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少林寺 问方丈 朕要下跪吗

朱元璋去少林寺 问方丈 朕要下跪吗,第1张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曾在位31年。他心系佛教,常常向佛教寺庙虔诚祈福。有一天,他前往少林寺拜访方丈。当他到达少林寺时,他问方丈:“我需要下跪吗”方丈回答说:“你不需要下跪,因为你已经是皇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皇帝也需要谦虚。尽管朱元璋已经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他仍然尊重佛教寺庙的规矩,谦虚地向方丈请教,这表明他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并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朱元璋的皇帝形象被历史上的人们广泛传颂。他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使中国社会得到了一定的稳定和繁荣。同时,他也注重民生,推行减免赋税、义务教育等政策,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然而,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对权力的渴求导致了许多政治斗争,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疑心病重,多次清洗异己,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但是,他的功绩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他为中国历史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朱元璋问方丈他是否要下跪,方丈一句“见在佛不拜过去佛”为他免去了掉头之灾。

朱元璋本是一介贫农出身,十六岁的他走投无路到了黄觉寺当和尚。黄觉寺的方丈也是个妙人,因为朱重八、朱元璋长得很丑,吓到了方丈只能说他相貌奇特,顺嘴夸一句以后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已经到寺庙里的朱元璋便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跟随师兄们走南闯北的朱元璋,在多年的锻炼逐渐坚定了心性,给了他一定的觉悟,也越发觉得自己与佛有缘,或许能够借风使力。

而后朱元璋从寺庙走出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在红巾军中或许认识了当时明教的一些人物。明教也有佛,是摩尼光佛,佛与佛终有一些相近相通的地方。

走南闯北和打天下都让朱元璋认识到生活是不一样的,直到他成了皇帝。

当了皇帝自然气派就大了一些,政务缠身,压抑烦闷,他也就出去拜佛。拜佛之时突发奇想,我是皇帝,他是佛,平常人拜佛也就算了,我作为皇帝难道也需要三叩九拜?于是一句“朕需要下跪吗?”问得少林寺的方丈头昏脑胀。

情急之下,方丈估计是想起了朱元璋在寺庙中曾经待过,然后一句:“现在佛不必拜过去佛。”解了当时的重重危机。

如果方丈说的不够明了,还想打个机锋,估计他就不是方丈,而是秃头了。

被夸得龙颜大悦的朱元璋,地包天嘴微微一笑,赏赐就给了少林寺。

方丈对朱元璋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八个字,让少林寺免于一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又叫朱重八。从小家境贫寒,给地主放牛。有一年,父母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没钱买棺材,还是在邻居的资助下,才草草地把亲人下葬。他为了生活打算出家当和尚,于是到了皇觉寺。方丈看他的相貌奇特,是大富大贵之相,就收留了他。

在他十七岁时,因战乱和尚都当不了,只好到处流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汤和,跟随他投入反清复明的大潮当中。几经风雨、沧桑坎坷,他又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因他聪明能干,踏实肯吃苦,郭子兴把义女马大脚嫁给他。因他从小受苦,深深的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目标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后来他接替郭子兴成为红巾军的头领,队伍逐渐壮大,彻底推翻了元朝,从而建立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有一天,他到嵩山少林寺。来到佛祖面前,朱元璋烧香保佑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正要参拜佛祖时,突然想起自己此时是皇帝,是真龙天子,是否该给佛祖跪拜朱元璋为此犹豫不决,就问方丈:朕需要跪拜吗

方丈一听,感觉这个问题很难。如果回答不符合朱元璋的心意,那么整个寺庙都会遭殃,那如何才能回答得圆满?方丈想了想,做了个揖,恭恭敬敬的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满意的笑了。

朱元璋为什么笑了呢?方丈的意思是,朱元璋现在贵为天子,就是人佛了,没有拜过去佛的道理,抬高了朱元璋的地位,把他看做是万人敬仰的佛主,他怎么能不高兴呢?于是重赏了方丈。少林寺也在无形中免除了一场灾难。从这个佳话中可以体会到会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啊!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去少林寺上香,看到佛祖之后他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跪,就问方丈,方丈说皇上乃地上的佛,佛祖乃天上的佛,两尊佛级别不一样,都是最顶级的,当然不用跪拜了。朱元璋听完之后非常的开心,重赏了方丈。

朱元璋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混口饭吃在寺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寺庙里也吃不上饱饭了,朱元璋就开始出去云游四方了,后来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当了皇帝,想起了以前做和尚时候的经历,就一直想去寺庙里看看去,就是每天太忙了一直也没找到时间,后来有一次他在寻访的时候,正好经过了一个少林寺就想进去拜一拜,以保佑他的江山永固,保佑他的子孙后代延绵不绝。

朱元璋一进了寺庙。方丈的人就赶快出来迎接,跪在地上磕头,朱元璋叫他们平身以后就去了佛像那里,可是他忽然感到心中很疑惑,因为现在他当皇帝了,他见到佛祖还要不要跪他很纠结,所以就去问方丈,方丈想了想说皇上是万金之躯不用跪拜,但是朱元璋又觉得不拜佛的话不尊敬佛主了,他就又问方丈。

方丈也是很惶恐,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是杀戮成性的,以前杀了很多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果他回答不好的话也不会有好下场。在这种紧急情况之下,方丈突然就有了主意,他说皇上乃地上的佛,而佛祖是天上的佛,这两个佛的级别不一样,但也都是最顶级的,所以可以不用跪拜。就因为这句话朱元璋很开心,给了这个方丈很重的赏赐。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真正的乞丐做到皇帝的人,估计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他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草根逆袭的经典模范,但同时也是遭受不幸和苦难最多的人。他出生于1328年,那时候的中国处在政治腐败,底层人民遭受强烈压迫的时期。朱元璋祖上就是农民,到这一代几乎连农民都做不下去了。

他的父母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依靠给地主刘德打工为生。他家生了几个兄弟,他原来的名字叫做朱重八,意思是他在族中排行老八。不过恶劣的生存环境,兄弟很多的他生活更加艰难,不过他的母亲倒是对他充满了希望,常常对他说:

“太后(朱元璋母亲)尝谓仁祖(朱元璋父亲)曰:‘人言吾家当生好人。今诸子皆落落,不治产业’,指上指朱曰:‘岂在此乎?’”

不过估计当时的朱元璋对这话也没啥感觉,最多觉得自己会比常人的命运好一点儿吧。但是他还没有感受到自己命运的好处,就马上感受到命运对他无情的打击。不到16岁的时候,由于家乡遭遇瘟疫,去世了,当时的他居然找不到一块地来给自己的父母安葬,好在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一块土地草草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没有土地、没有产业的朱元璋和自己的哥哥“兄为我伤,我为兄哭,皇天白日,泣断心肠!”无奈之下,他哥哥去给人做了上门女婿,而他则选择入黄觉寺当和尚。当时的和尚有非常大的权力,甚至有的可以随意出入皇后的宫闱之中,朱元璋希望做和尚能够吃一碗饱饭,不过来了不久之后,他估计就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后悔了。

寺庙里面真正能够享受特殊待遇的是那些方丈、主持、和有关系的人,而向他这种被拉过来的小和尚饭是吃不饱的,还有没完没了的活干,据说有一次在打扫一个佛像的时候,朱元璋憋了一肚子鸟气 ,在佛像后面写上发配三千里,然后拿扫帚给佛像痛打了一顿——虽然佛像不会痛,但他心里的怨气倒是消解了不少。

做和尚的日子朱元璋肯定是十分的不喜欢的,他后面做了皇帝评价“国家懒虫,民间蛀虫,色中饿鬼,财上罗刹。”不过当和尚多少还是能吃点儿东西的,但是没过几个月,和尚也当不成了。因为天下大乱,粮食紧张,庙里把那些地位低下的和尚都赶出去“化缘”,其实就是当乞丐,没有关系的朱元璋当然也在“化缘”之列。

这时候的朱元璋才17岁左右,没有生存能力也没有关系的他又要直面惨淡的人生了,他后面自己描述当时的心情是“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准确来说,17岁的少年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这时候孤苦伶仃的朱元璋: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而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不过这也加深了他对与和尚的憎恨,寺庙当中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那些方丈主持不愿意把粮食给他这样的没有地位的“小和尚”,名义上说是让他们去化缘,实际上就是把他们赶出去,任由自生自灭了。

一路乞讨的朱元璋甚至一度濒临饿死,走到一个叫剩柴村的地方,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了,马上就要饿死在路上了,这时候他看到村边有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鲜红的柿子,饿疯了的朱元璋拼尽最后一点儿力气爬上柿子树去摘柿子吃,一连吃了十几个,总算是活了下来。

25岁的时候,在同乡的介绍下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从此朱元璋的人生走出了低谷,从一个士兵做起,再到带十几个人的小队长,到带几百人的小头目,到开始自拉队伍,最后终于建立了明朝,成了皇帝。

这时候的朱元璋,想起以前的往事,不免尽是唏嘘,他专门去感谢那些给过他帮助的人,甚至同乡因为给了他一块土地埋葬父母而被封为侯。当年把他从饿死的边缘拯救出来的柿子树也被他“封尔为凌霜侯!”虽然只是一个形式,却也体现出他恩仇必报的性格。

于是他来到了寺庙,去见曾经的那些和尚。一般人进寺庙,都要向佛像磕头。不过这个让朱元璋吃尽苦头甚至沦为乞丐的佛像肯定是得不到朱元璋的磕头的,更何况当时的他已经是天子,岂有中国天子向佛像磕头的道理?不过他自己却不说出来,准备要找找和尚们的麻烦。

看到来迎接他的主持,朱元璋淡淡地问到:“朕,要跪吗?”

老方丈也是人老成精,可能以前也见过或者听说过还是小和尚的朱元璋的事迹,他心里岂能不知道朱元璋对这个佛像一肚子鸟气,更是对他们这些和尚一肚子鸟气,而且朱元璋虽然做了几个月的和尚,却根本就不信鬼神之说。这时候的他如果还摆谱说什么你要跪拜佛祖,估计能被朱元璋拉出去给活剥了。

于是他来了8个字:“真佛不必参拜泥佛。”算是向朱元璋低头,朱元璋也就没有怎么去追究他们的责任了,方丈躲过一劫。

方丈跟朱元璋说了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八个字。这里面的“见”在古代也等同于现在的“现”。意思是说朱元璋现在贵为皇帝,是九五之尊,当是人佛,那有现在的佛跪拜过去佛的道理。朱元璋正不想磕头呢,于是顺坡下驴没下跪,听到后就非常高兴,夸奖方丈有学问,是个得道高僧,并进行了重赏。

人物评价

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自古以来中国无论平民高官还是帝王都对佛家还是很尊重的,但当遇见性情不定的帝王,总会想点什么招儿才能度过一截,朱元璋曾经问:我需不需要跪老和尚一句话机智救下全寺性命。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古代的人也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有宗教信仰的,都信仰佛教,没到一定的时候都回去烧香拜佛祈祷一下来年的事情,而且那个时候不止是百姓比较信仰,就连皇帝也会信佛,也会朝拜。既然说到这,小便就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佛之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说故事之前要说一说朱元璋了,他在人们心中是两面的,有好的有坏的,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这样褒贬不一,可是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朱元璋非常的信佛,知道的人都会记得他起义之后胜利了做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一件事就是修建筑,战争是残酷的,摧毁了很多人和建筑,为了补偿百姓们的损失开始为他们修葺,寺庙也在修葺队列之中。朱元璋的这一件事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他们都再说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就好似他普度众生的佛一样,在世活佛,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朱元璋得到了民心,这也真是一个好的开头,走上了国泰民安的道路。

刚刚也说到了修葺寺庙的事情,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多么信佛的人。而朱元璋佛的故事,这才刚开始。记得那是一次朱元璋带兵出巡的时候,皇帝出行一定是浩浩荡荡,气势很恢宏,阵势很庞大,可就是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一座寺庙前却停下了脚步,朱元璋本就是一个信佛的人。既然来到寺庙面前就要进去拜拜佛,于是朱元璋走进了这座寺庙。这个时候寺庙里的住持看到了朱元璋进来,这是皇帝呀!

立马就前来迎接,而朱元璋走到了佛前对住持说,这个时候朕需要跪下吗这句话一出,可是把主持吓了一跳,这可是当朝皇帝真龙天子,怎么能下跪呢随后住持回答朱元璋说您贵为一国之君,是不用下跪的。

看着面前的佛,朱元璋又说,那佛的面前如果朕不下跪的话,这不是对佛的不敬仰吗而随后的一句话看出了这个方丈是多么的聪明。这句话是,你是皇帝,你在人们的心中就是活佛,既然你是活佛,那就和寺里的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不用跪拜。后来的朱元璋虔心的拜了拜佛,然后就离开了。

在那个时候,人们可能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会惹来皇帝的盛怒,而皇帝一生气势必会有流血发生,这个主持也知道如果自己说错了一句话的话,寺庙会有灾难的。所以说这位住持是非常聪明的,正是因为他说的这一句话,挽救了整个寺庙的人。

可将不管什么时候情商高的人总是会好一点儿,有时候也可以帮到更多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602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