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

为什么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第1张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感情色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之外,还应有恐怖、喜悦、痛苦、悲凉等情感类型。如“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情色彩;“奸臣”“腐败”等词含贬义感情色彩;“骷髅”“僵尸”含恐怖感情色彩;“成功”“捷报”等含喜悦感情色彩;“失败”“失恋”等含痛苦感情色彩;“秋风”“落叶”含悲凉感情色彩等。之外,还有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中性感情色彩,如“山”“水”“跑”“走”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十分丰富,就像人的语言一样。其中有些词义可能一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如“艾滋病”既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又同时具有恐怖感情色彩。人对于物体或者他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可以是褒义,可以是贬义,也可以是中性的。感情色彩还有更多的词义,应用范围较广。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1、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2、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

3、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的表情变化,演员则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声音符号,文字是图像符号。有很多语言没有文字,如中国的仫佬语、毛南语;同时有不少文字留存于世,而它对应的语言已经灭绝,如拉丁文、西夏文。

语言与文字二者原则上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这两种沟通方式则各有优劣。

所处情况不同,交流沟通方式也应不同,而这完全取决于交流双方如何应变和把握,没有绝对标准答案。

语言表达能感知情绪,文字表达就很难知道情绪的状况。

文字文章做传输需要超级牛逼的情商。而语音传递只有一种情况,文字表达会误会成很多个意义,无论你的文字表达又多清晰,都不能把情绪表达的非常标准。

文字不具有超高精度的复刻,叙述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件事物,想要完美的呈现在对方面前,还是面对面交流比较好。所以,能用语音表达就不要用文字表达,能见面就不要传话。

文字是一种组合式的叙述,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意思,任何时候,人们不可能把事情用文字呈现得丝毫不差。一千个人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一千个想法。

交流沟通受双方条件限制。

从自己方面来说,文字表达方式欠缺而语言表达能力强当然就用语言沟通,语言表达欠缺而擅长文字沟通,那就采用书信方式沟通。

从对方角度来看,喜欢面对面交流沟通,那就走到一块来谭吧;若不想见面但又必须沟通,那就写封信说说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29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