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分为哪两种

肌肉拉伤分为哪两种,第1张

问题一:肌肉拉伤分为哪两种? 一般是正常 肌肉疼痛 和 真正意义上的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 。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问题二:肌肉拉伤分为哪两种 一般是正常 肌肉疼痛 和 真正意义上的拉伤。建议你去权威健身网站:男神女神吧 进行学习和交流!

问题三:肌肉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 运动损伤有很多种分法,教科书关于运动损伤的分类是: 1 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和内脏器官损伤。 2 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 3 伤情轻重分:(1)按工作能力丧失分:不丧失工作能力的轻伤、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要住院治疗的。 (2)按运动能力丧失的情况分:受伤后能按原计划训练的轻伤、受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训练的中等伤、完全不能训练的重伤。 4 按损伤病程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问题四:造成肌肉拉伤的原因有哪几种 当肌肉主动收缩或被拉长而超过其所能承担的能力则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处的肌肉群训练不足、素质差 ( 肌肉弹性、伸展性差、肌力弱 ) 是发生损伤的内在因素。准备运动不充分、不当地使用暴力牵拉肌肉、疲劳或负荷过度、技术动作有缺点、气温过低、场地不良(凹凸不平或太滑)是造成损伤成因。

肌内拉伤类型分两种 : 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 。 前者主要是由于肌肉猛烈收缩,使肌肉的收缩力超越了其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而引起。 在肌肉缩短的过程中发生 , 往往与肌力不足有关。 后者是由于肌肉一定的紧张,僵硬或牵拉状态下受到猛烈的牵伸,而超越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所致。 在肌肉伸长的过程中 , 往往与肌肉弹性及伸展性能较差有关。 肌肉拉伤轻者仅少许肌肉纤维撕裂或肌膜破裂,重则可造成肌肉大部或完全断裂。

肌肉拉伤症状

伤后即感到受伤肌肉局部疼痛压痛,出现肿胀。 受伤的手或腿部功能受到一定障碍,局部检查可发现肌肉发紧或僵硬。 当伤者作肌肉收缩或被动牵伸动作时,疼痛则更加明显。 至于肌肉发生断裂者,损伤当时,运动员感到或听到断裂声,断裂处可摸凹陷或一端异当胀大。

处理

立即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制动、 和抬高患肢。 轻者可在 24 小时后开始给予物理治疗或 。 肌肉大部份或完全断裂者,应及时到医院予以缝合。

康复期间的运动量或动作上的避忌应请教医生或物理治疗师。 在伤后康复期间,可根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和症状轻重而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伤后运动。 单纯肌肉损伤只须伤部停训 2 、 3 天,而肢体运动不一定要完全停止。 伤者可做些静力性肌肉收缩练习,症状减轻后可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但仍应避免做受伤动作。 3 至 5 天后,可在无疼或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进行伸展性练习,练习形式以毅力性伸展练习为主。 一般来说 10 天后可投入正式训练。 训练时应戴上护腿或缠上弹力绷带。 有部分肌纤维撕断者,应立即停止训练,最好能在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状态下卧床休息 2 、 3 天。 第 4 天后,即应在无疼痛范围内做适量的伸展性练习,并在一定制动情况下进行轻微的力量练习,大约需 3 至 4 周才可进入正常的专项训练。

肌肉撕裂经手术缝合的患者,须待愈合后才可进行拉伸练习,在手术后的固定期,可做些不负重的静力性收缩练习,拆线后或去除固定后,即应积极地进行肌肉伸展性练习与提高肌力训练,一般需时两个月才可进入正常训练。

预防方法

1、应加强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提高肌肉抗伤能力,不能只集中训练某一组肌肉,而引致伸屈肌力或各组肌肉肌力比例失调。

2 、做伸展练习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运动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要注意气候变化和场地情况。

3、自行 注意观察肌肉反应。 当运动员有预感肌肉拉伤时,如感觉肌肉发僵、酸痛、摩擦感, 「怕拉伤 」 感,不要再勉强进行训练或比赛。

4、要提高技术水平,纠正和改进技术上的一些缺点或错误。

问题五:肌肉拉伤有哪些危害,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 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 。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 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这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一)原因和原理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当,某部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运动所需的状态;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过度负荷,使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错误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猛或粗暴;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或器械的质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伤。 在完成各种动作时,肌肉主动猛烈地收缩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或突然被动的过度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都可发生拉伤。如举重运动弯腰抓提杠铃时,竖脊肌由于强烈收缩而拉伤;在做前压腿、纵劈叉等练习时,突然用力过猛,可使大腿后群肌肉过度被动拉长而发生损伤;横劈叉练习可使大腿内侧群肉过度被动拉长而发生拉伤。在体育运动中,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最为常见,大腿内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头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伤的易发部位。 (二)征象 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即疼痛加剧或有断裂的凹陷出现。有些伤员伤时有撕裂样感,肿胀明显及皮下淤血严重,触摸局部有凹陷或见一端异常隆起者,可能为肌肉断裂。 (三)处理 肌纤维轻度拉伤及肌痉挛者,用针刺疗法会取得显著疗效。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压包扎,还要把患肢放在使受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痛。48小时后开始 ,手法要轻缓。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还要接受手术治疗。 (四)伤后训练 部分断裂者,局部停训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继续活动,以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但应避免重复受伤的动作。1周后可逐渐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在作伸展练习时以不增加伤部疼痛为度。大约10~15天后,症状基本消除,可逐渐进行正规训练。训练时伤部必须使用保护支持带,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肌肉、肌腱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者,应立即停止训练,完全休息,积极治疗,伤后训练和专项训练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预防 注意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同时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体育课有时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但对于肌肉拉伤时的最佳处理方法却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两种影响肌肉的疼痛状态)的区分以及处理技巧作一简单的介绍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两种常见的发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种肌腱的炎症。肌腱位于肌肉的末端,连接着骨骼。如果肌腱发炎了,随着肌肉或关节的运动就会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满了液体,它环绕着关节或肌腱,引导和润滑着肌>>

问题六:怎样才算是拉伤肌肉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 。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休息如果健美训练中身体某部位感到某种异常的疼痛,就别再做下去了,应该彻底放松和休息。

弄清伤势

将受伤部位轻轻转动,随便做一些轻柔动作以确定哪些肌肉、肌腱、韧带疼痛或受了伤,这样就能知道治疗动作应该集中在何处,并在强烈健美训练时应该避开哪些动作。

不增加伤处的负担。

弄清受伤部位后,不仅仅不要做影响这些伤痛处的健美训练动作,就是在日常活动中,也须注意不给伤处增加负担,例如,后腰疼痛就别去提起重物,脚疼就要避免跑步。

绕过伤处锻炼

采取“积极休息法”。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因此,即使你伤了 100块肌肉,你还有500多块肌肉可练,应该锻炼全部肌肉,才能改善你的健康,取得均匀发展,同时又能加强主要负重的股骨,例如,受伤或接任胫部肌肉阻碍整个下蹲的动作,但还允许做到半蹲动作,但必须小心从事,若活动时,有所不适,就应该让整个伤处肌群都得到休息。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必须很仔细的测定受伤的部位,寻找一种能很轻柔地活动受伤部位的健美训练动作,用这种动作促进血液循环,以补充新鲜养料,清除废弃物质。

轻轻伸展

慢慢伸展伤处,直到一遇到有轻微抵触处即停止,然后试着放松损伤部位。这样做时,试试作进一步的伸展,当肌肉达到伸展和轻松时,起治疗作用的血液会更多的流往该处,就能更快得到治愈,但如伸展过分,就会导致创伤的恶化,甚至再受伤。

轻轻的 能直接增进血液流量,可以自我搓揉,但更有效的解痛办法是自己放松,让一位懂推拿术的人给你推拿。

热力

热力能凭借人体自然的冷却反应而促进血液涌向身体表面,热力也能减缓受伤肌肉的紧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循环加速,给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

冰敷

热力作用往往用于长期的受伤后的养治,而不能用作临场的急救,刚受伤即加热能造成伤处肿胀而引起组织进一步损伤,一般受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敷可减轻肿胀。

问题七:常见的韧带损伤有哪几种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用局部冷敷处理,可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 及热敷,至少24小时,不沾热水,不洗热水澡。大约48小时后要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要多休息,因为拉伤是慢性的,主要靠自己机体的恢复。

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以致扭到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

1、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两三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至3次,每次10分钟。

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伤者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伤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伤者躺在担架上送往医院治疗。

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如:打篮球接球时的动作不正确或断球时手指过于紧张伸直易造成手指挫伤

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问题八:很久没有锻炼,肌肉拉伤是有哪几种特真可以判定 用高度白酒点燃,用手指沾上擦拭伤处。活血化瘀一日两次,很快就好了。

问题九:肌肉拉伤有什么药,可以治疗 云南白药还是不错的,按照说明书用,我一直用这个的。比较严重的话还是建议你看医生比较保险。

问题十:肌肉肌腱拉伤原因与机制 肌肉肌腱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 。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的康复

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流行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肌肉拉伤在各种运动损伤中所占的比例为182%~284%。肌肉拉伤不仅会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效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伤肌功能的恢复,严重的可遗留伤残。作者综合近年来肌肉拉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着重对其发病机理、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发病机制肌肉拉伤是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张力、重力或对抗所引起的肌肉过度牵伸所致。这是一种作用于肌肉的间接损伤,最好发于跨越两个关节,尤以发生在Ⅱ型纤维比例更高的肌肉,如月国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其中以月国绳肌拉伤最为常见。

肌肉在有或无主动收缩时被动牵拉都可引起拉伤,但单纯被动牵拉引起拉伤的情形在临床并不多见,肌肉主动收缩时被动牵拉易引起拉伤,尤以大强度离心收缩时最为常见。目前普遍认为,人体肌肉拉伤是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亦收缩,超过了肌肉组织承载所致。

2 机体对肌肉拉伤的反应损伤的即刻是炎性反应,水肿多于出血,严重的肌肉撕裂则产生出血,有时还有皮下溢血与出血,CT检查显示其主要反应是水肿与炎症。出血常自肌肉进入筋膜间隙或进入皮下。临床体检发现肌肉拉伤常发生于肌肉的远端(月国绳肌除外,其拉伤的部位是在肌群的近端外侧,主要是在股二头肌)。手术探查证实肌纤维的断裂部位大多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

组织学检查发现肌纤维断裂发生在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肌肉端,而非其组织学交界处。拉伤后1 ――2d,损伤部位存在剧烈炎症反应,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出血、肿胀和炎细胞聚集与浸润;拉伤后3d,损伤部位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以后开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与肉芽组织形成;7 ―11d ,水肿与炎症反应逐渐被吸收,以后肌肉出现再生即纤维化与肌管(myotube)形成,成纤维细胞仍十分活跃,肌内膜进一步纤维化,疤痕组织逐渐形成。力学测试也表明p1:拉伤后即刻,肌力显著下降;1d时,肌力继续下降,仅为对照侧的55%左右;拉伤2d后肌力开始恢复,7d8 寸基本恢复正常(为对照侧的94%)。

3 临床表现及分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肌肉拉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损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级:一级:仅有少数肌肉纤维挤压或撕裂,而其周围的筋膜完好无损,纤维的断裂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该肌肉在抗力下测试有疼痛与局部压痛,在开始24h 内可能测得轻度肿胀与皮下溢血;二级:有较多数量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肌与肌腱连接处有部分断裂,伤者可能感到“啪”一下拉断的感觉,常可摸到肌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与下陷;三级:肌肉完全断裂,受伤时有剧痛,并摸到明显的缺失,拉伤的肌肉功能丧失。

4 治疗肌肉拉伤后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伤后即刻的处理原则与其他急性软组织损伤相同,即RICE处理――rest(休息、制动);ice (冰水);pression (>>

造成拉伤的可能是动作幅度太大,或者是爆发的太突然。

1、赛前没有充分热身,当起跑后,爆发摆臂造成肌肉不适应导致拉伤。

2、为了得到更多动力,摆臂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拉伤,其实短跑时摆臂过大对速度没有帮助,反而容易失去重心。

3、轻微拉伤静养一周即可痊愈,即使冰敷,不要随便按摩。

4、严重拉伤,胳膊不敢动的情况,最好就医确诊治疗。

以后短跑前务必做好热身拉伸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由于腿部肌肉块大,粘滞性较强,故训练次数应较高一些,以每组8~12次为宜。为了提高基础重量,1~3次/组的大负重训练也不可少,这对提高神经系统的强度和刺激激素分泌有益。2组轻负重热身后,做5个正式组,分别为12、10、8、8、8次。 2前深蹲。杠铃置于颈前,双手交叉护住横杠,腰部保持正直,做蹲起动作。 长期练习深蹲的人会发现,大腿近腿根的上部与近膝的下部的围度比例欠均衡,甚至悬殊很大。 究其原因,就是过于依赖后深蹲(即通常的深蹲),很少做或几乎不做前深蹲练习。 任何动作都有局限性。后深蹲能从下背、骶棘、臀及股二头肌等肌群得到助力,故蹲起的重量远大于前深蹲,综合效果最好。不但能使腿部,而且能使相关肌群都得到发展,但在围度上它对发展大腿上部效果更好,对近膝的下部则较弱。深蹲(包括前、后。哈克及史密斯架深蹲)的最主要目的是全面发展腿部正面的股四头肌,即股四头肌的上下部都应得到成比例的发展,不能偏颇,否则就会造成缺陷。有的运动员在台上总是用侧展腿部来“藏拙”,这就更应用调整和改进训练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只要认真进行前深蹲练习,近膝部肌肉就会受到更强的刺激,围度便渐渐获得令人欣喜的增长。大量进行前深蹲练习的举重运动员近膝部的大腿肌肉就十分饱满,有一种吞没双膝的力感。 将前、后深蹲练习合理搭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调整你的动作配比,多做一些杠铃、史密斯架及肩托式前深蹲,你大腿的形状就会得到改善,原来想“藏拙”的地方也许会变成你乐于“炫耀”的地方。训练组次与后深蹲一样,轮换作为首发主打动作则可兼顾刺激大腿的上、下部。 二、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部,与股四头肌是一对较大的拮抗肌群。分内。外两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特别容易被忽视。 1俯卧腿弯举。俯卧弯腿器上,大腿紧贴凳面,挡辊位于脚跟位置,向上做弯举动作。 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应尽可能弯举到最高位置,并做2秒左右的顶峰收缩。下放时腿应自然伸直,注意力集中在股二头肌下部近腿弯处,并以此处为发力点向上弯起。这与练肱二头肌的托臂弯举相类似,不到达底部,注意力和发力点不在近肘(腿)弯的位置,就不能让目标肌下部更饱满强健,整个块形也不会理想。 采用逐加重量法做5个正式组,次数分别为20、15、12、8、6次。 2立姿腿弯举。用立姿腿弯举器做,注意力集中在股二头肌上。采用站位,稳定性、支撑性不如卧姿,故不提倡做顶峰收缩,以免肌腱、韧带拉伤。 次数宜较高,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做20、15、12、10、8次,不要低于8次。 3直腿硬拉。虽叫“直腿硬拉”,但并不要求腿部直如木棒,即仍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度,只是幅度不太大而已。 双手握杠铃,背部保持平直拉起杠铃,不要弓背,否则容易伤腰。采用逐加重量法则,做5个正式组,次数为12、10、8、6、4次。注意不要逞能,第1组就用极限重量,否则很容易受伤。 4仰卧腿举。与普通腿举不同的是,双腿在踏板上间距较大,这样能充分下放腿部。超级明星罗希尔·马库斯甚至将膝盖降至腋窝处,使股二头肌得到彻底抻拉,动作幅度几达极限。关键在于充分的下放角度,大、小腿呈90度时蹬起,锻炼以股四头肌为主,下放至极限低位则对股二头肌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 为打破肌肉的适应性,有时可将它安排在深蹲前练习,有时安排在深蹲后练习。若安排在深蹲前,则随后的深蹲应适当减轻负重,以次数而不是重量做参照。次数安排是15、12、10、8、6次,一般不低于6次。 三、股内肌。虽然深蹲。腿举时股内肌已承受了一定的刺激,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训练,以产生更好的分离度和孤立刺激作用。为此,坐姿腿屈伸是最好的选择。 坐于凳上,双手握紧把手,注意力集中在大腿前部近膝区域,以此处发力带动动作。80%~85%的负荷强度,可采用爆发式上举(还原时控制)或流畅式屈伸(两个端点不停顿)。在用85%以上的强度做动作时,应全程控制,速度较正常速度慢,以免损伤膝盖韧带及肌腱。 高级水平者可做单腿屈伸动作,这样孤立效果更好些。但应采用逐加重量法和合理负荷,这样更安全。 两个动作都是5个正式组,次数分别为15、12、10,8、6次。 四、股外肌。大部分训练者的弱点之一。没有特别的孤立动作,只需在深蹲中采用窄站距或并腿蹲起就能侧重刺激股外肌。具体动作有: 1窄站距史密斯架深蹲 杠铃置于颈后肩上,站距小于肩宽(一般为20~30厘米,以感觉自然为佳),做蹲起动作。不要蹲至底部,大腿与地面平行即可,这样不至因过窄的站距对腰部产生伤害。 动作要领与普通深蹲一样,保持背部挺直,注意力集中在股四头肌上。最好采取相互保护的方式,以免控制不了平衡。做3~5个正式组,逐步加大负荷,次数分别为15、12、10、8、6次。此动作也可用杠铃自由深蹲的方式做,2~3人结伴练习效果更佳,也利于挖掘潜力。 2窄距(或并腿)肩托深蹲或哈克深蹲 之所以将两个动作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动作的要求基本一样,稍有不同的是肩托深蹲可采取背对或面对器械两种方式。为了采用更大的重量和不损害膝关节韧带,可以蹲平即起(大小腿呈90度角)。有时为了有所变化,也可做深蹲起,但要在安全次数内(10~12次/组),这样既可避免臀肌过分参与助力,又可始终以股四头肌控制动作,从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哈克机的孤立效果更好些,故一般都采用哈克机进行全程深蹲。重量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四头肌上,以肌肉的持续紧张和收缩控制负荷和动作的准确性。 做5个正式组,前2组为高次数,分别为20次、15次,然后降至10~12次,连续完成3组。 五、小腿肌。如果小腿肌常年没有实质性进步,那就应进行调整:增加大负重训练组;变化动作次数,做高至50次、低至10次左右的练习;优先安排小腿肌练习,或干脆将其从腿部训练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训练。 基本动作有两个:立姿提踵,增大小腿肌围度;坐姿提踵,刻画小腿肌线条,使小腿呈现“钻石”般的外形。 在每组12次左右的练习中,立姿提踵应采用完全的幅度,下放至最低位,抬起至最高点,并做2~3秒的顶峰收缩。做超高次数时,是以量的不同寻常的积累来“震撼”小腿肌,无需进行顶峰收缩,这时次数是第一位的。为了使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小腿肌群上,可采用“想象技术”,如将其想象成一束束并排的钢索等等。 坐姿提踵除了对腓肠肌(小腿肚)有一定的刺激外,对比目鱼肌及腓骨长肌等侧部及正面的小肌群也有较好效果。当你做踮脚的侧展造型时,刚劲的线条能为小腿肌增色不少。 2个主打动作各做5组,普遍的次数安排是25、20、18、12、12次。 以上分部介绍了腿部的训练动作和安排,实际训练中还有一些相关细节和技巧可供采用: 1在用可控制的负重蹲起时,当大、小腿呈90度角时,静抗3~5秒钟再站起,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顶峰收缩”,效果特别明显。 2杠铃深蹲时,调整脚尖朝向,外层位可刺激股薄肌、耻骨肌等大腿内侧肌群,这是常见的薄弱部位。 3应用持续紧张法则,上不到顶,下不到底,让肌肉始终对抗负荷。或采用全过程流畅的蹲起方式,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明显的动作停顿。 4预应力练习。以超出极限负重40%左右的重量将器械扛至肩部,但并不做蹲起动作。对抗如此大负荷的目的,在于刺激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所以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收到实效。应在力量架上进行,将插杆位置事先调好。 5爆发式站起与控制还原相结合,以不超过最大负重85%为最适宜。 6,想象技术,一是能在训练中替代酸痛及枯燥感;二是在动作前和动作间想象腿部柔韧度极佳,能使肌肉收缩到最大限度。 7偶尔的疯狂。一堂课只用一个动作,做高达30组左右的练习,如深蹲、器械蹲起等动作。如果怕坚持不下来,那就找一个伙伴一起疯狂一次。 8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想让身体的薄弱部位对训练有积极的反应,你就应当像热爱强壮部位一样热爱它们。”(韦德语)抛掉那些诸如“我这个部位天生就发达不起来”的心态。当你看到薄弱部位真正开始生长时,你就会发现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不要吃油腻油炸的食物,如果你想减肥的话,等锻炼完之后15小时里不要吃饭就行了,等过了1。5小时在吃,少吃点,保证你有效果。冷饮,饮料也不要吃,一周跑3次,先快走3分钟热热身,然后跑4-5公里,大概在40分钟里跑完,跑完会饿,吃两根香蕉,2只鸡蛋,然后切记过一个半小时里不要吃饭,等晚8点以后什么也不要吃,除了水,如果可以的话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深蹲,每天锻炼一个部位。 如果跑不动的话就快走60分钟。跑的太快腿会粗,所以要慢跑 一个月大概瘦8-10斤,基本上3个月看到效果了,切记要坚持。你因为胖,开始最好还是以走为主,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切记15小时不能吃饭,不然不会减脂肪的。

一,负重深蹲(这里所指的负重是在您站立的情况下在颈后附加重物,如:哑铃等):

1,重点锻炼部位:大腿肌群、臀大肌、腿筋和下背肌群,同时也能锻炼腹部、上背、小腿和肩部;

2,开始位置:把重物置于颈后肩上,两脚分开间距15-20英寸左右,脚尖稍向外分开;

3,动作过程:两眼始终向前方看。然后使两膝慢慢弯屈

,直至下蹲到全蹲的位置。在整个下蹲和起力的过程中,使躯干挺直,背部保持平直,头部稍微抬起(始终看在一点上)。当大腿起立超过水平位置时,即慢慢伸直至回原位置。两脚始终平踏在地上;

附加:如果您不负重物可以使深蹲次数增加,来达到对大腿肌肉的刺激!

二,剪跨(可以借助哑铃):

1,重点锻炼部位:臀大肌、腿筋和股四头肌;

2,开始位置:两脚并立,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或双手耻哑铃)。先使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然后,慢慢蹲下,右膝前屈,左腿稍稍挺直下沉;

3,动作过程:当下蹲至最低位置时,再使两腿同时向上伸直,左脚向前收回,并向右脚拢并立。然后,再使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下蹲。重复做。

附加:这个动作也可以作原地剪蹲,左、右脚交替练。

三,腿弯举(可以借助哑铃)

1,重点锻炼部位:它是单独锻炼股二头肌最好的方法;

2,开始位置:俯卧在床上,使膝盖正好抵住床边缘,两腿伸直用两脚夹住哑铃;

3,动作过程:集中以股二头肌的收缩力使小腿向上弯起向股二头肌彻方向收紧,。然后,循原路慢慢回到起点。重复做;

附加:在做这动作时注意保持哑铃的平衡

---------------------------------------------------

腿屈伸

这个练习我做很多组,多达每条腿做10组,练法是用:一条腿做完—组后,立即用两条腿做,逐组增加重量。当重量加到用一条腿控制不了的时候,就用两条腿能承受的重量做。练习时坐在腿屈伸器上、背靠靠垫,双脚勾住挡棍。收缩股四头肌将挡棍上举,速度不快也不慢。人们常犯的一个主要错误是速度不是太快就是大慢。而关键是要掌握合适的速度。 举到最高点后,锁住膝盖,但这只在为增加大腿肌肉的分离度时这样做,以挤压股四头肌。若为增加大腿的围度,就不在最高点停顿。下落还原时也要保持肌肉紧张,以加深对股四头肌的刺激。

蹬腿

脚踏蹬垫,背靠挡板,手握调节杆,尽量屈膝下蹲。直至膝盖触胸。然后股四头肌爆发用力直至大腿完全伸直,锁住膝盖,整个身体成斜仰卧姿势。动作速度为中等——除非用的重量很重。用的最大重量是24个杠铃片(每片45磅),大约有1000多磅。你用多大重量得根据你的情况定。若要尝试最大重量坝1需请朋友在身边保护帮助。

架蹬

像蹬腿一样,我经常用改变双脚的位置角度来加强股四头肌不同部位的锻炼。架蹬的做法是背靠靠垫,肩膀顶住承重的支架,深蹲,直到股二头肌触碰小腿肚。向上瞪起,保持背靠垫,精力集中在股四头肌上。直到双腿瞪直。用杠铃或硬拉器做。意念集中在大腿后部和臀上,而

不是下背。两脚分立,屈体,微屈膝,抓握杠杆或手柄,绷直背部,下背完全绷紧,上拉杠铃,站起时感到股二头肌明显伸展。注意,绝不能弓背,微屈膝可以避免这个错误。

站立单腿屈伸

站立,两时放在垫板上,双手抓握把柄,一膝跪垫,脚后跟勾住挡棍。收缩股二头肌,向上抬棍、直至能碰臀部。尽力收缩股二头肌,速度适当,伸展还原时不要借助重力。一腿完成一组后换另一条腿做,每条腿做6组。

-----------------------------------------------------------

大腿部肌肉练习法:

1、负重深蹲

初始姿式:将杠铃置于颈后肩上,双手握住杠铃杆,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

动作近程:屈腿下蹲至最低位置,随即起立至全身挺直,重复进行。

动作作用:这个动作对股四头肌、臀大肌、腰背部肌肉等有非常强的刺激作用。

动作要点:颈后肩上扛起杠铃时要注意左右平衡,同时不要压在颈后颈突上,身体要保持挺胸、塌腰、翘臀的姿式,下蹲时不要过猛,以免伤及膝关节,起立时不可先起臀部再超上体,而要以头向上顶带动全身上起。

2、单腿蹲起

初始姿式:(以左腿为例)左腿单足站立,右腿前伸,手可扶在某固定物上。

动作过程:站立腿慢慢屈下蹲至最低点,右腿保持前伸不着地,随即左腿用力伸直,还原 到初始的动作,反复进行。

动作作用:此动作能较充分地刺激大腿股四头肌前外侧,以及臀大肌等。

动作要点:动作要均匀,不要突然下蹲,以防损坏膝关节。上肢只起平衡作用,尽量不要借 上肢的力量拉起身体。

3、卧式腿弯起

初始姿式:(做动作者为甲,输助者为乙)甲俯卧在大条凳上,双手抱紧长条凳,乙面向甲脚 的方向站在甲的一侧,双手分别按在甲的左右脚跟处。

动作过程:甲用力屈小腿,乙双手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一定的阻力,但不使甲的动作停顿,待 甲屈腿至极点,乙用力将甲推回初始位置,反复进行。

动作作用:主要锻炼大腿后群的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和小腿腓肠肌等。

动作要点:甲、乙配合要协调,使动作速度均匀、流畅,不要猛起猛回,也不要使动作产生停滞。

最后祝您锻炼成功!~~~

 12,髂腰肌

 位于胯关节正面,下腹部与大腿连接处。收缩时带动大腿向前平抬,对所有常规腿法的起动发力都至关重要。

 训练方法:负重提膝,牵引提膝。

 13,股四头肌

 位于大腿正面,股四头肌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个肌群,由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四块肌肉组成。收缩时带动膝关节由弯曲状态伸直。对支撑身体和腿法攻击的最后发力有重要作用。

 训练方法:深蹲,腿举,腿屈伸。

 14,胫骨前肌

 位于胫骨外侧面,收缩时带动脚趾上抬和勾脚尖动作,对腿法攻击最后瞬间保持正确脚型有重要作用,如果训练得比较强健有力,对胫骨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训练方法:深蹲,负重勾脚尖。

 15,背阔肌

 背部斜方肌两侧的大型扁状肌肉,这里我没有分太细,把肩胛骨部位的大圆肌小圆肌都归在这一个大块了,因为训练时是一起运动的。收缩时带动上臂下拉后拉,对出拳和使用摔法时的搂抱力量有重要作用。

 训练方法:硬拉,引体向上,下拉,坐势划船,站立杠铃(哑铃)划船。背阔肌训练大家记住一个要点,想练宽就从上往下拉,想练厚就从前往后拉。

 16,骶棘肌群

 这也是一个肌群,位于下背部和腰部直到坐骨位置,收缩时带动上身后仰,在做任何动作时对固定躯干都有重要作用(配合腹肌)。

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积累,肌肉的表现能力也不断加强,这时我们就可以增加肌肉训练,以提高运动能力。

 17,臀大肌

 不用解释了,就是屁股那两大块。收缩时带动大腿向后抬起和外旋,蹲起动作也需要臀大肌发力,另外配合腿部肌肉支撑全身重量。

 训练方法:深蹲,硬拉,负重后抬腿、侧抬腿。

 18,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部,收缩时带动小腿向后弯曲,对腿法的起动有重要辅助作用,但往往是练腿法的人忽视的一个部位。

 训练方法:直腿硬拉,腿弯举,俯卧牵引(负重)后勾腿。

 19,腓肠肌

 小腿上部突起的部位,俗称小腿肚子的位置,连接跟腱,对支撑人体行走有重要作用,步法速度和弹跳力也取决于这里。

 训练方法:负重直腿跳,跳绳等一切弹跳运动。

 20,比目鱼肌:

 腓肠肌下方,跟腱两侧,收缩带动脚旋转,配合腿部其他肌肉支撑人体。

 训练方法:同腓肠肌。

 这个整体介绍算是比较粗略的,但对一般力量训练来说足够了,格斗力量训练毕竟不是健美训练,除了对薄弱部位进行强化外没必要把肌肉一块一块地独立出来练,更多的是采用复合式力量训练,同时锻炼到多个部位的肌肉,大家看每个部位的训练方法其实也有不少重复的,比如一个硬拉就同时锻炼到了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臀大肌、股二头肌等几乎身体背部所有肌肉,同时对肩部肌肉,臂部肌肉也都有锻炼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9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