右手向上向左划弧,至身体右前方变成勾手,腕高与肩平,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

 3、弓步推掌: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经面前翻掌向前推出。

  第十式:云手

 1、转体松勾: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向内,右勾手松开变掌。

 2、左云收步: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脚向左脚收拢,两腿屈膝半蹲,两脚平行向前成小开立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向外翻转,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

 3、右云开步:上体右转,重心右转,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尖向前;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运转,掌心逐渐由内转向外,左手向下、向右划弧,停于右肩前,掌心渐渐翻转向内;视线随右手运转。

 4、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

 5、右云开步:同前右云开步。

 6、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

  第十一式:单鞭

 1、转体勾手: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右手向左划弧,至右前方掌心翻转变勾手;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

 2、弓步推掌:同前弓步推掌。

  第十二式:高探马

 1、跟步翻手:后脚向前收拢半步;右手勾手松开,两手翻转向上,肘关节微屈。

 2、虚步推掌:上体稍右转,重心后移,左脚稍向前移成左虚步;上体左转,右手经头侧向前推出;左臂屈收至腹前,掌心向上。

  第十三式:右蹬脚

 1、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提收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右手稍向后收,左手经右手背上方向前穿出,两手交叉,左掌心斜向上,右掌心斜向下。

 2、分手弓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掌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3、抱手收脚:右脚成丁步;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举至胸前,右手在外,两掌心皆转向内。

 4、分手蹬脚:两手手心向外撑开,两臂展于身体两侧,肘关节微屈,腕与肩平;左腿支撑,右腿屈膝上提,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脚尖上勾,膝关节伸直,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方向为右前方约30度;眼视右手。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1、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左手向体前划弧,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掌心皆翻转向上。

 2、弓步贯掌: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两手握拳经两腰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两臂半屈成钳形,两拳相对,同头宽,拳眼斜向下。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左腿屈坐,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左手向左划弧,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外;眼视左手。

 2、抱手收脚: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后坐,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两手向下划弧交叉合抱,举至胸前,左手在外,两手心皆向内。

 3、分手蹬脚:同右蹬脚,惟左右相反。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右臂稍内合,右手变勾手,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视左手。

 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置于身后。

 4、独立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独立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下落变掌,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高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右臂稍内合,右手变勾手,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视左手。

 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置于身后。

 4、独立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独立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下落变掌,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高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右穿梭

 1、落脚抱球: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两手呈左抱球状。

 2、弓步架推: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向前上方划弧,翻转上举,架于右额前上方,左手向后下方划弧,经肋前推至体前,高与鼻平;眼视左手。

  左穿梭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后移,右脚尖外撇,左脚收成丁步;上体右转,两手在右肋前上下相抱。

 2、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惟左右相反。

  第十九式:海底针

 1、跟步提手:右脚向前收拢半步,随之重心后移,右腿屈坐;上体右转,右手下落屈臂提抽至耳侧,掌心向左,指尖向前,左手向右划弧下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右。

 2、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向前俯身,左脚稍前移成左虚步;右手向前下方斜插,左手经膝前划弧搂过,按至左大腿侧;眼视右手。

  第二十式:闪通臂

 1、提手收脚:上体右转,恢复正直;右手提至胸前,左手屈臂收举,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2、弓步推掌: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右手撑于头侧上方,掌心斜向上,两手分展;眼视左手。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拳

 1、转体扣脚: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右手摆至体右侧,左手摆至头左侧,掌心均向外;眼视右手。

 2、坐腿握拳:重心左移,左腿屈坐,右腿自然伸直;右手握拳向下、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拳心向下,左手举于左额前;眼向前平视。

 3、踩脚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再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拳心向上,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胯旁;眼视右拳。

 4、转体收拳:上体右转,重心前移,右拳向右划弧至体侧,拳心向下,左臂外旋,向体前划弧,掌心斜向上。

 5、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左掌拦至体前,掌心向右,右拳翻转收至腰间,拳心向上;眼视左掌。

 6、弓步打拳:上体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肘微屈,拳眼向上,左手微收,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

  第二十二式:左右穿梭

 1、穿手翻掌:左手翻转向上,从右前臂下向前穿出;同时右拳变掌,也翻转向上,两手交叉举于体前。

 2、后坐收掌:重心后移,两臂屈收后引,两手分开收至胸前,与胸同宽,掌心斜相对;眼视前方。

 3、弓步按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经胸前弧线向前推出,高与肩平,宽与肩同。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1、转体扣脚: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两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2、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撇侧弓,右手继续划弧至身体右侧,两臂侧平举,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3、交叉搭手: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侧弓,右脚尖内扣;两手划弧下落,交叉上举成斜十字形,右手在外,手心皆向内。

 4、收脚合抱:上体转正,右脚提起收拢半步,两腿慢慢直立;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

  第二十四式:收势

 1、翻掌分手:两臂内旋,两手翻转向下分开,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视前方。

 2、并脚还原:左脚轻轻收回,恢复成预备姿势。

  4、练习24式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1、练习24式太极拳时,应当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去。

 2、学练时,在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还须自己用心揣摩,认真练习才得收益。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练习时,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

 4、应根据自身的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5、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6、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说明:这套操是在形神拳的基础上改编的课程第一部分的内容。由武术的基本动作组成,通过六个课时左右的教学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动作,如果用4×8拍进行练习,时间为六分三十秒左右,心率在每分钟150次左右,其动作左右对称,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协调能力效果很好,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武术套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作为早操和课间操的练习内容之一,很有气势。注:(有音乐口令的伴奏光盘及录像资料,第二部分为套路的学习与改编及散手练习等内容二部分共十八学时一个学分。)限于本人的水平,在编排时肯定有不尽合理之处,恳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节:手型变换(4×8拍)预备姿势:两脚并拢,身体直立,眼向前平视,挺胸收腹,两手抱拳屈肘收于腰际,拳心向上,两肩后张,肘关节夹紧。以下各节,预备姿势均相同。 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并步双冲拳。2、并步亮掌。3、并步平钩。4还原。5~8同1~4。第二个八拍,2、左高虚步亮掌。2、还原。3、右高虚步亮掌。4、还原。5、左弓步架右掌冲左拳。6、还原。7、右弓步架左掌冲右拳。8、还原。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为:1、两拳从腰间同时向前平冲,高与肩平,两臂与肩同宽,拳心向下。2、两拳变掌向下经体侧向上至头上成上举,两臂与肩同宽,掌心向上,成双手亮掌式。3、两掌由头上向两侧下落至侧平举,同时两掌变钩,钩尖下垂。4、还原成预备势。(5~8同1~4)。 第二个八拍动作为:1、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点地,右腿直立,同时两手从腰间向两侧摆,左手至侧平举时成立掌,掌心向左。右手摆至头上撑掌,掌心向上,目视左立掌中指。2、收左脚还原成预备势。3、4同1、2唯方向相反。5、左脚向左横跨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从腰间向左冲拳,拳心向下。右拳经右体侧向上举至头上变掌,使掌心向,成亮掌。6、收左脚还原成预备势。7、8同5、6,唯方向相反。第三、四个八拍同一、二八拍。 第二节:弹踢冲拳(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搂手左弓步冲右拳。2、右弹踢冲左拳3、马步架冲拳。4、还原。5、搂手右弓步冲左拳。6、左弹踢冲左拳7、马步架冲拳。8、还原。第二个八拍,2、搂手右弓步冲左拳。2、左弹踢冲左拳3、马步架冲拳。4、还原。5、搂手左弓步冲右拳。6、右弹踢冲左拳7、马步架冲拳。8、还原。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动作为:1、搂左手出左脚成左弓步同时右拳从腰间向左冲右拳,拳心向下。2、左腿支撑,膝盖微屈,右脚向前弹踢,同时左拳向前冲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3、右脚向右落步成马步(与开始方向成180度),同时左拳变掌经右前向上架掌,指尖向右,掌心向上。右拳从腰间向右冲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4、还原成预备势。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个八拍的1~4同第一个八拍的5~8,第二个八拍的5~8同第一个八拍的1~4。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三节:砸拳侧踹(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震右脚砸右拳。2、左蹬踢右冲拳。3、马步左冲拳。4、马步右冲拳。5、震左脚砸左拳。6、右蹬踢左冲拳。7、马步右冲拳。8、马步左冲拳。第二个八拍,2、震右脚砸右拳。2、架掌钩手左侧踹。3、左弓步掼拳4、还原。5、震左脚砸左拳。6、架掌钩手右侧踹。7、右弓步掼拳8、还原。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 1、提右脚,使右腿屈膝于身前,右手握拳外拧于头上;右脚向左脚内侧震踏,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右拳向下以拳背在体前砸击左掌心,目视右拳。2、右腿不动,左腿蹬出,力达脚跟,高与髋平;同时右拳从腰间冲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3、左脚下落成马步,同时左拳从腰间冲出,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同时收于腰间。4、右拳从腰间冲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收于腰间。5~8同1~4,唯方向相反。 第二个八拍的1同第一个八拍的1。2、右腿不动,左脚向左侧侧踹,高与髋平,身体微向右侧倾,右手从腰间经左侧胸前向头上外拧架掌,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左手从腰间向后直臂后撩成钩手,钩尖向上。3、左脚向左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直接从头上向左掼出,以拳背击左掌心;左钩变掌外旋后,向左迎右拳。4、收左腿还原成预备势。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四节:弓步顶肘(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右)震脚(左)弓步双推掌。2、抡臂拍(右)脚。3、(右)弓步顶肘。4、还原。5、(左)震脚(右)弓步双推掌。6、抡臂拍(左)脚。7、(左)弓步顶肘。8、还原。第二个八拍,2、(左)震脚(右)弓步双推掌。2、抡臂拍(左)脚。3、(左)弓步顶肘。4、还原。5、(右)震脚(左)弓步双推掌。6、抡臂拍(右)脚。7、(右)弓步顶肘。8、还原。以下相同。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1、右脚提起在原地下跺震脚,左脚收至右脚侧屈膝提起,同时两拳变掌从腰间前伸体前交叉,经头上画弧分开再收至腰间侧;左脚下向左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双手从腰间向前推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视前方。2、左手不动,右手向上向后经下往上以手背击拍左手心,上支不停,右脚下向上踢起,脚面绷平,右手击拍右脚面。3、右腿向右落成右弓步,右臂顺势屈肘,握拳于胸前,同时左手屈肘,以左掌心附于右拳面上;随即以右肘尖为力点向右顶出,目视右前方。4、收左脚成预备势。5~8同1~4,唯方向相反,即左变右手,左弓步变右弓步,使左右对称。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唯先做5~8,然后1~4。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五节:转身摆掌(4×8)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马步劈拳。2、(右)插步(双)摆掌。3、(右)弓步钩手推(左)掌。4、(左)弹踢推(右)掌接马步横打(左)。5、(左)插步(双)摆掌。6、(左)弓步钩手推(右)掌。7、(右)弹踢推(左)掌接马步横打(右)。8、还原。以下相同。 动作方法: 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左横跨一步成马步,同时两拳从腰间前伸经体前交叉,向上由头上向下劈拳至侧平,拳心向前,拳眼向下。2、两拳变掌下摆至右侧,右腿成过渡横弓步;右腿向左脚后迈一大步成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的后插步,同时两臂向右、向上经头前摆至左侧,与肩同高,左臂伸直立掌,右臂屈肘,右掌立于左肘内侧。3、上体转180度成右弓步,两手经腰间,右掌变钩随转体向后反臂成钩,钩尖向上,左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4、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绷脚尖向前弹踢,左掌变拳收于腰间,同时右钩变掌经腰间向前推出成弹踢推掌;左脚向前落步成马步,右手又掌变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拳从腰间向左横摆,高与肩平,拳心向下。5、身体重心向右腿成过渡横弓步,左腿向右脚后迈一大步成右腿弯曲,左腿伸直的后插步,同时左拳变掌经头上与右掌同时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经头前摆至右侧,与肩同高,右臂伸直立掌,左臂屈肘,左掌立于右肘内侧。6、7拍同3、4拍,唯方向相反,8、收左脚还原成预备势。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六节:歇步盖打(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左歇步盖打。2、左弓步前刺。3、右弓步架栽拳。4、还原。5、右歇步盖打。6、右弓步前刺。7、左弓步架栽拳。8、还原。以下相同。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右腿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下盖掌,掌外沿向前,两腿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拳从腰间经右掌上方向前冲出,拳心向下,右掌变拳收于腰间,目视左拳。2、右腿后撤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从腰间经左手上面向前直刺,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左拳变掌向回收,屈肘掌向下,平掌于右腋下。3、上体右转成右横弓步,同时右掌向下、向后、向上架拳于头部右上方;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向右经脸前向下栽拳,左前臂内旋,拳面附着在右膝上方,眼随视右拳,转视左前方。4、收左脚还原成预备姿势。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七节:独立栽拳(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前俯下压。2、(右)插步架冲(左)拳。3、(右)独立冲拳。4、还原。5、前俯下压。6、(左)插步架冲(右)拳。7、(左)独立栽拳。8、还原。以下相同。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左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手从腰间前伸五指交叉互握并翻掌向下掌心触地。2、上体抬起,两手变拳收于腰间,右脚向左脚后迈一步成右腿伸直的后插步,同时左拳从腰间向左冲出,拳心向下;右拳变掌向右、向上摆至头上成亮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左。3、右脚撤回,直腿独立支撑,左腿提膝在上身左前侧提起,脚背绷直,脚尖向下;两手收拳于腰间,上动不停,同时右拳从腰间向右前下栽击,拳心向前,拳眼斜向上;左拳向左向上至头屈肘架拳。4、收左脚,还原成预备势。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八节:仆步抡拍(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左)弓步插掌。2、(右)仆步抡拍。3、(右)弓步上冲拳。4、还原。5、(右)弓步插掌。6、(左)仆步抡拍。7、(左)弓步上冲拳。8、还原。以下相同。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1、右脚向右侧横跨一大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身体左转90度,同时右手从腰间向左前下伸出成插掌,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左手经腹前向上屈肘于体前并在右胸前立掌。2、身体向右转体成右弓步,同时右臂由前向上,向后抡臂画弧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上动不停,上体右转,同时右臂直臂向下,向后抡臂画弧至后下方;左臂直臂向上,向前抡臂画弧至前上方。上动不停,继续向左转体成右仆步,同时右臂直臂向上,向下抡臂画弧至右腿内侧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抡臂画弧停于左上方,与右臂开成一条线。3、身体上起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变拳,由下向上直臂冲出,拳心向内。左手向上经脸前下落屈肘立掌于右胸前。4、收右脚还原。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九节:跳跃运动(4×8拍)预备姿势:同前。口令及动作名称:第一个八拍,1、马步双冲拳。2、还原。3、马步双冲拳。4、还原。5、(左)弓步撑掌(前后弓步)6、还原。7、(右)弓步撑掌。8、还原。第二个八拍,2、马步双推掌。2、还原。3、马步双推掌。4、还原。5、(左)弓步架冲(左)拳(左右弓步)6、还原。7、(右)弓步架冲(右)拳。8、还原。 动作方法:第一个八拍,1、双脚跳起落成马步,同时两手从腰间向前冲拳,拳心向下,与肩同宽,高与肩平。即形成马步双冲拳势。2、还原成预备势。3、4同1、2。5、双脚同时跳起落成前后的左弓步,同时两拳变掌从腰间向两侧撑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高与肩平。6、还原成预备势。7、8同5、6,唯落成右弓步。 第二个八拍为:1、2、3、4同1×8的1、2、3、4,唯向前双冲拳变向前双推掌。5、双脚跳起落成左右的左侧弓步,同时左拳从腰间向左冲出,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向右向上至头上成架拳势。6、还原成预备势。7、8同5、6,唯方向相反。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十节:整理运动(4×8拍)第一个八拍动作为:原地踏步,摆臂自然,放松。第二个八拍动作为,1、2、3、4为原地踏步,同时两手从两侧向上经掌心向上的侧平举至掌心相对的上举,并吸气。5、6、7、8为原地踏步两手由上向下按,经腹前至两侧,同时呼气。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易筋经十二式应当为十二势。

 很多武侠小说都将《易筋经》描写为修练上乘内功的武术秘笈。根据金庸在《笑傲江湖》,易筋经初为达摩所著。达摩涅盘后,二祖慧可带着仍不理解的佛经与易筋经群访高僧,虽佛理明白,但武学仍无法透彻。后,隋末唐初于长安大道上,遭遇一个武功高强的青年畅谈三天三夜,终于明白个中道理。后来那青年成为唐朝开国将领卫国公李靖,而《易筋经》也自此发扬光大。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803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12-07
下一篇2024-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