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喝潘泻叶水,干叶约三四克,三天一次,长期服用,行吗?

便秘,喝潘泻叶水,干叶约三四克,三天一次,长期服用,行吗?,第1张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

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便秘是怎样产生的?

直肠里面大部分时间是空的,当结肠的粪便进入直肠后,直肠才被粪便扩张,刺激直肠的压力感受器,通过排便反射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排便意向,排便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参与排便的效应器官,于是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膈肌和腹肌收缩,憋气,腹压增加,将粪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常排便过程。

某些因素导致直肠壁压力感受器迟钝,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失常,肠蠕动功能减弱,粪便不能及时排出,水分被过分吸收,大便干结形成便秘。

便秘一般分为两类:器质性便秘,是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功能性便秘,多为损伤、药物以及不良生活、排便习惯所致。临床上所说的慢性顽固性便秘,指病程超过两年,经药物及各种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而需要手术治疗者。原发性便秘指病因不清,治疗困难者;继发性便秘为先天性疾病损伤、药物以及手术等引起的。

临床上为指导治疗而常用的分类如下:

1.直肠肛管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肌功能不良的顽固性便秘,多见于女性,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服泻药常无效;重者,骶尾部坠胀。女性可伴有阴道或子宫脱垂,常需病人用手挤压阴道或手抠出存在直肠末端的干粪便。直肠指诊,可感知肛管内压力增高,直肠粘膜松弛、堆积,有的直肠前壁向阴道膨出。排粪造影和直肠压力测定可确定诊断,显示盆底肌功能不良,而结肠传输试验正常。这型便秘又分几种情况:①直肠前突:多见于女性,依据直肠向前方突出程度分为3度,即轻、中、重度,其中重度需手术修补。②直肠内套叠:又叫直肠内脱垂,多因直肠过长,加之长期排便用力,使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指诊能触到堆积粘膜,可经肛门行直肠粘膜结扎,但效果不持久。③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与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有关。指诊,肛管延长,肌张力增高;肛管压力测定,静息和收缩压均增高;X线检查存在"搁架征"。可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④ 会阴下降综合征:为放射学诊断,上端肛管在耻骨联合与尾骨连线处,若排便时低于2厘米,即为会阴下降。

2.结肠慢运输型便秘:此类型,结肠运输缓慢,盆底肌肉功能正常,临床上表现无便意、便次少、腹胀;轻者口服胃肠动力药有效,重者可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吻合术。但需要排除肠激惹综合征。

对你的建议如下:

(一)便秘预防

因为粪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后构成的,所以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治大便秘结是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其次要注意饮食的质,主食不要太精过细,要注意吃些粗粮和杂粮,因为粗粮、杂粮消化后残渣多,可以增加对肠管的刺激量,利于大便运行。副食要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因为正常人每公斤体重需要90-100毫克纤维素来维持正常排便。可多食青菜、韭菜、芹菜、蕃芋等。因为纤维索不易被消化吸收,残渣量多,可增加肠管内的容积,提高肠管内压力,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便。还有就是要多喝水,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因出汗多,呼吸量大,水分消耗多,肠管内水份必然被大量吸收,所以要预防大便干燥就得多喝水。早饭前或起床后喝一杯水有轻度通便作用。足量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另外可有意多食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核桃仁、花生米、芝麻、菜籽油、花生油等,它们都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个人都有各种习惯,大便也不例外,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三)积极锻炼身体

活动、活动,大便自通。散步、跑步,作深呼吸运动、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参加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经常劳动的农村老年人很少便秘,而懒于活动,养尊处优的城市老年人便秘者较多,说明了这个道理。

古代曾用导引术来防治便秘。《杂病源流犀浊》曰“保生秘要曰,以舌顶上腭,守悬壅,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漱频吞,听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回,大肠自润,行后功效。”对于年高体弱之人实为相宜。

(四)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有关疾病的治疗对预防大便秘结亦有一定的作用。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结肠肿瘤、结肠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子宫肌瘤;铅、汞等金属中毒。

另外可用中药同米煮粥吃来预防便秘:

1红薯粥 将红薯半斤洗净连皮切成小块,与粳米2-3两,加水适量煮粥,待粥成时,加白糖适量再煮二、三沸即可。

2紫苏麻仁粥 取紫苏子、麻子仁各10-15克,捣烂如泥,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再用粳米2两煮为稀粥食用。老年或产后服用较为适宜。

3柏子仁粥 柏子仁10-15克,去皮捣烂,加粳米1-2两,水适量,煮粥。待粥成后,兑入

疗便秘验方

1 白术散治疗便秘 :取生白术适量 ,粉碎成极细末 ,每次服用白术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 ,一般用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复正常 ,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 ,以后每星期服药 2~ 3天 ,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汤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实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剂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疗效满意。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妇慎用。

3连翘治疗便秘 :取连翘 15~ 30克 ,煎沸当茶饮 ,每日 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 (不兑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续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 (妊期、经期、产后 )便秘、外伤后 (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 )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车前子治疗便秘 :每日取车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饭前服 , 1周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 1~ 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本方不仅可以治疗便秘 ,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 ,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5昆布治疗便秘 :昆布 60克 ,温水浸泡几分钟 ,加水煮熟后 ,取出昆布待适宜温度 ,拌入少许姜、葱末 ,加盐、醋、酱油适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疗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 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 ,效果满意 ,一般用药 7~ 15天即可防止复发。

7胖大海治疗便秘 :取胖大海 5枚 ,放在茶杯或碗里 ,用沸水约 150毫升冲泡 15分钟 ,待其发大后 ,少量分次频颇饮服 ,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 ,胖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8蒲公英治疗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 9 0克 ,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 ,鲜品煮 20分钟 ,干品煮 30分钟 ,每日 1剂饮服 ,年龄小服药困难者 ,可分次服用 ,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9 桑椹子治疗便秘 :取桑椹子 50克 ,加水500毫升 ,煎煮成 250毫升 ,加适量冰糖 ,以上为 1日量 , 1日服 1次 , 5天为 1个疗程。

10决明子治疗便秘 :取决明子 20克 ,放置茶杯内 ,以白开水冲浸 ,如泡茶叶一样 , 20分钟后 ,水渐成淡** ,香味四溢 ,即可饮用 ,喝完药液后 ,再加 1次开水泡饮。

王琦教授治疗便秘的思路和经验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可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笔者随王琦教授学习多年,先生于临证之时常有教诲,于便秘一症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去论治,不可一见便秘不分男女长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现将先生对便秘一症的论治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体论治

辨体是中医学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特色之一。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性质便秘的形成与其人体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同的体质特征对便秘的治疗、辨证用药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便秘的论治,首先应辨别其人之素体,如其人素体阳盛,加之恣饮酒桨,喜食辛辣厚味,则易形成胃肠积热、燥热内结,对此则应治以清热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减;若其人素体阳虚,则易阴寒内生,凝阴固结,阳气不通,肠道传递不利,则应治以温阳散寒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方中肉苁蓉补肾润肠,仙灵脾补肾助阳,当归养血润燥。若其人素体痰湿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胃气不调,脾阳不振,致大肠传导失常,则应健脾化痰,祛湿通便,其本在脾肾,其标在痰湿阻滞。临床常用涤痰汤加减,方中以半夏、胆南星、陈皮燥湿祛痰,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枳实、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临床还应辨证加减。如痰湿体质挟瘀血,可加蒲黄、丹参、当归等,若气滞甚者可加厚朴,痰湿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莱菔子,脾虚湿甚者可加苍白术。若素体气血亏虚、阴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则多因脏腑失于濡养,津液不足,无以滋润肠道致肠道干燥而便秘,对此则多治以养血益气,滋阴通便。临床多用四物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如气虚甚则加补气药生黄芪、党参等,如血虚甚则加重当归、生黄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胶、熟地等。另外由于滋阴药多用易有碍脾胃,故应加行气健胃之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其体质状况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虚为主,多因脾肾阳虚,津液不足,运化乏力,故其治则多以滋肾健脾、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先生临床喜重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小儿为纯阳之体,由于现今饮食结构的变化,如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临床小儿便秘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多有热积、脾胃燥热,对此先生喜用芦荟丸加减,以泄其脾热,通其燥结。妇人体质特征多柔弱,加之经孕产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气血津液不足。故妇人便秘之治则多以补气生血、滋阴润燥通便为主。临床还应视具体病情加减。总之,对便秘的论治辨体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在辨体基础上结合辨证加减用药,诚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气血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气一降,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

2 疏利三焦

大便难在《伤寒论》中论述颇多,仅专门条文就有21条,并提出“阴结”、“阳结”、“脾约”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况下即指大便难、不大便,所以三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中的不少条文有大便难,不大便。大便难临床常被认为是阳明实热,灼伤津液,津伤化燥,以致肠道失于濡润所致。由此人们对仲景之三承气汤使用较多,其声名也得以“远扬”。以致有时临床不辨患者之证候,不察其人之体质,一俟有大便难,便予承气之类。仲景之所以对大便难有诸多论述,且备有多种方剂,即在于大便难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证候。应辨证施治,辨体论治。先生常告诫我们,学习《伤寒论》不仅在于熟背条文、方剂,更应领会这种辩证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先生临床有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便难,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对此早有论述。如“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调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难乃因阳明病,热郁胸胁,肝胆不疏,三焦气机不利,所以胁下痞满,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气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则下焦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呕,此正是小柴胡汤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汤清解表里,疏利三焦。疏上焦则肺气宣通,疏中焦则胃气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难自解。另如妇人产后常出现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坚,呕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汤主之。此则因血虚津亏,阳气偏盛于上,胃失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所致,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疏利枢机。从而使气机调畅,阴阳相合则诸症自解。先生临床治疗大便难亦常强调这种提壶揭盖的思想。如先生临床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杏仁,或嘱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润肠。所以说对大便难的论治,注意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是非常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对小柴胡治疗大便难应立足于临床具体证候情况和体质特征,对那些燥结症状不明显、白虎汤证未成、热郁胸胁所致的大便难即可用小柴胡汤清解疏利。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其使用,先生主张不应囿于少阳症,更不能将小柴胡汤与少阳症等同。应从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围、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汤的功用。至于在小柴胡基础上加减运用则更为灵活,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国内外临床资料多有报道〔1〕。

3 健脾助运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但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数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并无明显不适症状。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虚弱,传送乏力,而机体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延迟。但这类习惯性便秘对人体极为不利,如长期便秘可造成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心烦失眠,诱发肛裂、痔疮、息肉、脱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汤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对于方中麻仁一药之功用有多种解释,多认为是复血脉。先生则认为该证之成多由于其人气血不足,易致大便难,麻仁之用在于润肠通便,以防大便难而加重病情,此方为仲景用此药之高妙之处。对于这种素体脾胃虚弱,运化传输功能弱的患者,先生临床喜用《脾胃论》之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为基础方,且常加大白术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术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补多于散,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且白术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亦有利于大便排泄。临证时常视患者体质及辨证情况加减化裁。气血亏虚者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对老年患者,先生则喜用肉苁蓉,用量可在30~40 g;对有明显燥热内结者,先生喜用枳术丸合增液承气汤治疗;对有明显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则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气通腑

便秘较重,且病情严重者,病人不仅痛苦异常,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如诱发冠心病等。对此种急症,则应急则治其标。如粪嵌塞,即较多量坚硬或粘腻的粪块停滞嵌塞在直肠壶腹内,病人常见有直肠部胀痛难忍伴见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痛苦。对于此类急症则应采取应急措施,先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急躁,可用开塞露塞肛、灌肠。但这种泻剂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等,不宜经常使用,以免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同时这种泻剂还可导致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致使以后肠道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对泻剂的依赖性。先生对一些肠蠕动功能差而致腹胀、便秘者,则多在辨证、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槟榔、枳壳以除气行滞。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有良好的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功能。有助于减轻肠内异常发酵和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对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不利者有较好疗效。相当于西药之胃肠动力药。对麻痹性肠梗阻,先生则用张锡纯之莱菔子汤,煎汤一大杯,顿服之;对症状较重者加蜣螂。《本草纲目》认为莱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之功。《滇南本草》则云其有:“下气宽中,消膨胀,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张锡纯则指出 :“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蜣螂则有通胃肠燥结之功。

5 关于“脾约”的讨论〔1〕

先生对《伤寒论》第247条关于“其脾为约”是否为“胃强脾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与目前很多学术观点不同,且麻子仁丸为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故列于下以启发临床思路。供参考。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自成无已提出“胃强脾弱”后,各宗其说,目前此说仍被多数人采用。先生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 脾与胃生理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之输布,胃降则糟粕得行,脾升精气得以上输。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恶各异,患病也各有特点,胃病多燥热,脾病多寒湿;胃燥过盛则便结为患,脾虚湿盛则肠鸣泄泻。所谓“浊气在上,则生月 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胃强”与“脾约”:“浮则胃气强”中之“强”非指胃气之强,这与太阳病“卫强”非指卫气强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气抗争病理反映一样,“胃强”是胃热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对胃热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并没有脾虚证候的描写,所谓“脾弱”之说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为约”,并未言脾弱。约为约束之意,是指胃热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为其行输津液,即胃之邪热限制、阻遏、约束了脾为其行输津液,限制、阻遏、约束了脾的正常转输功能。

(2) 关于脾约便硬的形成:条文中“趺阳脉浮而涩”,隐含脾约病机,而“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则进一步表明,浮为胃热盛,涩为津液不足,因胃热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转输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约束。脾将有限津液但输膀胱而见小便数。而因胃的燥热不能润肠道而大便硬,这正是“浮涩相搏,大便则硬”之义。胃热亢盛,津液不足作为脾约的病机,二者不可或缺。再者,从其主方麻子仁丸组方来看,既有泻热通腑之小承气,又有益阴润燥之品,亦佐证此点。

综上,先生认为,凡属胃热亢盛,制约脾之输津功能、反过来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亏便硬均可称为脾约证。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实证而非虚证。麻子仁丸泻其“胃强”润其肠燥,并非扶脾之剂。故不宜将“脾约”解为“脾弱”。因此,对麻子仁丸的应用就应有所区别。由于受“脾弱”之说的影响,目前临床把老年体弱、津亏血枯,甚至脾虚气弱之便秘当“脾约”之证,以麻子仁丸治之,这违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则。根据以上观点,该方是治胃燥便结而非治脾虚方剂。故凡胃热燥盛,大便燥结,又非大承气峻下所宜者,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便秘(所谓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均非所宜。诚如恽铁樵所云:“麻子仁丸之用,自较承气为平善,然必用之于阳证。若阴证误施,为害亦烈。”

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在儿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为5%~15%,中老年患病率为20%~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80%,长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达95%以上。以往治疗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泻为主,泻剂虽然可以通便,但用药之后往往又出现继发性便秘。同时,泻药可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机体的水和电解质紊乱。我们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许多人长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疗效可靠又无毒副作用的通便药物。我们通过大量药物筛选和临床观察研究,研制出对便秘有良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便通胶囊。

便通胶囊中含有健脾类、补肾类和理气类中药,针对患者的局部症状和整体状态,从补气、运化、推动、润滑、调理五个方面对便秘进行综合治疗,形成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补气: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气血不足,因而出现排便无力,虽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费力。便通胶囊中的中药具有调畅气机的功效,能明显提高大肠的推动力,使粪便容易排出。

运化:便通胶囊选用健脾益胃的白术,白术能明显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蠕动功能,使胃肠系统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运化功能,使身体后天的正气得到扶持,不仅能通便,而且能帮助消化。

推动:便通胶囊还具有良好的肠道推动作用。通过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我们从中药中提取了一种肠功能调节因子(CRF)。CRF不仅能提高小肠的消化运能,促进小肠对各种营养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肠保留较多的水分,使粪便的便质变软,同时,它还能刺激肠壁的末梢神经丝,增加肠管的收缩功能,使粪便轻松排出。

润滑:便通胶囊的润滑功能与常用的通便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不同,该药中选用肉苁蓉,不仅有润肠作用,而且还有补肾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

调理:从以上几种功能可知,便通胶囊不仅能助患者轻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调理功能,使机体恢复并保持阴阳平衡、气血旺盛。由于机体的正气上升,全身的各种生理机能也随之升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总之,该药兼顾了行泻通便、生津补益,既有一定的下泻功能又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做到了“泻不伤正,补不滞塞”,因而对便秘有良好疗效。

王琦教授治疗便秘的思路和经验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可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笔者随王琦教授学习多年,先生于临证之时常有教诲,于便秘一症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去论治,不可一见便秘不分男女长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现将先生对便秘一症的论治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体论治

辨体是中医学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特色之一。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性质便秘的形成与其人体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同的体质特征对便秘的治疗、辨证用药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便秘的论治,首先应辨别其人之素体,如其人素体阳盛,加之恣饮酒桨,喜食辛辣厚味,则易形成胃肠积热、燥热内结,对此则应治以清热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减;若其人素体阳虚,则易阴寒内生,凝阴固结,阳气不通,肠道传递不利,则应治以温阳散寒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方中肉苁蓉补肾润肠,仙灵脾补肾助阳,当归养血润燥。若其人素体痰湿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胃气不调,脾阳不振,致大肠传导失常,则应健脾化痰,祛湿通便,其本在脾肾,其标在痰湿阻滞。临床常用涤痰汤加减,方中以半夏、胆南星、陈皮燥湿祛痰,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枳实、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临床还应辨证加减。如痰湿体质挟瘀血,可加蒲黄、丹参、当归等,若气滞甚者可加厚朴,痰湿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莱菔子,脾虚湿甚者可加苍白术。若素体气血亏虚、阴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则多因脏腑失于濡养,津液不足,无以滋润肠道致肠道干燥而便秘,对此则多治以养血益气,滋阴通便。临床多用四物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如气虚甚则加补气药生黄芪、党参等,如血虚甚则加重当归、生黄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胶、熟地等。另外由于滋阴药多用易有碍脾胃,故应加行气健胃之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其体质状况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虚为主,多因脾肾阳虚,津液不足,运化乏力,故其治则多以滋肾健脾、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先生临床喜重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小儿为纯阳之体,由于现今饮食结构的变化,如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临床小儿便秘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多有热积、脾胃燥热,对此先生喜用芦荟丸加减,以泄其脾热,通其燥结。妇人体质特征多柔弱,加之经孕产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气血津液不足。故妇人便秘之治则多以补气生血、滋阴润燥通便为主。临床还应视具体病情加减。总之,对便秘的论治辨体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在辨体基础上结合辨证加减用药,诚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气血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气一降,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

2 疏利三焦

大便难在《伤寒论》中论述颇多,仅专门条文就有21条,并提出“阴结”、“阳结”、“脾约”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况下即指大便难、不大便,所以三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中的不少条文有大便难,不大便。大便难临床常被认为是阳明实热,灼伤津液,津伤化燥,以致肠道失于濡润所致。由此人们对仲景之三承气汤使用较多,其声名也得以“远扬”。以致有时临床不辨患者之证候,不察其人之体质,一俟有大便难,便予承气之类。仲景之所以对大便难有诸多论述,且备有多种方剂,即在于大便难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证候。应辨证施治,辨体论治。先生常告诫我们,学习《伤寒论》不仅在于熟背条文、方剂,更应领会这种辩证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先生临床有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便难,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对此早有论述。如“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调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难乃因阳明病,热郁胸胁,肝胆不疏,三焦气机不利,所以胁下痞满,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气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则下焦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呕,此正是小柴胡汤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汤清解表里,疏利三焦。疏上焦则肺气宣通,疏中焦则胃气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难自解。另如妇人产后常出现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坚,呕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汤主之。此则因血虚津亏,阳气偏盛于上,胃失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所致,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疏利枢机。从而使气机调畅,阴阳相合则诸症自解。先生临床治疗大便难亦常强调这种提壶揭盖的思想。如先生临床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杏仁,或嘱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润肠。所以说对大便难的论治,注意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是非常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对小柴胡治疗大便难应立足于临床具体证候情况和体质特征,对那些燥结症状不明显、白虎汤证未成、热郁胸胁所致的大便难即可用小柴胡汤清解疏利。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其使用,先生主张不应囿于少阳症,更不能将小柴胡汤与少阳症等同。应从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围、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汤的功用。至于在小柴胡基础上加减运用则更为灵活,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国内外临床资料多有报道〔1〕。

3 健脾助运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但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数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并无明显不适症状。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虚弱,传送乏力,而机体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延迟。但这类习惯性便秘对人体极为不利,如长期便秘可造成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心烦失眠,诱发肛裂、痔疮、息肉、脱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汤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对于方中麻仁一药之功用有多种解释,多认为是复血脉。先生则认为该证之成多由于其人气血不足,易致大便难,麻仁之用在于润肠通便,以防大便难而加重病情,此方为仲景用此药之高妙之处。对于这种素体脾胃虚弱,运化传输功能弱的患者,先生临床喜用《脾胃论》之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为基础方,且常加大白术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术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补多于散,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且白术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亦有利于大便排泄。临证时常视患者体质及辨证情况加减化裁。气血亏虚者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对老年患者,先生则喜用肉苁蓉,用量可在30~40 g;对有明显燥热内结者,先生喜用枳术丸合增液承气汤治疗;对有明显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则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气通腑

便秘较重,且病情严重者,病人不仅痛苦异常,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如诱发冠心病等。对此种急症,则应急则治其标。如粪嵌塞,即较多量坚硬或粘腻的粪块停滞嵌塞在直肠壶腹内,病人常见有直肠部胀痛难忍伴见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痛苦。对于此类急症则应采取应急措施,先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急躁,可用开塞露塞肛、灌肠。但这种泻剂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等,不宜经常使用,以免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同时这种泻剂还可导致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致使以后肠道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对泻剂的依赖性。先生对一些肠蠕动功能差而致腹胀、便秘者,则多在辨证、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槟榔、枳壳以除气行滞。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有良好的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功能。有助于减轻肠内异常发酵和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对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不利者有较好疗效。相当于西药之胃肠动力药。对麻痹性肠梗阻,先生则用张锡纯之莱菔子汤,煎汤一大杯,顿服之;对症状较重者加蜣螂。《本草纲目》认为莱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之功。《滇南本草》则云其有:“下气宽中,消膨胀,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张锡纯则指出 :“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蜣螂则有通胃肠燥结之功。

5 关于“脾约”的讨论〔1〕

先生对《伤寒论》第247条关于“其脾为约”是否为“胃强脾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与目前很多学术观点不同,且麻子仁丸为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故列于下以启发临床思路。供参考。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自成无已提出“胃强脾弱”后,各宗其说,目前此说仍被多数人采用。先生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 脾与胃生理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之输布,胃降则糟粕得行,脾升精气得以上输。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恶各异,患病也各有特点,胃病多燥热,脾病多寒湿;胃燥过盛则便结为患,脾虚湿盛则肠鸣泄泻。所谓“浊气在上,则生月 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胃强”与“脾约”:“浮则胃气强”中之“强”非指胃气之强,这与太阳病“卫强”非指卫气强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气抗争病理反映一样,“胃强”是胃热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对胃热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并没有脾虚证候的描写,所谓“脾弱”之说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为约”,并未言脾弱。约为约束之意,是指胃热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为其行输津液,即胃之邪热限制、阻遏、约束了脾为其行输津液,限制、阻遏、约束了脾的正常转输功能。

(2) 关于脾约便硬的形成:条文中“趺阳脉浮而涩”,隐含脾约病机,而“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则进一步表明,浮为胃热盛,涩为津液不足,因胃热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转输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约束。脾将有限津液但输膀胱而见小便数。而因胃的燥热不能润肠道而大便硬,这正是“浮涩相搏,大便则硬”之义。胃热亢盛,津液不足作为脾约的病机,二者不可或缺。再者,从其主方麻子仁丸组方来看,既有泻热通腑之小承气,又有益阴润燥之品,亦佐证此点。

综上,先生认为,凡属胃热亢盛,制约脾之输津功能、反过来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亏便硬均可称为脾约证。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实证而非虚证。麻子仁丸泻其“胃强”润其肠燥,并非扶脾之剂。故不宜将“脾约”解为“脾弱”。因此,对麻子仁丸的应用就应有所区别。由于受“脾弱”之说的影响,目前临床把老年体弱、津亏血枯,甚至脾虚气弱之便秘当“脾约”之证,以麻子仁丸治之,这违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则。根据以上观点,该方是治胃燥便结而非治脾虚方剂。故凡胃热燥盛,大便燥结,又非大承气峻下所宜者,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便秘(所谓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均非所宜。诚如恽铁樵所云:“麻子仁丸之用,自较承气为平善,然必用之于阳证。若阴证误施,为害亦烈。”

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在儿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为5%~15%,中老年患病率为20%~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80%,长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达95%以上。以往治疗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泻为主,泻剂虽然可以通便,但用药之后往往又出现继发性便秘。同时,泻药可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机体的水和电解质紊乱。我们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许多人长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疗效可靠又无毒副作用的通便药物。我们通过大量药物筛选和临床观察研究,研制出对便秘有良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便通胶囊。

便通胶囊中含有健脾类、补肾类和理气类中药,针对患者的局部症状和整体状态,从补气、运化、推动、润滑、调理五个方面对便秘进行综合治疗,形成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补气: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气血不足,因而出现排便无力,虽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费力。便通胶囊中的中药具有调畅气机的功效,能明显提高大肠的推动力,使粪便容易排出。

运化:便通胶囊选用健脾益胃的白术,白术能明显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蠕动功能,使胃肠系统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运化功能,使身体后天的正气得到扶持,不仅能通便,而且能帮助消化。

推动:便通胶囊还具有良好的肠道推动作用。通过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我们从中药中提取了一种肠功能调节因子(CRF)。CRF不仅能提高小肠的消化运能,促进小肠对各种营养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肠保留较多的水分,使粪便的便质变软,同时,它还能刺激肠壁的末梢神经丝,增加肠管的收缩功能,使粪便轻松排出。

润滑:便通胶囊的润滑功能与常用的通便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不同,该药中选用肉苁蓉,不仅有润肠作用,而且还有补肾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

调理:从以上几种功能可知,便通胶囊不仅能助患者轻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调理功能,使机体恢复并保持阴阳平衡、气血旺盛。由于机体的正气上升,全身的各种生理机能也随之升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总之,该药兼顾了行泻通便、生津补益,既有一定的下泻功能又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做到了“泻不伤正,补不滞塞”,因而对便秘有良好疗效。

我来回答你!

只有出处,没有传说!

月亮有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至少有数百种之多,每一种称呼都反映了作者当时写作是的心境,没有其他更深的含义。月亮比较有名的别称有150种之多。下面我罗列其中的三分之一,你就明白了“玄度”没有那么“玄”,几百年后的谢庄千古名篇《月赋》还称之为“玄兔”呢!

月亮的别称150例(按字母顺序排列)(二)

51、寒璧:喻月亮。陆游《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酒阑江月上,珠树挂寒璧。” 陆游《秋夜独过小桥观月》:“乍圆素月升寒璧,欲散微云蹙细鳞。”

52、寒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唐 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骢一骑来飞鸟,靓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53、寒魄:指月亮。亦指月光。唐 刘得仁《对月寄雍陶》:“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中秋月》:“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54、寒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汇解:“寒兔谓秋月。”

55、寒玉:指月。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56、寒月:清冷的月亮。李白《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不怕狂风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栖鸦。”

57、金蟾: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汉 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书怀》:“金蟾着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冢理声秋不晓。”

58、金娥:指神话传说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唐 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李白《明堂赋》:“玉女攀星于网户,金娥纳月于璇题。”

59、金镜:喻月亮。元稹《泛江翫月》:“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陆游《隔浦莲近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刘克庄《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60、金盆:喻圆月。杨万里《携酒夜觅罗季周》:“淡月轻云相映着,浅黄帕子裹金盆。”

61、金魄:满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王琦 注:“金魄者,是言满月之影,光明灿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62、金兔:月的别称。南朝 梁 刘孝绰《林下映月》:“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隋 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唐 卢仝《月蚀》:“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63、冷月:月亮。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故称。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红楼梦》第七六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64、满魄:圆月。唐 赵蕃《月中桂树赋》:“杳杳低枝,拂孤轮而挺秀;依依密树,侵满魄而含芳。” 元 柳贯《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乘流俟满魄,明夕异今昨。”

65、明蟾: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唐 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诗:“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明 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66、千里烛:指明月。宋 陶谷《清异录·天文》:“道士王致一曰:‘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钱,在家则为扇子灯,出路则为千里烛。’”

67、清蟾: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宋 张先《于飞乐令》:“宝奁开,菱鉴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采桑子·罗敷歌》:“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68、清规:指月亮。唐 齐己《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69、卿月:月亮的美称。亦借指百官。语出《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孔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 孔颖达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 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余卿月在,留向 杜陵 悬。”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诗:“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浦起龙心解:“卿月升,恩命起召也。” 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70、却月:半圆的月亮。《南史·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71、麝月:指月。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明 唐寅《咏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轮三五夜,玉人联浆出灵娥。”

72、素娥: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常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素娥 。” 李商隐《霜月》:“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婵娟。” 明 徐渭《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窗外素娥窗内客,分明各自梦巫阳 。”

73、素魄:月的别称,亦指月光。南朝 梁简文帝《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 周邦彦《倒犯·新月》:“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霁旷来临。”

74、太阴:谓月亮。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唐 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指月宫。 清 洪升《长生殿·闻乐》:“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羿之妻。”

75、太阴精: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唐 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76、天镜:指明月。唐 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邪》:“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明 王世贞《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77、天眼:指月亮。唐 卢仝《月蚀诗》:“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不知妖恠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昳。”

78、兔钩:弯月。唐 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斜倚兔钩孤影伴,校低仙掌一头来。”

79、兔轮: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唐 元稹《梦上天》:“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80、兔魄: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赠郭判官》:“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怨王孙》:“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鸡声渐动。”

81、兔华:明月。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之二:“天上兔华满,只照别家圆。”

82、兔月: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 唐 杨师道《阙题》:“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82、团栾:指圆月。林逋《又咏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借指月,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

83、望舒:话中为月驾车的神。《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 注:“望舒月御也。” 借指月亮。汉 张衡《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 李贤 注:“望舒,月也。” 晋 张协《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唐 耿湋《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谁为(谓)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84、微月: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晋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杜甫《水会渡》:“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王闿运《七夕立秋作》:“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85、夕轮:指圆月。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葭繁秋引急,桂满夕轮孤。”

86、夕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兔,故用为月亮的代称。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87、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苏轼《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88、小蟾:指月亮。宋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89、宵晖:指月亮。元稹《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90、宵魄:指月亮。韩愈《会合联句》:“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廖莹中 注:“宵魄,谓月。”

91、玄度:月亮。汉 刘向《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92、玄兔:指月亮。《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白行简《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 宁调元《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祇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93、玄阴:指月亮。柳宗元《天对》:“玄阴多缺,爰感厥免。”元稹《赋得九月尽》:“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94、玄烛:指月亮。曹丕《答繁钦书》:“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帷徒袪,玄烛方微。”

95、瑶轮:指月亮。明 夏完淳《大哀赋》:“不意瑶轮无长炯之期,玉历有中屯之会。”

96、瑶兔:指月亮。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侧闻金乌耸辔,俯圆燧而抽光;瑶兔浮轮,候方诸而吐液。” 唐 黄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风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

97、瑶月:月亮的美称。 唐 令狐楚《还珠亭赋》:“掩星彩,迷瑶月。” 金 王庭筠 《清平乐·应制》:“琼枝瑶月,帘卷黄金阙。”

98、夜光: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扶桑 ;其扬晖也,晃若九阳出暘谷 。” 晋 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99、夜明:月亮。明 张居正《郊礼新旧考》:“初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风雷从祀。”

100、夜魄:指月亮。前蜀 韦庄《三堂东湖作》:“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可能是便秘,最好吃些中药,例如以下:

1 白术散治疗便秘 :取生白术适量 ,粉碎成极细末 ,每次服用白术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 ,一般用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复正常 ,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 ,以后每星期服药 2~ 3天 ,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汤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实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剂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疗效满意。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妇慎用。

3连翘治疗便秘 :取连翘 15~ 30克 ,煎沸当茶饮 ,每日 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 (不兑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续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 (妊期、经期、产后 )便秘、外伤后 (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 )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车前子治疗便秘 :每日取车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饭前服 , 1周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 1~ 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本方不仅可以治疗便秘 ,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 ,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5昆布治疗便秘 :昆布 60克 ,温水浸泡几分钟 ,加水煮熟后 ,取出昆布待适宜温度 ,拌入少许姜、葱末 ,加盐、醋、酱油适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疗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 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 ,效果满意 ,一般用药 7~ 15天即可防止复发。

7胖大海治疗便秘 :取胖大海 5枚 ,放在茶杯或碗里 ,用沸水约 150毫升冲泡 15分钟 ,待其发大后 ,少量分次频颇饮服 ,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 ,胖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8蒲公英治疗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 9 0克 ,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 ,鲜品煮 20分钟 ,干品煮 30分钟 ,每日 1剂饮服 ,年龄小服药困难者 ,可分次服用 ,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9 桑椹子治疗便秘 :取桑椹子 50克 ,加水500毫升 ,煎煮成 250毫升 ,加适量冰糖 ,以上为 1日量 , 1日服 1次 , 5天为 1个疗程。

10决明子治疗便秘 :取决明子 20克 ,放置茶杯内 ,以白开水冲浸 ,如泡茶叶一样 , 20分钟后 ,水渐成淡** ,香味四溢 ,即可饮用 ,喝完药液后 ,再加 1次开水泡饮。

王琦教授治疗便秘的思路和经验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可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笔者随王琦教授学习多年,先生于临证之时常有教诲,于便秘一症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去论治,不可一见便秘不分男女长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现将先生对便秘一症的论治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体论治

辨体是中医学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特色之一。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性质便秘的形成与其人体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同的体质特征对便秘的治疗、辨证用药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便秘的论治,首先应辨别其人之素体,如其人素体阳盛,加之恣饮酒桨,喜食辛辣厚味,则易形成胃肠积热、燥热内结,对此则应治以清热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减;若其人素体阳虚,则易阴寒内生,凝阴固结,阳气不通,肠道传递不利,则应治以温阳散寒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方中肉苁蓉补肾润肠,仙灵脾补肾助阳,当归养血润燥。若其人素体痰湿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胃气不调,脾阳不振,致大肠传导失常,则应健脾化痰,祛湿通便,其本在脾肾,其标在痰湿阻滞。临床常用涤痰汤加减,方中以半夏、胆南星、陈皮燥湿祛痰,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枳实、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临床还应辨证加减。如痰湿体质挟瘀血,可加蒲黄、丹参、当归等,若气滞甚者可加厚朴,痰湿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莱菔子,脾虚湿甚者可加苍白术。若素体气血亏虚、阴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则多因脏腑失于濡养,津液不足,无以滋润肠道致肠道干燥而便秘,对此则多治以养血益气,滋阴通便。临床多用四物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如气虚甚则加补气药生黄芪、党参等,如血虚甚则加重当归、生黄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胶、熟地等。另外由于滋阴药多用易有碍脾胃,故应加行气健胃之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其体质状况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虚为主,多因脾肾阳虚,津液不足,运化乏力,故其治则多以滋肾健脾、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先生临床喜重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小儿为纯阳之体,由于现今饮食结构的变化,如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临床小儿便秘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多有热积、脾胃燥热,对此先生喜用芦荟丸加减,以泄其脾热,通其燥结。妇人体质特征多柔弱,加之经孕产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气血津液不足。故妇人便秘之治则多以补气生血、滋阴润燥通便为主。临床还应视具体病情加减。总之,对便秘的论治辨体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在辨体基础上结合辨证加减用药,诚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气血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气一降,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

2 疏利三焦

大便难在《伤寒论》中论述颇多,仅专门条文就有21条,并提出“阴结”、“阳结”、“脾约”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况下即指大便难、不大便,所以三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中的不少条文有大便难,不大便。大便难临床常被认为是阳明实热,灼伤津液,津伤化燥,以致肠道失于濡润所致。由此人们对仲景之三承气汤使用较多,其声名也得以“远扬”。以致有时临床不辨患者之证候,不察其人之体质,一俟有大便难,便予承气之类。仲景之所以对大便难有诸多论述,且备有多种方剂,即在于大便难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证候。应辨证施治,辨体论治。先生常告诫我们,学习《伤寒论》不仅在于熟背条文、方剂,更应领会这种辩证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先生临床有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便难,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对此早有论述。如“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调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难乃因阳明病,热郁胸胁,肝胆不疏,三焦气机不利,所以胁下痞满,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气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则下焦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呕,此正是小柴胡汤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汤清解表里,疏利三焦。疏上焦则肺气宣通,疏中焦则胃气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难自解。另如妇人产后常出现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坚,呕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汤主之。此则因血虚津亏,阳气偏盛于上,胃失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所致,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疏利枢机。从而使气机调畅,阴阳相合则诸症自解。先生临床治疗大便难亦常强调这种提壶揭盖的思想。如先生临床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杏仁,或嘱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润肠。所以说对大便难的论治,注意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是非常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对小柴胡治疗大便难应立足于临床具体证候情况和体质特征,对那些燥结症状不明显、白虎汤证未成、热郁胸胁所致的大便难即可用小柴胡汤清解疏利。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其使用,先生主张不应囿于少阳症,更不能将小柴胡汤与少阳症等同。应从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围、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汤的功用。至于在小柴胡基础上加减运用则更为灵活,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国内外临床资料多有报道〔1〕。

3 健脾助运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但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数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并无明显不适症状。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虚弱,传送乏力,而机体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延迟。但这类习惯性便秘对人体极为不利,如长期便秘可造成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心烦失眠,诱发肛裂、痔疮、息肉、脱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汤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对于方中麻仁一药之功用有多种解释,多认为是复血脉。先生则认为该证之成多由于其人气血不足,易致大便难,麻仁之用在于润肠通便,以防大便难而加重病情,此方为仲景用此药之高妙之处。对于这种素体脾胃虚弱,运化传输功能弱的患者,先生临床喜用《脾胃论》之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为基础方,且常加大白术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术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补多于散,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且白术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亦有利于大便排泄。临证时常视患者体质及辨证情况加减化裁。气血亏虚者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对老年患者,先生则喜用肉苁蓉,用量可在30~40 g;对有明显燥热内结者,先生喜用枳术丸合增液承气汤治疗;对有明显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则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气通腑

便秘较重,且病情严重者,病人不仅痛苦异常,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如诱发冠心病等。对此种急症,则应急则治其标。如粪嵌塞,即较多量坚硬或粘腻的粪块停滞嵌塞在直肠壶腹内,病人常见有直肠部胀痛难忍伴见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痛苦。对于此类急症则应采取应急措施,先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急躁,可用开塞露塞肛、灌肠。但这种泻剂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等,不宜经常使用,以免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同时这种泻剂还可导致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致使以后肠道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对泻剂的依赖性。先生对一些肠蠕动功能差而致腹胀、便秘者,则多在辨证、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槟榔、枳壳以除气行滞。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有良好的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功能。有助于减轻肠内异常发酵和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对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不利者有较好疗效。相当于西药之胃肠动力药。对麻痹性肠梗阻,先生则用张锡纯之莱菔子汤,煎汤一大杯,顿服之;对症状较重者加蜣螂。《本草纲目》认为莱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之功。《滇南本草》则云其有:“下气宽中,消膨胀,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张锡纯则指出 :“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蜣螂则有通胃肠燥结之功。

5 关于“脾约”的讨论〔1〕

先生对《伤寒论》第247条关于“其脾为约”是否为“胃强脾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与目前很多学术观点不同,且麻子仁丸为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故列于下以启发临床思路。供参考。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自成无已提出“胃强脾弱”后,各宗其说,目前此说仍被多数人采用。先生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 脾与胃生理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之输布,胃降则糟粕得行,脾升精气得以上输。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恶各异,患病也各有特点,胃病多燥热,脾病多寒湿;胃燥过盛则便结为患,脾虚湿盛则肠鸣泄泻。所谓“浊气在上,则生月 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胃强”与“脾约”:“浮则胃气强”中之“强”非指胃气之强,这与太阳病“卫强”非指卫气强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气抗争病理反映一样,“胃强”是胃热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对胃热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并没有脾虚证候的描写,所谓“脾弱”之说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为约”,并未言脾弱。约为约束之意,是指胃热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为其行输津液,即胃之邪热限制、阻遏、约束了脾为其行输津液,限制、阻遏、约束了脾的正常转输功能。

(2) 关于脾约便硬的形成:条文中“趺阳脉浮而涩”,隐含脾约病机,而“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则进一步表明,浮为胃热盛,涩为津液不足,因胃热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转输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约束。脾将有限津液但输膀胱而见小便数。而因胃的燥热不能润肠道而大便硬,这正是“浮涩相搏,大便则硬”之义。胃热亢盛,津液不足作为脾约的病机,二者不可或缺。再者,从其主方麻子仁丸组方来看,既有泻热通腑之小承气,又有益阴润燥之品,亦佐证此点。

综上,先生认为,凡属胃热亢盛,制约脾之输津功能、反过来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亏便硬均可称为脾约证。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实证而非虚证。麻子仁丸泻其“胃强”润其肠燥,并非扶脾之剂。故不宜将“脾约”解为“脾弱”。因此,对麻子仁丸的应用就应有所区别。由于受“脾弱”之说的影响,目前临床把老年体弱、津亏血枯,甚至脾虚气弱之便秘当“脾约”之证,以麻子仁丸治之,这违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则。根据以上观点,该方是治胃燥便结而非治脾虚方剂。故凡胃热燥盛,大便燥结,又非大承气峻下所宜者,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便秘(所谓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均非所宜。诚如恽铁樵所云:“麻子仁丸之用,自较承气为平善,然必用之于阳证。若阴证误施,为害亦烈。”

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在儿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为5%~15%,中老年患病率为20%~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80%,长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达95%以上。以往治疗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泻为主,泻剂虽然可以通便,但用药之后往往又出现继发性便秘。同时,泻药可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机体的水和电解质紊乱。我们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许多人长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疗效可靠又无毒副作用的通便药物。我们通过大量药物筛选和临床观察研究,研制出对便秘有良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便通胶囊。

便通胶囊中含有健脾类、补肾类和理气类中药,针对患者的局部症状和整体状态,从补气、运化、推动、润滑、调理五个方面对便秘进行综合治疗,形成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补气: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气血不足,因而出现排便无力,虽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费力。便通胶囊中的中药具有调畅气机的功效,能明显提高大肠的推动力,使粪便容易排出。

运化:便通胶囊选用健脾益胃的白术,白术能明显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蠕动功能,使胃肠系统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运化功能,使身体后天的正气得到扶持,不仅能通便,而且能帮助消化。

推动:便通胶囊还具有良好的肠道推动作用。通过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我们从中药中提取了一种肠功能调节因子(CRF)。CRF不仅能提高小肠的消化运能,促进小肠对各种营养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肠保留较多的水分,使粪便的便质变软,同时,它还能刺激肠壁的末梢神经丝,增加肠管的收缩功能,使粪便轻松排出。

润滑:便通胶囊的润滑功能与常用的通便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不同,该药中选用肉苁蓉,不仅有润肠作用,而且还有补肾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

调理:从以上几种功能可知,便通胶囊不仅能助患者轻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调理功能,使机体恢复并保持阴阳平衡、气血旺盛。由于机体的正气上升,全身的各种生理机能也随之升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总之,该药兼顾了行泻通便、生津补益,既有一定的下泻功能又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做到了“泻不伤正,补不滞塞”,因而对便秘有良好疗效。

沈腾身高180cm。

沈腾,1979年10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影视导演、编剧,开心麻花舞台剧签约艺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

2003年,在开心麻花话剧团中出演开心麻花第一部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

2004年,在舞台剧《开心麻花2005·人在江湖漂》中担任导演并在剧中演出,饰演竹叶青。同年,拍摄电视剧《青春正步走》,饰演常和平。

2005年,在开心麻花贺岁话剧《情流感》饰演主持人、金捕头等角色,并担任副导演。

2006年,1月17日至20日《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百场贺岁演出,担任复排导演;同年,出演话剧《我在天堂等你》,饰演欧木鑫,还在话剧《青年近卫军》中饰演拂里德里赫。

2007年,自导自演开心麻花团队制作的舞台剧《开心麻花2007·疯狂的石头》,饰演翻译。

社会活动

201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与沈娜共同担任“红丝带健康大使”走进浙大城市学院,参加防艾宣传活动;12月12日,走进东北财经大学,参加“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

2015年10月28日,参加“我们在一起”大型慈善晚会,为艾滋病防治公益事业助力;11月26日,担任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

以上内容来自 -沈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0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6
下一篇2023-1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