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观江涨陈与义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观江涨陈与义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第1张

小题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它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3分)第三联描写旧穴被洪水冲毁的鼋鼍都气势强盛地争霸新穴,鸥鹭栖息的沙洲被洪水淹没,鸥鹭惊恐地四散飞去,从侧面烘托江涨时波浪之大。(3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3分)江涨时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作者忘记 了官场带来的忧愁烦恼,于是发出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的感慨,并为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诗歌所写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内容概括归纳出来。前两联写眺望下雨涨起来的江水,足以使人忘掉愁绪,给人以平地浮动的感觉。翻卷横流的层层巨浪,直逼半天中,且有掀翻孤日的气势,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要点出第三联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江涨时波浪之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陈与义在南渡以后,目睹社稷倾覆,自身饱经战乱,因而其多抒写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感。尾联说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因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

汉江临眺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②。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③。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

注释

[注释]

汉江:即汉水。临眺:登高望远。

②楚塞:楚国边陲。三湘:湘水,合澧湘、潇湘、蒸湘三水,称兰湘。荆门:荆门山。九派: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③“郡邑”句:说都市像浮在水上,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④山翁:山简,山涛之子,晋人,曾镇守襄阳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汉江临眺》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势浩渺。诗人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双江临眺》 这首诗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943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