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第1张

总论

在《总论》中作者分析了中国的优点、遇到空前难关的原因列举了日本、俄国、土耳其的例子,指出了科学、机械以及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旨在找出近代史的教训,对我们抗战建国做出贡献。

作者在文末说道,“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我才惊觉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特殊性,通过查找资料,对作者蒋廷黻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从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被称作‘拓荒者’‘开山的人’‘近代史尚无第二人’”。“治史书而非史学”这句话代表了研究历史的传统方法,意思是只研究史书上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史学。仅仅是通过导论和第一章的阅读,我对作者所倡导的“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就有了深刻的了解,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是立足国内放远至世界的,将国内国际、历史与当前融合形成整体,从这个整体出发来把握历史,分析当前中国的困境的。比如,分析我国时会与日本、俄国和土耳其作比较,分析我国时会从思想历史、当前科技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作者在《总论》中提到“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处,首先是在英军侵华时“人民有些甘做汉奸,有些为饥寒所迫,投入英军做苦力”。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东西对打中,“他不是命令英国商人把烟交给林则徐,他是教英商把烟交给他,并且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各商收据,一转手之间,英商的鸦片变为大英帝国的鸦片”。只一转手,问题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和方向,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贸易战转化为政治与国家间的对抗,英国的国家意识、民族观念由此可见一斑。“此外湘军既充满了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不知道有最高统帅,更不知道有国家。”

第一章

“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中、英订了条约以后,美法两国就派代表来华,要求与中国订约。抚夷派的人当然不愿意与美国、法国又打仗,所以他们自始就决定给美、法的人平等的待遇。”

“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此中缘故虽极复杂,但是值得我们研究。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中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中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章

《洪秀全与失败》中“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正如《新闻的骚动》所说,“在政治的某些关键领域,任何个人或党派都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所谓‘解决办法’的实现,都需假以上百年乃至更久的变化积累,而不是凭借一位救世主的降临,一场国际会议的召开,或一场速战就能实现。”

在《洪秀全与曾国藩》中,既看到了曾国藩的守旧又看到了他的创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维持清政府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说,恢复中国固有的美德。革新守旧同时举行,这是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曾国藩的眼光是极其长远的,但是仅凭个人是不可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的,毕竟当时还没有出现科学的道路。但是曾国藩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维护清朝的统一,不至于让外族灭国,等待新的救民族的思想和行动的出现。

第三章

“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不但愿意卖军器给我们,而且愿意把制造军器的秘密及训练军队的方法教给我们,这颇出于时人意料之外。”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并且战争是极度烧钱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发动。当时中国虽科技落后,制度腐朽,但人力物力尚存,就算被西洋占领也随时爆发强力的大规模反抗。而英国远在西洋,虽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力物力不足,且军队、行政人员漂洋过海更需耗费大量钱财,就算是使用武力占领了中国,且不说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上的障碍,无大量军队和人员也无法统治。何不退而求其次,让腐朽的清政府代劳统治,既保住国际名声,又能从中获利。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作者的论述让人很容易沉浸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我也第一次被历史中的先辈们触动,仿佛看到那些为国家为民生而改变。虽然洋务运动只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并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但是行百步者半九十,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这已是极大的进步。我们需要肯定洋务运动的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的积极意义。

“甲午战争直接的起因又是高丽的内乱。”

第四章

“孔于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山先生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第一,他与外人接触最早,十三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是外国人所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洋情形及近代文化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诸人之上。这是我民族一种大幸事。因为我们既然只能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应该对近代化有正确深刻的认识。第二,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宝。但是这种方法不是一两个月的训练班或速成学校所能培养的。我们倘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了解为什么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所提的一切方案是具体的,精密的,有步骤的,方方面面都顾到的,因为他的思想是受过长期科学训练的。”

“次年辛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是他们的计划的实现。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因为革命精神从此深入国民的脑际。”看历史,会跟随史家的文字,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很多生命,在史书中不过一个数字的组成部分,因为离我们太远,我们很容易兴亡成败,生死别离产生麻木。然而,当我把视角放到个人身上,联系实际去看每一个历史事件,才明白,这历史是多么沉重!

附录

“我们在十八世纪末年应付近代世界的大变局,又放弃了十七世纪末年康熙皇帝的比较开明的态度而回到明末的模样。”历史读起来常常有一种可惜之感,总是忍不住幻想如果抓住了这个机遇,今天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而后诸多的悲剧惨剧是否又能避免。但也感觉这种“可惜”不仅仅是一种遗憾,更有一种警惕。落后就要挨打,但没有谁能保证在每一次挨打后都能上演“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根本上还是要保持警惕。居高位而不自满,陷泥潭而不自埋,眼睛要睁开。

“无疑地,经过三十余年的革命,我们的民族意识大有进步。无疑地,这民族意识是我们应付世界大变局的必需利器。现在的问题是:这民族意识能否结晶,能否具体化。我们是否从此团结一致来御外侮;我们是否因为受了民族主义的洗礼而就能人人以国事为己任:这些条件会决定我们最后对这个大变局的应付的成败。”民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也指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的认同,旨在追求民族的生存、发展、兴盛,这一观念则起源于人民主权论。

民族意识指一个民族的成员觉知其自身为该民族的一分子,体认其民族的地位,而愿意与同民族的人结合在一起的知觉与概念。这段话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今天我们也说面临着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我们是否能又“受了民族主义的洗礼而就能人人以国事为己任务”?

第一是指以李鸿章,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主张,发生了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诞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

第二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英国,保留君主,建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生了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但是因为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无民众的支持,还侵犯了慈禧的利益,最终也失败了。它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传播。

第三是指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派,主张学习法国,美国,废除皇权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发生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他们成功了,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他们都反映了中国由改革到革命的过程,说明改革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革命,才能挽救中华民族。

2021 年 4 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权威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题干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选项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1840 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中国从夏商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从战国末期进入封建

社会,从 1840 年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1949 年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从 1956 年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

考点

2题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选项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

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注意题干中的“最主要”。

考点

3题干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选项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答案D

解析1840 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

(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

中法《黄埔条约》。

考点

4题干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

选项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是一

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有个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

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题干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选项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1841 年广州三元里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B 项为 19 世

纪五十年代,C 项为 1895 年马关条约之后,D 项为 1900 年前后。

考点

6题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A

解析自 1840 年至 1919 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B 项为主要易错选项,注意是

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

7题干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

选项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8题干1918 年 5 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选项

A.《阿 Q 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答案B

解析1918 年 5 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他选项均为

鲁迅小说,但不是第一篇。

考点

9题干1951 年底至 1952 年春,中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

选项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答案C

解析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 年底到 1952 年春,中国***在党政

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

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考点

10题干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

选项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发展农村经济

D.重点发展城市经济

答案B

解析1953 年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

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等。

考点

11题干1922 年 1 月,中国***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选项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考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A

解析1922 年 1 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

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B 项为 1922 年 9 月 14 日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指挥下

举行的罢工,C 项为 1923 年 2 月 4 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全路总罢工,D 项为 1925 年 6 月发生的事

界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考点

12题干八七会议提出的总方针( )。

选项

A.

B.

C.

D.

答案

解析

考点

13题干1933 年 11 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是( )。

选项

A.宁都起义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

D.二二八起义

答案B

解析1933 年 1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又称“福

建事变”。A 项为 1931 年二十六路军发动的反蒋起义,C 项为 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的

事件,D 项为 1947 年台湾人民发动的起义。

考点

14题干1938 年 3 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选项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答案A

解析1938 年 3 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 1 万余人,取得大捷。其

他选项为迷惑性选项,重点把握台儿庄战役即可。

考点

15题干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是( )。

选项

A.四川懋功地区

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C.西藏甘孜地区

D.陕北吴起镇

答案B

解析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16题干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

选项

A.1964 年 10 月

B.1966 年 10 月

C.1967 年 10 月

D.1970 年 4 月

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成果:1964 年 10 月,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 年 10 月,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发

射成功 1967 年 6 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 4 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考点

17题干1962 年初中共中央为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和明确工作方向而召开的会议是( )。

选项

A.南宁会议

B.武昌会议

C.庐山会议

D.“七千人大会”

答案D

解析为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和明确工作方向,1962 年 1、2 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

的中央工作会议,后被称为“七千人大会”。A 项为迷惑性选项,是 1958 年初召开的一次会议,B 项

为迷惑性选项,是第一次郑州会议后,1958 年底召开的一次会议,C 项为 1959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

考点

18题干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选项

A.双重监督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健全法制

D.“两条腿”走路

答案B

解析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

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

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考点

19题干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

选项

A.1997 年 7 月 1 日

B.1997 年 12 月 20 日

C.1999 年 7 月 1 日

D.1999 年 12 月 20 日

答案A

解析考察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

20题干1988 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选项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公

答案D

解析1983 年 4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1988 年 4 月,七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沿海经济特区。

考点

21题干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重要文献是( )。

选项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告台湾同胞书》

C.《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

D.《反国家分裂法》

答案B

解析1979 年 1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他为迷惑性选项。

考点

22题干中国***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

选项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答案A

解析

考点

23题干1971 年 10 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选项

A.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D.实现了中法关系正常化

答案B

解析1971 年 10 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

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A 项时间为

1972 年 5 月 10 日,C 项时间为 1972 年,D 项时间为 1964 年。

考点

24题干2004 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 )。

选项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2004 年 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考点

25暂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26题干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答案(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在 1895 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

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②梁启超:《变法通义》。

③谭嗣同:《仁学》。

④严复:《天演论》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①上海:梁启超《时务报》;

②天津:严复《国闻报》;

③湖南:《湘报》。

27题干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1)中共二大在中共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中国共

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

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8题干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

答案(1)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9题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以及中国***与其斗争的政策和原则

答案(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

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2)***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3)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0题干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答案和平赎买的特点是:

(1)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地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

(2)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

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33题干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答案(1)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如何实现:

①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更多真题及答案解析可以关注我们!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86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