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那么多肌肉极其强大的肌肉男?》

《美国为什么那么多肌肉极其强大的肌肉男?》,第1张

这个文章仅涉及普通人,不包含职业选手。对于普通人而言,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远没有达到需要去拼天赋的程度。

再说一次,这篇文章仅涉及普通人,不包含职业选手。职业比赛中,天赋决定了选手的上限。而普通人基本上是达不到自己的上限的。

一、肌肉增长的原理

首先我要说一下肌肉生长的原理。

实际上肌肉并不是在锻炼过程中长出来的。在锻炼时,你的训练会使肌肉纤维被破坏,而回家补充的蛋白质就是用来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的,在补的过程中,原先的肌肉纤维会慢慢变大,使得你下次训练时肌肉纤维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这就是肌肉生长的基本原理。

所以其实肌肉增长,无非两点,一是锻炼,二是饮食。

如果一个不锻炼的人,那么她/他拥有强大的肌肉的可能性为0%,除非他/她使用类固醇和睾酮这类激素。而一个只锻炼,却没有补充足够蛋白质的人,他拥有大量肌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二、我国青少年绝大多数运动不足/蛋白质摄入缺乏

我个人经历的这二十几年周围的人的习惯,给我的普遍感觉就是,我国瘦的人一般就真的只是瘦,都没肌肉。即使很经常运动的人感觉也都不注重肌肉的维持不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所以肌肉很容易就流失。绝大部分人饮食上完全没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也正因为没有蛋白质的概念,所以那些肌肉只能算是正常水准、蛋白质摄入量足够的人,往往是体脂含量超标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微胖界人士,或者真正的胖纸……

因此,我国大部分人都是处在蛋白质缺乏状态。

这样即使有足够的锻炼,也很难能够得到足够的肌肉。

三、大量的健身误区

我想这是除了运动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因素了。以下随便举几个:

1认为肌肉的增长会降低身体灵活度和速度。——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球人的认识,在上世纪50年代后就被否定了,大部分运动员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因为身体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的增长,本质上是离不开肌肉的增长的。只有在肌肉过于强壮的情况下,才会降低身体速度。什么是过于强壮?你先能举起你两倍体重的物体再来谈论这个话题——当然,我觉得那个时候你已经不需要谈论这个话题了。

2以为肌肉是随便就可以练出来的。——「我不想去健身房啊,到时候一不小心就练成肌肉男就完蛋了」巴拉巴拉……我做一个比喻。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3分不清脂肪和肌肉的区别。——「怎么减掉肌肉啊?手臂好粗小腿好粗好难看」巴拉巴拉……

4以为跑步会增加小腿肌肉。——「最近跑步小腿都跑出肌肉了……」我告诉你,那不过是锻炼后腿部充血,导致肌肉膨胀而已,过十几个小时或几天马上减小到原来状态(跑完步用力拍拍你的大腿小腿还能加快这一进程!) ——当然,长期的跑步是会增加小腿肌肉,因为充血之后这个地方的营养吸收也会更加好。但是和减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长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5根本不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减肥=绝食。——「我有个朋友一个月只吃苹果瘦了20斤」。哎,我已经听到过无数这种神迹了。

6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会比没腹肌的人强。——每个人都有腹肌, 只是显露不显露的问题,而腹肌显露只和体脂有关,腹肌不显露的人腹部力量可能比腹肌显露的人要强。前者可能只是腹部肌肉被脂肪掩盖了而已。总之,要腹肌显露,就换个方向,减脂,而不是单纯增肌。

归根到底,是我们从教科书上学习了各种生物知识自己却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对于这类人体的生理知识不了解,锻炼的方法也不得体。

四、这里来对比一下吧

1美国人很早就开始系统的健身。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大多数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健身房——这还是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学校内受欢迎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geek。这里不多谈了。 不要说几年,其实只要系统地在健身房练了一年的人,和没练过的完全是天壤之别。一个人只要17岁开始接触健身,到20岁,那身板虽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结实了。美国人从15、6岁开始健身锻炼其实是很常见的。

2锻炼的长期性。我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个心理咨询师有在谈论健身的问题,那个心理咨询师老头说自己有长期练举重(奥运会那种举重)——其实在美国的**和电视剧里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老头大多数身体很壮实,很少有那种身形单薄的老年人出现。这完全是他们长期锻炼注重身材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3抛开锻炼,在饮食方面,这个就更不能比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鸡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个」,对蛋白粉的认识还停留在「吃多了会把身体搞坏」「吃多了伤肾」上——这个对身体的副作用完全被夸大了好几个数量级(这里补充一下:蛋清可以多吃,蛋黄一天一个或者两个就够了,还有,别听我说蛋白粉吃了对身体副作用不大你就乱吃,这是给健身到一定程度的人吃的,怎么选蛋白粉也是学问)。而美国人……都开始为了追求绝对力量和身材吃类固醇类激素了——即使他们确定这个对身体真的有副作用。

4氛围。中国的健身房,能开上5年以上,能够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个行业很混乱,有的健身房开两年就卷钱跑了,很多教练其实就是推销员,中国人更喜欢去运动场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愿意去健身房。

5健身知识的匮乏。不应该忽视的一点是。即使在我国大学体院的学生或者中学体校的学生,很多也没有系统的健身知识。

6再说说饮食结构,实际上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欧美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和美国。美国的饮食结构偏向于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油炸类食品偏多,因此容易盛产肌肉男,也同时盛产胖子。中国的饮食结构属于中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植物蛋白偏多),因此大部分地区青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农民工二代)还是属于偏瘦的。

五、并不存在中国人/亚洲人练「肌肉难」这一说法

这是错觉。

不是练中国人练肌肉难,而是练肌肉本身就难,比减肥难很多。

肌肉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实上在健身房锻炼超过3年的人,在中国是属于少数中的少数。无论是时间、饮食上都跟美国人没得比。拿高考作比喻,练肌肉像是学语文,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分数上的提升,而且往往用功了却不见效果,但是减肥却像是学数学,只要你肯努力用题海战术肯定有用功就有收获。

增肌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比如用分化的训练方法,比如哪个动作刺激哪块肌肉?比如在瓶颈期如何快速突破?比如如何增加肌肉的纬度?如何增加肌肉的耐力?如何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力量?这些都是你要知道的。

更关键的是,肌肉如果不练,就会萎缩。 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础代谢率是脂肪的数倍,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还在匮乏阶段,人类要以最小的代价去适应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没有运用,那么会很快消失,无它,只是因为肌肉组织消耗的热量比一切身体组织都高。它就像军队一样,军费开销太大,国库是受不了的。

六、人种差异

要说人种差异,只有在真正的竞技比赛里才需要作为资本拿出来。对在这里看这个回答的9999%人而言,人种差异都是可以超越的/可以忽略的。这里我要为刘翔多说一句了。

知道为什么刘翔会被诸多体育界人士奉为「伟大」的运动员吗(尽管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知道为什么刘翔每次都是在奥运会时受伤吗?伦敦奥运会前的三个月,刘翔曾经三次跑进了13秒,甚至在6月的尤金站钻石赛平了世界记录,为什么偏偏在奥运会时受伤?这太简单了,奥运会的赛事强度和密度都是最大的。所以为了适应赛程和体能储备,在奥运前的训练强度必然也是最大的。刘翔要超越黑种人的优势,就必须在赛前拼肌肉,拼爆发,拼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伤病不断的原因。但这同时也证明了人种差异即使在最顶尖的竞技类项目也是可以被超越的,在这种真正是拼天赋的竞技比赛里的刘翔都忍受着各种网民的嘲讽,没去抱怨人种差异,你抱怨什么?刘翔的伟大就在于他超越了人种差异,在黑人制霸的短跑界取得了统治级别的地位。在刘翔之前,这是从未出现过的。在刘翔之后的短跑界,不知道要有多久才能出现下一个统治级别的黄种人。

而姚明出国前后的身材对比(瘦体重增加15kg),也对人种论最好的一个反驳。

最后的最后,扯一句,把一切归结到人种和基因上是不对的——虽然基因确实有差异,但还是那句话,「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未来也能够造福子孙……试想,如果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就开始高蛋白/系统健身的生活,那么到我们这一代人,肌肉的线条/爆发力/力量绝对不会比欧美人差。

这不是说基因上的遗传,而是你接触了这些东西,会给你的后代一个这样的运动氛围,从而让他们也去接触这些东西,他们从小就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么一个习惯,这种环境下,肯定就不会再有什么「人种决定论」的借口出现,最终也能够达到造福子孙的目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想必不用多说。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都『不喜欢』健身呢?

先来看看各国家长对孩子健身的态度

美国:健身是孩子一定要做的事。

俄罗斯:宁愿孩子没有聪明的头脑,也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

韩国:健身可以塑造形体美。

欧洲:健身和学习一样重要。

祖国:相比成绩更加重要。

再来看看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之间的差距

1到4岁

无不同。

5到8岁

美国的家长会带孩子去打球;而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习。

9到12岁

美国的孩子几乎是每天都出去健身,包括打球,跑酷甚至力量训练;中国的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睛,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过多的作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抽时间去健身。

13到14岁

美国的孩子大多已经牛高马大,肌肉发达;但是中国的孩子却仍在为多跑了一圈斤斤计较。

15岁到18岁

美国的孩子大多开始练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数仍在健身(打球等);中国小孩正在为中考不停地奋斗,很多人因此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19岁到25岁

美国人大多开始工作,但是他们的天性和从小培养的健身习惯,使得他们从未停止健身;中国的小孩或者成为宅男,或者整天呆在办公室,基本没有哪个不近视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天朝本身的文化,重文轻武。

2、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有时间健身。

3、老师经常向学生灌输体育没什么用,而且经常抢占体育课。

4、天朝家长过度的溺爱,见到孩子健身就怕『练坏了』。而且过度溺爱也是孩子不愿吃苦。

最终,中国的孩子长大了是这样的。

看看美国大学生的自拍照,才知道我们在健身上确实有点掉队了!

你能想象自己60几岁的时候在干嘛吗吃饭睡觉打豆豆最近,我被一个65的美国大爷Steve Maxwell震撼了!他是万千年轻人心中的“健身之神”。单腿深蹲、单手俯卧撑对于他而言都是小事,简直酷毙了!

Steve Maxwell

在 Steve Maxwell 官方 Youtube 账号下,新增的 9 条留言无一例外地传达着同一个信息:Hi Steve,我是你的忠实粉丝,也在努力当个好学生跟着你的视频练下去。但像你说的“赶上老头子的脚步”简直要了我的命!请多注意身体(可能这用不着我多嘴),继续像现在一样四处游历、享受生活吧。你就是我的神!

65岁美国大爷

这类感情激荡、言辞真挚的评论在 Steve 耳里早已不再新鲜。这位被多份榜单列入“世界百大健身教练”的 65 岁健身教练,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被他圈粉的迷弟迷妹透过互联网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浩浩荡荡的阵仗,和顶礼膜拜的程度,足以与一种宗教媲美。而 Steve 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早就从一个单纯功用意义上的健身教练,变成了一位精神领袖、人生导师,即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未与 Steve 相见,甚至从未去过美国。

如果要将 Steve 的传奇人生压缩成一份薄薄的履历,那其中出现最多的一定是“第一”两个字。他最早开始在美国教授壶铃,也是美国史上第一位得到正式授权的巴西柔术教练,同时也代表美国拿下了第一条象征着格雷西柔术最高境界的黑腰带。

健身

这位曾经执教于三个职业棒球队、FBI 和多个美国 部门的体能教练,很早就找到了体育教学的新形式——将自己多个系列的健身教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坐等慕名而来的学生为每套动作付几到几十美金不等的价格,在家自学一个专家老手的经验总结。而这个交互的过程反过来又将 Steve 的名气传到更远。

人过六十,Steve 对自己的定位从“trainer”变成了“hunter”,他现在更新到网站上的视频里,也多用这个词做标题。视频中,他跟着各地找来的、各有专长的年轻人,在单双杠上玩花样,秀起核心力量来令身边年龄不到他一半的男生自叹不如。你也可以看到他更新自己拜师学气功的最近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讲,Steve的路与中国武学大师殊途同归,打牢力量基础后,炼神养性变成了他人生下一个阶段的修行。

健身大爷Steve Maxwell

当我们请他给喜欢健身的年轻人提几条建议时,Steve 并没有给出多么有专业性的回答,反倒像是一位把人生参透了的长者,善意地想让自己所悟到的真理帮助孩子们少走弯路:早睡早起,最好是自然醒,不要被闹钟激醒浑浑噩噩地过一天,如果你每天睡前打定主意想明天要几点起,久而久之你就会做到每天按计划睁开眼睛了。不要妄想运动定能保你长寿,这就把健身的功效妖魔化了,它不会让你长生不老,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药。但无论如何,要记得腾出时间,规律地做运动。

但对于公务缠身的空中飞人们,“规律性地去健身房运动”总是行程安排中被延期推后的一条。Steve 专门给出了他的“解药”——一套无需任何器械辅助的健身动作。学会这四招,以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陌生城市的酒店,只要有两三块地砖的空间,就足够你施展拳脚,让自己从头到脚通体舒畅。

 STEP 1

 屈膝伏地颈操

屈膝伏地颈操

拯救酸痛僵硬的脖子,你只需要放下手机电脑,走到房间空处,屈膝伏地,肩部打直,手掌撑地保持平衡,头顶接触地面,均匀用力前后移动,幅度在头顶至眉骨之间;之后朝左右方向转动头部,尽力让两只耳朵触碰到地面。

 STEP 2

 反手直肘前进

反手直肘前进

手臂是打字狂人亚健康的另一个重灾区,这个动作可以一次性照顾到大小臂和腕肘关节。你需要将双手反向撑地,十指垂直指向身体,手肘挺直,同时脚尖点地,压低身体;之后下肢不要用力,靠双手交替向前爬行的力量,带动整个身体前进。

 STEP 3

 双腿Z坐扭腰

双腿Z坐扭腰

要完成这个锻炼腰臀、预防肌肉拉伤的动作十分简单,坐在地上轻轻扭腰就大功告成。但坐姿稍有讲究,你要像图示一样,将双腿摆成z字形,感受从腿部外侧一直延伸到腰线的拉伸感,之后速度适中地左右转动腰部,并让腰的力量带动肩肘移动。

 STEP 4

 挺背扶椅深蹲

挺背扶椅深蹲

 一个人要多热爱健身才能做到60几岁还保持着如此高的热情,实在令人佩服呢。65的美国大爷Steve Maxwell的经历是不是也同样震撼了你呢?如果你也想像他一样积极健康的生活,就健身起来吧。

当我第一次在油管上看到 Blogilates 这个频道时,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说实话,我总是会下意识的去评估健身博主的颜值和身材。

Blogilates并没有吸引到我 (好肤浅!!),但点开几个视频看后,发现这个 87年 健身学霸**姐 Cassey Ho ,无敌努力又超级真实, 健身 很专业,有 生意头脑 性格好 美的坦荡荡 ~超级值得磕。

Blogilates 是由 Cassey Ho 经营的一个全身运动、普拉提、健康饮食等的综合健身频道,到目前为止,Cassey Ho在油管上已拥有 500 万的关注人数,Ins上 178 万关注。

一般人会纳闷,这个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腹肌不见的Cassey Ho,居然拥有粉丝500万,身价 800 万美元,实打实的做到了健身圈的顶流,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健身界学霸 Cassey Ho ,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一名华裔美籍越南人,受传统家人的影响,Cassey从小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她曾获得大学全额奖学金并拿到生物学学位。

在经营健身事业期间,她获得了无数好评, Fitness杂志 曾选她为“最佳健康生活博主”,作为业余时尚设计师的她,设计的服装系列被列入多家畅销媒体平台。 福布斯杂志 曾评选她为最成功的自媒体博主之一,2013年她获得社交媒体奖 Shorty Award ,2017年, 时代杂志 评选她为25个最有影响力的网络人物之一。

这一切成功都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她刚从洛杉矶搬到了波士顿,在此之前她在普拉提工作室做教练,为了远程给洛杉矶的30余名学员们补习,她决定在网上发布普拉提课程。

于是,她在油管上发布了第一条 运动教程视频 ,这个视频超乎预期的获得了上千的播放量,很多网友留言要求她多拍摄锻炼教程,几个月后她便辞掉时尚买手的工作,开始专职做 健身 博主

这10年中,她不间断的发布普拉提、全身训练、拉伸、瑜伽、饮食等vlog,至今她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达到了 75 亿。她有趣、魅力十足、又活力满满的风格,让所有看了她视频的人忍不住想跟她一起运动。

同时,她发起了很多运动挑战,例如 30天腹肌 100天翘臀 等,每个挑战都有免费的训练计划图(文末有图哦),给粉丝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

除了经营自己的健身频道,她还拥有 个人电商网站 Popflex ,专售运动服、瑜伽垫、饰品等运动周边,并且亲自参与设计她出售的产品。

她注册了个人 网页Blogilatescom ,与粉丝分享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出了一本普拉提健身教学的书,拥有个人的健身APP,同时管理一个普拉提教练认证平台。可真是个大忙人。

根据 WealthyPersons 网站2020年的数据,她预计年收入 45 万美元,身价达到 800 万美元。

“做律师、医生或是失败者”

对数字敏感的她,从小就展现出了商业头脑,14岁时她和妈妈一起卖自制饼干,由于生意火爆,她招募了几名同学为她工作,她说她的领导力来自于喜爱创新和与别人分享的心态。

高中毕业后,这段成功的创业经历帮助她获得了加州惠蒂尔学院的 全额奖学金 ,并拿到 生物学 学位。

从小她就是一个 胖嘟嘟 的女孩,身边的人总是嘲笑她,在她16岁那年,从电视上了解到普拉提,她央求父母给她买普拉提的DVD,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同年,她报名参加了中国城**选美,并获得了冠军。

大学毕业后,她还不确定未来要做什么,当时她跟父母说想做 时尚设计师 ,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并告诉她:你会没有钱、没有朋友, 你要么做律师,要么做医生,不然你就是失败者

后来她决定做网络博主时,父母也很反对,问她为什么不去考研究生,这使她一度跟父母关系处得很僵,然而她没有放弃理想,不但把博客经营的风生水起,还成功发布了自己设计的运动服装系列,她的父母也慢慢地接受了她的职业,为她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还加入了她的团队,帮助她打理生意。

比基尼比赛,是一场噩梦

2012年Cassey报名参加了她人生中第一场比基尼健美赛,由健身教练全程指导,备赛时她被要求每天只能吃 1000 千卡卡路里的食物,每天训练 4个小时 ,一周 训练6天

每天教练只允许她吃 罗非鱼 鸡胸肉 鸡蛋白 生菜 西蓝花 蛋白粉 ,仅仅8周的时间,她就迅速的减重 14斤 ,尽管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在夸她变瘦、变漂亮,但她却一点也不开心,每天都感到很疲劳。

过度严格的饮食和训练,几乎压垮了她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她的 新陈代谢 系统被完全打乱,赛后身体就像一个吸水海绵一样 迅速发胖 ,无论怎么吃健康食物都瘦不下来,放纵自己去吃披萨或汉堡,反而体重开始下降。

比赛之后,她一直备受饮食障碍困扰,更难受的是,她每天还要更新博客和视频,网友们都在质疑她是不是训练方法不对,为什么比赛后越来越胖。

之后花了她整整 2年 的时间,才把饮食调整到正常的水平,她认为极其严苛的饮食和运动是非常不健康,也是不能持久维持的,她表示不会再去这样折磨自己了,也不推荐其他人这么做。

她认为应该把握一个运动生活的平衡,健身的同时你还需要时间、精力去 工作 社交 学习 ,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平衡,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不是让一群老男人评委盯着你的肚子和屁股看,用一个分数来定义你的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424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