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

简述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第1张

易变性,即小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如遇到不高兴的事易哭闹,稍加劝导又破涕为笑,所以,这时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此外,小儿的情感也易受他人的感染,倘别的孩子大声叫嚷,他也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害怕,他也害怕。随着小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情感的稳定性就逐步增长起来。

2冲动性,即小儿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如当小儿第一次看到墙上的电插座后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虽然大人因危险而不让摸,把孩子支开,但是小儿却大哭大闹,执意要去触摸一下。

3反应不一致,即同一刺激,有的小儿可以反应强烈,有的则无反应。2岁开始,小儿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复杂,如喜、怒,初步的爱与憎等。在不正确的教育下,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情感,如见人害羞、怕黑等。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一)情绪的丰富化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二)情绪的深刻化

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事物的理解从表面、肤浅到本质,情绪由指向事物的外在表面,转向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

(三)情绪的稳定化

幼儿初期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作用下,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降低,情绪的易变性减少,稳定性提高。

(四)情绪的自控化

幼儿初期儿童对于自己的情绪丝毫不能控制和掩饰,完全表露于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言语的逐渐发展,幼儿逐渐开始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

(五)情绪的社会化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日益社会化。

2016真题简答题,5分。6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2分)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分)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1分)

-----------------------------

拓展学习资源: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

第一, 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 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需要时,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满意、愉快、爱等;否则,便产生相反的情绪情感,如痛苦、不满意、愤怒、恨等。人的情绪情感根据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各种不同需要,需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

幼儿出生时就存在最原始的情绪。这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是与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联系的,如饥渴会引起哭闹等不愉快的反应。2个月起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6~7个月时出现对母亲或抚养人的依恋情绪,这都是幼儿情感社会性的最初表现。1岁以后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与熟悉的成人在一起的喜悦感和离开时的痛苦感或怕见生人的害羞感等。2~3开始产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萌芽,如对故事中正反面人物的爱或憎等。幼儿期的情绪情感继续不断发展,特点有两个: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不稳定,有意性也很低。一个表现是富有易变性,极其容易受外界事物支配,特别是新鲜的事物立即能引起强烈的情绪情感;还极其容易受感染,一个幼儿哭,大家都哭起来。另一个表现是富有冲动性,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破涕为笑的现象经常发生。从幼儿中期到末期,稳定的情绪情感不断增强,如对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的爱和依恋是不大容易变化的。情绪情感有意性提高,这通过幼儿多少已经能够有意的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故意不哭)体现出来,甚至通过控制情感本身体现出来。

社会性的高级情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主要受生理性需要支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刚刚开始萌芽。在正确教育下,到了幼儿中、末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明显开始发展。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这时的幼儿已能逐渐分辨一般的是与非,知道什么是好和不好,而且逐步学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同时产生喜欢或痛恨的情感。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对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幼儿从5岁左右开始,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显著发展起来,他们特别好问、爱动脑筋,这种迫切求知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此时期有“发问期”之别称。

美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或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同时也会逐渐掌握对美进行评价的准则和要求,培养起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1情绪内容的的丰富性。如,周围成人对幼儿的态度,经常不断引起幼儿愉快、自豪或委屈等情绪体验。

2情绪体验的深刻化。

3情绪变化具有情境性。

4情绪容易受感染和暗示。

5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①情绪的冲动性。②情绪变化从外露到内隐。

大班的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大班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

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2、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4、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6、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937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