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动作

武术基本功动作,第1张

武术基本功动作

 要想用武术强身健体、自我防卫,就必须了解武术基本功动作大全,多加练习才行。下面这些武术基本功动作,提供给大家参考。

武术基本功动作 篇1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内容

 武术基本功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能增加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

 1、腰部练习

 腰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俗话说:“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在手、眼、身法、步法四个要素中,腰是较集中的反映身法技艺的关键。主要练习方法有:俯腰、甩腰、涮腰和下腰等。

 2、手型手法练习

 是运用拳、掌、勾三种手型,结合上肢冲、架、推、亮等运动方法,操练上肢手法的基本动作方法。

 3、肩臂练习

 主要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拳、掌等手法提供必要的专项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压肩、绕环等。

 4、腿部练习

 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练习方法有:压腿、搬腿、劈腿和踢腿等。

 5、步型步法练习

 主要是增进腿部的速度和力量,以提高两腿移动转换的灵活性和稳固性。

 6、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的`动作很多,大都要腾空完成。对于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是基本功练习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一般常见的和最基本的跳跃动作有: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外摆莲等。

 7、平衡练习

 分持久平衡和非持久平衡两种。要做好平衡动作,不仅要求腰、髋有较好的柔韧性,而且且要有较好的肌肉控制能力。平衡动作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有提膝平衡和燕式平衡等。

 8、组合练习

 是把拳术或器械中几个基本动作编排起来,结合武术的手、眼、身法、步法的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技术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也是提高动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武术基本功动作大全

 1、腿功

 ①正压腿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②侧压腿

 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③后压腿

 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④仆步压腿

 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⑤正搬腿

 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⑥侧搬腿

 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身体直立平稳。

 ⑦竖叉

 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⑧劈横叉

 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两臂立掌侧平举。

 要点:髋关节完全打开,立腰挺胸。

 2、腰功

 ①前俯腰

 并步站立,两手十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上体前俯,挺胸,塌腰,两手尽力触地。再两手松开,用两手绕过双腿,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自己的上体、脸部贴紧双腿。

 要点:两腿挺膝伸直,上体前俯时,挺胸、塌腰、收髋。

 ②甩腰

 开步站立,两臂伸直前举,以腰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随之甩动。

 要点:两腿伸直,腰部放松,后甩时抬头挺胸,甩腰动作紧凑而有弹性。

 ③涮腰

 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上体前俯,以髋关节为轴,两臂向左前下方伸出。然后挥动两臂,随上体向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做翻转绕环。左右涮腰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以腰为轴,翻转绕环圆活、和顺。

 ④下腰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伸直上举。腰向后弯,抬头,挺腰,双手撑地身体呈桥形。

 要点:两脚支撑站稳,膝关节尽量挺直,腰部后弯上顶,脚跟不能离地。

 3、肩功

 ①压肩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前俯,两手抓住横杆,抬头挺胸,塌腰,用力向下振压。

 要点:两腿伸直,肩部松沉,用力震压,力点集中于肩部。

 ②单臂绕环

 左弓步站立,左手扶按左膝,右臂以肩为轴做直臂的顺、逆时针绕环。两臂交替进行。

 要点:臂伸直,肩放松,绕立圆。

 ③双臂绕环

 开步站立,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分别向前和向后做直臂绕环。顺、逆时针绕环交替进行。

 要点:身体正直,臂伸直,肩放松,绕环协调和顺。

 ④两臂交叉绕环

 开步站立,两臂直臂上举,左臂以左肩关节为轴,向前下做顺时针绕环。同时,右臂以右肩关节为轴,向后下做逆时针绕环。两臂顺、逆时针交替进行。

 要点:身体正直,两臂伸直,绕环协调和顺。

武术基本功动作 篇2

 摆拳

 动作方法:并步站立。两手成掌,同时从右、向上,经头向左侧平举成立掌,右臂屈时,右掌附于左臂时内侧,上体微向左转,眼看左掌。

 要点:两臂划圆,至左侧时坐腕立掌,摆臂时两肩放松,身体随之微转。

 撩拳

 动作方法:预备势:弓步双分掌,右腿弯曲,左腿蹬直。右腿蹬直,左腿弯曲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掌变勾向左、向后、直臂划平弧成反勾置于体后;右臂内旋,由后向下,沿右腿向左腿前上方撩起,掌心斜向前上方,高与腰平;眼看前方。

 要点:双手摆动协调,与头和躯干动作协调一致。 穿掌动作方法:预备势:开步站立,成双摆掌。右手成掌,自左向右、向上,经头向右划弧劈掌,使掌指向上,小指侧向右,与眉同高;左手变掌收于左腰间;上体右转45度,右手收至腰间,掌心朝上,左手自腰间向下、向后、向上,经头向右下盖按,屈腕横掌于右肩内侧,手心斜向前下;右手自腰间向左手背上穿出,手心朝上,同时提左膝,上体左转45度,目视右手。

 要点:一劈、二按、三穿、节奏明显、上体随之转动。

 一劈、二按、三穿、节奏明显、上体随之转动

 架拳

 动作方法:预备势:并步站立。左脚向左钱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使小臂内旋,掌心向上、屈时置于左上方架掌,同时前冲右拳,上体向左扭转,目视右拳。

 要点:上架时拧臂(内旋)屈肘,上体尽量扭转。

 后压腿

 动作方法:侧对肋木站立,单手扶肋木,外侧腿脚背放至肋木上脚面绷直,压腿时上体后仰,也可两人练习。帮助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

 要点:身正、腿直、挺胸、塌腰、后仰。

 仆步压腿

 动作方法:右腿屈膝全蹲,脚尖外展,开胯、左膝伸直仆平,脚尖内扣、挺膝成仆步; 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臀部向下振压,尽量贴近地面,然后换成左仆步压腿。

 要点:挺胸、立腰、沉胯、侧倒。

 上步搂手马步击掌

 预备式:并步站立。 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左搂手握拳,拳背朝下。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

武术基本功动作 篇3

 一、拳型

 1、蛇嘴拳

 中指单独突出,余四指向里全幅蜷曲,手指扣紧。

 蛇嘴拳,乃蛇拳重手法。因单指触敌(蛇嘴拳因握法的特殊,其实用的是中节指力),力点小,透劲足,和普通面拳相比,发出同样的力量,杀伤烈度却高,硬功到家,能“穿肌透肤伤五脏”,其强烈的穿透主力,可以破解敌之内气功,虽铁布衫金钟罩也甚难承受,外功更是不堪一击。所以蛇嘴拳是万氏蛇拳的秘传杀手。

 另外,蛇嘴拳也善于点打穴道,比单独手指梢节点穴更具威力,并且不易伤指,故蛇嘴拳又常被叫做点穴拳。

 2、蛇头拳

 五指向里半幅蜷曲,手心涵空,指节并紧,末节指骨和拳背成角度。

 蛇头拳,力用在手之第二指节骨,其骨棱尖)中撞敌身,自然能够缩小打出力量的作用面积,增强打击强度和硬度,并且可钻人缝隙,如咽喉、下阴等,快速灵巧,收发自如。蛇拳机敏阴毒,点穴打要,讲究“以点击点”,除蛇头拳和蛇嘴拳外,若用平常的拳型,一般也不用拳面打人,而多以拳棱、拳尖发力,寻穴打要,这是万氏蛇拳的手法特点。

 二、掌型

 1、蛇头掌:五指并拢,手心屈空,掌背鼓起,腕节里勾,掌指与掌背成角度。蛇头掌,多用于点、插,易发易收,速度较快,近身主攻,短促杀伤。但除打击外,还可以变化为口刁拿和盖压。

 2、蛇信掌:五指伸直并紧,掌尖向前,手腕挺平,掌指与掌背成直线。蛇信掌,不但强劲有力,攻击距大,放长击远,杀伤度高,并且劲法变化多,除直劲刺击外,还可劈、削、切、扫、压、拍。

 三、指型

 蛇拳指法主要用在点穴中,并且要有相当的硬功根基。主要有两种:

 1、蛇头指:食指与中指伸直并紧,其余三指弯曲,拇指贴靠于食指旁。腕节里勾,手指与手背成角度。

 2、蛇信指:食指与中指向前伸直并紧,其余三指向内钩屈。手腕挺平,手指与手背成直线。

 四、拳法

 1、毒蛇盖面势:用蛇头拳,拳心向下,拳棱向前,向前盖打敌方面门。

 2、毒蛇撞珠势:用蛇头拳,拳心向下,拳棱向前,向前撞打敌方眼球。

 3、毒蛇捅穴势:用蛇头拳,拳心向下,拳棱向前,向前捅打敌方咽喉。

 4、毒蛇捣海势:用蛇头拳,拳心向下,拳棱向前,向下捣打敌方下阴。

 5、蛇形箭拳(箭面势):箭拳直向发劲,是蛇拳拳法中攻击距离最长者。箭面势,即用蛇嘴拳,手臂全伸,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箭击敌方面门。

 6、蛇形箭拳(箭眼势):用蛇嘴拳,手臂全伸,拳心在望,拳眼在上,力在中指,专门寻打箭击敌方眼球。

 7、蛇形箭拳(箭心势):用蛇嘴拳,手臂全伸,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箭击敌方心窝。

 8、蛇形箭拳(箭阴势):用蛇嘴拳,手臂全伸,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箭击敌方阴部。

 9、蛇形钉拳(钉脸势):钉拳属蛇拳中距离拳法,强调短促突击。钉脸势,即用蛇嘴拳,手臂适屈,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钉击敌方面部。

 10、蛇形钉拳(钉眼势):用蛇嘴拳,手臂适屈,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专门寻打钉击敌方眼球。

 11、蛇形钉拳(钉心势):用蛇嘴擎,于臂适届,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钉击敌方心窝。

 12、蛇形钉拳(钉肋势):用蛇嘴拳,手臂适屈,拳心在里,拳眼在上,力在中指,钉击敌方软肋。

 13、蛇形钻拳(钻阴势):蛇形钻拳和钉拳、箭拳不同,钉拳、箭拳是直劲,而钻拳看似拳击的钩拳,但其发劲路线较短,并且发力时有以拳带臂向里螺旋动形,其速度较快,非常灵巧,能钻隙奇袭。钻阴势即用蛇嘴拳,手臂弯曲,拳心在内,拳眼在里,力在中指,低钻敌方下阴。

 14、蛇形钻拳(钻心势):用蛇嘴拳型,手臂弯曲,拳心在内,拳眼在里,力在中指,钻击敌方心窝。

 15、蛇形钻拳(钻肋势):用蛇嘴拳型,手臂弯曲,拳心在内,拳眼在里,力在中指,钻击敌方软肋。

 16、蛇形钻拳(钻耳势):用蛇嘴拳,手臂弯曲,拳心在下,拳眼在里,力在中指,主要钻击敌方两侧耳门。

 五、掌法

 1、灵蛇伸头(插眼势):用蛇头掌,掌心向下,掌尖在前,对准敌方眼部,弹抖插击,是蛇拳最惯用的招法,蛇头掌收发灵利,快捷难防。

 2、灵蛇伸头(插喉势):用蛇头掌;掌心向下,掌尖在前,对准敌方喉部,快速插击,对敌能产生很大的威胁。

 3、灵蛇寻穴(刺眼势):灵蛇寻穴是蛇拳最常用的掌法,共有四大招势,皆用指尖功劲,若指功差者,不易杀伤,反易伤指,所以主击敌体弱位,以双目艮、咽喉、下阴为主。刺眼势,用蛇信掌,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掌尖向前,长距刺击敌方眼部。

 4、灵蛇寻穴(刺喉势):用蛇信掌,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掌尖在前,长距刺击敌方咽喉。

 5、灵蛇寻穴(撩阴势):用蛇信掌,掌心向上,掌背向下,掌尖向前,撩击敌方下阴,诡异难防。

 6、灵蛇寻穴(撩喉势):用蛇信掌,掌心向上,掌背向下,掌尖向前,撩击敌方咽喉,致其重伤。

 7、蛇形刀手(劈面势):蛇形刀手,是蛇拳最猛烈有力的掌法,掌棱发劲,伤害度高,坚利如刀,故称刀手,主要用于夺势强攻。有些人认为蛇拳柔弱轻灵,难应大敌,此乃误区。其实真传蛇拳也讲究高度杀伤力。劈面势,用蛇信掌,掌心向里,掌背向外,掌棱向下,猛力劈击敌方面门。

 8、蛇形刀手(劈耳势):用蛇信掌,掌心向里,掌背向外,掌棱向下,猛力劈击敌方耳门。

 9、蛇形刀手(劈颈势):用蛇信掌,掌心向里,掌背向外,掌棱向下,猛力砍击敌方左右侧颈。

 10、蛇形刀手(削阴势):用蛇信掌,掌心向外,掌背向里,掌棱向前,猛力削击敌方档部。

 11、蛇形刀手(削喉势):用蛇信掌,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掌棱向前,平行切击敌方咽喉。

 六、指法

 1、灵蛇戏珠(点眼势):用蛇头指,点击敌方眼球,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甩腕弹抖,快速犀利,收发灵便。

 2、灵蛇吐信(穿目势):用蛇信指,食中指并紧向前,攻击敌方眼球。指尖发动,挺腕直奔,穿刺力强,攻击距大。

 七、缠法

 1、灵蛇缠枝(单缠势):先用单手蛇头掌叼拿敌手腕(蛇头掌除点插之外,还可以用大指与四指向里合力叼寡敌手腕),然后顺势向里或向外缠拧敌手腕,连带其手臂,以擒制敌人。

 2、灵蛇缠枝(双缠势):先用双手蛇头掌,叼拿敌手臂,然后顺势并力向里或向外缠拧。双缠比单缠力大和幅大,可以分筋错骨。

 八、脚法

 蛇拳的基本脚型有三种,一是镖形脚,用脚尖弹击。二是蛇尾脚,用脚面或脚跟扫击,三是铲形脚,用脚外棱横击。

 1、蛇镖穿身(正踢势):镖形脚收发灵便,易于操纵,可长可短,可高可低,是蛇拳最为惯用的脚法。正踢势即用镖形脚向敌腹肋正向速蹋,脚尖向前,脚面蹦直,脚底向下。

 2、蛇镖穿身(侧蹋势):用镖形脚向敌心窝侧向速蹋,脚尖向前,脚面蹦直,脚底向外。

 3、海底寻珠(正蹋势):用镖形脚向敌下阴正向速蹋,脚尖向前,脚面蹦直,脚底向下。

 4、海底寻珠(侧蹋势):用镖形脚向敌下阴侧向速蹋,脚尖向前,脚面蹦直,脚底向外。

 5、小腿暗镖(正踢势):用镖形脚向敌小腿迎面骨正向速踢,脚尖向前,脚面蹦直,脚底向下。

 九、防法

 1、惊蛇拨草(上拨势):用蛇信掌,上拨敌人来臂或来腿。

 2、惊蛇拨草(下拨势):用蛇信掌,下拨敌人来臂或来腿。

 3、惊蛇拨草(外拨势):用蛇信掌,外拨敌人来臂或来腿。

 4、惊蛇拨草(里拨势):用蛇信掌,里拨敌人来臂或来腿。

 5、小蛇搅尾(防守势):短形使用蛇尾脚,向里搅扫,主要破解敌方来腿。

 6、奇蛇铲草(防守势):短形使用蛇铲脚,向前铲拦,主要破解敌方来腿。

 7、灵蛇缠枝(外缠势):用灵蛇缠枝之单缠势,叼敌来臂并向外缠拧,既化解敌方来劲,又可顺势擒制。

 8、惊蛇仰首势:又叫上避势。头节后仰,躲避上门打击。

 9、灵蛇曲腰势:又叫中避势。腰节后撤,上体前探,躲避中门来招。

 10、巨蛇转身势:又叫侧避势。身体侧转,躲避敌之上、中门来招。

 11、巨蛇翻身势:又叫后避势。身体后翻,躲避敌之上、中门来招。

 12、卧蛇伏草势:又叫下避势。身体下伏,躲避敌人上、中门来招。

 13、腾蛇跃涧势:又叫急避势。双脚快速向后跳走,紧急躲避。

 十、基本步法

 1、趋步:前腿先进,带动后腿,叫趋步法。

 2、插步:后腿从前腿膝后过步,叫插步法。

 3、盖步:后腿从前腿膝前过步,叫盖步法。

 4、飞步:双腿跳起,快速急进,叫飞步法。

 5、垫步:后腿先行,同时带动前腿急进,叫垫步法。

;

基本步伐

踏步、开合跳、后踢腿、弹踢腿、膝腿跳、大踢腿、弓步跳、交叉步

定位练习

1)上肢

1、180侧平举

2、135侧上举

3、45侧下举

4、胸前平举

5、上举

2)下肢

1、并腿弹动

2、开合定位

3、侧、前、后摆腿

4、侧、前、后摆腿弹动

3)上下肢一同定位

组合步

后踢+开合跳

右摆腿+左后踢+开合跳

开合跳+右膝腿跳+右弓步跳(右转体)

左摆腿+后踢腿(右转体)

后踢腿+左弓步+右膝腿

后踢+右弓步+左膝腿(左转体)

右膝腿+左摆腿+左弓步(右转体)

(右)后踢+右弓步+左膝腿(左转体)

右膝腿+右前交叉+侧踢腿

开合+并步+开合+右膝腿(左转体)

开合+右膝腿+左摆腿(左右转体)

左摆腿+后踢腿+左弓步(右转体)

左前踢+右摆腿+后踢+左摆腿+左前交叉+空中并腿

左膝腿+左弓步+上步左后踢+开合跳

手形

并掌/花掌/开掌/一指/握拳

套路内的难度动作

单脚直立举腿

双飞燕

空中分腿跳

夹肘俯卧撑

左侧踢

科萨克跳

空中并腿

俯卧撑

直角支撑

左(右)转体360成纵劈叉

准备活动八个步骤

头部运动

1—2拍:双手叉腰头部向前向后一次屈

3—4拍:双手叉腰头部左前向右一次屈

5—6拍:头部逆时针绕环

7—8拍:头部顺时针绕环

肩部运动

双手侧平举后,两手弯曲指指尖触摸锁骨外侧。1-2个8拍逆时针1-2个8拍逆时针向前做环绕运动3-4个8拍向后。

扩胸运动

1—2拍: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两臂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扩胸2次。

3—4拍: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扩胸2次。

5—6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振臂2次。

7—8拍: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振臂2次

腰部运动

两手插在腰间,1—2 个8拍逆时针旋转腰部,3—3个8拍顺时针。

腹背运动

1—2拍:左脚向左跨一步,两臂斜上举(掌心向前)向后振两次。

3—4拍:体前屈两次,(掌心向后)。

5—6拍同1—2拍。

7—8拍同3—4拍

正压腿

第1八拍左脚向前跨一步成弓步,两手扶在膝盖上压腿,一拍一动。第3个八反向。第2个八拍同第1个八拍。第3个八拍同第4个八拍

侧压腿

第1八拍左脚向左跨一步成弓步,两手扶在膝盖上压腿,一拍一动。第3个八拍反向。第2个八拍同第1个八拍。第3个八拍同第4个八拍

膝关节运动

两手抚在膝关节上,屈膝。1—2个8拍逆时针旋转,3—4个8拍顺时针旋转。

腕踝关节运动

两手手指交叉放在胸前,1—2个8拍两手手指交叉放在胸前的同时左脚向后逆时针旋转,3—4个8拍相反。

扩展资料

运动前进行的活动,同时,运动后的放松整理运动也是必须的。虽然这会令你付出更多的时间,但是相对于因准备不当引发肌肉拉伤去看医生,这样做是划算的。一般在运动前应慢跑三五分钟,让血液加速循环,再伸展一下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使它们为后面要进行的运动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生理作用

1调整赛前状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为正式练习或比赛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

2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使工作肌能获得更多地氧。从而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

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可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肉力量;在体温较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的氧供应;体温升高可增加体内酶的活性,物质代谢水平提高,保证在运动中有较充足的能量供应;体温升高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同时体温升高使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和弹性增加,从而预防运动损伤。

第一式:

1、双腿打开与肩同宽,身体站直,双手分别握一个哑铃,将双手垂直放在身体两侧,抬头挺胸,收紧腹部。

2、双膝微微弯曲,上身和双手略往前倾,臀部保持收紧状态,手臂垂直向下伸直,吸气收腹。

3、腰部用力往下压至臀部高度,双手垂直向下伸直,腰部以上和头部用力往上抬起,眼睛直视前方。

4、双手保持向下伸直的状态,上身慢慢往上提起,腰部略往前,收紧臀部。

5、身体慢慢挺直站立,双手慢慢向下伸直至身体两侧位置,恢复最初的姿势。

第二式:

1、双腿打开与肩同宽,身体站直,双手分别握一个哑铃,将双手垂直放在身体两侧,抬头挺胸,眼睛直视前方。

2、腰部用力往下压至臀部高度,双手垂直向下伸直,腰部以上和头部用力往上抬起,眼睛直视前方。

3、保持静止状态不动,双手弯曲手肘提起哑铃到腰部两侧的位置,背部用力王后夹紧。

4、双手保持向下伸直的状态,身体保持不动,恢复到第二步的姿势,腰腹部用力收紧。

5、身体慢慢挺直站立,双手慢慢向下伸直至身体两侧位置,恢复最初的姿势。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

 导语: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为了更好的宣扬太极拳的精神,在传统太极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一套拳法,招式简单,内容丰富,很适合人们日常锻炼身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欢迎大家参考!

  一、第一组

(一)起势

 (1)身体自然伸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宽与肩同,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曲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肩相对;眼要平视。

(二)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及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60度),随即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画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

 (6)与(4)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身体要正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过于向前或者向后,身体自然放松,手部动作呈弧形,以腰为轴转动身体。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退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为45—60度(需要时后脚脚跟刻意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的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行进的`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轴)应保持在10---30厘米左右。

  (三)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作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画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左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着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左手上提停于左额前,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二、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画弧到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2)上体左传,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朝前,眼看右手手指。

 (3)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前弓,身体左传,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画弧到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画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4)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

 (6)与(2)同。

 要点: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保持30厘米左右。

(五)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道右脚上;上体半前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坐下向上挑起,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提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略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提、右手回收要协调一致。

  (六)左右到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画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到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再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腿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体转向后上方画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

 (6)与(2)同。

 (7)与(3)同。

 (8)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撇的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垮,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同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左右看,然后再转视前手。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三、第三组

 (七)左揽雀尾

 (1)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画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画弧到右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到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脚方向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放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眼看左前臂。

 (4)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到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画弧,直到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平,左臂平屈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到右脚;眼看左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掌着地。

 (5)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侧(距离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慢慢向前挤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左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松腰、弓腿相一致。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到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7)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推出,掌心朝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推时,两手须走曲线,手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八)右揽雀尾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平行画弧到右侧,然后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画弧到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与胸前,左手掌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上,右脚收到左腿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3),左右方向相反。

 (3)同“左揽雀尾”(4),左右方向相反。

 (4)同“左揽雀尾”(5),左右方向相反。

 (5)同“左揽雀尾”(6),左右方向相反。

 (6)同“左揽雀尾”(1),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均与“左揽雀尾”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

  四、第四组

 (九)单鞭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左腿上,右脚尖内扣;同时上体左传,两手(左高右低)向左画弧形运转,直到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到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 身体重心再渐渐移到左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着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画弧线(手心由里转向外),到右侧方时变成钩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停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转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继续左转,慢慢翻掌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臂肘部稍下垂,左肘与左膝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度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为15度)。Bq

  (十)云手

 (1)身体重心转到右腿上,身体渐向右移,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右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右下经腹前向左上画弧,到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

 (5)同(3)

 (6)同(2)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动,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3个“云手”,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为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十一)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到右侧方时变成钩手;右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臂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掌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要点:与前“单鞭”式相同。

五、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上;右钩手变成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里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左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到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右起伏。

(十三)右蹬脚

 (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到右手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画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2)两手由外侧向里圈画弧,两手交叉合抱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着地。眼平视右前方。

 (3)两臂左右画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里钩,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左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为正东偏南(约30度)。

(十四)双峰贯耳

 (1)右脚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到体前;两手心均翻掌向上,两手同时向下画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眼看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画弧到面部前方,成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都斜向内下(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拳。

 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右上向左右画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脚,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画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视前方。

 (3)两臂左右画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右蹬脚式相同,左右方向相反。左蹬脚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六、第六组

 (十六) 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钩手;左掌向上,向右画弧下落,立于右臂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由内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穿出;眼看左手。

 (3)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腿前弓,右腿后蹬,左脚尖里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钩手下落,钩尖向后;眼看左手。

 (4)左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独立式;同时右钩手变成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形摆出,屈臂立于左腿上方,肘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要正直,独立的腿要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十七)右下式独立

 (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然后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钩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画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

 (2)同“左下势独立”(2),左右方向相反。

 (3)同“左下势独立”(3),左右方向相反。

 (4)同“左下势独立”(4),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势独立”相同,左右方向相反。_]

七、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成半左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前臂。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3)身体重心略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前臂。

 (4)同(2)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完成姿势面向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梭方向分别向正西偏北和正西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十九)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着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后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到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画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面向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

  (二十)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右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提,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八、第八组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左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随着体转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画弧到左肋前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

 (3)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提,经左侧向前画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画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

 要点:右拳不要握的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画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臂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二十二)如封似闭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身体重心一到右腿;眼看前方。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的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二十三)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左平摆画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弓步;眼看右手。

 (2)身体重心慢慢移到左腿,右脚尖里扣,随即向左回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画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许圆满舒适,沉肩垂肘。

(二十四)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吸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要走动休息。

 两手放下的时候,吐气,然后身体放松,两脚合并,慢慢走动,休息一下,不能立马就坐下来。

;

幼儿徒手体操不包括花操 。

徒手操是指幼儿通过头颈、上肢、下肢、躯干等部位的协调配合,根据人体各部位运动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各种举、振、屈与伸、转、绕与绕环、蹲、跳跃等一系列单一或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

它的特点是:

身体姿势端正,队列排得较整齐;做操动作的方向和角度要基本保持集体的一致;动作要有节奏、要合拍,并要尽可能正确和准确等。

徒手体操的基本动作如下: 

A、头颈动作:屈:前屈、后屈、侧屈;转:左转、右转;绕环:左、右绕环。

B、上肢动作:举:平举(前平举、侧平举)、上举(侧上举、前斜上举)、侧下举、后举;振:(以肩为轴,臂做弹性动作)平振、上振、下振、后振;屈、伸:屈是指肘关节的弯曲动作。

伸是由屈肘部位,做伸直肘关节的动作。有肩侧屈、肩侧屈伸至上举,肩侧屈伸至侧平举,绕、绕环:向前绕环、向后绕环、向左环绕、向右绕环、等于或大于360°以上的绕环。

C、躯干动作:屈:前屈、后屈、侧屈(左、右侧屈);转:左转、右转 绕环:向左、向右绕环。 

D、下肢动作:蹲:全蹲、半蹲;踢腿:向前踢、向后踢、向侧踢;弓步:前弓步、侧弓步。 

E、跳跃动作:有双足跳、单足跳、左右开合跳、前后开合跳、交换跳等。

  武术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传统的武术中 也有很多的基本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一:摆拳

 [动作 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成掌,同时从右、向上,经头向左侧平举成立掌,右臂屈时,右掌附于左臂时内侧,上体微向左转,眼看左掌。

 [教材要点]两臂划圆,至左侧时坐腕立掌,摆臂时两肩放松,身体随之微转。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二:撩拳

 [动作方法]预备势:弓步双分掌,右腿弯曲,左腿蹬直。右腿蹬直,左腿弯曲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掌变勾向左、向后、直臂划平弧成反勾置于体后;右臂内旋,由后向下,沿右腿向左腿前上方撩起,掌心斜向前上方,高与腰平;眼看前方。

 [教材要点]双手摆动协调,与头和躯干动作协调一致。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三:穿掌

 [动作方法]预备势:开步站立,成双摆掌。右手成掌,自左向右、向上,经头向右划弧劈掌,使掌指向上,小指侧向右,与眉同高;左手变掌收于左腰间;上体右转45度,右手收至腰间,掌心朝上,左手自腰间向下、向后、向上,经头向右下盖按,屈腕横掌于右肩内侧,手心斜向前下;右手自腰间向左手背上穿出,手心朝上,同时提左膝,上体左转45度,目视右手。

 [教材要点]一劈、二按、三穿、节奏明显、上体随之转动。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四:架拳

 [动作方法]预备势:并步站立。左脚向左钱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使小臂内旋,掌心向上、屈时置于左上方架掌,同时前冲右拳,上体向左扭转,目视右拳。

 [教材要点]上架时拧臂(内旋)屈肘,上体尽量扭转。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五:后压腿

 [动作方法]侧对肋木站立,单手扶肋木,外侧腿脚背放至肋木上脚面绷直,压腿时上体后仰,也可两人练习。帮助

 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

 [教材要点]身正、腿直、挺胸、塌腰、后仰。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六:仆步压腿

 [动作方法]右腿屈膝全蹲,脚尖外展,开胯、左膝伸直仆平,脚尖内扣、挺膝成仆步; 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臀部向下振压,尽量贴近地面,然后换成左仆步压腿。

 [教材要点]挺胸、立腰、沉胯、侧倒。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七:上步搂手马步击掌:

 预备式:并步站立 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左搂手握拳,拳背朝下。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八:弓步双摆拳

 右腿伸直,上体左转45度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右摆,当摆至与左掌同高时,两臂同时向上、经头向左摆至与肩同高成立掌,右掌贴附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九:弓步勾手撩拳

 左腿屈膝,上体右转成右仆步,左手反勾,右手收至左胸前立掌,眼视右侧;上动不停,上体前俯,右手变勾,向右脚面勾搂停于右脚外侧,眼视前下;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臂向后摆,成反臂勾,勾尖朝上,左勾手变掌由后经下向前撩出,掌心斜向上,高于腰平,目视前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 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

分类: 体育/运动 >> 健身

解析:

侧平举

直立,双手各持一哑铃,掌必相对。保持手臂微屈,侧平举哑铃至哑铃至略超过肩高。停一下,然后缓慢下放还原。

罗马尼亚式硬拉

直立,掌心向下推一对哑铃,并悬于体前。通过抬臀使身体重心向后落至脚后跟,微微屈膝,哑铃沿大腿下滑直至胫骨中端。还原至起始位置,然后重复。

哑铃飞鸟

躺在平凳上,双脚撑地。推一对哑铃于胸上方,掌心相对。保持手臂微屈,慢慢沿弧线下放哑铃直至上臂平等于地面。停一下,然后沿同一弧线还原哑铃至起始位置,再重复。

垂直跨步

握一对哑铃垂于体侧。面朝平凳一侧站立,然后方腿上跨步,置右脚于平凳上。右腿用力下蹬,带动身体至凳上直至双脚平踏凳面。接着左腿下跨步,使身体回到起始位置。然后左腿上跨步,再重复,双退交替进行。

双侧哑铃划船

掌心向下握一对哑铃。保持双膝微屈,背部平直,腰部下弯90度。向腹部上拉哑铃触及腹肌时掌心变为向上。缓慢还原,再重复。

耸肩

握一对哑铃,直立,努力使肩峰耸向耳朵,然后下放,再重复,不要让肩部向前或向后旋转。

前弓步

握一对哑铃垂于体侧,直立,目视前方。左腿向前跨步直至左膝弯屈呈90度,同时右膝几乎触及地面。加回到起始位置,然后换右腿再重复。

仰卧法式臂屈伸

躺在平凳上,掌心相对握一对哑铃,并置于胸上方。保持上臂不动,慢慢下放哑铃至齐耳处。停一下,然后沿同一弧线还原哑铃至起始位置,再重复。

站姿哑铃弯举

直立,握一对哑铃垂于体侧,掌心向后。左臂向上弯举,同时旋转手腕,从而在动作结尾处使掌心向上。进行片刻的顶峰收缩,然后慢慢下放还原,同时旋转手腕使掌心再次向后。当左手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时,右手开始向上弯举。

追加点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801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