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感的诗句

表达情感的诗句,第1张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表达情感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达情感的诗句 篇1

1、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2、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7、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8、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9、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0、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12、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14、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16、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薛逢《宫词》

17、天外吴门清霄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18、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9、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20、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21、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柳》

22、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23、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2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5、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表达情感的诗句 篇2

1、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2、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5、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6、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8、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10、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表达情感的诗句 篇3

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3、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10、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2、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13、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14、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倪瓒《题郑所南兰》

15、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8、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9、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关于情感的诗句:

1、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2、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7、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8、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9、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0、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2、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3、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4、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6、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7、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8、晞发处,怡山碧。——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9、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2、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13、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4、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15、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6、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7、归期犹及柳依依。——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8、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9、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0、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4、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5、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段克己《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9、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0、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1、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32、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3、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34、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5、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36、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7、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38、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39、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40、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41、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42、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

43、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45、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46、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47、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48、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4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51、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5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3、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54、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李商隐《茂陵》

5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6、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7、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58、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9、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60、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61、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元结《贼退示官吏》

62、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薛逢《宫词》

6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64、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6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66、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柳》

67、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6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69、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70、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1、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2、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73、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74、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蒋捷《虞美人·梳楼》

75、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7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

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

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代: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赏析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扩展阅读:李之仪简介

 李之仪(1048~1128后)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扩展阅读:李之仪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80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