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第1张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植物花语带你来了解油桐花的植物文化,油桐花过去是客家人最传统却已式微的经济作物;五月雪现在变成客家人最骄傲的文化产业。以下是我分享的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1

 油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对感情困惑而心神不宁。

  植物文化

 春末夏初,北台湾的客家山林因为油桐花的盛开,形成一幅幅如白雪点缀山头的特殊景观,之所以能在桃竹苗地区的五月天,看见丛丛雪白花海,缘起於日本人的引进与客家族群的广泛种植。

 油桐木属于大戟科乔木,在台湾有木油桐(千年桐)和桐油树(三年桐)两个品种,最早是日据时代由大陆的长江流域引进,四十年代走进台湾客家人的生活。「开山打林」是早年客家族群普遍的生活方式,樟树,香茅,茶叶,都是当时客家人寻求温饱的经济作物,后来日本木材市场需要大量的梧桐来做为书桌抽屉的材料,许多有种植梧桐的林农因而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不过梧桐因为种植不易,又容易感染一种俗称『天狗巢』的簇叶病,而为了不失去它的高经济价值,当时就有人以材质类似的油桐木继续外销日本,没想到日本人没有察觉,依旧以高价向台湾购买,这个情况也因此让许多想要提升生活水平的客家人群起抢种油桐树。

 由于油桐树的生长速度比梧桐快,日本人开始怀疑为何台湾能有如此多的梧桐木输出,后来派人来台查访,终於发现原来是用油桐木鱼目混珠,从此拒绝再向台湾购买梧桐,而当时大量种植的油桐已不在是人们的「摇钱树」,最后只好任其满山蔓延,因而造成今日美丽的错误。

 每年的四、五月间,开车沿着台北往苗栗的北二高或台三线,你一定会忍不住赞叹满山间白茫茫的油桐花海,以及它吸引人的浪漫美名——「五月雪」。

 桐花如雪,年年纷飞。客委会整合了地方县市政府举办了「客家桐花祭」。包括桃、竹、苗、台中县等客家庄,以感恩惜福的心情欢喜的邀请大家,一起到盛开缤纷的桐花树下,感受客家人对家乡与土地的生活经验。由年年增加的人潮与引发的参与来看,这种结合自然景观与地方人文的文化观光产业再一次印证:只要掌握到进步的观念,再加上创意的行销方式,让客家庄山间年年不变的花开花落成为造就地方繁荣再生的美丽盛景,对于质朴纯净却有些孤芳自赏的客家文化,能如此丰富而多元的呈现在众人面前,身为客家人感到与有荣焉。

 「油桐花」过去是客家人最传统却已式微的经济作物;「五月雪」现在变成客家人最骄傲的文化产业。改变的关键,在于政府与人民能不能引进新观念、新作风。而「新观念」,就是尊重生态、善用自然资源。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2

  一、油桐花的花语是什么?

 油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初恋、爱情、恋爱,油桐花主要指对于感情困惑而心神不宁,它的花语中透着一种小惊喜,也有一种担忧。油桐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的树形较高,枝叶茂密,一般在春季3-4月份开花,花朵精致美丽,可观赏,不过油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的根部、叶子和花卉都可以入药,它的果实可以榨油。

  二、油桐花的寓意和象征

 油桐花寓意单纯的爱,这主要指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一某些人的一种特殊情感,油桐花象征的是一种困惑的感情,因为年幼无知,对爱情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初恋的感觉难以言说,甚至无法确定。油桐花的花语寓意有一丝丝的浪漫感觉,正如它的花朵淡雅、美丽,但又比较内敛,不像其他的花给人感觉那么热情,油桐花是比较温柔的。

  三、油桐花有什么作用?

 油桐花非常好看,所以油桐花的第一作用就是观赏,油桐在春季3月份的时候就会开花,花期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油桐花飘落的时候宛如飘雪,客家人给油桐花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就是“五月雪”。油桐全身是宝,它的树皮可制胶,树根、树叶、花朵、果实均可入药,果壳可以制作活性炭。

 以上就是油桐花的花语是什么以及油桐花的寓意和象征的介绍,油桐作为经济树种,它的应用价值是很高的,油桐可以营造经济林。

油桐花的花语和传说3

 油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

 情窦初开: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油桐(TungtreeorTungoiltree),学名为「AlueritesfordiiHemsi」,花期为四月至七月之间,白净的油桐花瓣。木油桐,学名为「Aleuritesmontana」,花期为三至五月。油桐为落叶性乔木,树型修长,可高达十公尺,属为大戟科油桐属,树冠成水平展开,层层枝叶浓密,耐旱耐瘠,为良好园景树及行道树种。油桐树皮平滑,灰色,叶互生,花白色、稍带一点红色;雌雄同株异花,花瓣五片,雄花具雄蕊八至十蕊,果实内有种子三至五颗。

 油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通常是表达对于感情困惑而心神不宁。它是一种落叶性乔木,有着十分修长的树形,可以生长到10公尺高。它不但可以观赏,它的根部、叶子和花卉还都可以入药。

 从三月底开始,油桐花在两个星期内由光秃迅速长满叶子,接着就开花了。早春发芽,接着满树白花簇簇,初夏白花如雪下,所以又叫做“五月雪”。

 一个人,带着对心爱姑娘的祝福,带着一份随油桐花纷飞的思绪,一步一步缓缓地从落满油桐花的石阶走下。好美的情景,油桐花不停地在风中飘飞,使人无法不迷醉,尤其受他爱情的感染。

桐花的花语和寓意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桐花代表着高洁、高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桐花被视为一种象征着忠诚、坚定和高贵的花卉,常被用来赞美忠诚的友谊和坚定的爱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桐花也常常被赋予英雄和贵族的形象,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日本,桐花也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象征,常被用来代表皇室和贵族。此外,桐花还被视为一种纪念花卉,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缅怀之情。总之,桐花代表着高洁、高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忠诚、坚定和纪念的象征。

前缘——席慕容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诗之赏析』

席慕容的这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性难以划分。一首极好的散文诗,所以推荐给大家。

  你找的应该是是刘国文的《桐花季节》!

  对大山里水灵女人们命运的思考!网上都有的!

  全文如下:

  桐花开的时候,总是赶上凄冷的春寒,而到收拾桐子的季节,天又该冻得人瑟缩了。这

  是桐花的命运吗?其实,当我提笔描绘那一片花海的时候,我觉得,花开花落像过眼烟云一

  样,难道不更是当地女人的命运吗?

  我从来没见过那么短促的美丽,像焰火一样炽烈地亮,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快就谢却的

  花,一眨眼工夫,就迅即熄灭得无影无踪。那里的一年一度的桐花也好,那里女人一生只有

  一次的青春也好,都是匆匆过客,来了,马上,又去了。

  我初到那里的时候,不识这种春天里最早开放的花,而且是放肆般灿烂的花,让我惊

  奇。

  “你们那儿不长桐子树?”翠翠问。

  这女孩有一张特别俊俏的脸,应该说,我不是经多见广的人,但也并不孤陋寡闻,走过

  许多地方,还少有这偏僻山村的女孩,一个个长得都很耐看。最初,她对我有点戒备,因为

  我是个明码标价的“坏人”,被监管着。后来,久了,熟了,她甚至跟我有点亲近,因为她

  是那小山村里,唯一在县里读过两天初中的学生,后来就辍学了,她姐姐、姐夫当然不可能

  让她再念下去,不过,她总是想学点文化,短不了找我问个题什么的。她说:“你是作家,

  你会不知道这是什么花?”

  我摇头。

  “桐花,什么时候,我领你到河那边的山后去看看——”接着,她用了一个文绉绉的词

  形容:“满山遍野!”

  涉过那条出美女的女儿河,翻过村前那座出懒龙的粑粑山,这里的民风乡俗,是女人勤

  劳男人懒,据说就和这河这山的风水有关。那次我独自去看桐花,浩瀚的花海把我吓惊呆

  了。凡是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全是雪一样的白的桐花,处处芳菲,满天砌玉,顿时间,天和

  地都亮得耀眼,白得吓人。说实在的,这土地贫瘠,民众穷困的山区,一年四季,从生到

  死,是不会有任何辉煌的,也就是在斜风冷雨中的这些桐花,造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声势。

  可惜,花开放得那样旺,但几乎无人欣赏,更无人赞叹。

  柴鱼,就是翠翠的姐夫,生产队的小队长,我们来到山村时才当上的。“每年都这样

  的,看,有啥看的。”他不怎么坏,也不怎么好,准确地说,农村里这类唬弄上头,又唬弄

  下头的干部,好吃懒做的多。因此,他老婆,也就是翠翠的姐姐莲莲,除了是他无休止的泄

  欲工具外,等于是他家的另一条牛。

  我问过那个初中生,“村里人说,你姐姐年轻时比你还要好看,干吗非找柴鱼?他除了

  耍嘴皮子外,还有什么?”说实在的,在农村里,像他这样的人,倒比较容易当上队长“女

  人总是要捡一个男人出嫁的嘛!”捡,而不是拣,连挑选也不用的。她说这话时的平静口

  吻,如同说去背柴,去掐把野菜,去给猪喂食一样。“就像这桐子结了,收了,总要送去榨

  油。油榨完了呢,就肥田,早早晚晚……”

  桐子,就是那花的果实了。

  这种树的经济效益不是很大,通常只在偏僻荒芜的山坳里,才成片栽种。然后,路边地

  头,长不成别的什么,随便插上几株桐子树,有一搭,无一搭,不当回事,死活由它,自生

  自长,谁也不把它放在心上。可这种树也真够泼皮的,很容易成活,根本不需要精心照管,

  水肥更不讲究。尽管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它努力想给寂寥的大地,带来一些热烈的白,但

  谁也不注意它的存在的。

  它,真像那个莲莲,可怜的女人,当然,也有翠翠,她早晚也会像她姐姐一样,命运就

  这样安排的。

  我不记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有谁曾经给桐花似雪的美丽,写过只言片字?那时,我

  要不是有个“分子”的身份,成为类似婆罗门教规中的不可接触者阶层,也许早就想写一写

  那很快地开放,也很快地凋谢的桐花,以及山村里青春早逝的女人了。也许,或者,让那个

  翠翠逃脱她那个下流姐夫,走出崇山包围的小村庄。可那时的我,还在炼狱中,能为这个女

  孩做些什么呢?

  那花开得热烈,谢得壮观,花瓣满坑满谷地飘落下来,成堆成团,连山涧里的流水,也

  浮着白花花的一片,被湍急的细流驮着,往河里,江里急匆匆地奔去。花随水逝,一去不

  再,就这样结束了那短短的灿烂。没有谁会着意地看上一眼的,因此,在众香国里,它怕是

  最寥落寂寞的花了。

  那时,我在一个筑路的工程队里被“改造”着,刚进入这个山村时,工棚还未搭起的时

  候,我和那些工人曾借住在老乡家。把我派到队长家,某种程度因为我是需要加以“监管”

  的“分子”吧?不过,凭良心讲,柴鱼对我还好,并不是他的老婆和她的妹妹起了什么好作

  用。这里的女人很少能对自己的男人施加什么影响。他到过省里,见过世面,有一点农民的

  狡猾。便宜要占,但不想太缺德,这样的人就算不错了。有时,敲敲我的竹杠,得到些微的

  好处以后,尤其喝上两口酒,马上跟我套近乎。“我干吗?我犯不着!我跟你无冤无仇!你

  放心,我不会跟你过不去,谁知你将来——”

  “柴鱼,你算了吧!什么将来啊!”我打断他的话。

  他女人,也就是莲莲,从来很少开口的。这时,她走过来,坐在我面前,端详着我,一

  字一句地说:“李老师,你会有将来的!”

  我始终牢记住,这个山村大嫂的善良祝福!那时,几乎所有人都把后背冲着我。只有

  她,还有她妹妹,总是用不忍心的眼光,怜悯的态度,看着我在那些“勇敢者”的折腾作践

  下,怎样度日如年的。

  我也始终在想,若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那我真不如死去;同样,若是在我所

  到之处,所见之人,都是陷阱和充满敌意的话,那也没有什么活下去的必要了。唯其这个社

  会有哪怕是一丝的温馨,一点的同情,或者说,从心灵里对你的理解和信任,才使人觉得生

  存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于是,你得活着,你得为这些并不是畜类的人活下去,是一件有

  价值的事。

  就在柴鱼家的门前,有条叮叮咚咚的女儿河,在落花季节里,河面上便全是飘浮着的雪

  白桐花了,女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或者,光着白生生的腿,在河里的圆石上,用木棒敲

  打着浸泡的衣服。花瓣就从她们手边,腿边淌过去,我注意到,谁也不在意,如同泡沫一样

  任其流逝。

  慢慢地,我体味到,落英缤纷的桐花,就这样化作尘埃,也是这些山里女人的命运!

  我无论如何也解不开这里的女人,为什么青春如此短暂?

  为什么过早地衰老?而且,或许老天为了补偿她们这种美好时光匆匆逝去的遗憾,凡是

  年轻的姑娘,媳妇,都长得水灵细嫩,真像盛开时的桐花那样光亮明洁。

  我还记得,初开工时,劳动力不足,从当地招来一些短期工,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都有

  一张俊美的脸。但在村里,那些结了婚,生了崽的女人,皮肤粗糙,一脸皱纹,上了年纪的

  妇女,无一不是佝偻着腰,眼神木木的。村里人说,莲莲早先比她妹妹还俏呢!可我刚到她

  家里时候,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大嫂,看上去像快五十岁的样子,要不说明的话,我是怎么也

  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她会衰老成那种样子,真是莫名其妙的。

  无论如何,她还是队长的老婆,家务还有她妹妹帮助,可村里别的女人,男人们的性蹂

  躏,牛马般的沉重劳作,全家吃剩下后,有一口没一口的饭食,说起来甚至比翠翠还不如。

  这些女人,除了赶场,她们洗把脸,梳个头,穿上整齐些的衣服外。平时,蓬头垢面,打着

  赤脚,孩子用块包袱驮在背上,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农活和家务,连话都没有力气多说的。

  那些女人脸上唯一的表情,就是苦笑。

  但从来没有埋怨,这些山里女人啊!有一次,我当着柴鱼问过,“翠翠,为什么田里家

  里的活路,全得你们女人来做?”

  柴鱼反问我:“你意思,让男人上山去拣桐子?”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是屋里人的事吗!”他笑了:“你是外乡人,你不懂我们山里的规矩!”桐花谢

  了,满树挂满了桐子。先有纽扣大小,挂在树上,很快就长得显眼了,像乒乓球似的。这种

  果实,有股气味,虫也不啃,鸟也不吃。夏天是绿色,秋天是**的,霜降以后,由黄而褐

  而黑。这时,就可以从树下敲下来,晒干,赶场时背去镇上,卖给供销社的收购站。当然,

  三文不值两文,顶多,也不过针头线脑的钱数罢了。

  收购来的桐子,通常就在本地的榨坊,加工成桐油,装在油纸竹篓里外运出去。于是,

  差不多整个冬天,榨坊就不闲着了。那沉重的水碓转动声,油杠加压的吱纽声,再加上工友

  伙伴的鼾息,柴鱼的梦呓,婴儿的夜啼,和莲莲哄孩子的哼哼声,是我在炼狱中不眠之夜的

  难忘记忆。

  湘黔接壤的边远地区,丘陵起伏,地少人多,物产贫瘠,高寒贫困。无论有水的田,无

  水的地,都挂在高高的山坡上,望山走死牛,劳作的苦累,谋食的艰难,无论哪里的农民,

  也要比他们轻松些。所以忙了一年下来,能疴口就谢天谢地了。但在三百六十天中,再累的

  男人们,也有坐在门口,一锅一锅地抽几口叶子烟的冬闲。连牛也趴在厢屋里,厮伴着猪狗

  之类,慢慢地咀嚼着稻草过冬。只有女人,从来没有歇口气的时刻,包括承受男人半夜半夜

  地无穷尽的性折磨。村子里没有任何娱乐节目,天黑了点着灯费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这

  种人类本能的游戏了。这些懒龙们,忙时都不饶过自己老婆,还要偷鸡摸狗,更何况冬闲?

  可一个劳累得精疲力竭的女人,还得天不亮就爬起来,上山去收拾桐子呢!

  在中国,把老婆称之谓屋里人的,并不仅限于这一带。但这里的屋里人,倒是我走遍天

  南海北,比较起来是最任劳任怨的妇女了。冬季天短,还黑着天,就背篓上山去了,连捡烧

  柴,顺带把那些早就敛在树下的一堆堆桐子,捎回家来。然后趴在锅灶前吹火,被那涩柴熏

  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在忙碌一家人全天的饭食。

  这种称呼,乍听起来,常常使人联想到屋里的柜子箱子,桌子椅子什么的。然而,我发

  现,越是不被人当人的这些人,也越是善良,越能体谅,而且具有绝不指望回报的同情心。

  那时,作为一个被人所不齿的“分子”之类,日子是挺不好过的,任何人都有资格唾你

  一口。所以,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和那些最不起眼的蚁蝼之民,生

  活在一起。有这些像物件一样无足轻重的“屋里人”,把你当人,当好人。尤其在那些“勇

  敢者”触了我的灵魂和皮肉之后,在那间黢黑的屋里,她,这个很少有话的莲莲,坐在灶坑

  后面,想找些什么说的,可又不知说什么好。翠翠在门口拌猪食,也就是那些水浮莲之类,

  往常她挺麻手利脚的,背冲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可她一刀一刀下死劲地剁着,我能感受到

  这个女孩心里想些什么。可是当我转头一瞥,在灶里火光的映照下,莲莲那张当初肯定美丽

  过的脸上,一串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跌落下来,我顿时体会这山村女人的心地是多么温馨

  善良啊!

  也许她不愿意让我看到,别过脸去,抹了一把,那张沾上草木灰和尘土的脸,是我这一

  生中少见过,一张最动情的脸。

  那对在黑暗里明亮得出奇的眼睛,直到今天,还能极其清晰地回忆起来。因为,她后来

  被蛇咬伤,不治而死,也是这样不闭的眼睛,始终望着这个从未给过她任何幸福的世界。

  柴鱼一直打她妹妹的主意,我不愿意把他想象得那么坏,但做了几年队长以后,良知也

  逐渐地泯灭了。他说:“没救啦,没救啦!开春出洞的蛇,最毒啦!”他或许不咒她死,但

  也只有她闭上眼,他才能如愿。

  那是一个倒春寒的桐花季节,地上结着薄薄的冰凌。

  我从工程队里找来一辆手推车,拉着哭得死去活来的翠翠,送她姐姐到镇上,总得想法

  抢救。

  “没用的啦!”柴鱼也在哭喊着,可总是把手抄在袖笼里,不动弹,干嚎着。那时,莲

  莲还能说话,她也许在这个人世界,真的感到累了,活下去并不比死更轻松。所以,她抓住

  我,“不去了,不去了……”可到了镇上,乡村医生看她瞳仁都散了,又是那样缺医少药的

  地方,只好等着她咽气了。

  我头一次看到蛇毒死人那样迅速而又痛苦,直到最后时刻,她张开了眼,什么话也讲不

  出来了。但我从那对明洁的双眼里,能看到她这时倒很想生存下去,并不甘心那么早就离开

  这个世界了。

  她才三十多岁啊!像桐花似地匆匆地凋谢了。

  我们又把她从镇上推了回来,在一路盛开的桐花中,那张脸,那不闭的眼睛,那眼角的

  一粒泪珠,我不知为什么,觉得那些白色的花,好像有灵性似地尾随着这个女人,总也不肯

  离开似地飘落过来。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山村。

  据说,人就是这样的:在一生中,不停地把自己的心一片片撕下来,给爱你的人。所

  以,一旦生命终结的时刻来临,丧钟在敲响,你会牵挂你的每一片心,而不愿离开尘世。

  我在想,会有那么一天,当我回顾一生的时候,那死去的和也许还活着的,给了我很

  多,而我却给得很少的两姐妹,和那漫天飞舞的海洋一般的桐花,我怎么能忘记呢?

  又该是桐花季节了,那条女儿河的春汛,肯定会带来最早的花潮。

桐花山乡作者围绕桐花写了以下内容和特点:

1、桐花的美丽:作者描绘了桐花的美丽景色和迷人的芬芳,以及桐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艳丽的色彩,让读者感受到桐花的独特魅力。

2、桐花的象征意义:作者将桐花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桐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桐花的开放和凋零,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3、乡村生活的描写:作者通过描写桐花山乡的自然环境、村庄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朴素和纯真。他描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土地的热爱,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人物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有勤劳善良的农民,有聪明活泼的孩子,也有善良温柔的女性。通过他们的故事和情感,作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深情。

5、对现代化的思考:《桐花山乡》中也涉及到现代化对乡村生活的影响。作者通过描写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冲击,以及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和思考。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47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