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满之艾灸养生

浅谈小满之艾灸养生,第1张

节令特征

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为小满,处于太阳黄经60 。小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节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小麦灌浆和春播作物生长有利。

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先是可以看到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并可以采食,接着是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然后麦子也成熟,可以收割了。

养生 要点

小满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人们往往睡眠不足。另外该节令多雨潮湿,若调摄不当,可引发风疹、风湿病、汗斑、湿疹、脚气等湿邪偏重的疾病。故小满节气 养生 的要点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御风祛湿。

艾灸 养生

(1)配穴

1)印堂:穴出《玉龙经》,原为经外奇穴,现归属督脉,别名曲眉。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艾灸印堂能较好地改善睡眠,使人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2)尺泽:穴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为本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上,肱

二头肌腱桡侧缘处,微屈肘取穴。艾灸尺泽可祛风、解毒、止痒。

3)曲池:穴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本经合(土)穴。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艾灸该穴可祛湿、解毒、止痒。

(2)灸法

1)艾炷灸:艾炷无瘢痕,尺泽、曲池可用隔姜灸。7 9壮/穴,(印堂3 5壮/次),2 3次/周。

2)艾条灸:艾条温和灸、回旋灸。45 60分钟/穴,(印堂30 45分钟/次),2 3次/周。

3)器具灸:45 60分钟/穴(印堂30 45分钟/次),2 3次/周。

——END——

一、功力训练:分外力训练和内力训练。 1、外力训练:可采用杠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练力及俯卧撑、深蹲跳等徒手练力,在这里我仅介绍几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哑铃练力,其它一些练力方法,可参考别的教材或书刊。 (1)扩胸运动:双脚分开同肩宽而立,双手握哑铃于胸前直臂做扩胸运动,扩胸时(手分开)鼻吸气,还原时鼻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胸大肌力量,同时对发展三角肌、背阔肌有作用。 (2)曲小臂运动:端坐于凳子上,一手握哑铃,肘部放置于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窝贴紧膝部,而后做手握哑铃上下曲伸练习,曲肘时吸气、伸肘时呼气,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小臂肌力,同时对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侧平举运动:上身向前俯约90°左右,双手握哑铃同肩侧平举成一线,而后还原成双手握哑铃朝地面方向,平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2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背肌等。 (4)负铃仰卧起坐:双手握哑铃于脑后,身体仰卧于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动作,起时呼气动作快,卧时吸气动作慢,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腹肌力及腰力。 (5)负铃深蹲:双手握哑铃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动作,蹲时吸气将哑铃回收肩部,起时呼气,同时将哑铃直臂举起,30次/组,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发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铃快速冲拳:双手握哑铃于胸前,快速向前做冲拳动作,出拳时喷气,力竭而止,30次/组做3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增强出拳的爆发力。 做完上述动作后应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进行放松。 注意事项: ①呼吸:用力时吸气,放松时呼(喷)气,切记这很重要。 ②放松:不管是训练时还是训练后,均要放松肌肉。绝对闭免练僵肌肉,尤其是练完力量后要迅速放松,方法有“拍打、按摩、热水浴、意念放松(可参照大成拳桩功意念放松)。 ③要量力而行,有条件平时多加强营养。 2、内力训练 所谓内力就是通过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势所培养出来的武术内劲,作用是培训充实流动的内在能量,形成“意、气、力”合一的强大内劲,至于内力理论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说,朋友们可参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说一些实际的东西,以便让学者迅速的、简单地登堂入室,笔者根据经验介绍二种方法。 (1)站桩: 习者双脚分开一肩半宽而立,双脚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过脚尖),臂部似后坐一高凳、重心稳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头正目直,头顶似被小线上掉,而后抬起双臂曲肘环抱于胸前、手心向内、十指相对、做到沉肩坠肘、十指间距为一拳,手心距胸约一尺远,十指自然分开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势要求全身放松,而后意想双手环抱一大树,双臂内侧、胸腹、两腿内侧皆与树似触非触。 要求:姿势保持稳固,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平心静气,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目视前方,排除杂念。 (2)俯卧桩:站桩完毕后既可进行俯卧桩练习,姿势同俯卧撑式要求双脚跟并拢,脚尖触地,双拳撑地开立与肩同宽,从后脑到脚跟成一线,全身挺身,动作:身体慢慢下俯至胸几乎贴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线,下俯同时吸气入丹田,而后身体慢慢撑起,同时呼气,意想丹田气经双肩至双肘至拳面,在身体上撑双肘近乎伸直时,突然加速伸直双肘,同时喷气并意想气达拳面,同时意想双拳下各垫一砖块气到时砖块即被我内气击碎,如此反复练20次/组,力竭而止。 内力练习注意事项: ①无论是站桩或俯卧桩均保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但在俯卧桩力达拳面时,要求有意握紧拳头,并有拳往下钻的感觉(紧后既松)。 ②内力练习每天最少保持练习两次以上,先站桩后俯卧桩。 ③饭前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练功,练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紧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桩后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松,俯卧桩后可快速冲拳放松。 ⑤练习时保持循序渐进,不硬撑,慢慢延长练功时间,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气,保持精神集中,如杂念太多无法克制,不要强求,可眼微闭想一些愉快的事,练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个月即感效果明显。 二、发力(技术)训练 一听发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将拳力打出去,但怎样发力,怎样正确的发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术追求的效果是爆发穿透力,但怎样练出或者说发出爆发力呢?很多书刊教材上对发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脚蹬地、拧腰、送髋、顺肩”等,试想这样的描述对有一定武术基础者是一听就明白,但对那些武术初学者或一些悟性较差者来说,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为此在介绍寸拳发力技术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现有之力爆发训练”。 1、现有之力爆发:什么叫现有之力爆发呢?就是在自身没有练习武术功力之前将自身原来所具备的功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发出去,体会、学习发力技术,为以后学习寸拳发力,更高层次的发力技术服务。 (1)体会脚蹬力与腰力:面前准备一沙袋或让同伴持脚靶站立面前,动作要领: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左手左脚在前列),右肘(后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随后,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面,同时后脚掌后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同时右肘以小臂为力点,随同全身转动,由右侧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横击沙袋,喷气发力。 注意:①击打目标时,双眼始终盯着要打的位置,击中目标(沙袋)后,立即回复原来位置。 ②重点体会:“脚蹬地与拧腰力”,切记! ③你在练习前可先按自己想象中的方法用肘击沙袋,再按此方法击沙袋试比威力如何,体会什么叫发力。 (2)体会现有爆发拳力:仍然面对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仍然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同时后脚掌内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同时喷气发力击中目标,目视沙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注意:①拳击中目标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击中目标前全身均放松,只是在拳头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有意握紧拳头,而后迅速放松恢复至警戒桩式,再做下一次练习。 ③必须严格按照要领练习,练习时一下一下的来,不要用连续,等熟练后,体会到正确爆发出拳后再连续出拳。 现有之力爆发两个步骤只是由简单的肘击过 渡到拳击,你就学会了爆发出拳,也就是学会了发力(重点:脚蹬地力与腰拧力),在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前,你可先按原来的方法击沙袋,再严格按照此方法击沙袋,比一比便知武术中的爆发力跟平时死力气是不能相比的。 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后,你再学习其它拳法就轻而易举了,像“直、摆、勾、弹、鞭、栽”等,再学寸拳发力技术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练习了寸拳功力后,你再按此方法将“现有之力”爆发后,你的攻击威力将会更加无比强劲。 2、寸拳发力要领: 你练习了内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学会了现有之力爆发,再根据本方法练习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试验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绝技”了。 动作要领:习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将有力的拳脚置于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脚在前为例)。首先度量距离,伸直前手臂,指尖触目标,为合适站位,然后前手轻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标,回收身前离目标13CM处,松握拳并塌腕,肘贴肋部,正对目标,后手拳置下颏处,同时将身体重心后移,前脚掌轻着地,重心大部分在后脚,做好上述动作后,目视目标,做几次深呼吸,以放松身心,然后深吸一口气入丹田,而后后脚猛蹬地面(并微向外转动),同时向外(右)拧腰,转髋、展胸、顺(转)肩,以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并将原来塌腕之拳猛上翘击中目标,同时重心前移将原来之高虚步变成前弓后箭之弓箭步,在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拳头猛握紧,内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声(声音:“哈”、“嘿”、“哼”等),压缩横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涨,同时意想丹田之能量通过前臂达拳面喷射而出,其劲力洞穿目标。 注意事项: (1)动作前应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视目标; (2)拳击向目标时应像离弦之箭飞速射穿目标; (3)击中目标的劲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体重、内力和寸拳特定的技术动作发出的瞬间爆发穿透力(切记脚蹬地之力用上); (4)拳击中目标后应迅速放松还原成警戒式,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5)习者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弄懂动作要领。 此即为“神秘”的寸拳技术,勤加练习即可掌握,练习时可让同伴持双层脚靶(单层容易受伤)于胸前,试验寸拳威力。 三、训练方法: 你阅读了寸拳技术一文后,即可进行练习,在此我为习者列以学习方案,仅供参考: 1、如果你自身具备了一定内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术基础,可直接按寸拳要领练习即可,不几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绝技。 2、如果你是一个武术初学者,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了。首先,每天早晚进行功力训练,可同时辅以“现有之力爆发”和“寸拳要领”体会,给自己订立一个训练计划表,持之以恒的练习,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发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训练部分应隔天训练(或者今天用器具(哑铃)训练,明天徒手训练,不用隔天),内力训练部分应每天坚持练习,练力时应以满负荷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负荷运动。60天后,你可让一同伴(壮实一点的)手持双层脚靶放置胸前试验寸拳威力,可一拳将他击倒)。 3、在练习寸拳时可同时兼练截拳道其它技术,特别是当你掌握了“现有之力爆发”后,即可根据发力要领轻而易举的掌握其它拳法发力。

江西猎考网分享:2022年江西专升本《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及教材-统招 Ⅰ考试内容与要求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同 时能够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际相联系,提高运 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学专业考生应具备扎实的 医学基础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专业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考查要求考生钻研教材,从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来进行测试, 通过不同的题型考查考生对解剖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生只 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才能进一步判 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才能有效采取防病、治病、 护理措施,努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科目考试内容分类 列举如下:

第一部分 绪 论

1掌握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并了解其范围,分科及发展历程。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4了解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一般概念。

第二部分 运动系统

一 、 骨 学

1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及其功能特点。

3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4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并了解其分部。

5掌握颅底内面观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颅底外面观。掌握骨 性鼻腔的组成及鼻旁窦的开 口位置。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后变 化。

6掌握中轴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椎棘突、骶角、骶管 裂孔、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枕外隆凸、舌骨等。

7掌握附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上肢带骨锁骨与 肩胛骨的形态、结构与位置,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 与位置,下肢带骨髋骨的组成、形态、结构与位置,跗骨的排列及其基本 形态。

8掌握附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锁骨、 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 骨、掌骨头、髂嵴、髂前上棘、骼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髌、胫骨 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

9熟悉骨的分类,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0熟悉中轴骨的组成及分部。 11熟悉颅顶的外面观与内面观,眶的构成、形态及其孔裂。 12熟悉腕骨,掌骨及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

13了解骨骼的概念,骨的生长发育,表面形态及可塑性,骨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的形态特征。

15了解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与排列。

二、关节学 1掌握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运动。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 3掌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的位置、附着与功能。 4掌握椎骨关节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各部的特征。

5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正常弯曲及功能,掌握胸廓上、下 口形态及

组成。

6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7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骶髂 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 功能。

8熟悉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功能、分类以及稳固性与运动灵活性的辨证 关系。

9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并了解其功能意义,直接连结的分类。 10熟悉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 11熟悉颅的连结主要形式--缝。 12熟悉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13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了解其它韧带的位置。 15了解脊柱各方面观的形态及运动特点。 16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性变化时性别特征。 17了解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

三 、 肌 学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2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3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位置与基本作用。

4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的位置外形、起止,胸大 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基本作用。

5掌握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 和 功能。

6掌握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模肌和腹直肌的起止概况,形态特点、 所在部位和基本功能。

7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胸

大肌、腹直肌和胸锁乳突肌。

8掌握三角肌和大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后肌的位置、起止概况 及作用。

9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 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10掌握臀大肌和髂腰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股四头肌、缝匠肌、 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 况和作用。

11掌握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和小腿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与作用。

12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 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足背的趾长伸肌腱和踇长伸肌腱。

13熟悉肌群的配布原则和相互关系,熟悉表情肌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14熟悉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腹股沟管及腹横筋膜的组成及位置。

15熟悉前臂其它各肌的位置与作用,手肌的分群和各肌的位置与作 用。

16熟悉梨状肌的位置,熟悉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17了解重力在肌运动中的作用,肌的命名原则,辅助装置及其血管 神经的配布。

18了解表情肌的组成、颈肌的位置、分群、各群肌的组成和功能。

19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背部浅、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 背部筋膜的位置和配布,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后肌群的 位置、组成和作用。

20了解上肢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肩带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臂肌的分群和组成及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21了解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22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髋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大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 组成及功能,小腿肌后群深层各肌的位置与作用,足背肌和足底肌的分群、 位置与作用。

第三部分 内脏学

一 、 总 论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范围、结构特点、主要功能)

3了解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 形态和构造。

二、消化系统

1掌握咽峡的构成。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 舌肌起止、位置和作用。

2掌握大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及导管开 口部位。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 。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熟悉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 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各结构特点,大肠的 分部及结肠的分部、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和阑 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6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 、位置(成人、小儿) 。

7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 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开 口部位及胆汗的排放途径。

8掌握胰的形态、位置。

9熟悉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10熟悉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11熟悉肝的毗邻和体表投影。

12了解 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舌肌的一般配布 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13了解食管、胃壁、肠壁的构造。

14了解肝主要功能和肝段的概念,

15了解胆囊的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三、呼吸系统

1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 口部位。 2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喉腔的形态结构。 3掌握气管的位置及形态构造特点,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异。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5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的位置。 6熟悉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7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 8熟悉喉的功能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 9熟悉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10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11熟悉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12了解各鼻旁窦的形态特点。

13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活体喉 口和声门的形 态变化。

14了解纵隔的概念。

四、泌尿系统

1掌握肾的形态、构造及位置。

2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及在盆部(尤为女性) 的主 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界限、结构特点、主要意义, 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 口部位。

4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被膜与毗邻。

5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作用,肾段的概念及肾的体表投影。

6了解膀胱壁的构造,膀胱位置及毗邻关系。

五、男性生殖系统

1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分部及构造。

2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膨大 和两个弯曲。

3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4熟悉睾丸和附睾的构造,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位置及开 口部位, 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阴茎 皮肤的特点。

5了解睾丸的下降概况,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 和腺管的开 口。

六、女性生殖系统

1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2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形态 结构特点。

3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4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阴道 口及尿道 口的 位置。

5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6掌握会阴的概念和分部。

7熟悉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8了解卵巢形态构造的年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及其年龄变化。

第四部分 腹膜、内分泌

一 、 腹 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

置,小网膜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 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3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4熟悉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被覆关系。 5熟悉各韧带名称、位置和构成。 6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二、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第五部分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 形态结构,心纤维骨骼。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前后室间支、旋支、 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 的分布区域,冠状窦的位置与开 口。

4掌握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裸区的部位。

5掌握动脉的概念,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6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三大 分支。

7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8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 和分布并了解其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

分布,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 9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行程

和分布范围,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10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行程和分

布,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布。

11 掌握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 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掌握静脉的概念,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13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 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14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以及颈外静脉的行程,头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注入部位,奇静脉的起止、行程。

15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 脉的起止和行程。肾静脉和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的行程。

16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属支,小隐静脉的起

始,行程,注入部位。

17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 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交通途径。

18熟悉脉管系统的形态特点。 19熟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末闭的常见部位。

20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股深动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的 起始、行程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肠动脉的 配布特点。

21了解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2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23了解心壁的构造。

24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收集范围、行程、注入部位。

25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支气 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程,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足底 内外侧动脉的行程、足底弓的组成。

26了解髂内动脉其它分支的分布概况,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27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 的特 点。

28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程,上肢深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 起止、行程,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

29了解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它属支以及盆腔各静脉丛的位置, 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二、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2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及其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 注入及收集范围。

3掌握九条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4掌握下颌下、颏下、颈浅、颈深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集范围与 淋巴输出去向。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肺门淋巴结的 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腔淋巴结群的分布及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 的分布及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5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6熟悉乳房、子宫、肺、食管、 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7了解淋巴的回流因素和侧支循环。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群的位置,上 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胸壁和胸腔内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髂外淋巴结 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 和收集范围,腘浅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8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脾的主要功能。

第六部分 感觉器

一 、 视 器 1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及房水循 环途径。

3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及层次,泪器、泪腺和泪道的形态、位置和开 口。

4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5熟悉眼球的外形,眼球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构造。 6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眼的血管、神经。

二、前庭蜗器 1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2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及位置,鼓室的形态(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 位置和交通,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 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乳突小房和乳突的位置。

3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形态结构。

4熟悉外耳的组成,中耳的分部,内耳的分部和分部关系。 5熟悉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6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及主要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 7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七部分 神经系统

一、总论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两系统的相互关系,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孤的 组成。

2掌握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的 概念。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地位,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脊髓的形态、位置、上下端平面和分布、脊髓与脊神经根形态 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构造概况及其分部,灰质前、后、侧角的主 要核团(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外侧柱、骶副交感核、胶状质、后角边缘 核、后角固有核、胸核) 。

3掌握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的起止、 走行、位置和功能。脊髓白质主要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侧束、红核脊 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4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外形、菱形窝及第四脑室、脉络丛的 概念。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特点(延髓的两个 交叉、第四脑室的敝开和下橄榄核的出现、脑桥划分为基底部和被盖部等)。

5掌握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关系及功能,脑干内重要纤维束(锥体 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的位置,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间脑的位 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

6掌握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并了解其主 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7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主要沟回,纹状体的组成,内囊中的 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8掌握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形态 特点和功能定位,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9熟悉小脑中央核、主要纤维联系及小脑的功能,下丘脑与垂体的关

系,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10熟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 11了解侧脑室的形态与脉络丛,边缘系统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12了解中央管的位置,了解灰质前角a 和r 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灰 质细胞构筑分层的( R exed) 概念,脊髓小脑前后束、顶盖脊髓束、网状

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脊髓的功能和主要反射。

13了解脑干和大脑的概念,主要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 红核、黑质等) 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间脑的分部。

14了解丘脑内核团的划分概况,小脑皮质的分层及传入、传出联系 概况。了解上丘脑和底丘脑的概况,纹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5了解大脑半球内的主要纤维概况,大脑皮质的分层和分区。 三、周围神经系统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

2掌握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概况,肌皮神经、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3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分布范围及其皮支分布节段性平

面,股神经的组成、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坐骨神经、胫神经、腓 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发起、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出颅的部位、纤维成分 及分布概况,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程和视交叉概况,动眼神经的纤维成 分、行程、支配的范围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和机能,滑车神经的分布,三 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在头面部皮肤的 分布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行程及其分布概况, 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舌咽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行程、纤维成分、主要分支(舌 支、咽支、颈动脉窦支) 与分布,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其各 种纤维成分的分布范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左、右) 的行程与分布, 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况,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5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6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交感干、椎前节的位置、组成、掌 握颈上节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颈中节、颈下节的位置、节后

纤维分布概况。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胸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分布概况、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 部位,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换神经元部位、睫状神经节节 后纤维的分布及机能,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盆内 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7掌握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概念以及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8熟悉脊神经的分布概况。熟悉髂腹下、髂腹股沟、闭孔、股外侧皮 神经的行径及分支概况,阴部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分布。

9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和分布,交 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各三个去向,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 始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0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皮支的浅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主要表现, 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的分布概况。

11了解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了解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 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受损后的感觉动运障碍的主要表现。

12了解脑神经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 睫状神经节的部位、性质,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性质和位置,迷 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及分布概况。

13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灰、白交通支的性质。 了解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节段性分布概况。

14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特点,内脏神经的中枢及其传导途径。牵涉性痛的概念。了解眼、心 脏、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子宫、血管等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概况。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包括皮肤的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的 起止、行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 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起止、行 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所在部位 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行程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 射路径。

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程、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5熟悉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6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听、平衡和嗅觉传导通路,锥体系受 损后随意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五、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掌握脊髓被膜的组成、形态特征,硬脑膜的构造特点、形成物及硬 脑膜窦。

2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 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围。

3掌握脑底动脉环的组成,脑室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4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了解蛛网膜、齿状韧带、蛛网膜 下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和脉络丛。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 了解脑的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以及脑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 概念。

Ⅱ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填空题、填图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Ⅲ参考书目

1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ISBN: 9787117171496

2丁文龙、刘学政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117267182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可摸及搏动的动脉:颞浅动脉(外耳门前上方或耳屏前方颧弓根部)、面动脉(在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界处)、颈总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的环状软骨高度)、锁骨下动脉(锁骨中点上方的锁骨上窝处)、腋动脉(腋窝内)、肱动脉(在臂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内或在肘窝的肱二头肌腱内侧)、桡动脉(前臂远侧、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或手背的鼻烟壶处)、指动脉(指根部的两侧)、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稍内侧)、腘动脉(腘窝中部)、胫后动脉(在内踝后方)、足背动脉(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

  髂内动脉:髂内动脉为盆部的动脉主干,分支到盆壁和盆腔各脏器。

  壁支:

  闭孔动脉——穿过闭孔→大腿内侧肌群。

  臀上动脉——穿梨状肌上孔→臀部。

  臀下动脉——穿梨状肌下孔→臀部。

  髂腰动脉——至髂腰肌等。

  骶外侧动脉——至肛提肌、梨状肌等。

  脏支:

  膀胱上(由脐动脉近段发出)、下动脉→膀胱、前列腺(阴道)

  子宫动脉——是较大的分支,在子宫颈外侧2厘米处,跨过输尿管的前上方并与之交叉,分支→子宫、输卵管、阴道上部。

  直肠下动脉→至直肠下部。

  阴部内动脉——穿梨状肌下孔→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分布于肛门、外生殖器、会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5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