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设想: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见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于是,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散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欣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创造美。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

 三、体会亲情之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

 二、诵读

 (一)自由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

 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

 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着果断

 妻子——贤惠

 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孩子——乖巧、聪明活泼

 (二)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么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

 五、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是“亲情单元”中的文言文篇目。这两篇文言文分别从长辈对晚辈的尊重鼓励,和晚辈对长辈的维护两个角度出发,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风貌。这与本单元“亲情”的主题相呼应。

 本课课文选自《世说新语》一书,此书从多方面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除高尚廉洁的品德外,编者犹为赞许深沉豁达的胸怀雅量、机智敏捷的言语应对,所以本课所选两则都是表现少年儿童聪慧方正的正面形象,侧面体现了当时士人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和意志追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感悟能力,接触过简单的诗文,也有过朗读练习,接受过一定朗读指导。但本课是学生自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文课文,学过程中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所以要“言”“文”兼顾,既要把握文言知识,又要将其作为文章来深入赏析。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

 2学生能够对《咏雪》中的两个比喻通过比较其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进行赏析。

 3学生能够通过圈画谢太傅的行为动作分析谢太傅的人物形象,结合本单元的“亲情”主题评价谢太傅。

 四、教学重点

 利用注释读懂大意,通过比较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赏析比喻句。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行为分析人物形象及内心,关注文本内部的角色,也关注文本作者(编者)的写作(编写)意图。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世说新语》。

 1阅读《世说新语》中“中朝小儿”故事,初步了解《世说新语》。

 中朝①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②。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③明德④君子,何以病疟⑤”答曰:“来病⑥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②乞药:求医问药。乞:求取。③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④明德:光明的德行。⑤因为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侵犯巨人或君子,所以主人这样问。⑥病:损害,祸害。

 2引入《世说新语》,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阅读课__释一,结合PPT补充关于《世说新语》的介绍。(指导学生批注“志人小说”,即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二)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考虑文中涉及哪几个人的言语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由朗读完后,可以在课文上做一下简单的批注,批注你认为朗读相应词语或句子时应注意的方面。(指导学生做朗读批注时要注意断句,注意批注声音的轻重、长短和语调。)

 2请大家按照旁白,谢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同前)

 3全班分小组担任不同角色齐读。

 4我们在反复朗读中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同位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之后请学生在班级讲这个故事。

 (三)比较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结合课文评价谢太傅。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的很是生动有趣,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兄子的比喻还是兄女的比喻,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在比较比喻句的时候,要关注本体的特征状态,喻体的特征状态与本体越吻合越恰当。此外,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章的最后一句仿佛与这个故事无关,就是交待兄女的具体情况和后来发展情况。这部书的编者在这里看似闲笔,其实是更为关注谢道韫的,也说明了编者是更为欣赏谢道韫的比喻的。

 2刚才我们已经比较分析过两个比喻句了,也关注到了编者的态度,你们觉得谢太傅听了这个两个句子心里会不会有一个答案判断但是他是怎样反应的,他为什么没有直接作出评判呢

 结合全文,你觉得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世说新语》另一则有关谢太傅的材料。

 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注释: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垂覆手即“挂着手巾”。

 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和补充的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重视晚辈教育,善于启发晚辈思考,尊重鼓励晚辈学习创作的长辈。

 (四)作业

 1熟练朗读和背诵《咏雪》课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试着根据本课所用的朗读批注对这篇课文进行批注。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同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一起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同学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同学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局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捍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典范,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安排同学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学的视野,激发着同学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同学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同学,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同学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同学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__情、父子情、__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四件小事:“我”劝母亲去散步,儿子发现有趣的散步队形,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背母亲、“我”的妻子背“我”的儿子,表达了丰富多样的亲情--“孝敬”“慈爱”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七年级语文 散步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一

 这篇文质兼美的 散文 《散步》是义务 教育 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 文章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导入

 自然界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只有一次,就这样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年一年地周而复始不停轮转。如那四季变化一样,人的一生同样要经历自己生命的周期,我们在少年时收获友谊、青年时收获爱情,但惟有一种感情贯穿你生命的始终,直至你生命的延续——那就是亲情。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是一次平常的散步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进入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共同去体味这份人间真情……

 二、检查预习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散(sàn)步 莫怀戚(qī ) 很累(lèi)熬(áo) 沽沽(gū) 分歧(qí)

 一霎(shà )时 水波粼粼(lín )

 三、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文中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讨论分析:

 1要解决分歧,决定权落在谁的身上为什么分歧最终是怎么解决的

 2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各是怎样的人由他们组成的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孝顺爱幼

 妻子:温柔贤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二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 方法 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旨。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常回家看看》并深情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明确学习目标,,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文本,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快速抢答”的设计使学生快速抓住了文章主干。〗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1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师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 说说 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理解谦让,他们在阳光下、田野间的散步是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赞歌!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是啊,此情此景,人间大美!

 2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投影出示)

 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 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 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相亲相爱)。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

 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 句子 ,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 故事 ),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四

 《散步》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淡化了那份恬淡宁静的温情,往往削弱了那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

 有两处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理念:民主 合作 协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 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 广告 ,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

 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

 可能谈到:

 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善待老人;

 …………

 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五

 《散步》

 第一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有8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丰富多样的亲情。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 和情感体验,体味亲情。

 写作的要求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写作导引”讲解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生活的方法。“写作实践”要求观察并写作秋天的景物、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读

 “阅读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四件小事:“我”劝母亲去散步,儿子发现有趣的散步队形,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背母亲、“我”的妻子背“我”的儿子,表达了丰富多样的亲情——“孝敬”“慈爱”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责任”。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是理解文章关键句的含义,这一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第三题是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第四题是品味对称式句子的表达作用。第二、三、四题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简短,语言质朴亲切,但意蕴丰富。初一学生朗读和初步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多大难度。但结合“研讨与练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重点)

 二、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重点)

 三、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难点)

 四、了解景物描写及作用,积累文中对称式的句子。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发问和探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研讨和练习”的第三、四题,可采用积累的方法摘抄在 笔记本 上,让学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家是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哪怕只剩一句话/亲爱的你好吗……

 家为什么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家里有亲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

 2、我们一起来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故乡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因为故乡有家,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的温暖。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和幸福。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分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读课文,订正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1)易读错的字 熬áo过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时(刹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鱼鳞)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问题: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儿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景象;“我”的儿子和“我”的母亲为走大路和小路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说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题目有什么特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简洁的内容交代了哪些内容(此次可讲解记叙的要素和文章开头的特点)

 散步的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经过——发生了分歧,结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不好走的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温暖的亲情。

 1、根据“阅读提示”回答: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孝敬”“慈爱”除了这些你还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赖、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

 3、采用个人读、分组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质朴的语言品味其丰富细腻的情感。

 参考:(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7)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问题探究,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本文重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关键性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妈妈和儿子;孝敬、尊重、关爱、信赖、疼爱、慈爱、责任。

 2、请学生把黑板的词语分成两组,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两 组词 语的特点,最后归纳出给文章拟题目的两个角度:内容和角度。同时也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自由发言:在这些题目中,你认为哪些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后作业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

 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以讲故事、读美文、汉字趣解等不同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推荐: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刘卫民《我爱你,汉语》。

 二、语文的概念

 1、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说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2、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3、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

 4、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

 三、方法介绍

 1、相信自己,勇敢挑战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不要去想过去,想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很差,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强调语文学习积累要坚持)

 3、自我规范,养成习惯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强调: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

 4、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四、学习要求

 可以从“工具准备”、“上课要求、”“作业习惯”、“作文训练”、“其他规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

 五、课堂小结

 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希望大家在中学阶段,不要把语文看成是在应付考试,那样你会学得很吃力很疲倦,我希望大家把它当成一种欣赏,一种享受,这样你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文字是一种美丽,一种遭遇,和文字用心灵和他相逢是一种幸福。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3、 通过圈划、品味、揣摩文章中“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领悟文章中深层无私的母爱。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见目标2、3

 2、 难点:见目标3

 三、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语言法,小组合作法

 四、 教学时数:2节

 五、 预习要求:

 1、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至少通读课文3遍。

 2、 运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着重了解其瘫痪的人生经历。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见目标1、2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1min)

 文人自古悲春伤秋,秋天,确实是一个勾起人无限情思的季节。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史铁生先生也在秋天怀念着自己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 知人论世(7min)

 史铁生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大师,大家昨天查阅资料对史铁生先生了解多少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关于史铁生先生的资料,将你认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最需要掌握的3个信息选出来。

 明确:

 1、史铁生先生21岁时瘫痪,找不到工作,生活苦恼,失去活着的欲望。

 2、写这篇文章时史铁生先生已经走出瘫痪的阴影,热爱生活,我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3、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教师听读。学生读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疏通词意。(5min)

 明确: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2) 初步感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8min)

 A、 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包含几层意思?

 B、 明确:怀念的是母亲;母亲在秋天去世

 C、 通过读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史铁生先生是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文本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情绪不稳定、敏感、暴躁、暴怒、绝望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那两句语言描写。

 D、 你觉得史铁生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发言,注意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怀念,愧疚,自责。“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天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了。”“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标出停顿和重读的词。听读结束后,学生自由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教师巡视并指导。(9min)

 4、 结语:

 史铁生先生怀着对母亲的想念和愧疚写下这名作。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暴躁、暴怒无常

 浑然不知 重病缠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1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7
下一篇2023-1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