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养生保健第一灸,“三伏灸”听说过吗?

夏日养生保健第一灸,“三伏灸”听说过吗?,第1张

养生 之道,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古人给出的 养生 之道,亦是“终其天年”(人类应有的寿命)的行为准则。

“法于阴阳” 遵循“道法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上面这段话中明确指出,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些四季特征,完美表现了一种阴阳的变化规律。 养生 之道秘诀就在于“顺应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地万物顺春夏而长,顺秋冬而凋零,呈生灭之像,阴阳变化之根本莫过于此。故, 养生 的根本大法在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并进一步指出:如果逆之而行,则灾害多发;顺之而为,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饮食调理方面, 民间有句谚语: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因为春季阳气在芽、夏季在瓜、秋季在果、冬季入根。 这就是典型的四时 养生 法在饮食上的运用。

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四时之夏季这段时间,如果将春夏扶阳做到最大,最强,最有效!

阳气,生命之本也!

翻开明代大医张介宾的《类经附翼》,一句话跃然纸上:“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简单一句话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说得如此透彻。

《阴阳大要调神论》云:“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阳气是维持生命的根本,生命的衰亡过程亦是阳气耗散的过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生、长、 壮、老、已是人之生命历程, 如果生长期缩短,衰老就会提前。早熟就意味着早衰。 例如,赤道附近的人成熟期较其他地区的人偏早,所以寿命亦相对较短。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曾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其生长发育期的 5-7倍。人的生长成熟期大概是二十五岁,女性可提前两岁左右(法定结婚年龄,男为25岁,女为23岁,依据在此)。按这个推算,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可达125—175岁,纵观 历史 ,也确实出现过不少125岁以上的老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我师门《还原中医》认为, 春夏养阳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生长期”,以推迟壮年期(阳极)的到来,间接地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总的来说,人的 健康 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阴阳的调和。 养生 即是对机体的阴阳调整,使之趋于一种“阴平阳秘”的 健康 状态。

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 ,借力打力不费力,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之法即是效法四季阴阳的变化。春夏季节阳气渐生, 养生 应以“养阳”为主;秋冬季节阴气渐隆, 养生 亦该“滋阴”为重。

春夏养阳,我一般采用“三伏灸”的方式进行。 三伏灸又称“长蛇灸”“督脉灸” , 是在人体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施以隔物灸,刺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大灸”之法。 具有“调诸虚百损、扶正固本”的功效。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能及。

是故,“三伏灸”有 养生 保健第一灸之美誉!

三伏灸“三阳合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机

一阳,乃天时最阳 ,夏季尤其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可谓阳中之阳,此时人体处于 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腠理疏松,脉道通畅,督脉灸刺激背部经脉、穴位,可瞬时激发全身气血运行,使虚弱病体阳气得以振奋,寒湿之气得以祛除,从而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三伏天艾灸,占尽天时之利。

二阳,乃地利艾草 ,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写到, “ 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至阳植物艾草,占尽地利之和。

三阳,督脉人和之利。 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的一条经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人有365个穴位,12正经,奇经八脉等等,但是总结到最后无非阴阳二脉。如同学习抓重点一样, 养生 也要抓大放小,调理阳脉,当属督脉为尊。 三伏灸的灸治范畴大约从大椎穴位置到尾椎骨,在这个范畴当中包括有督脉经、膀胱经第一侧线及其华佗夹脊穴的连线。一路包括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脊中、命门穴、腰阳关等要穴,还包括肺俞穴、厥阴俞、心俞、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与脏腑相关的腧穴, 某种意义上讲,调理督脉等于通调全身。 督脉,阳经之海,占尽人和之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督脉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 除此之外,督脉灸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道、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有调节的作用。

三伏灸,五大功效

1亚 健康 或体质偏虚寒的人群。 有些人因为先天不足(偏阳虚体质),或后天失养(工作劳累,熬夜)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畏寒怕冷等表现,严重者发展为腰疼,肩痛,天气一变化就加剧。

2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比如 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3各种关节 痹症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椎间盘、腰椎、颈椎骨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

4美容养颜。 气血是人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是 健康 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女人美丽的内在基础,只要血气充足,身体自然 健康 ,面色自然红润光泽,皮肤自然细腻光滑、弹性十足。

后天的气血来源一是我们的脾胃消化系统,还有就是第三方借助艾草通12经的本事,再给人体进行一次补充。

5 养命即“扶阳” 。想要增寿 ,阳气越多越好。相信没有人嫌阳气多的。也许有些人认为自己很 健康 ,不需要艾灸。其实人只要上了年纪,阳气就会不停地耗散,直到耗尽元气。而一年一次的三伏灸,是唯一大补元气的机会,灸到就是赚到,做一次充阳一次。

当然,话不能乱吹,怎么证明阳气充进去了? 我的三伏灸最终标准是灸完温通四肢,阳气归于小腹丹田之处,温暖如海,精神抖擞,神清气爽,此为灸通!

注意事项

1孕妇,阴虚或热症患者,小孩等不推荐做,22-28岁视 健康 状态而定,28以后可以定期做起来,

2频率:一个疗程约为六次,每周一次。 治疗期间需注意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戒烟、酒。

3具体做法,因人而异,不是简单铺姜撒上艾绒那么简单。一般艾灸馆可以打出上述第一到第五点的功效作为广告卖点,但是要达到督脉灸的最高通络程度,是需要下功夫的,可以参考我的标准,亦可详细咨询当地有关场所。 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原则永不变。

最后再次提醒,一年就一次机会,三伏天一过就得等下一年再做,做一年赚一年阳气!

# 健康 热力计划# #人人关注肾 健康 # #哆咖医生超能团#

刮背就是刮痧,是中医传统的祛病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和针灸、拔罐一样,都是利用了人体经络学,使人在不吃药、不打针的情况下,能够自然祛病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副作用,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通经活络,调理脏腑,以内养外,标本兼治,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运送营养物质,消除体内的毒素,净化人体内环境,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真正做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刮痧对于人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舒筋通络

根据中医学理论,只要是人们出现了病症,一般情况下就是人体经络出现了问题,而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生命存在的表现就是生命体存在新陈代谢,如果一个生命体新陈代谢停止了,这个生命体也就结束了他的生命,所以,人要想保证身体的健康,就要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拭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谢活力。

调和阴阳

阴阳平衡是万事万物规律存在的基础,阴阳失调,万物就会改变他的状态,而中医上就是利用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保证身体的健康的。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以上都是刮痧的好处,那么刮痧有什么坏处呢?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刮痧,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中医刮痧疗法时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应回避风扇直吹中医刮痧疗法部位;小儿或体瘦者,因为皮肤柔嫩需特别注意轻刮;前一次中医刮痧疗法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进行;中医刮痧疗法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保持情绪平静,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一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症状,则属于“晕刮”现象,此时应迅速平卧,饮用1杯温糖开水,并用中医刮痧疗法板刮拭百会穴、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必要时送往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二十四节气当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二至二立”即立春立秋和冬至夏至,因为这个时候都是大的阴阳转化的节点。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符合四时自然之气,夏季艾灸也是顺势而为。

艾灸有个别称叫冰台,冰台取火是用于祭祀的。保存火种的“火官”家里,每次大瘟疫来的时候,火官家里基本都没事,所以后来大家就觉得艾能辟邪、避瘟疫,艾就逐渐开始用于治疗疾病。古人用艾来防疫,这次的新冠肺炎也被人们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传统艾的种植,在冬至种植,夏至时采收。而从冬至到夏至是阳气不断升发的过程,艾吸收天地之间的阳,就能把这种纯阳的能量作用到我们身体。

艾做为地之火能够 温经散寒,透达脏腑;消瘀散结,温通经脉;培补元气,益寿延年;身心同调,温暖生命。扶阳就是最好的化湿!

01冬病夏治

冬病指冬季好发的疾病,它的病性是虚寒性的。冬季好发哮喘、咳嗽、腰腿疼痛等,所以冬病夏治的含义就是:在夏季做些养生保健,冬季就不容易发病。

冬季不易发病的关键一定是改善了虚寒的体质 ,平衡阴阳。艾为纯阳之物,能扶阳而化寒。因此,艾灸改善虚寒性体质是最好的。

而且,冬病夏治还可以这样来理解:三四十岁处于人生中的夏季,如果这时我们重视保健,到了七八十岁,走到人生冬季的时候,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的疾病都会少很多。

02夏天外湿重,会加重内湿

夏季人们更易受寒,因为寒食、吹空调、过食水果等常导致夏季受寒。有些人能感受到寒,但有些人觉知变弱,都感觉不到寒,到时就会积累下虚寒性的问题。

而属夏季温度最高,且雨水多。像在南方,夏季湿邪很重,所以外湿会加重内湿。人们认为红豆薏米水化湿,实际上,如果阳气不足是无法推动体内湿气的。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

内湿:湿从中生,多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脾虚生湿”。

03夏季艾灸减肥

夏季,很多人都关注 艾灸减肥,是源于艾灸能扶阳化湿, 而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阳虚肥和痰湿肥。

阳虚是阳不足,阳虚的人易疲劳,身体过劳,耗伤更多阳气也会肥胖。中医上的“痰”分有形和无形,比如咳嗽吐痰这个“痰”是有形的,还有身体里积累的痰,因为脾、肾阳虚,运化不掉的痰,慢慢的它就会积累成肥肉,人会变胖。痰湿肥就是脾、肾阳虚无法耗掉体内的痰湿从而形成的肥胖。

祛湿除了大穴外,水分穴、水道穴都能很好的化湿,先天性肥胖还可以加神阙穴。我们注意到,上下肢内侧、小腹这些阴经经过的地方易胖,因为“阳化气,阴成形”,阴经交汇的地方更容易积存寒湿,所以选穴时,像关元、三阴交这些穴位也有很好的化湿作用。艾灸对于体重是双向调节的作用,对于过瘦的人也适用。

04夏季保健灸的配穴

想要学好艾灸一定要先从悬灸开始,才知道好的灸感是怎样的。如果一开始就用惯的灸盒,就没耐心静下心来做悬灸。

关于配穴,如果是初入门的就去选大穴。 艾真正的起效,一定要靠吸收 。当体会不到吸收感时,大家就要去找那些大穴,因为大穴更好的吸收。

我们夏季的保健灸,就是同时提高免疫力。第一个推荐的是 大椎穴 ,它是扶持阳气最好的穴位(血压高的少灸大椎)。第二个是 关元穴 ,在脐下三寸,如把肚脐到耻骨分为五份,它就在上三份和下两份那个交点。关元是小肠的墓穴,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者“受盛之官”,“受盛”有个含义就是把这些艾灸的能量上奉给心,所以艾灸完关元心情会变好。第三个是 三阴交 ,它是脾肝肾三阴经交汇的地方,而艾做为一味中药,也是归脾肝肾三经的。

成人(30岁以上)及老人:加灸足三里

孙思邈就很重视灸足三里,他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平时压力大的都可灸足三里。

老人:可另加太溪穴

太溪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即可滋肾阴,又可补肾阳。本身肾阳不足,年纪大了肾阴也不足,就会有虚火。这时灸太溪就不易上火,所以有高血压、五心烦热、易上火、焦躁及睡眠不好的老人就加灸太溪穴。

女性:可加八髎

八髎是妇科疾病很重要的一个治疗点,而它是四对骶后孔,所以用灸盒比较方便。

小朋友:身柱

身柱就像一个房屋的大梁,起到支撑的作用,对于小孩不长个、不爱吃饭等所有的问题都有效,身柱可通治儿科百病。

05举例说明

后背常出汗的人,大多会伤阴。背部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又有太阳经经过,所以是太阳不固,还有我们身体有营卫之气,营卫不和也会导致后背长出汗。这时可以尝试去灸大椎,给后背的阳气提升起来,阳气足卫气也会变得更足,这样保卫的力量就会增强。

如果是小朋友后背常出汗,还可以给他捏脊。成人也可以捏脊,而且艾灸前做下推背可以扶持阳气,向上推督脉、向下推两侧膀胱经都是可以的。

咳嗽怎么灸?咳嗽是属肺系疾病,可考虑灸大椎、肺俞、命门、太溪、关元这些穴位。金水相生,初咳考虑肺,久咳可考虑肾,久病及肾。

整体艾灸顺序就是先阳后阴,如先灸后背再灸腹部,先上后下,先躯干再四肢。有患处的可以灸患处一侧,如果没有的话先左后右。

每穴灸多长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根本上讲,是去看它的吸收,吸饱吸够了灸感弱下来后我们就停止灸了。如果刚开始没找到吸收点和灸感时,我们就每个穴灸15--20分钟既可。

如果平时想好好做下艾灸,我们可以先做推背、揉腹,之后要灸哪些穴位就直接开穴后灸。

灸的时候可以喝温热的白开水、陈皮水,不要喝凉的和冷饮。陈皮水小孩也能喝,老少皆宜,可以理气健脾,对于咳嗽,积食厌食都有好处。

06灸后反应 :

1灸后表面有花斑。红白相间的这种灸斑一般是身体里有寒。建议把温度调低,让身体慢慢去吸收。灸完之后皮肤潮红是比较好的,它是一种均匀的微红。

2有些人用灸盒艾灸后会痒,皮肤都是水,甚至是起水泡,就以为是自己湿气重引起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灸盒不透气,皮肤潮湿,大部分是蒸腾了我们身体表面的津液,化掉了我们身体该有的津液。而起水泡,大多是被烫伤了,所以我们用灸盒时,温度不要太高,能悬灸就尽量悬灸。

3艾灸初期有些人灸完后感觉身体往外冒凉风,这其实就是在排寒。当我们身体的寒气越少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寒气往外排。但有些人体寒多年,身体已失去觉知了,在往外排寒时自己都没感受,所以像这种灸完之后没有感觉的人更要坚持灸,让身体慢慢去恢复觉知。

07艾灸上火的几个原因 :

1温度过高

2不注意上下配穴

3长期盒灸

08注意事项:

1不要用水灭灸,水属阴,影响再次使用。

2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3正常人不建议做督脉长蛇灸,因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微微的小火可以升发阳气,但是壮火会食气,把阳气泄掉,反而会使阳气变弱。那么督脉长蛇灸就过于壮火,它比较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但也不宜太过。

4悬灸高度是艾条直径的2倍,温度不宜过高。艾灸时离得太近反而不好吸收,正如我们正午去晒太阳,那个热是很灼热的,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想躲、把自己保护起来。艾灸也是这样,当温度太高,我们的穴道反而容易封闭,艾是不易吸收的。

5刚吃完、刚生气都不太建议艾灸,因为这时气机逆乱,建议去推腹或刮痧,把气机疏理开、把气泄掉。如果有爱生气、吃饭易胀满的问题,平时可以灸肝俞、关元和太冲穴。

6不要吹过堂风,也不要对着空调直吹。

09施灸禁忌 :

1小朋友、年轻人不灸足三里。

2中年女性保健不可大量灸背俞穴,有吸收点可灸。

3老人、高血压患者、五官病等头面部少灸,注意上下配穴。血压偏高的人大椎要少灸,几分钟即可,头面部的穴位少灸,是防止过度的把气往上引。

4悬灸保健一般不取神阙。肚脐不要当成保健穴位,它是中央储备,大的问题才用到。这部分可以作为论据稍微提点就过,大概意思就是很多穴位有讲究,别自己乱来,推荐的这几个很安全,普遍适合。

    《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备急灸法》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收第一《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中医艾灸作为自然疗法,流传千年,古籍医典均有记载。

    艾灸疗法简称 灸法 ,是运用 艾绒 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 烧灼 、温熨,借灸火的 热力 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 气血 、扶正祛邪,达到 防治 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能温经通络、驱寒散瘀、扶阳补正、回阳救逆、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多用于虚、寒、阴症为主的疾病,适宜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男女老少都可以。

    艾灸还可治疗因受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如类风湿、女性疾病、肩颈椎病等。

    中医将阳气比作太阳,认为阳气温煦全身就像太阳照耀大地。

    阳气不足则恶寒喜暖、血液运行不畅。长此以久脉络瘀阻、寒湿凝滞,会导致关节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泻、痛经等疾病。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中医对痛症的解释,而艾灸可以温煦气血以散寒,加快气血运行以通络,是很好的散寒、止痛的绿色疗法。

    中医认为,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可导致多种疾病,如久泻、遗尿、遗精、阳痿、崩漏、带下、脱肛、内脏下垂等。

    同时,阳气不足还会导致体内阴寒偏盛,出现手足冷,皮肤怕冷,即便穿再多衣服,也觉得不暖和。这往往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的表现。

    艾灸可以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我们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

    如果你觉得最近精力下降了,又或是比平时怕冷,这估计是阳气不足的缘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补充阳气,精力无限。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古人对其重视。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

    常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命门为人身之根本,最为重要,中医将命门比喻成一个小火炉,火炉旺则生命力旺盛。所以,时不时以艾灸为其添把火是不是很重要呢?

   综上所述,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真可谓是先辈赐给我们的瑰宝,正确的使用艾灸可以防治疾病,永葆青春。

  虽然古载艾草:“通十二经,主灸百病、杀鬼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些艾灸禁忌,不然不但无功,反而会责怪祖宗乱夸海口,或者是怪艾灸技术无效,甚至是给自己带来不适、或者更大的伤害!

1、体质虚弱的人宜频灸,而且每次艾灸火量要温和,时间宜短,每个部位用艾条艾灸五分钟左右;或用灸大夫隔物灸仪艾灸30分钟即可。

2、体质壮实的时间可以长些,可用艾条灸15分钟左右,隔物灸仪灸60分钟,温度可根据皮肤耐受度,控制得稍高些。

3、头、面、胸、背部皮肤较薄,艾灸时间宜短,腰、腹和四肢时间可以长些。

4、初次艾灸宜温和,以后可逐渐加量。一般取穴宜少而精,每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不宜起疱。

    艾灸的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艾灸最佳时间艾灸时间以: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艾灸常用保健穴中脘、 神阙 、关元、 气海、 足三里、三阴交 、风门、 命门 、肾俞、 涌泉。

   具体的穴位怎么使用,你们可以去百度搜索清晰的穴位图,或则关注摆渡人-叶小依,我将为您分享更多的穴位图!!!

三伏天保养背部的好处: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是人体的阳经,所以背部的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

聂斌介绍,当风寒入侵人体时,背部是首当其冲的。背部受寒,就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抽搐等问题,并可能导致下肢关节及内脏等的不适。在背部的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三伏天里养生护阳,不受寒气侵扰:

常言道,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了阳气才能身体充满活力。而进入三伏天之后,天气炎热,吹空调、食冷饮、饮凉茶,加之晚睡晚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阳气受损。

同时,暑湿也最伤阳气。可以说,在一年四季中,夏天是一年里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易损伤的时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强调,在夏季避暑之时,也不忘扶阳,可以让人舒心度夏不被寒气侵扰。

人民网-三伏天里谈养生:护阳健脾祛湿一个都不能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0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2023-1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