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谁最大?

宋氏三姐妹谁最大?,第1张

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宋氏三姐妹,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霭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是励志典范,曾孤身赴美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结交了一批人脉。他坚决支持女儿出国念书,如果没有父母的开明思想,宋氏三姐妹很难有辉煌的一生。她们都是自强自立的新女性,不是传统官僚世家的女人。

宋氏三姐妹的婚姻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古时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宋霭玲选择了比自己大9岁的孔祥熙,在经济领域大展拳脚。宋庆龄跟随孙中山颠沛流离,不惜与父亲决裂。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她曾亲赴抗日前线,险些死于炮火之下。西安事变抱着必死之心,劝说张学良。

宋霭玲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精通五种语言。《纽约时报》这样介绍她——“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宋美龄除了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外,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天分也高,还写得一手好字。宋庆龄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留给孔令仪了。孔令仪说,宋美龄在台湾也没有任何房地产。惟一拥有的一栋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龄1927年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这幢房子当时在法租界霞飞路(即如今的南京路)附近,现由祖国大陆方面保存。这是宋美龄生前惟一的房产。

孔令仪指出,宋美龄一生不会赚钱、更不管钱,身后仅留下12万美元银行存款,由孔令仪代管,此外别无其它资产;宋美龄晚年在纽约,住的、吃的、用的,包括昂贵的医药费用,均由孔家出钱。

扩展资料: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死。此时,台湾的政治气氛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宋美龄在对美“外交”上仍然说了算,但其政治权力已逐渐削弱。蒋介石刚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赶回台湾。

4月28日,即蒋介石死后23天,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临时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的称谓改为“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为蒋介石保留,他人不得再用。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兼中常委会主席。宋美龄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她远走他乡,赴美隐居。

-孔令仪

-宋美龄

宋美龄出生在一个富商之家,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她和大姐宋庆龄,及宋蔼龄,被称为宋氏三姐妹,在民国史上也是声名显赫。

宋美龄家境富裕,所以早早的就去美国留学,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对宋美龄开拓眼界,很有帮助。

后来,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成了国民政府的国母,她在民国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后来国民党兵败退守台湾,宋美龄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蒋介石去世后,她移居美国,直到106岁才去世。

宋美龄的一生中,曾经历无数大风大浪,但在临去世时,却眼含热泪大呼,他这辈子对不起三个男人。那么宋美龄口中的这三个男人到底是谁呢?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情过故事曾被广泛流传,当年蒋介石在广州国民政府,受到一些国民党元老的排挤,权力被架空,蒋介石那时候郁郁不得志,离开中国去了日本散心。

就在此时,宋美龄出现在了蒋介石的生活中,爱上了蒋介石,而且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蒋介石,她在精神上不断鼓励蒋介石,而且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积极为蒋介石的崛起,做着努力。

在宋美龄不断的努力中,蒋介石异军突起,成了国民党的最高领袖,而宋美龄也当上了,国民政府的国母。

蒋介石取得民国政府大权后,宋美龄又积极地为他处理外交关系,由于她早年留学美国,英语非常好,而且又是国母,所以她曾多次出访美国,促成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支持。

尽管在工作上,宋美龄给予了蒋介石巨大的帮助,但作为蒋介石的妻子,没有为蒋介石留下一儿半女,没能为蒋家传宗接代,所以他内心里十分愧疚,在临走时觉得第一个对不起的男人就是蒋介石。

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基本控制着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经济,“宋家”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宋子文非常有名,是民国时期,中国首富级别的人物,非常有钱。

当时,蒋介石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但是军费是个大问题,筹备军费很困难。蒋介石时常因为军费而苦恼,这时宋美龄给通过自己的哥哥宋子文,多次为蒋介石解决了军费问题,宋子文对蒋介石夫妇的帮助非常大。

宋美龄也和他的哥哥感情非常深,但是在宋子文去世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没能去葬礼上送自己的哥哥最后一程。这件事成了宋美龄的终身遗憾。所以她在去世的时候,心里觉得除了蒋介石,第二个就数对不起哥哥宋子文了。

民国时期,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公子。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能力也强,时常出入当时的上流社会,而宋美龄也是出生在富贵之家,他们很早就认识,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但她和张学良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张学良坐上东北最高统帅后,为了支持蒋介石统一全国,张学良选择了“东北易帜”投靠了蒋介石。

这背后其实宋美龄没少做张学良的思想工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为了顾及蒋介石的颜面,而且也出于对蒋介石夫妇长期的信任,他选择跟随蒋介石回到南京,但后来蒋介石出尔反尔,软禁了张学良。

她念及和张学良的朋友之情,多次恳求蒋介石放了张学良,但始终也没给帮上忙。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几十年,宋美龄由于自己没能给张学良帮上忙,非常难过,所以他临死前,觉得对不起的第三个男人就是张学良。

宋美龄其实也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她为身边的朋友以及国家做了不少贡献。但纵观她的一生,也有反动的一面,她支持的那些反动派,例如宋子文这些人,做过不少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坏事。

“除了容貌之外,我几乎再没有别处是像一个东方人”这是宋美龄的自述。在她超过百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70年的时间是对中国、中国台湾予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宋美龄是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再到美国卫斯里女子学院念大学的中国女性,书中大量引用她大学同学与她往来的书信,这些都是未曾公开的第一手资料。

利用这些近年解密的书信文件,作者把宋美龄、乃至宋氏家族放在中国史的脉络中书写,试图呈现这一位兼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杰出女性,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共分为9个部分,57章。从1875年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出国写起,一直写到2003年宋美龄在纽约病逝为止,内容跨越三个世纪,中间穿插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和宋氏家族的兴衰。

基辛格评价此书为“盖棺定论的权威之作”。

扩展资料:

正如本书指出,宋美龄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性格复杂,形象多变,而且经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所受的评价只能用“极富争议性”来总结,但她肯定是二十世纪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作者:汉娜·帕库拉,美国传记作家,其作品《最后的罗曼蒂克:罗马尼亚玛丽女王传》被著名的英国作家格里厄姆·格林称为年度很好的三本书之一;《不平凡的女人:腓特烈皇后》入围了《洛杉矶时报》很好图书。目前,她住在纽约。

参考资料:

--宋美龄传

宋氏三姐妹风姿多彩,在中国政坛的影响,一度超掩盖了宋氏家族的三兄弟。在20世纪中国,宋氏三姐妹依旧是最闪耀的姐妹组合,然而“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这第一代宋氏三姐妹,虽有过青葱岁月,也曾相依相伴,但最终都没能逃过政治的牢笼而分道扬镳。

唯一延续“宋氏三姐妹”香火的,只有宋子文一人,宋子文虽膝下无子,但三个女儿的姿色却丝毫不逊于三位姑姑。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宋氏家族的后代自然也有着父辈突出的基因优势。这“第二代宋氏三姐妹”,不仅出身优越,腹有诗书,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绝妙美人。

而三姐妹的婚姻就更加传奇了,大姐宋霭龄嫁给了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姐宋庆龄更是与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喜结连理;而三妹宋美龄则成了蒋介石的太太,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

也正是因为宋氏三姐妹既有自身的能力和美貌,又找到了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夫婿,这才使得宋氏三姐妹直到现在也依然十分闻名。绝大多数人都听闻过宋氏三姐妹的风采,但可能因为是姐妹的关系,三人的容貌也颇有些相似,她们分别长什么样子呢?

林徽因的美貌,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除林徽因之外,宋氏三姐妹也同样站在民国头版新闻上,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记者们的心弦,她们不仅长得美,身份更是不凡,最为突出的还是她们的智慧和品德。宋氏三姐妹,指的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还有三个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兄弟三人中,宋子文最为出名,而宋氏三姐妹的名声,那叫一个响当当。

宋家是名门大家,其父宋嘉树是白手起家,靠着经营波士顿茶叶生意致富,其母倪桂珍出生上海,她这一支母系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母亲的家族也是相当显贵,父亲非常重视教育。

自三个女儿出生,母亲就教她们传统大家**的礼仪,父亲又聘请的老师在家里教她们读书,在进入学校读书时,宋霭龄就已经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她含蓄翅中,落落寡合,加上不苟言笑,所有人看她只是看她的美貌,她的身份。

尽管宋子文百般乞求,却遭到庄夫人和盛家四兄弟极力反对,一怒之下,宋子文只好提出离职,不得已拂袖而去。七**心碎至极,宋子文痴狂成魔,一度要拉着七**一起前往广州,摆脱这世俗的束缚。怎奈七**有心而无胆识,无法将家族名声抛诸脑后,只得含泪与宋子文道别。

六个。大姐宋霭龄、宋庆龄、妹妹宋美龄、大弟宋子文、二弟宋子良、幼弟宋子安。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1973年10月18日)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位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

大弟宋子文(1894年-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出任广东军政府的英文秘书和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

妹妹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移居台湾,蒋介石去世后移居美国纽约。

宋子良(1899年-1987年),移居纽约。1899年生于上海,191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即赴美范德堡大学留学,归国后于1929年8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1930年4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总务司司长。

宋子安,1948年随家族经香港转到美国旧金山定居,1969年于香港病逝,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三姐妹的父亲是宋嘉树,海南文昌人,母亲是倪桂珍。母亲倪桂珍出身上海,她这一支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

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宏义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

参考资料:

-宋美龄

在喜马拉雅上,刚刚听完了杨树标和杨菁编写的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龄传》。

以前也读过一些宋氏家族的资料,特别是对宋氏三姐妹的传奇人生历史了解一些,但是,第一次单独阅读其中一位姐妹的传记,特别是宋美龄这位曾经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的传奇人生。

宋美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在宋美龄的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应该是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全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斗争中,她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表现的沉着冷静机智,在为抗战组织募捐和救济贫困儿童的不懈努力,参与组建中国抗战空军队伍的出色贡献。特别是1943年在美国为宣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争取美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获得国际社会的外援,在美国国会、纽约广场和大学、州府等城市间的奔波演讲,成为宋美龄人生最辉煌岁月。

传记中有一些宋美龄的书信记录和演讲记载,无论是从演讲技巧还是演讲内容上,都堪称演讲大师。在美国刮起的宋美龄式中国旋风,不仅仅因为她的美貌和当时中国第一夫人的身份,更因为她出色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卓越演讲魅力。

幸运的是,从网上能搜到一些她的演讲视频, 有以前历史的,也有纪念二战胜利的演讲,可以饱览她人生历史中最夺目的篇章。

尽管在中国解放的历史发展大潮流中,后来宋美龄没有顺应历史潮流,但是,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贡献会永载史册。

蒋介石被拘的第二天,杨虎城连夜召集部下,研究如何对付蒋介石。一时间,杀蒋之声弥漫会场,部分将领主张谨慎。与此同时,国民党亲日派何正亲率数十万大军向陕西潼关挺进,扬言要“杀长安”,营救蒋介石。

当蒋介石到达安时,张、杨前去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

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学良和杨虎城也多次会面,商讨如何对付蒋介石。两人还吵得很凶,差点分手。至此,处于事件中心的杨虎城是主张杀蒋还是放蒋?

士兵们提出抗议,宋美龄请人传话。

"东北军官兵都是省内失去家人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很自然的他们应该得到很好的安慰。”

11月22日上午,在河南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92岁的老人王志平在杨虎城担任十七路军班长,他回忆起在Xi事变当天见到蒋介石的情景。蒋介石没戴帽子,光着脚,只穿了一件长袍,神情沮丧,身后紧跟着几名警卫。后来,他得知姜已被拘留。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拘,张、杨“兵谏”,震惊海内外。同日,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张、杨迅速在军事、政治、对外宣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共中央和南京政府,除了给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重要人士发电报外,还收到了张、杨的电报。

张、杨的突然行动震动了政府,震动了北京政府,震动了南方无缝钢管公司所属的顺冶金公司。两天后,一架飞机出现在西安上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在西郊机场投下一个邮筒,要求交给张学良。张学良打开一看,是一位澳大利亚英国人和他的前顾问写来的信,他想会见蒋介石。这时候,端纳是蒋介石的顾问,颇得宋美龄赏识。张学良收了信,命令卫兵立即燃放烟花,示意飞机在西安降落。

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陕西省社科院学者雷云峰说,承蒙的重托,端纳带着两封信来到这里,一封是给张学良的,希望张能考虑如何照顾与江的公私关系和国家大局。另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说:

“你脾气不好,说话总是不肯好好跟下属解释,也不能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担心那东北军的官兵都是丧家丧省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很自然的。你要把你心里的话告诉他们,要好好安慰他们的抗日情绪。你不这样,所以你惹这个事。”

晚上,张学良陪着端纳去见蒋介石。在被关押了几天后,蒋介石已经逐渐了解了张、杨的真意,估计不会有生命危险。读完宋美龄的信后,他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12月16日下午,当端纳再次从洛阳返回安时,南京政府已经对张、杨下达了“讨伐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444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