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第1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祖籍浦城(今福建浦城),徙居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约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1195—1264)。诗属江湖派,《全宋诗》录其诗一卷。《游园不值》写到朋友家的花园游玩没碰到朋友的感受。“不值”,指没遇上。

前两句扣题写游园不值。首句写游园不值的原因,应当说主人外出的原因很多,如访友、出游等,但是诗人偏偏找了一个不是原因的原因,主人不开门是因为害怕外人在园中的苍苔上留下鞋印子。这一方面反映主人对花园美丽的环境很珍惜,一方面也反映诗人的情趣很高雅。“屐”即木屐,一种底用木头做的鞋子。也许是由于格律的限制,次句方正面写游园不值。“柴扉”指木棍子做的园门,可见相当简陋,但是也显得朴素、自然。主人并不富裕,但是还有个花园,可见情趣很高雅。

后两句写游园不值所见所感。钱钟书《宋诗选注》认为这两句诗脱胎于陆游《马上作》的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但是叶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义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关不住’,这个‘关’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一枝红杏’与‘满园春色’相对,又显出春光的洋溢,两句中含义有几层,诗意蕴藉,后来就产生了‘关不住的春光’的说法,这两句诗也常用来形容生活中的这类情况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利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诗人由期望到失望,再到他的期望意外得到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显然是满怀期待地去游园寻春的,柴扉紧闭未免让他失望,但是一枝出墙的红杏使他领略到了满园春色,又给他带来了一份惊喜。此诗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是充满理趣。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这首诗道出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内容或本质是一定会通过形式或现象反映出来的,春天到了,我们即使没见到杏花,也会从桃花、李花、荠菜花、迎春花那儿知道春天到来的信息。

分析《牡丹亭》(惊梦)(节选)中所表现的杜丽娘的心理活动。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出贵族少女矜持和娇羞的性格,作者着重刻画其春情难遣的寂寞和时环境的隐隐不满。来到园中之后,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女主人公内心激起的巨 澜:惊诧、感慨、悲叹、幽怨,构成了丰富的心理内涵。这里有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有对春色的惊叹和对命运的感伤,也有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苦闷,作品写出了人物青春觉醒的心灵历程,作品塑造很成功。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2-243。

  

当他永远的时候,心情有激动转化为悲伤。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个人的心情总是会触景生情。

此时过往的一些事情就会涌上心头,特别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慨,或者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忏悔。就会让人心里边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杜丽娘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在描述心情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写作手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来怜屐了。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吧。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叹和对美好人生的眷恋。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作者通过杜丽娘之口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春景,并借景抒情,抒发其对青春虚度的忧虑和伤感,从而表现杜丽娘青春的觉醒

艺术表现手法:1通过对比的手法,写白花的美丽却开在破败的地方,杜丽娘美丽却被禁锢

2互文的手法,写这美好的时光和景致,与自己的痛苦对比,充满了无奈

3控诉后花园的美却无人讲,封建家庭伦理对青春的扼杀

4梦想的人生自由自在地追求爱情,在楼船与意中人一起看景,是最幸福的事情

5对春光浪费感到惋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23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