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最快锻炼胸肌和 二头肌?

怎么最快锻炼胸肌和 二头肌?,第1张

1、杠铃仰卧推举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绝大多数的冠军健美运动员把仰握推举作为锻炼上身最好的动作。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握住横杠,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胸的上部。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杠铃垂直落下,直至横杠接触到胸部(大约接近乳头线上方)。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2、哑铃卧推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3、平卧哑铃飞鸟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4、上斜杠铃卧推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当横杠一接触胸部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一般都采用较宽的握距,横杠放下在锁骨处,这种方法使胸部肌肉更用得上力。 5、上斜哑铃卧推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的补充力量。 6、上斜哑铃飞鸟 重点锻炼部位:上胸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斜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7、双杠双臂屈伸 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胸大肌下部,其次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双杆间距最好宽于肩,双手握杠成直臂支撑、挺胸、收腹,两腿伸直并拢放松呈下垂状。 C、动作过程:呼气,屈肘弯臂,身体下降,直至两臂弯曲降低到最低位置时,头部应向前引,两肘外展,使胸大肌充分拉长伸展。随即吸气,以胸大肌突然收缩力撑两臂,使身体上升直至两臂完全伸直;当上臂超过杆水平位置时,臀部稍向后缩,躯干呈“低头含胸”的姿势。两臂伸直时,胸大肌处于彻底收紧状态。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借身体的振摆助力完成动作;撑起时速度要快、挺胸、抬头、收腹、不耸肩;为加大训练强度可在腰间负重练习。

曲臂,将二头肌绷紧到最大限度,测量该状态下的上臂最大周长。

picc测量臂围正确的方法是,测量时,受试者自然站立,先将右上臂前屈,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量者将带尺里于右上臂肱二头肌处围绕一周,所测数值即为上臂紧张围。

PICC测量方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在心血管疾病中,PICC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心脏的血流量和压力,以便评估心脏功能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确你确实属于小骨架的人。

但不是骨架小,所以显得你很瘦,是你真的瘦。通过锻炼肯定能魁梧起来。

你虽然看起来有些肌肉,但说实话,这是你是因为脂肪含量很低,所以肌肉明显,但肌肉本身体积不大,目测你的上臂围也就20多厘米(二头肌那里用皮尺测量),你这个身高起码二头肌要30CM多才稍微像样点,还有你胸肌基本为零(不过外沿还有一些轮廓,应该也练过几下俯卧撑),

所以锻炼发达肌肉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将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测量尺的一边对齐被测对象,放正重合。尺子与物体的另一端相交的位置,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出读数,即可完成测量。

扩展资料:

1、测量误差的认识: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2、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换算公式,1尺=10寸,1寸333厘米,可得1尺=333厘米。那么:2尺4=24333=7992厘米;

2、腰围的测量方法:

腰围: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厘米。

237尺

79厘米=237尺。正确测量腰围的方法,是在自然站立、两脚分开25~30厘米的情况下,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一毫米的皮尺,放在被测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终点。

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测量时、皮尺要紧紧的贴在皮肤上,但不能勒着皮肤;在正常呼气末尾测量腰围的长度,精确至毫米。

腹部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增加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心脏疾病、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量腰围的注意事项

①测量前,检查者应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被测量者的配合;

②测量尺应选择没有弹性的软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③测量时,被测量者应平静呼吸,不要做腹式呼吸;在呼气末进行测量;

④测量时应尽量暴露被测量部位,男女性应分室进行测量。

尺的由来

传说我国在夏代,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再划分为10等份,每份定为一尺。据说“丈夫”一词就出典于此。汉代把100粒粟子排列的长度定为一尺,也有用大拇指和中指伸直的长度定为一尺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些量度方法都不运用了。于是,出现了用木板、骨片、竹片及金属板等制成的固定尺,但这些尺的尺度与我们现在的市尺长度是不相等的。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一尺长短都不同。最短的是商代,一尺等于今天的1695厘米,最长的在宋元时期,一尺等于今天的3168厘米。

我国古代带有刻度的尺子叫“矩”,相传矩(尺子)上所划分的格,是鲁班所创,鲁班的另一发明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矩的。孟子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鲁班对统一尺寸标准做出了巨大贡献。

1、2尺的腰围是66厘米。腰围(WC),指的是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1米是3市尺,也就是1市尺=33333厘米,因此厘米数=尺数×33333, 所以2尺的腰围是20×33333,即约66厘米。

2、腰围怎么测量:拿出准备好的尺带,要那种长一米的那种皮尺最好,一般有专门的测量尺;把皮尺带放在肚脐上两个手指的位置,绕一圈;收腹,保持放松状态,量好后看一圈有多长,一圈不要拉的太紧,可以贴着你的皮肤稍微松一点;读出那个尺子的数据,平时买裤子裙子对照码的时候,一定要对照准确哦,要是做衣服的话可以让裁缝量出你的准确尺寸。

意思是:

175指的是适合175-180之间的身高的人穿

84指的是厘米,是腰围尺寸。

A为体型代码,表示胸腰差在12~16cm之间,说明是标准的普通尺码,标准身材的人穿着的。

从1992年4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施统一的GB1335-1991《服装号型》国家标准,它是由纺织工业部制定、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新标准是以身高、净体胸围、净体腰围以及腰落差作为号型命名的依据,对每一个号型列出了制作服装所必须的10个关键控制部位尺寸。 “型”表示净体胸围或净体腰围,“号”表示身高,“体型代号”分为Y(偏瘦体)、A(正常体)、B(偏胖体)、C(肥胖体)。

标准男士裤子尺码对照表:

说明:裤子上的尺码,如160/68A,160是指身高,68表示腰围,A代表体型;体型分类:A正常体 B偏胖体 C肥胖体 Y偏瘦体。

扩展资料

身体各项参数测量方法

1、体重

体重是身体发育状况的基本指标。测量时,被测量者需穿背心和短裤,平稳地站在体重计上。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公斤。超过指标有两种情况:一是肌肉丰腆的健美者,因为肌肉的比重较脂肪大;二是脂肪过多的人。因此,要参考脂肪厚度。

2、脂肪厚度

测量时,被测者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者将其肩胛骨下角5厘米处皮肤和皮下脂肪与脊柱成45度角捏起,用卡尺量得的数值即为脂肪厚度。一般正常人的脂肪厚度为05—08厘米。对同样体重的人,通过检测脂肪厚度,可确定体型是肌肉型、肥胖型,还是消瘦型。当你采取自我健美训练措施后,若测得脂肪厚度逐渐趋于或稍低于正常水平,则说明了自我健美训练的效果良好。

3、胸围

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皮尺前面放在乳头上缘(女子放在乳房上),皮尺后面置于肩胛骨下角处,测出“安静时的胸围”。然后尽量吸气,量出“吸气时胸围”。再尽量呼气,量出“呼气时的胸围”。注意,吸气时不要耸肩,呼气时不要弯腰。

4、腰围

站立,身体自然伸直,腹部保持正常姿势,暂停呼吸,在肚脐上方测量最细部位。

5、上臂围(左右臂)

直立,手臂伸直下垂于体侧,皮尺沿上臂最粗的部位绕一周,量出放松时的上臂围。然后,手臂平举,手掌向上用力握拳屈肘,使肱二头肌尽量收缩,用皮尺在肪二头肌最突出处绕一周,量出收缩时的上臂围。

6、前臂围(左右臂)

直臂、握拳,腕关节伸直,测量最粗部位。

7、腕围(左右腕)

手指伸直与前臂呈直线,测量点在腕关节和手之间。

8、臀围

直立,两腿并拢,皮尺绕小腹下缘,在臀大肌最突出部位量出臀围。

9、大腿围(左右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间距约15米,测量点在臀部下方,用皮尺量出大腿肌肉群放松时和极力收缩绷紧时最粗部位的围度。

10、膝围(左右膝)

直膝站立,大腿肌肉放松,体重平均分布在两腿上,皮尺经骸骨中间进行测量。

11、小腿围(左右腿)

直立,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用皮尺量出小腿腓肠肌最粗处的围度。

12、踩围(左右踩)

直立,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皮尺在内跟上方约5厘米处测最细部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81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