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华沙起义”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谓“华沙起义”究竟是怎么回事,第1张

在华沙起义前,苏联多次向抵抗组织提出建议,希望把起义时间往后推,因为苏联军队刚打完巴格拉季昂行动,有的甚至奔袭了几百公里,有点连队仅剩30人,急需休息,波兰地下抵抗组织却为了防备“红色威胁”没有理会。

除去客观原因,华沙起义由流亡政府主导,反苏色彩浓厚,8月1号起义,2号苏联才知道,3号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奇克与斯大林的会谈中提到了华沙起义,除了武器支援以外,他并没有请求斯大林给予军事上的配合。

德军的实力之强也非苏军先前预料,3个党卫军的精锐师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最惨烈的一天之内便重创了苏军一个坦克师,而且德军阵地又不是真是纸糊的,苏军也不是高达扎古满天飞。在维斯瓦河岸防守的是包括党卫军维京师,骷髅师,戈林师在内的精锐部队。白俄罗斯方面军强渡维斯瓦河也付出了出过7000人牺牲的惨痛代价。

在整个华沙起义期间,苏军为援助起义军,红军航空兵出动4800多架次,低空强投2400多架次,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华沙城下(8-9月的作战行动)损失了17万人,其中3万人牺牲。第2坦克集团军在遭受8月初的惨败后,由于华沙起义爆发,元气大伤的坦克集团军不得不继续进攻直至9月6日才得以后撤至明斯克地区整补,他们打光了大半官兵与坦克,直至10月30日才复归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序列,1945年才得以参战。近卫第8集团军在华沙附近的残酷战斗中损失了3万5千人,整个集团军伤亡大半,无数从斯大林格勒和乌克兰走来的百战老兵在这场本应与他们无关的战斗中长眠于异国他乡。

大量久经战阵的精锐部队被打伤打残;部队休整和补充、后勤补给的储存调度计划也被全部打乱。华沙起义失败三个月后苏军才攻克华沙,如果“真的见死不救”,对于苏军而言,不仅经验丰富,久经战阵的十几万老兵得以保全,暂时的停顿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后勤事物;历史中在1945年才发动的维斯瓦河战役也能够提前数月打响,进而从英美联军手中夺得更多主动权,能够以更大的话语权决定整个德国乃至欧洲力量对比。

慕尼黑会议 :http://baikebaiducom/view/63076htm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四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希特勒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后来“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开罗会议:http://baikebaiducom/view/112258htm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2~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FD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WLS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决定举行这次会议。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IV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258htm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2~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FD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WLS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决定举行这次会议。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IV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波茨坦会议 :http://baikebaiducom/view/62993htm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会议后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市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实现分散化。关于波兰西部疆界问题,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赔款等问题,并作了规定。苏联在会上重申按时参加对日作战。8月2日三国首脑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会议期间,7月26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今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报》,当时苏联因没有对日宣战暂未签署,在8月对日宣战后正式承认了这项公告。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议也表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美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投降以后,为了解决处置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苏联、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进行中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落选后由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及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奥地利问题、缔结和约接纳联合国会员等一系列问题,会议的重点是德国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确定了美、苏、英、法四国管制和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会议规定,彻底铲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消灭垄断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确定“苏联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此外,苏联还可以从西方占领区所拆迁的工业设施中无偿得到10%和以商品支付的15%作为赔偿。“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自西部各占领区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会议还决定,把原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及其邻近地区让予苏联。

会议在讨论波兰问题时,三国决定承认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对波兰西部边界,认为最后划定应待和平会议解决,但“三国政府首脑同意,在波兰西部边界最后划定之前,原德国的东部领土由波兰政府管辖,不得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的一部分”。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通过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波茨坦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会议就意大利和原德国附属国问题、西班牙问题、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重申要审判主要战争罪犯。这次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它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 战 大 事 记

  --------------------------------------------------------------------------------

  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颁布义务兵役法案并建立战时内阁。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对德宣战。

  德国潜艇击沉英国客轮"雅典尼亚"号。

  9月4日 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 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6日 南非联邦对德宣战。

  9月7日 阿富汗声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 华沙保卫战。

  9月10 日 加拿大对德宣战。

  9月12日 同盟国在阿贝维尔城召开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

  9月15日 苏、蒙和日本签订哈勒欣河停战协定

  9月15日 德军占领卢布林

  9月16-17日 波兰政府迁往罗马尼亚

  9月17日 苏联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9月26日 法国政府禁止***活动

  9月28日 苏联和爱沙尼亚签订互助条约

  9月28日 苏德签订划定边界条约

  9月30日 波兰流亡政府成立

  10月2日 最后一批波兰兵停止抗击德军

  10月2日 泛美会议确定美洲沿海三百里为安全海区

  10月8-12 德国将波兰西部省份并入德国,并在其余地区建立"波兰占领区总督

  管辖区"

  10月10日 苏联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

  10月19日 英、法、土签订同盟条约

  10月28日 布拉格等捷克城市举行反法西斯游行示威

  11月1-2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

  并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1月4日 美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1940年3月12日 苏芬战争

  12月18日 德国站见"施比海军上将号"在拉普拉塔湾被击沉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3月21日-6月16日 法国雷诺政府当政

  4月9日 德军侵入挪威和丹麦

  4月14日 英法远征军在挪威登陆

  5月10日 德军侵入比利时和荷兰

  5月10日 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3日 德军在色当突破盟军防线

  5月14日 荷兰军队投降

  5月18日 希特勒命令将比利时的三个区合并于德国

  5月20日 任命魏刚为法国战区盟军总司令

  5月26-6月3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军队投降

  6月3-7日 英法军队从北挪威撤退

  6月10日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攻入巴黎

  6月16日 丘吉尔建议建立英、法两个国家的统一体

  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0日 美国建立两党政府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6月24日 法意在罗马签订停战协定

  6月28日 美国通过国防法

  7月1日 贝当政府迁往维希

  7月19日-8月19日 意大利军队进攻北非

  7月4日 贝当政府与英国绝交

  7月10日 法国民议会将国家全部政权移交贝当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备"海狮战役"

  7月18日英日签订暂时封闭滇缅公路协定

  7月22日 英国成立专门作战指挥机构

  7月31日 德国军政***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并增加到180个陆军师

  8月13日 德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

  8月17日 希特勒宣布完全封锁不列颠群岛

  9月13日 意大利军开始进攻利比亚

  9月25日 德国侵略者取缔挪威行政委员会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

  10月12日 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10月28日 意大利进攻希腊

  11月5日 罗斯福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

  11月14日-19日 德空军袭击伯明翰、考文垂

  11月20日 匈牙利加入法西斯国家三国协定

  12月9日-1941年2月10日 英在北非对意大利军发起反攻

  12月18日 希特勒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

  1941年 1月22日 英军占领托布鲁克(北非)

  2月9日 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2月11日 德军进入北非

  2月17日 保加利亚-土耳其发表互不侵犯宣言

  3月1日 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协定

  3月25日 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协定

  3月27日 通过英美协同作战报告

  3月30-4月15日 德、意军队在北非发动攻势

  4月 6日 德国及其盟国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

  4月11日 美海军扩大大西洋巡防区

  4月13日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4月20日 美、加签订军事生产合作协定

  4月21日 希腊军队投降

  4月24-29日 英军从希腊撤退

  4月27日 斯洛文尼亚解放战线成立

  4月 美国占领格陵兰

  5月20日 德空运部队在克里特岛登陆

  5月27日 英军击沉德国主力舰"俾斯麦"号

  5月27日 美国宣布处于"无限期紧急状态" 春 印尼"反法西斯人民运动"

  6月8日 英军进驻叙利亚

  6月9日 德国成立特别司令部"东方部"

  6月18日 德国-土耳其签订友好互不侵犯条约

  6月22日 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6月22日 丘吉尔声明在对德战争中英国支持苏联

  6月23日 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决定建立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

  6月23日 美国政府声明在战争中援助苏联

  6月28日 德军占领明斯克

  6月30-7月1日 德军占领里沃夫和里加

  7月7日 塞尔维亚开始反法西斯武装起义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卫战

  7月12日 苏英就在对德作战中协同一致问题达成协议

  7月21日 德空军第一次空袭莫斯科

  8月4日-10月16日 敖德萨保卫战

  8月14日 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8月29日 德意就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发表宣言

  9月8日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19日 英国军事生产工人全国会议通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10月30-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11月27 日 意大利侵略军被赶出埃塞俄比亚

  12月5日 苏军在莫斯科转入反攻

  12月6日 英对芬、匈、罗宣战

  12月7 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11日 德、意对美宣战

  12月11日 德、意、日缔结共同对英、美作战协定

  12月8 日 德最高统帅部指示德军在苏德战线转入防御

  12月11日 德意对美宣战

  12月11日 德、意、日缔结共同对美、英作战协定。

  12月16-17日英苏代表在莫斯科谈判

  12月16日 阿根廷进入特别戒严状态

  12月19日 希特勒任德军最高统帅

  12月21日 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第一支正规军

  12月24日-1942年1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对轴心过斗争的策略问题进行谈判

  12月25日 日军占领香港

  12月 巴拿马、古巴、海地、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哥 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对德、意、日宣战

  1942年 1月1日 26国《同盟国宣言》与华盛顿签订

  1月2日 日本占领马尼拉

  1月5日 波兰共产主义组织同一位波兰工人党

  1月13日 同盟国代表会议在伦敦通过惩治战犯声明

  1月15-28日美洲国家第二次协商会议

  1月18日 轴心国划分作战区军事协定

  1月29日 苏、美、伊在德黑兰签订同盟条约

  2月1日 挪威吉斯林傀儡政府成立

  2月6日 菲律宾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2月15日 日军占领新加坡

  2月23日 美英签订在反侵略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2月28日 日军侵占爪哇岛

  3月7日 日军侵占仰光

  3月9日 荷军在印尼投降

  3月 菲律宾成立人民抗日军

  3月 阿尔巴尼亚建立全国解放委员会

  3月 英美建立联合参谋部

  4月28日 美空军袭击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战

  5月5日 日军占领菲律宾群岛

  5月5日 日军占领瓜达尔卡纳群岛

  5月20日 苏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卫国战争勋章命令

  5月26日 苏、英签订在战争中结成同盟以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

  5月30日 苏成立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

  6月1日 墨西哥对轴心国宣战

  6月4-7日 日本舰队在中途岛战败

  6月11日 苏美签订在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6月28日 德军开始向顿河进攻

  7月14日 印度国大党工人委员会要求印度立即独立

  7月17-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月18-25日 英美伦敦谈判

  7月25-12月31日 苏军在北高加索进行保卫战

  7月 加拿大军参加欧战活动法案生效

  8月9日 英殖民当局逮捕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

  8月12-15日英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

  8月22日 巴西对德、意宣战

  9月5日 苏发布《关于游击运动的任务》命令

  9月16日 巴西决定实行义务兵役制

  9月 阿尔巴尼亚建立民族解放阵线

  10月14日 苏联政府声明"希特勒侵略者及其同伙应对在欧洲所占领的国家所犯下

  的罪行承担责任"

  10月23 日 英国在阿拉曼开始进攻

  11月1 日 日本设立"大东亚省"

  11月2 日 苏设立国家非常委员会调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伙的暴行

  11月8 日 英美军队在德属北非港口登陆

  11月11 日 德、意军队侵占法国非占领区

  11月13 日 英军进入托布鲁克

  11月19 日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转入反攻

  11月26-27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议会第一次会议

  11月 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12月4 日 苏波签订互助友好声明

  12月18 日 苏联政府发表关于阿尔巴尼亚独立的声明

  1943年 1月13 日 德国宣布总动员

  1月14-26日 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谈

  1月18 日 苏军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线

  1月21 日 英美联合司令部指示对德国工业设施进行空袭

  1月23 日 英军进入的黎波里

  2月8-14日 苏军解放库尔斯克、克拉斯诺达尔、顿河罗斯托夫、伏罗希洛夫格勒

  2月10 日 "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制订

  2月10 日 甘地开始绝食三周

  3月5日-4月2日都灵、米兰等城市军工企业举行罢工

  3月5 日 雅典万人游行示威,抗议德国占领者强迫人民负担劳动义务

  3月9 日 以苏加诺为首德印尼"人民精神力量中心"建立

  3月21 日 英美军开始进攻突尼斯

  4月7-10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会谈

  4月15 日 法共《人道报》发表《准备武装起义总指示》

  4月25 日 苏联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绝交

  5月11-19日 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会谈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投降

  5月27 日 法国建立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

  5月末 印度***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月3 日 法民族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尔成立

  6月10 日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决定解散共产国际的全部组织机构

  7月10 日 英美陆战队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12-13日 "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7月24-25日 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奥政府建立

  7月25日-8月3日 英美空军集中袭击汉堡

  7月27 日 意大利解散法西斯党

  8月17 日 英美军占领西西里岛

  8月17-25日 英美魁北克会谈

  8月23 日 苏军解放哈尔科夫

  8月25 日 以蒙巴顿为首的东南亚盟军指挥部建立

  8月 日本宣告缅甸"独立"

  9月8 日 意大利宣告投降。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9月23 日 墨索里尼宣布成立新法西斯"社会共和国"

  9月25 日 苏军解放斯摩棱斯克

  10月13 日 意大利(巴多里奥政府)对德宣战

  10月14 日 菲律宾傀儡共和国成立并和日本缔结军事同盟

  10月19-30日 苏、美、英外长莫斯科会议

  10月21 日 日本在新加坡建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11月1 日 美陆战队在布干维尔岛登陆

  11月6 日 苏军解放基辅

  11月20 日 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

  11月22-26日 开罗会议

  11月28-12月1日 德黑兰会议

  12月24 日 苏军开始进攻乌克兰

  1944年 1月14 日 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转入进攻

  1月24日 苏军解放乌克兰第涅伯河右岸地区、西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分地区

  1月26 日 阿根廷和德国绝交

  1月27 日 列宁格勒封锁完全解除

  2月25 日 阿根廷法雷尔--庇隆政府成立

  3月1 日 意大利北部举行反法西斯总罢工

  3月15 日 法国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批准抵抗运动纲领

  3月19 日 德军占领匈牙利

  3月26 日 苏军进抵普鲁特河畔苏联边境

  3月 法国爱国战线组织合并为法国内地军

  4月4 日 法共代表加入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

  4月22-24日 意大利成立有***人和社会党人参加的民族团结政府

  5月1 日 罗马尼亚建立工人统一阵线

  5月9 日 苏军解放塞瓦斯托波尔

  5月11 日 英美军队开始进攻罗马

  5月12 日 苏军解放克里米亚

  6月2 日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

  6月4 日 盟军进驻罗马

  6月6 日 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6月13 日 德国V-1飞弹首次射击英国本土

  6月15 日 美军在赛班岛登陆

  6月20 日 罗马尼亚组成民族民主同盟

  6月23-24日 苏军在白俄罗斯开始进攻

  6月26 日 美军进入瑟堡

  7月3 日 苏军解放明斯克并在东部包围的中央集团军群部分兵力

  7月10-10月22日苏军进行利沃夫-散多梅希攻击战

  7月18 日 盟军进入克恩城

  7月18 日 日本东条英机内阁辞职。小矶国昭组阁

  7月20 日 施陶芬博尔格上校谋杀希特勒未遂

  7月21 日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

  7月22 日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关于建设人民民主国家的纲领宣言

  7月25 日 美军从科汤垣半乌滩头阵地开始进攻

  7月29 日 苏军强渡维斯瓦河

  8月1 日 苏联政府承认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波兰的唯一合法政权机构

  8月1-10月2日 华沙起义

  8月2 日 土耳其和德国断绝外交和经济关系

  8月15 日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8月18 日 德共主席台尔曼被害

  8月19-25日 巴黎人民起义胜利

  8月20 日 苏军在摩尔达维亚开始进攻

  8月21-27日 盟军进抵塞纳河并强行渡河

  8月23-24日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对德宣战

  8月26 日 美英事实上承认戴高乐政府

  8月28 日 戴高乐命令解散国内武装力量

  8月29-10月28日斯洛伐克民族起义

  8月31 日 苏军进入布加勒斯特

  9月2 日 盟军解放布鲁塞尔

  9月4 日 芬兰政府声明与德断交

  9月5 日 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

  9月9 日 索非亚人民起义胜利。祖国阵线政府执政。保对德宣战

  9月11-16日 丘吉尔和罗斯福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9月12 日 盟国和罗马尼亚签订停战协定

  9月12 日 盟军进入勒阿弗尔

  9月14 日 苏军在波罗的海转入进攻

  9月19 日 英苏和芬兰签订停战协定

  9月21 日 苏联和南斯拉夫就苏对南军事援助进行谈判

  10月6 日 苏、捷军对进入捷国境

  10月11 日 匈牙利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

  10月13 日 里加解放

  10月20 日 德国宣布动员16-60岁的男子参加人民突击队

  10月20 日 美军在莱特岛登陆

  10月20 日 苏军和南斯拉夫军队解放贝尔格莱德

  10月23 日 苏、美、英政府承认法国临时政府

  10月24-25日 美日舰队菲律宾海战

  10月28 日 盟国和保加利亚签订停战协定

  11月2 日 铁托和舒巴希奇签订协议成立南斯拉夫统一政府

  11月10-11日 德国从希腊撤军

  11月29 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阿尔巴尼亚

  12月10 日 苏法签订同盟互助条约

  12月16-25日 德军在阿登反攻

  12月21-22日 匈牙利召开全国临时会议,匈牙利民族临时政府成立

  12月23 日 东京、神户、横滨劳动人民骚动

  1945年 1月2-5 日 苏联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恢复苏波外交关系

  1月17 日 苏波军队解放华沙

  1月20 日 匈牙利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匈对德宣战

  1月25 日 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批准"决胜非常措施纲要"

  2月4-11日 雅尔塔会议

  2月8-24日 苏军下西里西亚进攻战

  2月8 日 盟军在莱茵河地区开始进攻

  2月10-4月4日苏军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

  2月13 日 布达佩斯解放

  2月19-3月17日美军和日军在硫磺岛交战

  2月23 日 土耳其对德日宣战

  2月 西爪哇祖国保卫军举行抗日起义

  3月9 日 日本在越、柬、老撤销法国的殖民行政机关并建立傀儡政府

  3月9-12日 印度支那***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准备抗日武装起义的方针

  3月22 日 开罗代表大会签订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

  3月23 日 罗马尼亚土地改革法颁布

  3月27 日 缅甸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者武装起义

  4月1 日 盟军在鲁尔区包围德军兵团

  美军占领冲绳岛

  4月4 日 从匈牙利领土彻底驱逐德国法西斯军队

  4月5 日 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

  捷政府通过"科希策纲领"

  4月9 日 苏军进入哥尼斯堡

  4月11 日 苏、南签订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4月12 日 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

  4月13 日 苏军占领维也纳

  4月16 日 苏军开始进攻柏林

  4月19 日 意大利起义者解放波伦亚

  4月21 日 苏波同盟互助条约

  4月25 日 苏美军在托尔高会师

  4月25-6月26日 联合国大会在旧金山召开

  4月28 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

  4月29 日 德军在北意大利投降

  4月30 日 希特勒自杀

  5月1 日 欧洲协商委员会批准"德国管制机构协定"

  5月2 日 苏军占领柏林

  5月5--9 日 布拉格人民起义和解放

  5月7 日 德军无条件投降书预签

  5月8 日 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6月5 日 苏、美、英、法宣告德国战败,由四大盟国掌握德国最高政权

  6月24 日 莫斯科举行胜利阅兵式

  6月26 日 签署联合国宪章

  6月28 日 波兰民族统一临时成立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

  8月6 日 美国原子弹炸毁广岛

  8月8 日 苏军对日宣战

  8月9 日 原子弹轰炸长崎

  8月14 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4 日 苏中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8 月 15 日 朝鲜北部解放

  8月15日-30日 越南八月革命

  8月16 日 苏波签订国境条约

  8月18 日 苏军在千岛群岛登陆

  8月21 日 美国停止实行租界法案

  9月 2 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内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正式投降书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npc介绍。

1npc介绍: :bbsmountblade/viewthreadphptid=196683

2下面是不吵架的组合:

Group 1

Nogai 那海

Oksana 奥科萨那

Priest 牧师 (不喜欢失败)

Bakhyt 巴希特

Karlsson 卡尔森

Ingri 英格丽

本组中 牧师 和 奥科萨那均可当医生来培养 巴希特带有3级掠夺 英格丽带有4级交易

Group 2

Algirdas 阿尔吉尔达斯

Fatima 费蒂玛

Tepes 泰皮斯(人名可能与汉化版出入较大)

Victor 维克多

Varvara 瓦尔瓦拉

Yelisei 叶丽赛

其中瓦尔瓦拉可当医生养著

Group 3

Sarabun 萨拉本

Fedot 费多特

Yelisei 叶丽赛

Victor 维克多

Tepes 泰皮斯

Nogai 那海

萨拉本是本作最佳医生了

第一组和第三组(萨拉本,费多特)有人不喜欢掠夺村庄!

其实只用修改一个数据就可以让所有的NPC都不离队,即使吵架仍然存在

在名为triggerstxt的档案里查询这一行资料(按ctrl+f):

1224979098644774921 20 2136 3 1224979098644774922 0 100 2105 2 1224979098644774921

然后把那个红色的0改成20就万事大吉了

简单而又实用啊,而且不减少游戏的乐趣,吵架仍然存在,但不离队

《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NPC离队

可以再招回来的,但这次最好分配好NPC,否则就算找回来了,过不了多久,他还会离队的。

可以在酒馆里找到NPC,不过在哪个酒馆是随机的。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怎么有30个NPC?

火与剑没有那么多NPC的,可能是是战团的MOD,又或者是原版骑砍的MOD,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现什么原版的MOD有那么多NPC,事实上原版的MOD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多,因为国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MOD,但是战团的MOD是有的;

所以你的说的应该是MOD,原版战团的MOD,也就是native是没有这么多的,而且也不涉及什么教会;

你说的有30个NPC,应该是战争之风;

在战争之风里,原版的NPC,也就是麽麽茶,艾雷恩等招募还是跟原版一样简单,只要碰到了就能招募,而那些有教会所属或者某骑士团的强力NPC,要招募这些人就要你的声望荣誉较高才行,而且价格不菲,我记得其中有个挺厉害的骑士,招募他要50000第纳尔;

另外,除了原版NPC之外,还有其他NPC的,也就是类似于战争之风的MOD还有潘德的预言(只是没有30个那么多),潘德的预言招募这些强力NPC的条件跟战争之风很类似;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秘籍

在大地图上按CTRL T : 显示所有踪迹和地图上所有的部队(地图全亮)再按一下恢复

在战斗状态下按CTRL H : 一次加满血

开启角色栏 按住CTRL+X : 加经验1000

开启物品栏 按住CTRL+X : 加金币1000

在大地图上按住CTRL X : 点滑鼠左键,可以到任意一个地方(瞬间移动)

开启队伍栏按住CTRL+X : 给予选择单位经验1000

--------------------------------------------------------------------------------

一汇入汇出法

1进入大地图\主角面板\统计\先汇出角色

2进入游戏文件(我的档案\Mount&Blade Warband\)有个CharExport文件找到你的角色,修改其文件

name = 人物名称

xp = 当前经验值

money = 当前持有金币数量

attribute_points = 未分配的属性点

skill_points = 未分配的技能点

weapon_points = 未分配的武器点

strength = 力量

agility = 敏捷

intelligence = 智力

chari a = 魅力

trade = 交易

leadership = 统御

prisoner_management = 俘虏

first_aid = 0 治疗

surgery = 手术

wound_treatment = 急救inventory_management = 物品管理

spotting = 视野

pathfinding = 向导

tactics = 战术

tracking = 跟踪

trainer = 教练

horse_archery = 骑射

riding = 骑术

athletics = 跑动

shield = 盾防

weapon_master = 武器熟练

power_draw = 强弓

power_throw = 强掷

power_strike = 强击

ironflesh = 铁骨

one_handed_weapons = 单手武器熟练

o_handed_weapons = 双手武器熟练

polearms = 长柄武器熟练

archery = 弓箭熟练

cros ows = 十字弩熟练

throwing = 投掷武器熟练

firearms = 火器熟练

3修改其文件之后再进入主角面板\统计\先汇入角色

二作弊法

在进游戏前,在配置里勾选作弊模式。这样在游戏里就可以使用秘技了。

在物品栏状态下(I键调入或购买物品时视窗)按CTRL+X,一次加1000元。

在属性栏状态下(C键调入)按CTRL+X,一次加1000经验值。

在属性栏状态下(C键调入)按CTRL+W,同时提升对于所有武器的熟练度。

进入游戏后,按ctrl+LNSERT可以快速截图,自动储存在我的文件中。

在战斗状态下按CTRL+H,一次加满血。

在大地图上按住CTRL+X,点滑鼠左键。可以到任意一个地方(瞬间移动)。

在大地图上按CTRL+T,地图上显示所有的部队在队伍栏状态下。

在大地图上按CTRL+空格,可以让时间快速流失。

在部队状态下,选中部队,按CTRL+X可以给部队加经验,迅速升级为精锐部队。

在部队状态下,选中俘虏或部队,按住CTRL再点滑鼠就全部放到城堡里面去了。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5可以将玩家交由电脑控制,进行自动攻击。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3可以自己打晕自己。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4可以自动打晕敌人。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6可以打晕你的盟友。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9可以进行慢动作格杀。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F11可以暂停游戏。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J是紧急刹车,例如勒马。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V可以瞬间找到你的部队。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SHIFT+F3可以一下打晕自己有时甚至直接将所有自己人秒杀。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Shift+F4对敌人全体施加钝击伤害,甚至可以直接干掉敌人。

在战斗过程中,按Ctrl+Shift+F6可以一下打晕盟友甚至直接把所有的盟友瞬间打晕。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 华沙

楼主你好,建议你先存一个档,然后就在华沙旁边扎营等待国王攻城。

如果国王领军围城,而你帮助攻下华沙后任务完成那最好不过,因为很多人都发愁华沙怎么打(叫不动别的领主,自己人又太少。。)。

所以你就在旁边扎营,然后等待国王攻城时加入攻城。攻下来后看看任务有没有完成,有就去交任务就好,没有就读档吧。。

如果没算你完成任务。你就试试赶一队瑞典的巡逻的那种部队或者村民什么的,把他们赶到华沙让国王看到,然后他就会去追那队人了。然后就等他不再围城你在去围城就行。

而且一般围城都要等别的领主来了才会真正打。如果中途反复去追别人几次,那么围城的就会自行离去了。。

希望能帮到你,电脑游戏生活团队祝您游戏愉快!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问题

在帮拉辛复国打到有1718个贵族支援你时,去和贵族对话,有人会说拉辛是哥萨克酋长,是假的,一路对话选下去就会推举你当沙皇,接到任务(伪迪米特里三世),然后打完就是你当,拉辛会求饶并威胁你要透露你是冒牌货,你可以选择让他当元帅或把他关进大牢,然后就ok

如果你指的是在大地图上瞬移,那么你这是修改游戏该出问题了;

一般的修改器都会有备份剧本的功能,你在修改之前有备份吗,如果备份了就还原;

或者你重新开一新档试试看;

如果没有备份档案,开了新档也不行,那就重新安装游戏吧,不过这里注意点,修改过人物属性的存档可能就用不了了,因为重灌之后的游戏并没有你之前的改动,所以你修改过的游戏存档可能会用不了

如果是在战场上或者在城里跑步时瞬移,那就是你的敏捷跳的太高了,调低一点就会好一点;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存档?

邮箱呢?我QQ971011880,加我发你。。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谁有CDKEY?

你加我的Q1282576067我教你保证教会 顺便问一下你那个是火与剑还是无双三国可以顺便送你一点心得

1970年3月19日的上午,北京首都机场全部戒严,彼时的总理正站在候机厅满脸焦急地等待着某个人。不一会儿,一架从莫斯科飞往北京的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舱门打开,一位面色憔悴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上前,握着总理的手说道 :“周公,我回不了家了,我被我的国家罢黜了。”

看着眼前这个忧心忡忡的男人,总理十分坚定地说到: “您仍然是您国家唯一的元首,我们绝不承认其他人。”

那么这位被罢黜的国家元首又是谁?他又为何会在国家危难之时选择到我们国家寻求帮助?我们国家又向他提供了哪些援助?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国家元首就是柬埔寨的传奇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

上世纪40年代,柬埔寨的老国王突然离世,老国王在世期间没有留下任何口头或者书面遗嘱说将王位留给哪个人。因此,王位继承人成为了王室子弟争夺的目标。在此情况下, 柬埔寨王室爆发了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

由于那时候的柬埔寨国力十分弱小,所以当时的柬埔寨已是法国的殖民地,国家的重要事件法国人占据十分大的话语权。经过柬埔寨王室和法国负责人的商议和讨论下,他们将在西贡留学的老国王的外孙请回了金边来继承王位,他就是西哈努克。

为何选择西哈努克继位,这是因为西哈努克不仅同时继承了两个王室家族的血统,而且年纪尚轻、更容易为殖民地政府摆布。

上位时的西哈努克年仅19岁,他一心想为当时的柬埔寨做一些事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当时的柬埔寨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让柬埔寨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当时的 社会 正处于二战时期,各个国家战乱纷飞, 法国很快也被德国军队击溃,此时的法国也没有太大精力来顾及柬埔寨这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对于西哈努克来说正是领导柬埔寨人民独立的大好时机。

可是好景不长,日本觊觎柬埔寨这块儿地方已经很久了。1945年3月,日本军队在明号作战中以武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全境,法国的殖民地政府解体。

日本虽然结束了法国对柬埔寨的殖民统治,但西哈努克并没有就此向日本屈服,而是与其进行了顽强的反抗,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 西哈努克终于可以宣布柬埔寨独立的宣言了,可是被殖民的命运并没有就此打住。

赶走日本后,柬埔寨还面临着最后一个威胁——越南。出于对越南入侵的恐惧,西哈努克迫于压力再次承认法国的回归,柬埔寨又一次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此后,西哈努克开始展开对西方国家一系列的外交访问,并且通过国际舆论来诉求柬埔寨的独立, 在他的努力下柬埔寨于1949年获得在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地位。

但是此时柬埔寨的警察权和军事权仍然掌控在法国手中。西哈努克对此状况并不满意,为了激起国内反侵略的热情,西哈努克做出巨大努力。终于在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完全获得独立。

1970年3月,在西哈努克的出国访问期间,柬埔寨发生了 历史 性的悲剧。 当时时任柬埔寨内阁首相的朗诺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 意图推翻西哈努克的统治,建立亲美叛国的反动政权。

此时的西哈努克并不在国内,对于朗诺政变的发生也未有预防措施。而且朗诺的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西哈努克无计可施,开始了流亡的旅程。

在政变发生后,正在莫斯科进行访问的西哈努克向苏联提出了援助的请求,可苏联就在此时却落井下石。苏联方面表示, 可以为西哈努克提供武器等最全面的援助。

但此次援助并不是无偿的,而是希望西哈努克能够成为他们的傀儡,并且从今以后柬埔寨能够听从他们的命令,鉴于此西哈努克并没有妥协。可此时的他已是穷途末路,就在此时,他想到了他最亲密的两个好朋友。

西哈努克在走投无路之际想到的亲密朋友便是我国的主席和总理。1970年3月18日,西哈努克从莫斯科启程开始飞往北京。那么为何西哈努克会认为主席和总理就一定会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呢?

原来在1955年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当时33岁的西哈努克也在会场。虽然当时的柬埔寨并未与中国建交, 但是当时总理在发言时仍然肯定了柬埔寨的独立运动,而且还高度肯定了西哈努克的领导。

由此开始,西哈努克开始了与中国的亲密往来,并在双方努力下于1958年7月18日中柬两国正式建交。所以在西哈努克遇到如此大的困难时, 他把中国当成了最后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

在西哈努克抵达中国以后,总理专门为西哈努克把前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收拾出来,作为西哈努克在中国的官邸。并且在抵达中国四天后,西哈努克宣布柬埔寨统一战线的成立,这就给朗诺团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中国也向国际表达了坚定的立场, 反对霸权与侵略,并且取消了原定于5月20日的举行的第137次华沙会谈。

面对中国的支持,西哈努克表示待将来回国后一定会对中国进行补偿。此时的主席表示并不是为了补偿而帮助他,中国对他的一切援助都是无偿的,对于中国的诚意西哈努克感激涕零。

在中国的不断支持下,1975年西哈努克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在离开生活了5年的中国时,西哈努克感慨地说到: “光荣而伟大的中国,我向你致敬,我衷心热爱你,把你当做我的第二祖国。”

西哈努克在回国后重新坐上了王位,在之后,国际上的中国无论面临何种困难时,西哈努克都坚定地站在中国这一方。在中国面临自然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时,年事已高的西哈努克仍是来到中国参加了开幕式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

在将王位传给儿子后,西哈努克更是选择在中国养老。2012年, 他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我们的祖国在经历过百年的屈辱以及数十年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我们清楚地明白被侵略和被压迫的苦楚。所以我们在努力变强大的同时也在尽力维护着世界的和平,不论何时, 只要存在霸权主义和侵略斗争的时候总能听到中国维护和平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强大的祖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76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