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句式的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

什么句式的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第1张

问句

1、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2、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3、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4、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扩展资料

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全否定和半否定)

一、肯定句:

肯定句例句:儿子是我一生的牵挂。

二、否定句:

1、一般否定句

即含有‘’不、没有、完全不是,完全不‘’等否定意思的词的句子。

2、双重否定句

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例如:含有‘’没有不‘’‘’,非不可‘’等词语的句子。

如:每天下午,我非做作业不可。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陈述句

——反问句

原题:拟行路难(其四)两句反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其实这两个反问的答案在诗人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表面上说怎么能边走边叹息,反复的沉浸在忧愁中呢?实际上是诗人不得志的现实遭遇,在诗人的意识中产生了忧郁,寡欢、孤独、失落等复杂情绪,难以自控,必然以诗意的语言加以宣泄。至于后者就更加直白和不加掩饰的吧人心的的“感”给予了肯定。

表明了作者一开始试图消解解、压抑这种负面的情绪,最后发现,在行路的过程中越压抑,负面情绪发作用力越大,干脆用诗歌发泄出来,反而更好。

更新1:

例句: 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秤杆。 写成: 谁会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秤杆呢?

1) 原句:你的意见没有人赞成的。 反问句:你的意见有没有人赞成的? 2) 原句:天气冷,你多穿一件衣服,就暖和了。 反问句:天气冷,你多穿一件衣服,是否就暖和了? 3)原句: 这样精彩的球赛,人人都喜欢看。 反问句:这样精彩的球赛,是否人人都喜欢看?

1) 你的意见没有人赞成的。 难道你的意见没有人赞成吗 难道会有人赞成你的意见吗 2) 天气冷,你多穿一件衣服,就暖和了。 天气冷,难道你多穿一件衣服,就暖和了吗 天气冷,你多穿一件衣服,不就暖和了吗 3) 这样精彩的球赛,人人都喜欢看。 这样精彩的球赛,谁都会喜欢看吗 谁都喜欢看这样精彩的球赛吗?

1) 难道没有人赞成你的意见吗 2) 天气冷,你不是多穿一件衣服,就暖和吗 3) 这样精彩的球赛,哪有人不喜欢看 另外,喺yahoo到揾到以下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了解反问句。 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的特性是说话者在疑问中

自己( 假设了答案 )

如 : 难道她长大时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 ( 她长大时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就是说话者所假设的答案

反问句之所以叫 「反问」 其实就是反问( 自己所假设出来的推测 ) 是否正确

例子:1 咦?真奇怪!X老师明明说她小时候很顽皮,不大喜欢读书。为什么她能当老师呢?难道她长大时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 「难道」系反问句通常会出现! --------------------------------------------------- 反问句有什么用途 反问句是一种明知故问的修辞技巧,所以不必作答,因为句子从正面问,则答案是反面﹔从反面问的,答案便是正面。目的在表达强烈的感情时吸引读者的注意。

参考: yahoo and me

1难道会有人赞成你的意见吗 2难道天气冷

你多穿一件衣服

就暖和吗 3难道这样精彩的球赛

人人都不喜欢看吗

参考: me

1)莫非有人赞成你的意见吗? 2)天气冷,难道你不多穿一件衣服,就会暖和了? 或 天气冷,你多穿一件衣物,不就暖和了?(←较好) 3)这样精彩的球赛,又有谁不喜欢看? 难点: (1)疑问是提问者实有疑惑而提出问题,提问者是不知道答案的,疑问只是一种句式,并不是一种修辞格;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是一种修辞格。反问用不着回答,答案已包含在话语中,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例:[疑问]那是谁? [反问]那不就是一心吗? 解: 疑问句中,问者并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在反问句中,问者则是知道「那(个人)」是一心,却以疑问方式指出,以加强惊异、惊讶的语气。 (2)严格来说,上面的「错误例子」连疑问也称不上--每一句都有语法不通的情况。 (3)设问和反问不同,前者是「自问自答」,作者在提出问题后马上自行回答;后者则是以疑问方式带出肯定(或否定)的意味,没有回答,属「明知故问」。 例: [设问]哈,总是忙于工作的父母爱我吗?不! [反问]哈,总是忙于工作的父母爱我吗? 解: 虽然上述所举例子的分别较小,但仍能显示设问跟反问的分别。设问句中,问者在提出问题后,立即给予答案,明白说出「不」;而反问句中,问者只是提出问题,没有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其意思却已经很明显是否定的。 希望能帮到你吧。=]

参考: 自己+启思中国语文网(难点(1)上半部分)

赞同楼上;排比句

例:反问句(你吃饭了? 难道你没吃吗?)

感叹句(你吃饭了?吃了!)

倒装句(你吃饭了?饭吃过了。)

排比句(你吃饭了?吃了,吃了一大碗,吃了整整一大碗)

看吧,还是排比句吃的多吃的饱;表达的感情也最强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89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