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都锻炼什么部位的肌肉,详细点

骑自行车都锻炼什么部位的肌肉,详细点,第1张

骑车主要锻炼的肌肉包括大腿上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大腿后肌、小腿上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双臂的二头肌和三头肌等。

背阔肌除了努力工作支撑你的脊柱外,还会确保上身肌肉产生的力量能有效输送到腿部。

扩展资料:

普通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并不一样。一般想通过骑车达到健身目的的人有两种选择,山地车和公路车。前者速度慢,但能适应复杂的地形,适合在野外骑行健身;后者适合追求速度的健身要求,对人的肌肉、心肺功能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专家提醒健身爱好者说,与其他运动相比,自行车运动对骑车人自身的安全防护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和鞋。头盔在高速骑行中能对头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注意戴时不要把额头露出来;手套可以防止打滑和擦伤;海绵底的运动鞋,蹬踏时间长了会脚掌酸胀,而专业自行车鞋是硬底,可以使蹬踏的力量全部集中在脚踏上。

参考链接:科学骑自行车-健康报网

骑车运动可以锻炼的部位:

1、长期坚持骑车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使人体血液的含氧量增加从而使人充满活力。

2、长期坚持骑车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供血能力,改善血液循环把更多的养分输送给全身。

3、长期坚持骑车运动可以腰部的肌肉群,使腰部更有力量。

4、长期坚持骑车运动可以腿部的肌肉群,使腿部更有力量。

5、长期坚持骑车运动还可以提高对路况的观察、判断能力,还有对路面突然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静脉血栓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8 发病机制 9 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91 浅静脉血栓形成 92 深静脉血栓形成 921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922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10 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11 辅助检查 12 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121 询问外伤史 122 局部检查 123 辅助检查 124 静脉测压 13 鉴别诊断 131 浅静脉血栓形成 132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133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14 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41 治疗目的 142 一般疗法 143 病因疗法 144 全身疗法 1441 抗凝剂 1442 溶栓剂 1443 低分子右旋糖酐 1444 非甾体类抗炎剂 145 中医疗法 1451 单味中药 1452 辨证论治 14521 湿热蕴毒型 14522 湿热瘀阻型 14523 血热瘀阻型 14524 阴虚瘀阻型 14525 气血两虚型 1453 针刺疗法 146 手术疗法 1461 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1462 静脉结扎术 1463 血栓摘除术 1464 静脉剥离术 147 术前准备 148 麻醉要求 149 术中注意点 1410 术后处理 1411 出院标准及随访 15 预后 16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17 相关药品 18 相关检查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静脉血栓形成 已经自动替换为 静脉血栓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静脉血栓(phlebothromb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导致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本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异性。

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278%。下肢静脉血栓61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3%,两者共占755%;上腔静脉血栓形成20.4%,上肢静脉血栓41%。其中并发肺栓塞2%。

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2 疾病名称

静脉血栓

3 英文名称

phlebothrombosis

4 静脉血栓的别名

静脉血栓形成

5 分类

皮肤科 >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6 ICD号

I809

7 静脉血栓的病因

静脉血栓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者多见于急性感染、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感染性者则由于血液淤滞所致,且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

8 发病机制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造成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黏附于局部形成血栓,接着纤维蛋白沉着使血栓增大,导致管腔闭塞。甚至波及附近或远离的静脉。

9 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91 浅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常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往往是癌症的一个提示性症状。

92 深静脉血栓

按深静脉血栓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

921 (1)小腿深静脉血栓

小腿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小腿部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在手术后第2周发生。左侧下肢最常见。特征性表现为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活动后感严重抽痛,且足背屈时更甚,全身症状不显著。检查时可有Homan征,即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发生疼痛。还可出现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粗5cm以上。

922 (2)髂、股静脉血栓

髂、股静脉血栓可继发于小腿静脉血栓,但多原发于髂股静脉。常见于产后,起病急骤,患肢严重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有难以耐受的大腿内侧疼痛和沿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显著压痛。全身症状不重。

深静脉血栓由于侵犯主干静脉,同时能产生静脉周围炎,影响邻近淋巴管或引起动脉痉挛,所以症状和体征较重。另外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有时可为本病首发症状。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0 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1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大静脉的新鲜血栓通常是混合性的,血栓的长度一般是到一个血管的有效分支处就中止。在血栓形成后,可发生血栓溶解,同时有成纤维细胞侵入,形成新的肉芽组织,进一步机化及形成新血管和出现再通。若是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则病变静脉就成为硬化性的索状损害。

12 静脉血栓的诊断 121 询问外伤史

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122 局部检查

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123 辅助检查

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124 静脉测压

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13 鉴别诊断 131 浅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形形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132 小腿深静脉血栓

小腿深静脉血栓,依据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腓肠肌周径增大和Homan征阳性等可确诊,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133 髂、股静脉血栓

髂、股静脉血栓,依据下肢肿胀、疼痛和股三角区压痛、皮温降低、颜色改变和浅静脉曲张即可诊断。深静脉血栓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14 静脉血栓的治疗 141 治疗目的

使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局限化;消除水肿;预防肺栓塞发生。

142 一般疗法

卧床,抬高患肢,应用湿热敷,待疼痛消失和体温脉搏恢复正常后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动。用弹力绷带缠肢3~6个月,可有效地减轻下肢水肿。

143 病因疗法

积极处理或去除感染灶,如扁桃体炎和癌肿等。

144 全身疗法 1441 (1)抗凝剂

抗凝剂如肝素和双香豆素类药物,不仅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增长,而且能阻止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应用时必须每天测定凝血时间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

1442 (2)溶栓剂

在发病3~5天内,可应用人纤溶酶,促使血栓溶解。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也可使用。

1443 (3)低分子右旋糖酐

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血浆增容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疼痛。剂量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天为1疗程,7~10天后可重复。副作用为偶然可致过敏性休克,有人认为有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1444 (4)非甾体类抗炎剂

非甾体类抗炎剂,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松等。

145 中医疗法 1451 (1)单味中药

如丹参注射注射液(40g/2m1)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或丹参注射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1~2次/d;或丹参片3~4片,口服,3次/d。

1452 (2)辨证论治 14521 ①湿热蕴毒型

治以化湿行痹,清热解毒。方用生苡仁、黄芪、板蓝根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黄柏、玄参、当归、苍术、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天服2次:

14522 ②湿热瘀阻型

治以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方用丹参、黄芪各30g、黄柏、当归、赤芍、金银花各15g,苍术、红花、玄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3 ③血热瘀阻型

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用紫草20g,丹皮、赤芍、益母草、毛冬青各15g,广西角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4 ④阴虚瘀阻型

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方用黄芪、水牛角各30g,白芍、生地、金银花各15g,丹皮、红花、当归、蜈蚣、全蝎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25 ⑤气血两虚型

治以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各15g,白芍、茯苓、熟地、川芎、肉桂、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日服2次。

1453 (3)针刺疗法

上肢取曲池、内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min~1h,10~15天为一疗程。

146 手术疗法

中度以上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应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现有的手术方法包括瓣膜修补术、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和带瓣静脉段移植术。

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选择上述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的手术外,应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筋膜上或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

1461 (1)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可减轻疼痛和水肿,对伴有动脉反射性痉挛者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深部大静脉血栓形成形形形成的急性期应用,疗效更为显著。

1462 (2)静脉结扎术

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463 (3)血栓摘除术

当急性静脉血栓时施行血栓摘除术,可缩短病程和预防肺栓塞,还能减少和减轻在非手术疗法或结扎静脉后所遗留的静脉功能不全现象。

1464 (4)静脉剥离术

可行隐静脉系统剥离术。

147 术前准备

(1)按手术前一般准备常规。

(2)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准备(见下肢静脉曲张)。

148 麻醉要求

一般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149 术中注意点

(1)瓣膜修复时,使游离缘处于弧形的半挺直状态,既不过紧,也不太松,如以生理盐水冲洗,可见二瓣叶的游离缘有弹性的对直、拉紧,合拢后呈弧形。

(2)半腱肌股二头肌袢成形术,应注意形成的肌袢有足够的长度(距切口5cm),不可过短,以免术后持续压迫胭静脉回流。

(3)如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术中注意点见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4)腹股沟区切口中的细小管道应仔细结扎,以防术后发生淋巴瘘而影响切口愈合。

1410 术后处理

(1)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2)瓣膜修复成形术后应予肝素抗凝1周,此后过渡到华法令口服抗凝,至少持续半年。

1411 出院标准及随访

切口愈合能行走,无并发症,即可出院。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治疗效果,注意有无复发。

15 预后

静脉血栓若不经治疗,预后不佳,继发感染后果严重。

16 静脉血栓的预防

静脉结扎术: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7 相关药品

肝素、双香豆素、凝血酶、纤溶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吲哚美辛、保泰松、丹参、丹参注射液、葡萄糖、丹参片、板蓝根、益母草、毛冬青

18 相关检查

  (一) 宏二头肌训练法:

  “我通常用哑铃交替弯举当作训练的开始,我用坐姿或站姿来实施.这是我喜爱的二头肌的训练动作。我用一副适当重量的哑铃做1—2组每组10次当做暖身,然后用渐增的金字塔式加重多做3组。我站立着,哑铃拿在身体两侧,手掌向内,然后慢慢弯起一边的哑铃至肩高的水平井把手腕内旋。在此位置时,我的小指实际上比拇指要高,此时我会尽力地挤压和收缩二头肌,我慢慢地放下重量然后做另一边的手臂。”

  “第二个二头肌动作为单臂哑铃集中弯举,而且是靠在弯举架上。这是一个可以隔离二头肌并且使它达到高峰的极佳动作严格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太理会重量,感觉肌肉是否真正地得到训练才最最主要的目的。”

  “做这个动作,我的手臂是垂直的悬着、我慢慢地放下重量,至完全伸直、然后将重量往上举起并且完全地挤压和收缩二头肌。当我做一边的手臂一组后。便做另一边的手臂。有时我也喜欢做立姿杠铃弯举。’

  “我的最后动作是立姿哑铃锤式弯举。这个动作可以训练到肱肌。许多健美运动员忽视了肱肌的训练,以致于错过了一个可以增大手臂发展的重要因素。肱肌位于二头肌之下。只要肱肌成长。其它的肌肉也跟着成长。所以为了手臂更粗更强、你最好要训练肱肌。”

  “这个动作开始时和做哑铃交替弯举一样、不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在动作的最上端处、这时手腕不能内旋。而是保持不变。(译音注:这个动作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如同铁匠以单手执铁锤打铁状)。这是直接对肱肌加以刺激的最好方法、在两手同时到达顶端后、我使缓缓放下然后再重做。

  (二)练腹探秘:

  美之必须,也是强身健体之必须。因为它能保护好内脏器官,防治胃下垂、心肺移位、驼背、鸡胸、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疾病。 腹肌由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和横肌等构成,扁平而薄,不如某些大肌肉块容易练得高隆硕大,而且它属于常用肌,对一般性的负荷刺激适应能力较强,若老是单纯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两头翘起等动作来练习,一定时间后便会出现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困惑,甚至出现‘停滞’现象。要摆脱这种困惑,除要有计划地递增负荷量及组数外,更要在必变动作上下功夫,设法挖掘发达腹肌的身体潜能。为此,我想就半身仰身坐、半侧身坐、仰半举腿和直角斜坐等几个动作,谈谈如何拓宽腹肌的训练。

  一、半仰身坐。

  它是在仰卧起坐的基础上,对腹直肌进行强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做仰卧起坐时,上体由平卧升起至与地面成45度平角前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的阶段。因为这是起动阶段,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肋间肌、腰小肌、腰大肌和髂肌等的协同工作。超过45度后,由于上体重心至臀部支点的“阻力臂”不断缩短,腹进肌所起“吊车作用”的负担量越来越小,因而也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才是开发它“抗阻力生长机能”的最佳时机。因此,延长身体在45度角的持续时间是增大腹肌刺激量的有效方法。这是进行半仰身坐练习,以深入锻炼腹直肌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身体处于45度角斜时, 腹直肌处于抗阻力收缩较重较慢的状态,静力性用力成分较多,肌紧张反应最强烈,正是对腹直肌进行静力性训练的良好时机。 半仰身坐的方法:仰卧在地板或长凳上,双手抱头,两脚勾住凳头的皮带等因定物。接着,挺胸直腰、头部上顶,以拉长上体的“重力臂”。然后,意念腹直肌发力,上体平稳升起,当与地面成45度夹角时,保持姿势不动,做静务性锻炼。呼吸为顺畅的胸式呼吸,不能屏气憋劲。静停30秒左右为一组,遂仰卧或起身进行积极性休息。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深呼吸和腹部自我按摩。间歇约一分钟左右,练习4-8组。练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延长静停时间。 随着半仰身坐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两用头后抱握哑铃或杠铃片做动作,以增大腹直肌的负荷量,促使其更快的生长。另外,还可结合做一些拓展性的动作。以深化训练。

  二、半侧身坐。

  它是仰卧起坐的延伸与发展,除能锻炼身体上侧的腹直肌外缘外同主要是锻炼身体上侧的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和肋间肌,让腰腹肌群强健精悍起来。 半侧身坐的练习方法:侧身卧在长凳上,双足一前一后勾住凳头的横带,双手抱头,刻意用身体上侧的肌群发力,让上体向侧面抬起。当达到与凳面成45度夹角时,静止不动,坚持做静力性锻炼。静停20-30秒钟为一组,卧下休息,做深呼吸和自我按摩放松。间歇约一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随着体力和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便可逐步增加动作难度及负重量,以增强锻炼效果。增加动作难度的方法很多,可挺直腰、顶高头,拉长上体的阻力臂,让身体上侧的肌群承受更大的重力矩作用,使更多的肌纤维投入更紧张的工作。也可两手抱哑铃或铁饼片于头后,做强力训练。锻炼中应注意两侧交替练习使两侧腰腹肌均衡发展。 做半侧身坐的要求:1、肩、髋、踝关节要在一个侧平面上,不宜有向前屈体现象;2。要用胸式呼吸,不宜有屏气现象;3、间歇时要及时按摩放松肌肉,以免主练肌发生痉挛。若出现痉挛,应马上仰卧向反侧做松驰的屈体拉伸动作,配合按摩与深长吸气慢吐气,调理一会儿即可消除;4、静停时,可稍作拧肩或振肩的附加动作,以增强锻炼效果。

  三、仰半举腿。

  仰卧长凳上,腰后垫一软物,双足套住胶圈的一端,另端套在从凳面下穿出的竹竿前端,一手凳下握竹竿后端,另一手扶握身侧凳面,以维持身体平衡。接着,两腿伸直举起,当举到与凳面成45度角时,静止,做静力性锻炼。此时,执竹竿的手向上提拉,以拉长橡胶圈,增大举世闻名腿的阻力,充分刺激腹肌,同时使股四头肌上头也得到良好锻炼。 此练习能有效地加大负茶强度,因为在腰后垫软枕,使举腿时的支点由臀部移至腰后,增加了腹直肌上端的"重力矩负荷量"能使其上端更快发达起来;同时,竹竿与橡胶圈在凳下所构成的"杠杆阻力"能增大腹直肌下端的负荷,刺激其下端更快发达起来。此练习体能消耗较快,应安排在训练课的末尾做。 此练习以静停20-30秒种为一姐,组间间歇1分钟,练习4-8组,提拉竹竿的阴力可自行掌握,以训练中的"火候征兆"及训练后的肌肉反应而定。

  四、直角斜坐。

  仰卧地板成长凳上,两手在臀侧扶住地板或抓握凳面,以维持身体平衡,接着,慢慢收腹举腿,上体和两腿同步升起,至各与地面成45度角时,静止不动,进行静力性锻炼。同伴可人旁扶住练着肩膀与小腿。一面帮助维持身体平衡,一面施力掰压,同练者的力量相对抗,使练者的腹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坚持对20-30秒钏为一组,组间间歇1分钟,练习4-8组。 这是"两头翘"动作加大难度的练习,能有效发达腹直肌的中部。如紧持做最大强度的练习,则中途可能出现腹肌痉挛现象,解除办法是及时做鼓腹的深吸气,然后慢吐气,同时做腹部按摩放松。 要练好腹肌,除了要了解腹肌的结构特点,在动作方式和负重量上多想办法外,还得有刻苦锻炼的决心与耐心。此外,采用下列动作进行综合训练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后屈体成桥形,做大幅度的负重前屈体;仰卧举腿,臀部坐墙脚,向上高卷身;在高单杠上悬垂做负重高举腿;在吊环上挂膝倒悬垂做负重高卷身;等等,练习应以慢速静力为主。

  静力练习辅以动力练习,大难度动作辅以多变动作,这恐怕就是练得“腹肌惊人”的秘密。

  你要认真看哟,看一看是不是你可以用的上哟!

  祝你早日练成。

  指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病理生理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断裂  神经完全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神经轴突断裂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因神经受轻度牵拉伤所致,多不需手术处理,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但临床上常见的牵拉伤往往为神经完全或部分拉断,如产伤或外伤,恢复较差。  3神经失用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肌肉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大多可以恢复;但如压迫不解除则不能恢复。如骨折压迫神经,需复位或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表现  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痹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觉全部丧失,上肢各种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9胫神经损伤:(1)踝关节不能跖屈和内翻;(2)足趾不能跖屈;(3)足底及趾跖面皮肤感觉缺失;(4)小腿后侧肌肉萎缩;(5)跟腱反射丧失。  10坐骨神经损伤:(1)膝以下受伤表现为腓总神经或胫后神经症状;(2)膝关节屈曲受限,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无收缩功能;(3)髋关节后伸,外展受限;(4)小腿及臀部肌肉萎缩,臀皱襞下降。  11股神经损伤:(1)大腿前侧,小腿内侧皮肤感觉缺失;(2)膝腱反射减弱或丧失;(3)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萎缩。  12闭孔神经损伤:(1)大腿内侧下1/3皮肤感觉缺失;(2)内收肌群麻痹萎缩,不能主动架在健腿上。  诊断依据  1常有外伤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关节损伤。  2肢体姿势: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呈不同程度畸形。  3运动功能:根据肌力测定瞭解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  4感觉功能:感觉神经支配区皮肤痛觉和触觉等发生障碍。Tinel征感测神经再生到达的部位。  5植物神经功能:支配区皮肤营养障碍,由早期无汗、乾燥、发热、发红到后期变凉,萎缩,粗糙甚至发生溃疡。  6反射功能: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神经操作部位的确定,为判断损伤程度,预后及观察神经再生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1开放性损伤:对锐器伤或清洁伤口,作一期神经缝合。对火器伤或污染伤口,待伤口愈合后3-6周后作二期神经修复。  2闭合性损伤:神经受压,牵拉或挫损,早期作骨折及关节复位,神经功能多能自行恢复。如1-3个月无恢复,则需手术检查。  3晚期神经损伤:争取三个月内修复,伤后一年以上的病例,也应积极修复。  4根据神经损伤的时间、性质、程度和范围,可分别行神经松解、减压,缝合修复或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或后期行功能重建术。  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1)视诊,皮肤是否完整,肌肉有无肿胀和萎缩,肢体有无畸形,步态和姿势有无异常。(2)肢体周径测量。(3)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神经干叩击试验。我院可通过感觉定量检测仪提供感觉定量检测,为康复提供客观证据。  电生理评定:强度时间曲线,通过时值测定和曲线描记,判断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和正常神经支配。  肌电图检查:我院可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可判断神经受损是程度是神经失用,轴突断离或神经断离。  轻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可见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基本正常,募集相为混合和干扰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波幅可下降。  中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较多自发电活动,募集相为单纯至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不超过20%,波幅下降不超过50%。  重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仅见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可增高,时限可增宽。  完全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无运动单位电位出现,电刺激神经干相应肌肉检测不到符合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再生和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康复治疗  短期目标:早期康复目标主要是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挛缩,恢复期目标主要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矫正畸形。  远期目标: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和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姿势、营养状况、体形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下面分享关于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1

一、体形本身

其实我就特别羡慕那些体形好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吸引到异性目光,天生的当然最好,当然也有后天改造的。如果不是非改造不可,我认为还是自然的最美。

二、身心健康

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这句话真得很有道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三、气质

拥有一个好的气质,吸引别人的同时,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分值。如舞蹈、瑜伽、太极拳或着书等都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身体形态包括:

1、视觉形态:身材;长相;穿着;面部表情。

2、动作形态:行;坐;站;卧。

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

一般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皮下组织等来进行考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其中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身体形态最基本的三项发育指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上表现为体形匀称、姿势正确、营养状况良好等。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2

一、概述

人体形态学的评定内容:

⑴ 体格评定: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⑵体型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⑶身体成分评定: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⑷身体姿势评定

在现在的康复评定中,主要以身体姿势评定为主,所以下面就主要论述一下身体姿势的评定的内容及方法。

身体姿势的评定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身体姿势。

评定人体姿势时,通常采用铅垂线进行观察或测量。所谓铅垂线,是将铅垂或其他重物悬挂于细线上,使它自然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线被称为铅垂线,它与水平面相垂直。姿势正常时,铅垂线与一系列或若干个标志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 后面观

1 .正常所见 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上,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2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2)观察内容 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同高,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无侧弯;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翼状;头颈部有否侧偏,旋转或向前。

(二)正面观

1 .正常所见 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于正前面,双侧腓骨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肋弓对称,肩峰等高,斜方肌发育对称,肩锁关节,锁骨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头颈直力,咬颌正常。

2 .检查方法与内容 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足扁平,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反张,膝外翻。手放在双侧髂棘上观察骨盆是否对称。如果脊柱侧弯,观察肋弓,旋转的角度和侧方隆起。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头颈部有无向前或倾斜等。

(三) 侧面观

1 .正常所见 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度到五度屈曲,髋关节0度,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有较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外耳孔一肩峰一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骸骨后方)一外踩前约

2cm。

(2)观察内容 足纵弓有否减小,踝关节有无跖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

和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若髂前上棘高,提示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若髂后上棘高,则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旋前。腰椎前凸是否增大,腹部有否凸出;胸推弯曲有否增大,躯干是否向前或向后弯曲,背部变圆、变平或驼背;头是否向前伸。

(四)记录结果与分析

记录上述观察所见。将垂线与标志点不一致的部分用直尺测量,量化后填人评定表格。

姿势的对线发生改变继发于结构畸形、关节退变、关节不稳、重力的改变、不良姿势习惯或疼痛等。脊柱发育畸形、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改变正常的姿势;胸部结核可致脊椎后凸增加,形成驼背畸形;由于髋关节的固定或屈曲畸形,致使腰椎前凸增加而形成前凸畸形;脊柱侧弯过多,可造成侧突畸形。不同侧面的观察所见及分析参见表5—5。

三、注意事项

1.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人体形态学测量的内容较多,检查时应根据疾病、障碍

的诊断对相关的内容予以详尽的记录,如与小儿发育有关的疾病应对小儿身长、身长中点、小儿坐高、头围、胸围、体重等进行测量。而对肢体水肿的患者则应重点测量肢体的周径等、

2.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测量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为了使

评定难确、客观,治疗师必须熟悉各人体解剖的体表标志,严格按照测量的方法进行操作:

3.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使用皮尺进行测量时,应选择无伸

缩性的皮尺。

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分暴露。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为了防止遗漏,应对不同障碍诊断设计出不

同的评定表格,如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身体重心线的测量与记录;对截肢的患者应详细填写截肢残端评定表。并且对评定表的诸项予以认真填写,以便动态观察患者指标的变化,为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3

身体形态的评定:人体测量

包括身高和体重、i肢体长度和周径以及躯干周径测量。

适应证

1、先天性异常11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后天性异常11如特发性脊柱侧弯、i截肢后等。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不能站立者不宜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

仪器设备

测量身高、i肢体长度或周径时,l采用软尺;测定体重时采用体重测量秤。也可以在体重测量秤上同时测量身高。

操作程序

1、身高、i体重测定

(1)身高测定:i患者自然站立,l不穿鞋,l测量从头顶到足跟的垂直距离,l结果以1cm表示。

(2)体重测定:i患者不穿鞋,l自然站立在体重测量秤上,l读出体重数,l结果以蛔表示。

(3)结果判断

①理想体重:i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可参考以下公式计算(注意:i本公式未考虑肌肉因素)。

身高在165cm以下时,l体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6~175cm时,l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在176~185cm时,l体重(kg)=身高(cm)-110

若际体重在理想体重±10%范围内属于正常,l超过理想体重10%~19%为超重,l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31%~50%为中度肥胖,l超过理想体重50%为重度肥胖。

儿童理想体重可参考以下公式来推断:i

7~12岁:i理想体重(kg)1=年龄×2+8

13~16岁:i理想体重(kg)1=[身高(cm)-100]×0、9

儿童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为肥胖。

②体重指数(body1mass1index,lBMI)

体重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

体重指数(BMI)1=体重/身高2(kg/m2)

正常值为20~23,l如超过23即为超重,l超过30为肥胖。

2、肢体长度测量

(1)上肢长度测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自然垂于体侧。

①整体长度:i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棘突至中指尖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距离。

②上臂长度:i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③前臂长度:i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2)下肢长度测量:i患者仰卧位,l骨盆摆正,l如存在一侧畸形,l则健侧下肢应放在与患侧下肢相同的位置上。

①整体长度:i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的距离。正常人两侧相差<1cm。

②股骨长度:i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l绝对长度是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

③胫骨长度:i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

④腓骨长度:i为腓骨小头到外踝尖的距离。

3、肢体周径测量

(1)上肢周径测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①上臂周径:i用皮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1周,l其测量结果即为上臂周径。

②前臂周径:i用皮尺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2)下肢周径测量

①大腿周径:i患者仰卧位,l大腿肌肉放松,l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测量一定距离(一般取髌骨上极向上5、i10或15cm),l然后在该处测量其周径。

②小腿周径:i患者仰卧位,l屈膝,l双足平放床上,l用皮尺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4、躯体周径的测量

(1)胸围: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测量通过乳头上方(相当于第4肋间)和肩胛骨下角下方的周径(绕胸部1周)。对乳房较大的女性,l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测量分别在平静时、i深呼气末和深吸气末时进行。

(2)腹围:i患者卧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取腋中线肋缘与髂嵴上缘中1/2点处,l用皮尺绕腹部1周进行测量。

(3)臀围:i患者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之间臀部最粗处。

注意事项

1、测量时,l应充分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2、使用标准皮尺,l同一体位,l同一测量部位,l先测健侧,l后测患侧,l以便于比较。

3、测量女性的躯体周径时,l须先征得患者的同意,l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女家属陪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98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