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

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第1张

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

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心理学上,一共分为16种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划分,下面分享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十六种人格类型介绍:

1、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

2、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

3、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

4、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从。

5、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

6、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

7、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分者害羞、畏缩、退却。

8、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着重实际。

9、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

10、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像、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乎成规。

11、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坦诚、直率、天真。

12、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详沉着、有自信心。

13、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

14、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15、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

16、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

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感觉型(extroverted sensation,Se)

“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

外倾感觉型的个体常常拥有一种魅力和明快地追求欢乐的能力,他们需要感知客体、要拥有感觉、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欣赏感觉。但同时,过度地追求感觉可能导致个体沦为寻欢作乐者或肆无忌惮的酒色之徒。外倾感觉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参与(engaging)—体验(experiencing)—享受(enjoying)。

2、内倾感觉型(introverted sensation,Si)

“离开幻想,我便不复存在”

内倾感觉型的个体定向于客观刺激所释放的主观感觉要素的强度,他们对于偶发事件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常被所发生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主观幻想中,在他们的感觉和实际客体之间不存在协调的'联系。内倾感觉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落实(implementing)—确认(verifying)—计算(accounting)。

3、外倾直觉型(extroverted intuition,Ne)

“三分钟热度,行动力max”

外倾直觉型的个体对那些具有远大前景而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具有敏锐的嗅觉,不断追求新鲜事物和可能性。他们通常被认为是不道德和冷酷的冒险家,一旦感受到摆脱稳定与限制的可能性,便会将全部命运托付给它。外倾直觉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考虑(entertaining)—洞察(envisioning)—促使(enabling)。

4、内倾直觉型(introverted intuition,Ni)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在荣格看来,内倾直觉型的个体一方面是神秘莫测的梦幻者和窥测者,另一方面又是幻想的狂热者和艺术家。他们试图把自己与幻觉联系起来,通过主观的幻想来指导直觉和自己未来的行为。内倾直觉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想象(imaging)—确信(knowing)—预测(divining)。

5、外倾思维型(extroverted thinking,Te)

“我追求绝对的理性,臣服于自然的真实”

外倾思维型的个体常常将他们的整个生命活动与理智的结论联系起来,且这些结论总是定向于客观事件。他们希望用理智的程式来衡量世间的善恶与美丑,并想要尽可能多地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外倾思维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调节(regulating)—规划(planning)—执行(enforcing)。

6、内倾思维型(introverted thinking,Ti)

“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唯一的规则”

内倾思维型的个体同样重视思维,受到理念的决定性影响,但是这些理念并非来自客观事件,而是源于其主观判断,这有时会使得他们的理性判断显得冰冷、固执和武断。内倾思维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命名(naming)—界定(defining)—理解(understanding)。

7、外倾情感型(extroverted feeling,Fe)

“情感是我的氧气,我是爱的奴隶”

外倾情感型的个体会逐渐将情感发展为一种调节功能,他们的情感与客观环境和普遍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对他们而言,快速地调节情感以符合客体需求比思维过程更加重要,所以他们的思维通常是被压抑的,成为了情感的附属物。外倾情感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验证(validating)—肯定(affirming)—协调(relating)。

8、内倾情感型(introverted feeling,Fi)

“沉静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汹涌”

内倾情感型的个体大多沉默寡言,难以接近,让人捉摸不透。他们将自己生命的控制权交付给了主观倾向的情感,所以他们的真实动机一般都被掩盖起来了,呈现出了一种内敛的特质。内倾情感型的主要心理过程是判断(judging)—评价(appraising)—确立理念(establishing the value)。

(图wb:一大袋喵,文源自己,这篇分析除了预习的部分,都是偏向个人经验而不是剖析原文,会用更多例子来对比,更加的易懂和入门,建议先看下这篇文章

预计会有三个篇章①:Ti的表现  ②:Ti的区分  ③给Ti的建议(情感等)

首先,预习一下

之前说过的内倾外,还有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区别

内倾与外倾:

情感与思维:

然后组合一下内倾思维即是: 在所有情况下总是 把自身和主体的心理过程放在客体和客观的过程之上 ,或者无论如何总要坚持他对抗客体的阵地。因此这种态度就给予主体一种比客体更高的价值,而 通过主体的视角,为所观察到的成分分门别类进行意义界定或者正确与否。

我尝试讲简单点, 内倾思维就是以自身为中心画圆,以自己的主体视角在俯瞰客体,在这个圆内给万事万物判断对错或者分门别类

“hero”英雄,或者是主导机能? 随便怎么叫,反正在我这里写就是1#,老是看到的一个误区,就是1#就是最高,使用频率高,啊?那就是主导功能了? 我喜欢吃苹果,但我被迫天天吃香蕉,所以最后我就喜欢吃苹果了?就算我吃香蕉的时候每次都很难受,但是我吃的比苹果多,所以我就是喜欢吃香蕉了?

一个人失控到每天瞎想联想,总是惊慌失措,强迫性的去想1+1为什么等于2,这种整天到晚都是强迫性思维, 按照测试来看,搞不好就会被搞出一个“内倾”,而且“直觉”“思考”的答案出来

图源百度,虽然百度不太行,但意思表达到就行

但是这种强迫联想对应“N”,思维对应“T”,在测试中很多就是这样的,其实并没有很好使用自己的主导功能,或者说根本没发觉,自己其实已经长期在使用伤害自己的机能,这样哪怕自己拥有了很多,也可能会活的不舒服。

什么是主导功能?就类似于一把使用自如的刀,向外可以在客体世界里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属于自己路,向内又可以用刀守护自己的魂灵,让精神的高塔安然矗立于自己的心头。

机能是否为1#,重要的在于能力上的“控制”和心情上的舒适“愉悦”。 一种功能是否已充分发展,可很简单地根据其效力、稳定性、坚定性、可靠性及其适应性判断出来。

(未完待续)

来源:豆瓣 Vaniot 

Step1 

主导功能: 

1 确定功能内倾/外倾(E/I):由16类型的内外倾决定(第一个字母) 

如ENTP,第一功能是外倾xx(Xe) 

2 根据功能特点确定具体功能 

P:Ti、Fi(排他性) || Ne、Se(发散性) 

J:Te、Fe(执行力) || Ni、Si(凝聚性) 

如ENTP,为NT,需要确定是Ne/Te 

已知Ne是发散的,是P特征,故主导功能是Ne,外倾直觉 

Step2 

辅助功能: 

1 确定功能内倾/外倾(E/I),与第一功能倾向相反 

如INFJ,第一功能是Ni,第二功能是外倾xx(Xe) 

2 根据主导功能,确定第二功能具体功能 

中间俩字母中,与第一功能不同的字母为第二功能字母 

如INFJ,第一功能不同的字母为F,代表情感,故第二功能为Fe,外倾情感 

Step3 

第三功能: 

1 确定功能内倾/外倾(E/I),与第二功能倾向相反 

如ESTJ,第一功能为Te,第二功能为Si,第三功能为外倾xx(Xe) 

2 根据第二功能确定具体功能 

与第二功能相反的功能 

S与N相反 

T与F相反 

如ESTJ,第二功能为S,第三功能为N,根据倾向,具体为Ne,外倾直觉 

Step4 

第四功能: 

1 确定功能内倾/外倾(E/I),与第三功能倾向相反 

如INTJ,第一功能为Ni,第二功能为Te,第三功能为Fi,第四功能为Xe 

2.根据前三个功能确定第四功能 

NSTF四种功能中前三个没有的为第四功能 

如 INTJ前三功能为N、T、F,第四为S,具体是Se,外倾感觉 

Step5 

人格类型阴面功能顺序(五六七八功能)

顺序同前四个功能,内外倾向相反 

如ISFJ 

1 2 3 4 

Si Fe Ti Ne 

5 6 7 8 

Se Fi Te Ni 

粗浅之见,不反对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mbti八维理论又称心理类型理论。 心理类型理论的首次出现是在1913年。当时正值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大会。荣格在该次会议上提出个性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1921年他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又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四种功能类型,即理性功能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类型──思维功能与情感功能和非理性功能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类型──感觉功能和直觉功能。由此,荣格将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起来,形成了八种个性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感觉型。

四维的mbti理论是由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由此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彼此结合就构成了十六种个性类型。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从而把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继而,迈尔斯又从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对心理类型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惊醒与自然醒:INFP基于Fi+Ne总是想太多,多半是失眠症重患,INFJ即使熬夜似乎也能按点醒来,优秀的生物钟··· 另一方面也说明INFJ对情绪的处理能力非常一流,不愧为心理导师,INFP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简直不堪一击,他们经常情绪波动、反复无常。

孤立与孤独:INFP是因为被人孤立而感受到孤独感,因此对这种感觉很困扰,逃避问题产生自卑感,被迫远离人群。INFJ则是自己选择孤独,主动与人保持距离,而且通常悠然自得。

内倾情感与外倾情感:fi主导的INFP不主动流露自己内心的感情,“保留实力”是他们的座右铭,INFP同时也是不容易让人理解的类型,一方面是因为内心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一方面他们不善言表。fe辅助的INFJ相对会流露出来,他们很容易让人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心情如何,喜欢还是厌恶,容易让人理解他们的苦衷,当然前提是他们不是封闭心灵。

脆弱模式与无敌模式:INFP对执着的事遭非议容易被外界因素击垮,变得无法反击,通常属于理亏的位置(没有Fe支持)。INFJ坚定所认定之事,可以毫无畏惧的面对众人的质疑,并可将事实说的合情合理(Fe为后盾),辩答如流,别人也不能轻易改变INFJ的意向。

含蓄表达与直接含蓄表达:INFP示爱是很含蓄的,喜欢把爱意藏在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等着人家发现,所以INFP非常擅长准备惊喜,用一种特殊又羞涩的方式表达爱慕, 比如诗歌、音乐、艺术品。INFJ也是含蓄,但这种含蓄有些直接。比如INFP把一首对付INFJ专用情歌,伪装的放在几百首曲子里送给INFJ,INFJ看穿后直接拉着INFP去KTV,点了那首情歌一起合唱···不过死活都不会承认那是一种告白···INFJ对爱慕的传递更精确,INFP则含糊不清。

防御与进攻:INFP喜欢一个人时,见到心上人就害羞紧张,显得对她过分关注,但又不主动,无论何时都是躲为先。INFJ喜欢一个人时,莫名其妙不理会对方,转而对你身边的人热情,和别人在一块话很多,和你在一起又半天不吭声。普通关系下,INFP最被动,INFJ最主动,往往是INFJ拉近两人的关系。

拖延与行动:受到Fi的影响,INFP喜欢心动却非常不喜欢行动 ,就是喜欢把持,玩心理战回味那种感觉,死活不出手、不告白、不打破现状,也就是注重过程而非结果。INFJ喜欢行动,计划周密的有目标的,不行动对其来说很痛苦,除非INFJ未确定这份爱是否真实,否则一但萌芽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是注重结果。(恰好我对INF做过心理测试,INFJ喜欢直接的示爱方式,INFP喜欢创意有趣的示爱方式)

意义与仪式:INFP觉得一件有意义的事没人知晓,那可能不会做此事。INFJ会给已分手的情人送生日礼物,但这个礼物不会寄出去,或者写信、诗给喜欢的人却不寄出去,又或寄去收不到的地方。

肯定与怀疑:Ni主导的INFJ有神一般的直觉,还总是对的,看问题总直指要害,直接给答案,却又给不出解释,有时候会妄下结论。据说这类人最容易产生心灵感应。INFP刚好相反,虽然也依赖直觉,但更倾向于多次尝试,看结果是不是这样,然后统计判断不断修正结果,还能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通常答案犹疑不决,不敢肯定。 所以INFP喜欢收集信息,INFJ则喜欢寻求答案。

亲近与阻隔:两者都非常擅长倾听,不过依然有深度和广度的区别。情感细腻的INFP善于聆听心声,并很努力理解别人的真实感受,INFP并不善于描述他们理解你的感受到什么程度,而是会采取一些举措,会跟你说他们类似的经历,他们不会简单的口头安慰(给你送礼物,给你一份惊喜之类)。因此INFP通常被人放在最亲近的位子上作为诉说对象。INFJ会以规划师的身份倾听,然后表达同理心(Fe), 她会喜欢谈论她的感情,让别人快乐。同时INFJ非常擅长帮人“处理”好情绪,给受害者指条明路,分析原因等等,而非像INFP那样是“治愈心灵”,INFJ会口头安慰。INFJ喜欢给最亲近的人留个特殊位置,只给这个人诉说“绝密之事”。 fi保留感情不说,ni也是保留想法不说。

判断与感知:Fi是判断功能,Ni则是感知功能。Fi作为INFP主功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先判断是否喜欢这个人,还是讨厌这件事物再去选择是否融入其中,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反思与他接触的那个人的反应、行为给他带来的情绪反应。INFP似乎非常苦恼这种判断强迫症····

Ni作为INFJ的主功能,使得不会关注他们是否喜欢某人或某事,INFJ首要的是用直觉感知对方是否是值得信任的,接下来才有Fe的判断。

固执与顺从:Ni主导的INFJ太过相信自己的直觉,有时就会非常顽固,忽略别人的意见。INFP只有在价值观被触犯时才会顽固抵抗,如果是友善的建议他们是会听取的,相对来说INFP更倾向顺从。 INFP的固执同样体现在Fi上,对某种情绪、美感、爱慕、自我信念尤其的固执。(我敢说Fi是暗恋马拉松之冠)

猫与狗:INFP喜欢养猫,INFJ喜欢养狗。原因是猫可以懒得管,还有温情回馈,符合INFP耐性不足、生活随意、不喜欢计划的毛病,而猫的敏感、孤僻、懒散、呆萌简直和INFP一模一样,就物以类聚了。狗则需要长期照顾,还有“收成”,可以使唤来使唤去,符合INFJ喜欢长远的育养、控制场面的特性,他们关注孩童的成长问题。当然,我不是说INFJ绝不会养猫,INFP绝对不养狗····

兴趣与目标:INFP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怎么也学不了,总是不及格,感兴趣的东西学会了又超出课本超常发挥(也就是创造性)。INFJ则专注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可以强迫性的学习,于是一不小心就是学霸、专家··

当然是外倾的。这里你要注意,内-外倾是一个维度,思维—感情又是一个维度。它们是互不影响的。

外倾表示更关注于外界,思维表示更为理性。

因此,外倾思维型的人往往更偏向于喜好关注社会问题,以群体和规范的角度理性地思考问题,他们会遵守法规,以外界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样的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考试成绩爱与别人相比而不是与自身水平的进步与否相比;但是又因为能理智思考而不会由于成绩落后而自暴自弃。

INTP进行思考的目标是发现并且寻找抽象的逻辑问题,建立理论,开拓视野和产生观点(1st Ti)。于他们而言,深挖一套逻辑体系让它不断地完善并充满严谨性,是远比现实与外界更重要的。通常INTP并不在意外界的反馈,他们更重视自己脑海中对于可能性的各种想象,并借此完善自己的逻辑观点(2nd Ne)。

INTP也重视个人与世俗的经验规律,他们对权威性的观念充满着研究的热情——要么证明它,要么驳倒它(3rd Si)。同时INTP也容易忽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氛围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性,他们的Fe和Fi功能处于第四和第八位(劣势功能及魔鬼功能)。

但实际上,随着INTP类型的个体逐渐发展并接近成熟时,他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观点能够被外界所认同,或是意识到照顾人际氛围的重要性,由此他们的一四功能轴Ti-Fe便能逐步接近平衡。

 

INTP容易被个人的思考和信息驱使,不易有对外界的观察与思考(5th Te),且有时容易过于关注内部视角而忽略了客观因素(6th Ni),对外界环境的感受以及变化往往会不自觉忽略(7th Se)。因此需要重视外倾知觉功能(非理性功能)平衡,否则易过于主观从而扭曲事实。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Fe功能,以避免对情感氛围过多地不重视,造成人际孤立。[1]

相比于MBTI测试,我对它背后的荣格八维理论更感兴趣。当然,并不敢说对荣格理论了解多少,毕竟我连最经典的《心理类型》也还没读过。但是仅就我这些年浅薄的认知,它就已经让我受益良多了。在我的有限认知里,荣格八维理论就像一个(试图)解释世界的框架,宏大、深刻、体系化。它也如同其他成千上万个理解世界的角度,只是刚好我选择了它。由于我对理论原理研究不深,下面这些内容可以理解为理论应用层面的非常个体化的经历和感受。

第一弹先阐述下什么是荣格八维以及它和十六人格的对应关系。

荣格认为可以依据两大维度的不同偏好对人进行粗略的划分。这两大维度分别是:“感知/收集信息”和“判断/处理信息”。在“感知/收集信息”中,根据偏好不同分为N(直觉)和S(感觉);在“判断/处理信息”功能中,根据偏好不同分为F(情感)和T(思考)。好了现在已经有N/S/T/F四维了,在每个维度下可以再拆分为内倾(i)和外倾(e),于是就有了荣格八维:Ni/Ne/Si/Se/Ti/Te/Fi/Fe

那十六人格和八维之间是怎么对应的呢?荣格又认为,不同人格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对上面8个功能键的偏好程度和使用频率是不一样的,有主使和次要的先后之分。总之八维功能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16种人格。排在越前的功能表示主体越偏爱,使用频率越高。下图只截取了每种人格的排在前4名的功能,比如INTJ的前四个偏好功能依次是:Ni,Te,Fi,Se

荣格八维和16人格的对应关系

前4个功能中,根据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以及荣格认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成熟或有意识的开发,个体才能熟练应用排序靠后的功能。

主角(主导功能):是我们人生中分化的第一个功能,在童年时期便进行发展。在常态情况下,我们会相当依赖这一主导功能,并本能地去使用它应对任一情景,这几乎是下意识的。主导功能是我们最信赖和最常使用的功能,通常是相当成熟完善的。然而,有时我们也会过分依赖主导功能,此时它会起消极作用。

配角(辅助功能):通常与主导功能搭配使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若和主导功能搭配得当,则相互促进发挥更大的效益。然而,若个体的主导功能太过强势,辅助功能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替补队员(第三功能):是第二功能的对立面,能补足一二功能的某些劣势,但在心智发展度不那么完善时,它很难发挥作用,通常是会被我们忽略的对象。在某些情境下,我们的一二功能可能会因压力过大宕机,此时当发育不那么成熟的第三功能占据大脑时,基本会带来负面感受,比如个体会感觉到“陌生”、“不舒服”、“不安全”等。

龙套演员(劣势功能/第四功能):是第一功能的对立面,通常发展较晚,在人生早期以“捣蛋鬼”的形式出现,我们感到恐惧/不安等负面感受基本是第四功能发育不足带来的。很好理解,比如INTJ的主导功能是N,那与N对立的S自然就发展缓慢,带来的负面感受也可以理解为N发展过度S不足,最后导致失衡带来的。我们通常会感觉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才能“驾驭”好第四功能,但如果我们不再抗拒、恐惧或敌视它,甚至与它协同合作(本质来讲是达成自我和解),我们的生活会get到新的平衡,自我认知更高,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44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