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阅读答案

再游桃花源阅读答案,第1张

(1)明日(明天,第二天 ) (2)可(大概 ) (3)朔(沿着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解释: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3从选文中的描写来看,桃花源外面的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首先是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其次是险(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第三是幽(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1.(1)第二日

  (2)连续

  (3)大约

   (4)逆水流而走

2.(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落英缤纷

  (3)缘溪行

3.险要,地形复杂,这一特点印证了“遂迷,不复得路”。

4.岩石的怪状嶙峋,似被泉水咬得犬牙交错,都像是怪异、神秘的景象。

5.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锦绣织成的。(意对即可)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

一、《再游桃花源》明-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二、翻译: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作者创作风格:

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受李贽、徐渭等影响极深,对复古主义给予猛烈抨击,认为时有变化,文有古今。

文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极力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了作者个性。创作以小品文成就最为突出,自由抒写,清新活泼。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

《再游桃花源》翻译: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前,上面有怪石,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2、《再游桃花源》原文:

作者:明代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83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