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

老舍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1、喜欢。

2、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表现作者对元宵节的恋恋不舍的喜爱之情。

原文选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

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北京的春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首先从腊八写到除夕,介绍年前繁忙热闹的景象,重点是腊八、过小年和除夕。文章一开头主要介绍腊八,写得详尽细致,有声有色。如腊八粥里放了些什么原料,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接着,写年前的北京,街市的变化。

“街上加多了货摊子一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过小年是一个记叙重点。“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一个生动的比喻,把人们对小年的重视描绘得活灵活现。除夕是年前的一个高潮,人人穿新衣、贴门联、挂年画、灯火通明、爆竹声声、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真是红火热烈,充满喜庆气氛。

第二部分从年初一写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其中重点是元宵节。这部分把元宵节与除夕元旦作对比,再具体介绍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广场上放花盒,燃火判;满街是赏灯的人流;家里也张灯结彩,还吃汤圆,等等。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一个贫民家庭。父亲舒永寿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1900年在与八国联军作战时阵亡。

母亲马氏出身农家,不识字,丈夫死后靠给人缝洗、做杂工,勉强维持一家生活。老舍1913年人北京市立三中,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转入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1922年在南开学校任中学部国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文讲师。1925年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月报》,署名老舍。

首先是老舍雨济南的关系:老舍在30-37年之间在济南呆过一段时间,主要是教书和写作,生活相对来讲比较平静和安稳,作品很多问世,可见老舍那是生活和创作都很好,另一个方面说明在济南过得很好。所以对济南整体感觉不错,加上向来山东民风淳朴,在那个乱世来讲,算是难得的好地方啊。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想象一下,有山水环绕,冬天也很温暖的济南,加上老舍在这段时间锁经历的事情,这个地方能不留下感情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13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