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形容唐诗的魅力

四字成语形容唐诗的魅力,第1张

1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用四字词语(成语)形容

唐诗:气势磅礴、井然有序

宋词:出水芙蓉、豪放不羁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赏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白话释义:这是气势雄伟壮大;酷寒古今万年存在。

2、井然有序

读音: jǐng rán yǒu xù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白话释义:“像公方瑛《我对于我的国家的意见》所说;以控制生产、重视农业、救荒分三件事……井然有序进行。”

3、出水芙蓉

读音:chū shuǐ fú róng

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白话释义:感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4、豪放不羁

读音:háo fàng bù jī

解释: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唐代李延寿《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白话释义:张彝年轻而豪放,出入宫庭,昂首阔步,没有顾忌。

5、雅俗共赏

读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释: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白话释义:听到有绵驹唱歌,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2 含四字成语的唐诗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才。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

3 描写古诗意境优美的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1琼楼玉宇 [ qióng lóu yù yǔ ]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2亭台楼阁 [ tíng tái lóu gé ]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3雕梁画栋 [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4唯妙唯肖 [ wéi miào wéi xiāo ]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5芳华如梦 [ fāng huá rú mèng ]

1<;形>; (花草)芳香而艳丽不借芳华只自香。——宋·陈师道

6轻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7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8镜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似水流年 [ sì shuǐ liú nián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10匠心独运 [ jiàng xīn dú yùn ]

匠心:工巧的心思。 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4 唐诗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 文 / 格老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 。

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

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

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

“穷。

5 形容人格魅力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自于茅僧昙 《苏园翁》:“亲奉了张丞相钧旨,说先生是当今一人,管乐流亚。又道先生高风亮节,非折简所能招。”

造句:李将军不忮不求的高风亮节,令所有人敬佩。

2、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

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军事长官),其谁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造句:人民爱戴大公无私的干部,最恨以权谋私的贪官。

3、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语出《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造句:我们要像老李那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4、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造句:没有他这种舍身忘我、忍辱负重的精神,就没有今天我们的成功。

5、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自汉蔡邕《太尉桥公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

造句: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百折不挠,终于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6、正大光明[zhèng dà guāng míng]

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造句:为人做事应该正大光明,而不应该偷偷摸摸。

7、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造句:王教授一生光明磊落、冰清玉洁,深受师生们的爱戴。

6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和古诗,有急用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描写秋天古诗词1《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5《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 唐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1《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渔家傲》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秋波媚》 宋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 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表达出轻巧尖新或豪放雄阔的意境与缠绵绮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后期词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成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体。宋词唱法早已失传,现已成为失却"声情"的半璧"哑词"。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代词人创造出了离合回旋、若往若还、情景交融的美妙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感染力量。如果宋词唱法能传到现在的话肯定不亚于当今歌坛。 如今宋词只有"文情",没有声曲,是世界艺术史上无可追补的千古恨事。

宋词发展主要经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凄怆缠绵",等等。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是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婉约和豪放是宋词的两种艺术风格,也可以说是宋词完美的美学理论。"婉"为柔美、婉曲。"约"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意缠绵,情景交融,声调和谐。有"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发展词体的重要代表,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婉约含蓄,有余不尽,写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欢之际,言情沁人心脾。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他有著名词有《雨淋铃》、《凤栖梧》等。《雨淋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明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用"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暗淡凄清的空间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的虚拟引出情感的抒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称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柳词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炼。她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富有声调美。前期反映少女**的生活,欢乐而明快;后期充满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清巧尖新之笔写出男女情爱,离情别绪。另外秦观、周邦彦在婉约风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与李清照词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豪放"是宋词的另一种艺术风格,宋代豪放词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崇尚豪迈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审美观念。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气魄宏伟,视野广阔,用豪放流畅的词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风貌。在这样浩渺的宇宙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更应该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广阔和无限之中,体现了豪放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他的词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到明清,彻底走向了世俗,特别是明清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最为人熟悉的小说。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它来源于说唱文学,服务于"市井小民"。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形成一种由说唱、表演、音乐、跳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明清文艺。明清文艺有对纯真爱憎的歌颂赞扬,有对封建结婚姻的讽刺嘲笑,也有对色情荒*的欣赏味等。其中一个流行而突出的题材或主题是普通男女之间的情爱。明清文艺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无花八门、多彩多姿的社会习俗图,成为中国文化史中美的乐章。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他的中心内容是演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种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讲述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三国演义》以通俗、简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一批富于个性化的人物,如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能等。《三国演义》情节前后发展一贯,但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以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等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迫害之下,纷纷集聚在梁山水泊,与宋朝相对抗的故事。《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代表。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它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当属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率性而为,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了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流传至今近五万首。这些诗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较好的思想内容,今天仍为人民所喜爱。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朝最强盛时期,他的诗以豪迈奔放的热情,宏阔磅礴的气势,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景色。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繁转向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人们称他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他的诗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罪恶,表达了人民的疾苦。

宋词是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苏轼,字东坡,他扩大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了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充满了生活气息,后期的作品渗透着忧国忧民之情。辛弃疾的词充满着要恢复中原的壮志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战斗精神。

元朝戏曲发达。著名的戏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剧本内容大胆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关汉卿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明清小说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内容虽然写得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情节极为生动引人,至今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元末明初另一个小说家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作品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形象,歌颂了农民起义斗争的精神。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斗争的精神。

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去世后由文学家高颚续写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小说内容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小说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明清优秀小说还有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等。

1 出自古诗词的四字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2 用最值钱的书弄一个四字,成语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辨形] “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 一字千钧 一字一珠 字字珠玑 青钱万选

[反义] 一文不值

[用法] 多用作褒义。指对文章稍加改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一般作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

[英译] A singl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成语故事]

3 形容很昂贵的成语

价值连城、无价之宝、稀世之宝、连城之璧、奇珍异宝

一、价值连城 [ jià zhí lián chéng ]

解释: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翻译: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原用十五座城换玉璧。

二、无价之宝 [ wú jià zhī bǎo ]

解释: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出自:唐·鱼玄机《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翻译:无法估价的宝物容易找到,有心的郎君难找。

三、稀世之宝 [ xī shì zhī bǎo ]

解释:稀世:世所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宝。

出自:何力力《落日夏威夷》:难道你不希望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在外国人眼里被看作稀世之宝吗?

四、连城之璧 [ lián chéng zhī bì ]

解释:价值连城的美玉。比喻极其贵重的东西。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翻译: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原用十五座城换玉璧。

五、奇珍异宝 [ qí zhēn yì bǎo ]

解释:珍异难得的宝物。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翻译:啊!世上不缺乏奇珍异宝,缺乏认识的人罢了。

4 形容高贵的四字词语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佩金带紫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绶。佩带金印紫绶,以示身份高贵。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鹓动鸾飞鹓、鸾在传说中都是瑞鸟。比喻高贵的人。

玉叶金柯柯:草木的枝茎。原形容花木美 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不赀之躯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佩金带紫——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绶。佩带金印紫绶,以示身份高贵。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鹓动鸾飞——鹓、鸾在传说中都是瑞鸟。比喻高贵的人。

不赀之躯——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玉叶金柯——柯:草木的枝茎。原形容花木美 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5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用四字词语(成语)形容

唐诗:气势磅礴、井然有序

宋词:出水芙蓉、豪放不羁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赏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白话释义:这是气势雄伟壮大;酷寒古今万年存在。

2、井然有序

读音: jǐng rán yǒu xù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白话释义:“像公方瑛《我对于我的国家的意见》所说;以控制生产、重视农业、救荒分三件事……井然有序进行。”

3、出水芙蓉

读音:chū shuǐ fú róng

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白话释义:感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4、豪放不羁

读音:háo fàng bù jī

解释: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唐代李延寿《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白话释义:张彝年轻而豪放,出入宫庭,昂首阔步,没有顾忌。

5、雅俗共赏

读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释: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白话释义:听到有绵驹唱歌,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煽情的释义:通过某种方式激发感情。

煽情

[ shān qíng ] 

煽情,就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感情渲染,别人怎么看我们并不重要,做好自我才是目的。煽情,准确说来,就是做出一些意外的言行举动,来制造一种情感、情绪、氛围等等。有的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有的是为了博取别人同情。

造句

1 或者请人帮忙做一张很煽情的视频录像作为礼物邮寄给她。贴士,很多网站都提供视频制作服务,并且以电脑加密形式保障视频的安全。

2 周末到,我冥思苦想终于为你酝酿煽情诗一首,打开手机却发现灵感早已溜走,灵感虽然溜走但是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还是想出了一句颇有文采的话送给你:祝周末快乐!

3 还想加分的话,叠印一条精辟、煽情的语句,最好是关于失恋的。

4 然而,最煽情的时刻莫过于感谢他的父亲老徳拉霍亚。

5 来自陌生人的体谅总是很煽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516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