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赵家堡作文300字

游玩赵家堡作文300字,第1张

游玩赵家堡

有意思,我一周之内去了两次赵家堡,就连我自己也料想不到。

暑假期间,我画室特别忙,每周除周四一天休息外,每天都上课。我暑假学生群里有几个特殊的学生,是大学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他们来我画室帮忙,当助教,解脱了我繁忙的困境。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在我画室学画考进大学的,他们乐于担当不拿工资的志愿者。

上上个星期六那天,大学生永杰对我说:胡老师,天天上课确实累!哪天带我们出去玩一玩?我立刻赞同他的倡议,我确实也有想出去走走的念头。

要去哪里呢?为了这个旅游地点,我们伤了一回脑筋。因为只有一天休息时间,只能当天去当天回,出游的地点不能太远。但太近也没意思,比如云洞岩、龙佳山庄什么的,大家都去烂了,不愿再去。我想到南靖土楼,到土楼旅游是我梦想之一。不料跟司机一打听,来回车程要四个小时,足足耗掉半天时间,那还怎么玩呀?后来有人提议赵家堡,它离海澄不近也不远,大家又都没去过,于是赵家堡定格为出游地点。

  我们是包车去的,包了一辆小面的,8人座。司机跟我很熟,他女儿在我画室学画,我如包车,定叫他。

赵家堡在漳浦境内,车子进入赵家堡地域,田野上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顿让人心生陶醉!这应了我的猜想:皇家的城堡,定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

但赵家堡并不是藏在万木葱茏的绿荫之中,这点倒出乎我的意料。车子驶入通向赵家堡的水泥路,远远就看见它正对着大路的城门,那城楼,灰头土脸的,一点也不气派。从城楼左右两边延伸出去的斑驳的城墙,让人有一股走进里面探秘的冲动。

要进去,得买门票,一张15元。司机说,然后对我诡秘地笑笑:不过,我有熟人,我们争取不买门票进去。

你有办法吗?我心生疑惑。

司机又笑笑,把车开到路边的一家“农家饭菜”的店门口,这店离赵家堡城门不过五六十米距离。司机进了店很亲密地跟高个子男店主聊天,不一会儿,店主阔步走到城门口的广场上不知跟谁大声嚷了几句什么,我们便顺利地进入了赵家堡,没人拦我们收票。

城门洞里有一伙人,有卖东西的,有抱小孩聊天纳凉的,应该都是本地人吧。司机对我们说,最好花它30元请个导游,游起来才有味。我一听有理。当我询问司机哪里请导游时,门洞里一个女人把抱着的孩子送到另一个女人的怀里,说她就是导游。

我眯起眼睛,像画素描看整体效果那样看了她一眼。

白底黑条纹的短袖衫,深灰色的牛仔裤,红色拖鞋,以及黝黑的皮肤,让人有种土得掉渣的感觉,完全是晒谷场上劳作的村姑的形象。

你当导游?我冷笑。

她没说什么,完全不考虑一下我到底要不要聘她,径直大踏步走在队伍前面,就要引领我们上路。

喂,要不要请导游?我急了,急中生智对学生们嚷。我想借学生之口辞掉这个导游,30元钱的导游费学生或许会心疼的。

没想到学生异口同声说:——要。让我解雇她的企图落空。

那就上路吧。我苦笑地说。

导游引领我们往右走,脚下是一条石板路,右边是斑驳的城墙,左边是古朴的平房,从导游嘴里迸出清脆的声音: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随着元军攻破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身亡后,大宋王朝灭亡。然而随幼帝南迁的闽冲郡王赵若和率船队夺港冲出崖山,在返回属地福建途经厦门海域时,遭遇风暴袭击,不得已在漳浦境内登陆,从此便终世隐居于此。明隆庆五年,赵若和的第十世孙赵范中进士,任户部兵外郎,后衣锦还乡便寻先帝缔造故居,见祖居地昔日建筑依稀可辨,便按宋代模式建筑城堡,这就是现在内堡“完璧楼”的由来。明万历四十八年,赵范的儿子公瑞承父命扩建城堡,并专程前往开封和杭州两地,详细考察了宋王朝的建筑布局,回来后以此为蓝本扩建了城堡并修建了外城墙。从而形成了现如今的仿宋古建筑群落。

…… ……

想不到她对赵家堡的历史了解得这么详尽,又叙述得那么流畅,她哪里是晒谷场上的村姑?!

她说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咬字清晰,非常标准,一点不带当地闽南腔。这对于说惯了普通话的我,仍有比不上的感觉。

我内心震动了一下。我对学生说:你们在福州上大学一年多了,我敢说你们的普通话说的没她好。

学生们尴尬地笑笑。

  在一棵有三百年树龄的古榕树下,在她精彩的讲解过后,我不由再次打量她一次,这一次是非常认真地看,这一看,“发现了新大陆!”——我发现她黝黑的脸蛋里,居然长着十分清秀的五官,审视的时间越长,你会觉得越清秀,最后跟漂亮连在一块了。她是属于那种乍看不怎么样,越看越入眼的“后发制人型”的人。

  我感觉这女子不一般!不由对她刮目相看。

你是当地人吧?我问。她点头。

  你上过大学吗?感觉你好像上过。我问得没头没脑。

  她很聪明,回答不置可否。直到现在,我还无法断定她的文化程度。

  刚才你手里抱的孩子是你的吗?我又问。

  不是,是亲戚的。她说,我很老吗?

  抱孩子的女人,是老女人。我说。

  不过我觉得你现在比刚才年轻。我又补充说。

  她莞尔一笑,那排整齐晶亮的牙齿,冰雪一般洁白。

  我92年出生的。她又笑笑,抖露自己的年龄非常坦然。

  大我女儿两岁。我说,不简单啊!

  生活是一所大学,她说,我们农村孩子生活更自立。

  ……

  她带领我们走过汴派桥、走过后花园、走过演兵场、走过赵家宗祠、走过读书院,最后来到赵家堡的精华地—— 完璧楼。那“完璧楼”三个字在她解说下,意蕴横生,引人遐思……

  我们大家在城楼大门口合了影。临别前她对我说:加我QQ,把照片传到我QQ里。我点头。

  回家打开电脑,我加了她QQ,打开她的QQ相册,我看到一个时尚的女孩!漂亮的女孩!她穿着时尚,服装得体,青春亮丽,娇艳无比!这哪是我今天见到的她呀??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天,这世界上没有不漂亮的女人,只有不会打扮的女人。

  我跟她聊了QQ,她说,今天她去帮亲戚干农活,没换服装,正好碰到你们找导游,我就上了。我说我差点不要你你知道吗?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男人总是以貌取人!

  又一个周四到来,我又带领新一批学生出发了。暑假我成立了一个户外风景写生班,通过七月份一个月的临摹,八月将带领他们出外写生。我把写生地点定在赵家堡,这次人数更多,包了两辆小面的。我跟导游QQ留言:周四我又要带学生去赵家堡,到时还请你当导游。她回话:好啊。

  去赵家堡的前部分跟上次是一样的,可当车子停在“农家饭菜”门口时,情况朝着让我意想不到的方向改变!司机跟我说:这次如还想免费进城,午饭定要在“农家饭菜”吃。我点头同意。上次我们从赵家堡出来后,因时间还早,还不到中午,就到天福茶庄游玩,午饭也就在那边吃。想到“农家饭菜”店主无端帮了我们的忙,让我们免花了门票钱,我就感到愧疚。

  店主听到我们要在他店吃午饭,高兴地拉起我的手就走,同样在城门口广场上,他朝右边售票处喊了声:这是我当老师的朋友,要带学生进去参观参观。售票房间里好像嗯了一声。店主说:好了,你们可以进去了。我说我要叫一个导游。这一说坏了!店主抬手朝另一个房间喊谁的名字,一个陌生女子风风火火地跑出来,笑嘻嘻地来到我们身边。我立马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我要的不是她呀!司机捏我两下胳膊说:她是老板的侄女,她好她好啊!

  这个导游跟上次那个有两点大不同,一是她嘴边挂着麦克风,腰里别着微型扩音器,职业导游的装备。上次那位没这些玩意,尽“清唱”;第二大不同是引领路线反了,她朝左边走,直奔“完璧楼”,这太糟糕了!旅游路线讲究的是渐入佳境,越往前走,风景越好,最后才达高潮见极致。她居然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亮出来,那接下来所有的景点都没味了。我给她上起了美学课:旅游路线就像啃甘蔗,要从末端啃起,越往下啃越甜,才能唤起美感,引发享受。她委屈地说:这是传统的路线啊!我说要改啊,上次那个导游走的路线多好。

  我们出城时我往售票处那边的房间瞟了一眼,我突然看到上次的那个导游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我抬手远远地跟她打招呼,她摇摆手掌回应。我看到她还是穿着以前穿着的那身老土的服装——白底黑条纹的短袖衫,深灰色的牛仔裤,脚上还是那双大红的拖鞋。

郑国是周天子所封较晚的一个国家,直到周幽王时期才建国,这时候距离平王东迁即所谓的东周已经很近了。这个国家的最初几位国君比较有作为,春秋初期大国之间事情少,对他们来说天下相对还算稳定些,所以郑国的战事也不算多。自郑庄公之后,诸公子争夺君位,郑国国势渐弱。由于郑国处于中原腹地(今河南新郑一带),土地肥沃,自然成为他国艳羡的对象。郑国无险可守,是所谓的四战之地,又处于周边的大国夹缝之中,所以这郑国就成了霸主之国的演兵场。由于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是所谓的天下共主,一些霸主之国的国君还要顾及他国的干涉,所以这郑国虽被他国欺凌蹂躏,还能够有国。也正因为如此,霸主们对郑国的用兵,更像是一种显示实力,因此才说这郑国是霸主之国的演兵场。

楚国自楚武王时期开始强大,到了楚文王时期用武力统一了长江流域,到了成王时期,楚国开始将目光瞄向北方,郑国自然就成了首选目标。公元前659年,楚国进攻郑国,原因是郑国亲近齐国。第三年秋天,齐桓公在阳榖谋划伐楚,而这年冬天,楚国第二次出兵伐郑。公元前657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摇晃船只颠簸桓公。齐桓公让她停止,蔡姬不停。下船之后,蔡姬被送回蔡国娘家,但没有断绝婚姻关系。蔡侯十分生气,就把蔡姬另嫁。齐桓公于是兴兵伐蔡,并转而伐楚。蔡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不能不管,但又畏惧于齐国的势力。齐国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败楚国,再加上劳师袭远,于是两国在楚国答应向周王室进贡的条件下达成罢兵协议。

齐桓公伐楚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表面看来,齐桓公是为了伐蔡而伐楚,如果进一步追根溯源,是由于楚国人伐郑,觊觎中原,这才引起了这场战争。

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也有过伐郑的举动。

公元前655年,诸侯在首止会盟,为的是安定成周。郑文公不想参加,有大臣劝他,他不听。第二年,诸侯就以这个理由讨伐郑国。楚国出兵讨伐许国,诸侯移师救许,才解除了郑国之围。此后两年(前653),齐桓公汇合鲁、宋等国又一次伐郑,郑文公只好和以齐国为首的诸侯签订了盟约。

不仅是雄霸一时的齐、楚两国拿着伐郑当事情,没有足够势力却想称霸的宋襄公也要伐郑。公元前638年三月,郑国国君到楚国去,这等于是承认楚国为霸主之国,宋襄公于是在夏季发兵讨伐郑国。秋天,楚国为了解救郑国而出兵伐宋。宋襄公要出战,大臣子鱼劝他不听,十一月,宋、楚两国在泓水相遇,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发生了。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楚国军队还没有完全渡河,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敌众我寡,可以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攻打楚军,宋襄公没有听取目夷的意见。当楚军渡河完毕但还没有列阵的时候,目夷又建议趁楚军立足未稳,攻打楚军。宋襄公却说:“君子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结果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这种战法,被 在《论持久战》中称之为蠢猪式的战法。

晋文公可以算得上是继齐桓公以后的中原霸主了吧,他在即位的第七年(前630)上和秦穆公一道包围了郑国。原因是当年晋文公在逃亡时路过郑国,郑文公对他很不礼貌。事情要追溯到七年以前(前637),晋文公离开宋国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接待晋文公(当时还是流亡公子)。郑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和咱们同姓,穷困来到您这儿,你不能对他无礼。”郑文公说:“诸侯中逃亡公子路过此处的多了,我能接待过来吗”于是,晋文公要兴兵报复。晋、秦两国兴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晋楚两国城濮之战的时候,郑国是援助楚国的。实际上,这个原因更关键。春秋前半期,楚国时刻想着北上称霸,“问鼎中原”,而中原各国谁想要成为霸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这个国家能不能遏制楚国的这个势头。晋文公也正是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以后,再拿郑国开刀,进一步削弱楚国的力量。

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亡国在即,在答应了晋国讲和的条件之后,晋国仍然要见到郑文公,就是想羞辱他。郑国人很担心,就派大臣烛之武私下里接触秦穆公,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但却是对秦国有害处。您不如放过郑国,让郑国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后秦国使者来来往往,让郑国接待他们,供给食宿。您想,这对于您有什么害处吗”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秦穆公于是撤兵,晋国人也同意了郑国讲和。

秦穆公是西戎的霸主,但是他时时刻刻都想入主中原称霸,因此,他也在打郑国的主意。公元前627年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目的是偷袭郑国。当初,晋、秦两国伐郑的时候,秦国被烛之武说服,首先和郑国结盟,并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有一个郑国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着郑国的城门,可以帮助秦国。”秦穆公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把握,于是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军队开到晋国边城滑邑的时候,让一个叫做弦高的郑国商人遇见了,他正准备带着二十头牛到周朝都城去出卖。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者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讨伐郑国,郑国已经做好了战守准备,还派我带了二十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带兵将领见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就攻下了晋国的边城滑邑。

秦国这次伐郑虽然不成,但秦穆公敢于跨越千里打郑国的主意,可见这个郑国既是一块肥肉,又实在是软弱可欺。

楚庄王即位以后,开始不理政事,日夜寻欢作乐,还下令不许大臣们进谏。在大臣们巧妙的劝说下,楚庄王开始一飞冲天。他不但重拾祖上的称霸中原的旧业,在讨伐陆浑戎经过周都时还询问周鼎的重量,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当然,楚庄王想问鼎中原,首选的演兵场自然就是郑国。

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的缘故,第二年,楚庄王就发兵攻打郑国。楚军包围郑国三个月,攻下了郑国国都。郑襄公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楚庄王进入郑国国都。郑襄公卑颜屈膝,表示愿意臣服楚国,楚庄王同意了,为此让军队退后三十里,那意思是说郑国甘愿结盟,不是签订的城下之盟。楚国大臣们不理解,说:“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官兵们已经劳苦很久了,为什么打下的国家又放弃了呢”楚庄王说:“我们之所以讨伐,是征服那些不驯服的国家,既然人家已经服服帖帖了,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楚国于是撤军。其实,楚国所以释放郑襄公,并不是郑襄公话说得多么可怜,而是因为晋国已经出兵救援。早在战事初期,晋国就想出兵救郑,由于国内意见不统一,所以耽误了。等到了黄河,楚军已经离开了。晋国将帅有的想渡河追击,有的想班师回国,但还是渡过了黄河。楚庄王听说后,翻转身攻击晋国军队,郑国军队也帮助楚国,晋军大败。因为此役,也有人把楚庄王列入霸主行列。

晋国在晋文公以后,晋国有点儿作为或者是想称霸的君主都拿伐郑说事儿。公元前588年,齐顷公想尊称晋景公称王,晋景公权衡利弊,没有接受。就是在这一年,晋国开始设立六军。第二年(前587),晋国讨伐郑国,攻下了汜这个地方。

晋景公死后,他的儿子寿曼成为国君,即晋厉公。晋厉公想称霸,也在拿郑国当做演兵场。公元前575年,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与楚国结盟,晋厉公很生气。大臣也说:“不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失去诸侯。”于是,晋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厉公亲自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听说楚国前来救援,晋国军队就与楚国交战。两国军队在鄢陵相遇,晋国军队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军失败。楚国大臣子反想整顿军队再与晋国交战,晋国军队非常担心。楚共王召唤子反,子反因为醉酒不能前去拜见,楚共王很生气,责备子反,子反自杀。楚共王失去了执政大臣,只好回国。晋国也因此威震诸侯,想号令天下,取得霸权。

有一种版本说晋悼公也是春秋霸主,著名的祁奚荐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人身上。他想重新恢复晋文公时代的霸业,继位的当年就出兵伐郑,而这个叫公子周的晋悼公即位时只有十四岁。

到了战国时期,郑国在韩国不断的侵伐下,终于在公元前375年被韩哀侯灭亡,其土地并入了韩国。

郑国为什么会成为霸主之国的演兵场这当然有它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自身不能自强自立的关系。在建国初期,郑国在武公、庄公时期,也曾经强大过,那时候的郑国只有打别人的份儿,没有谁敢欺负郑国。即便是在秦、晋联合伐郑的时候,由于有了一个有智慧的大臣烛之武,郑国得以保全。秦国要偷袭郑国,因为一个商人弦高,郑国也免除了一场灾难。还有就是在子产执政时期,郑国也曾经出现过一丝向好发展的曙光。可惜,郑国这些“光亮”只不过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并没有结成串,更没有连成线,所以只能是成为他人的附庸,要么为人家驱使,要么被人家任意宰割。郑国的事例也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自强,难自立。

四、肱二头肌

1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分离肱二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轮换做。

2意念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肌峰。

动作:站立,上体自然前屈,一手持哑铃垂于体前,上臂贴靠同侧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于同侧膝或腿上,稳定身体。持哑铃的臂向上弯举至最高点,使肱二头肌收缩至极限,稍停,然后缓慢还原。

3侧弯举:主要练肱肌和前臂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为支点,用力向上弯举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五、肱三头肌

1颈后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握哑铃一端于颈后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为支点做屈臂伸。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2俯身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上部。

动作:俯身,两脚前后开立成弓步,一手撑前腿膝盖稳定身体,另一手持哑铃,上臂紧贴体侧。肱三头肌用力向后上方伸臂至前臂与地面平行,使肱三头肌极限收缩,稍停,再缓慢还原。

历史上的朱日和,属于苏尼特部,苏尼特部距离北京有九百六十里,东西长四百零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这里是元太祖十六世孙图鲁博罗特的封地,之后传到库克其图墨尔根,称为苏尼特。库克其图墨尔根将苏尼特分为东西两路,分给四个儿子。后来他们都曾归属于察哈尔部落,到了后金时期(明代晚期)苏尼特由于受到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的欺压,就迁移依附了喀尔喀部落。历代的苏尼特都是军事要地,这里大漠戈壁,从来都是绝佳的战场。更是历代大帝建功立业的军事起点。

成吉思汗

开始第一次西征,问罪花剌子模

800年前的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六月,在朱日和以北、克鲁伦河上游河畔,大帝成吉思汗的60万蒙古大军正准备誓师出征。一脸庄严的成吉思汗检阅了他这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远征军,他们将肩负起蒙古成就霸业的重任。随着成吉思汗的一声令下,第一次西征开始了。

话还要从头说起: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部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先后攻灭了草原上的多个小国和部落,蒙古帝国的声望远播。就连隔着西辽国的西方大国花剌子模沙摩诃末,即国王,也派使者前来觐见成吉思汗,其实他的目的是想了解蒙古不断扩张的现实情况。面对来使,成吉思汗当然很高兴,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并表示: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自由通行。1218年,成吉思汗灭掉西辽国,蒙古帝国开始与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接壤。花剌子模人以经商著称于世,蒙古帝国兴起后,大批花剌子模商人来到蒙古,通过与蒙古人的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春,花剌子模沙摩诃末在布哈拉接见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倡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

此后,成吉思汗根据两国达成的通商协议,派出由450人组成的大商队,用大批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带着成吉思汗给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的信前往花剌子模。商队行至锡尔河上游花剌子模国的讹答剌城后,因守将海儿汗贪财,将商队扣留,并派人报告沙摩诃末,谎称商队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沙摩诃末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商队成员,并没收其全部财物。海儿汗遵照沙摩诃末的命令,杀害了蒙古商队成员,其中只有一人从牢里逃出,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被害经过。

成吉思汗闻讯非常生气,发誓要为死者报仇。但他还是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于是,派了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要肇事者,以便和解。使者向沙摩诃末国王转达了成吉思汗的原话:“君前与我约,保不虐待此国任何商人。今遽违约,枉为一国之主。若讹答剌虐杀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则请以守将付我,听我惩罚,否则即备战。”沙摩诃末对此置若罔闻,不仅杀害了使者,而且将两名副使的胡子剃光赶回。这让成吉思汗彻底死了和平的心,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这才有了开头成吉思汗在朱日和检阅部队,誓师西征的一幕。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经过四年的奋战,占领花剌子模国后,杀死了仇人海儿汗和花剌子模国王沙摩诃末,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吉思汗于蒙古太祖十八年(1223)10月下诏班师回国,命自己的长子术赤镇守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的这次西征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实属罕见,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意义非凡。西征的最后胜利证明了成吉思汗这一战略抉择是十分正确的。这次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蒙古帝国的国际声誉和威望,同时充实了蒙古国家和个人的财富,以及对蒙古军事技术、生产技术、社会管理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提高也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为蒙古帝国新的征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康熙大帝

大阅兵后,征剿噶尔

清康熙三十年(1691),正在率军征剿噶尔丹的途中,大帝康熙来到了朱日和以南的多伦诺尔地区。为了争取大多数,他一边安抚饱受噶尔丹骚扰的喀尔喀民众,一边举行了喀尔喀全体贵族会盟,对喀尔喀蒙古部落间的矛盾进行调解,评定是非曲直,然后颁赏封爵。接着康熙举行了大型阅兵。对于阅兵,康熙曾说:“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尔部(兵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预为整备,朕将亲阅焉。”

到了阅兵的当天,康熙亲自前往阅兵营地,去礼服,换盔甲,在大臣们簇护之下,到武场,高奏军乐以壮军容,大阅开始。参加大阅的部队包括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人数众多。八旗将士左右分开,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列左边,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列右边,其他各部队依次排列。首队前锋、护军、骁骑营士兵依次出阵,其他各营士兵紧随其后,最后是火器营士兵。随着吹响的螺声,八旗士兵演变各种阵法,如此反复数次,最后将队伍还原成大阅之初的队形,大阅兵结束。康熙之所以在朱日和举行阅兵仪式,主要是为了展示国威军威,震慑叛匪噶尔丹。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然而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向清朝政府请求保护。康熙先礼后兵,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康熙皇帝分析了严峻的形势后,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胆敢冒犯大清帝国,虽远必诛,于是康熙宣布他决定亲自率军征剿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率大军分兵两路进击噶尔丹,经过几个回合的打击,噶尔丹被杀得七零八落,纷纷丢弃了营寨逃走。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赶快派个喇嘛到清营求和。康熙闻讯坚决地命令说:“快进军追击!别中了贼人的诡计。”果然,噶尔丹求和只是缓兵之计,等清军奉命追击的时候,噶尔丹已经带了残兵逃到漠北去了。

噶尔丹回到漠北,表面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暗地里却重新招兵买马。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皇帝想约噶尔丹会见,订立盟约,以罢兵休战。可是,噶尔丹没来还不说,他还暗地派人到漠南煽动叛乱。他甚至扬言他们已经向沙俄政府借到鸟枪兵六万,将大举进攻,猖狂至极。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决定第二次亲征,又是打得噶尔丹落花流水,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经过康熙皇帝的两次亲征,噶尔丹叛乱集团也算是土崩瓦解了,但是噶尔丹残余势力仍然继续顽抗。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皇帝第三次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的噶尔丹已经很狼狈了,他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儿占领;噶尔丹的残部听说康熙皇帝再次亲征,有的望风而逃,有的弃戈投降,甚至愿意做清军的向导,活捉噶尔丹。走投无路的噶尔丹落得个服毒自杀下场。这样一来大清帝国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了整个漠北蒙古。

康熙三次亲征平定了噶尔丹的分裂叛乱,不仅展示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和坚强意志,实现了维护、巩固西北边陲,消灭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的目的,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国际上树立中国走向强大的国家形象。

袁世凯

击溃外蒙叛军

自康熙大帝歼灭噶尔丹叛军,恢复了对蒙古的统治以后,朱日和所在的苏尼特旗,历经变迁。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政府开始设立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

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又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民国时期锡林郭勒盟的地位和名字历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又改回锡林郭勒盟。

尽管朱日和所在的锡林郭勒盟地区历经变迁,但是作为军事要地的地位一直没有变化。其中1913年发生的锡林郭勒盟-察哈尔战役,影响尤为重大。

辛亥革命后,以外蒙古哲布尊丹活佛为首的亲俄势力趁着清王朝统治危在旦夕之际,于1911年12月1日,宣布外蒙古独立,成立了博克多汗政府。其后不久,为了组建一个所谓的“大蒙古国”,随之博克多汗政府向内蒙古各盟旗发出“檄文”,号召其归属博克多汗政府。

此时,中国已经成立了民国政府,袁世凯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对于近在咫尺的内蒙古地区也是高度重视,在加强归化、多伦、张家口等地驻防兵力的同时,为达到争取蒙古札萨克王公、稳定人心避免战争的目的,又对内蒙古各盟旗封建上层采取了拉拢措施,于1912年8月19日,颁布了《蒙古待遇条例》,此后又对蒙古王公普遍予以加封晋爵,初步稳定了动荡不安的内蒙古政局。

然而,针对袁世凯政府加强控制内蒙古的种种举动,博克多汗政府决定予以反击,他们积极组织军队,准备用武力驱赶民国军队,以达到统一内蒙古的目的。1913年初,博克多汗政府发动了统一内蒙古各盟旗的战争,一举打到了朱日和所在锡林郭勒盟-察哈尔一带。

本来就不想打仗的袁世凯,此前所采取的绥靖措施就说明了袁世凯的态度,但是叛军打到了家门口,则义无反顾了。袁世凯指挥民国政府军队,在朱日和一带,和博克多汗政权的军队展开了决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溃了博克多汗军队,粉碎了博克多汗政府以武力统一内蒙古的“南进计划”。

望采纳

分类: 医疗健康 >> 人体常识

解析:

是关节活动时周围肌腱滑动动的声音;例如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关节外侧月国肌滑动产生的声音,医学上叫“弹响膝”。

膝关节屈伸和旋转运动时关节发出声音和震动称为弹响膝,关节发出弹响常提示关节组成的某些部位发生变化。

单纯的关节弹响没有任何痛苦,不需进行治疗,对人体也没有太大影响。做为某种膝关节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出现弹响,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常见引起膝关节弹响的关节内病变有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半月板越厚,弹响越明显;先天性膝关节脱位,主动或被动过伸30°~40°时出现弹响;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半月板钙化;半月板骨化;剥脱性骨软骨炎;滑膜软骨瘤病;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引起膝关节弹响的关节外异常有:半腱肌、半膜肌腱滑脱;股二头肌腱滑脱。

运动时常能听到有人发出“嘎嘎”的声响,比如蹲起时膝关节有响音,走路时髋关节发出轻轻的“嘎嘎”声,转脖子颈椎有声音,攥手指听到手指有声音……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有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

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等,总会发生摩擦而发出声音。在大部分人身上,这种声响不明显,而在有些人身上则听起来比较清楚。特别是那些久坐的人,关节间产生的润滑液少,加大了关节摩擦的损耗,更容易听到弹响了。

当伴有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要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受损。像教师、编辑、秘书、电脑录入员等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时常会抱怨颈椎“弹响”,弹响的出现恰恰在提醒人们不要同一姿势维持过久,而要多加锻炼。最好15-30分钟稍微起来活动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862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