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颈椎有好处的穴道

对颈椎有好处的穴道,第1张

一、颈椎病的特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使椎间盘发生退变,产生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直接和间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使颈椎病发作、外伤和局部受寒等常为本病的诱因。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颈椎病。颈椎病的病变是难以逆转的,但是可以作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它继续恶化。二、分类及临床表现:☆1、神经根型:颈项疼痛,向上向下可牵掣枕部及后脑、肩背及向上肢放射,肌力减弱,手指麻木,持物无力。2、脊髓型:40岁以上出现肢体僵硬麻木,进行性无力。因颈脊髓受压的位置不同,又分单侧和双侧。本型的特点是颈项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很轻微,甚至没有颈项部症状;下肢症状的出现早於上肢。3椎动脉型:颈肩痛或枕区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及视物模糊等,有时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持物不稳及猝然晕倒,往往因头部转动而发作,改变为正常位时迅速好转。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绞痛等症状。4交感神经型:枕部痛连及头痛或偏头痛,眼窝胀痛,流泪,视物模糊,心悸及心前区痛,胸闷,肢体发凉,皮肤温度下降,局部多汗或少汗,以及指端发红发热,痛觉过敏和耳鸣耳聋,舌麻等症状。5、混合型:临床上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为混合型颈椎病。三、引起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慢性劳损: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睡姿、枕头高低不适中。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发育不全,颅底凹陷等都易诱导颈椎病发生。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活动量减少了,颈部不经常活动,因为间盘的软骨组织本身不是靠血液直接供给的,而是通过压力的变化来进行营养交换的。所以没有活动的软骨就会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就会造成退变、退化,甚至出现断裂、脱出。遗传因素:如果人的软骨胶元在遗传因素上有缺陷,那么它就比较脆弱,容易出现颈椎病。四、治疗的必要性和方法:★不少人以为颈椎病不需要治疗,或认为反正无法可治,干脆贴上张狗皮膏药止痛了事。刚开始可能痛感会减轻,可接下去脖子还会继续犯痛,直到脖子痛得受不了才去医院就诊,这样往往会耽误治疗。专家认为,膏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起到的只是暂缓减痛作用,而颈椎病只要经过8-10次、每次10多分钟的治疗,实施包括纠正错位、中频电疗等的治疗手段,加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可以慢慢治愈的。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若是能每月进行1-2次的错位治疗,对预防颈椎病也很有益。有了颈椎病症状,首先要到医院检查,如是否有间盘突出、破裂,有没有压迫神经。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只是刚刚发生退变,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如何延缓颈椎病的发生。治疗颈椎病最好的办法是到正规医院,把病情弄清楚,再对症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体检,认为没有明显的神经危险时,可以做一些按摩,对于不同情况,按摩的手法应该是不同的,病情较重的人应做简单、局部的肌肉松驰。颈椎肩盘的病变和退变的很重要一点是结构已经出现损害,所以过度的手法按摩,特别是旋转“搬”脖子,可能造成髓核组织的脱出,压迫神经。没有发生神经压迫性病变,是可以通过按摩来松弛肌肉的挛缩,使症状得到缓解;如果已有间盘突出或神经被压迫得厉害,就要尽量避免按摩,尤其给脖子做复位按摩是要绝对禁止的。如果仅是颈椎退变造成的颈部肌肉挛缩,一是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宽,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二是药物治疗,减轻局部水肿,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三是用红外线蜡疗微波疗等理疗办法五、按摩治疗颈椎病:颈椎病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心血管瘀阻造成的颈部供血不足,另一种是脊椎受损在先(主要是腰、骶椎的劳损),进而影响了颈椎的供血。1、颈背部按摩(练习者站立或坐着都行):A、先将右手的拇指与另四指分开,四指并拢,手掌凹陷,手指顶端内钩呈虎爪状,再后举至别天穴(两耳垂到后颈中间的位置,即后颈中端的两侧处),拇指和另四指相对即可进行捏、揉、点的刺激,练习时轻重结合,幅度有起有伏,力点均匀自如,刺激频率每分钟约70次。后颈部别天穴经右手用虎爪捏、揉和点后,有酸胀舒适感,能有效驱除颈椎部累积性疲劳损伤,改善颈部的僵硬,放松痉挛肌肉,可舒缓整个颈部。B、用左手的中指指端(另四指弯曲合拢)放在喉结下约5-8公分的软陷处——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位置,即锁骨两端的中间凹处)进行轻揉、点抚,每分钟约20次。天突穴经左手中指揉抚后,能改善颈部不适,同时能增强呼吸道的免疫能力。C、搓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即你低头,摸颈部那个突出的骨头下面凹陷处)以手掌沿颈后自上而下揉搓颈后部肌肉,反复12次,两手交错各搓揉一遍。D、按摩肩上及背部肌肉,使其放松。可用拇指或手掌小指侧按压、揉捏,以不加重疼痛、酸痛而又舒服为度,时间约20分钟,一日1~2次,大部分病人经按摩症状可减轻。E、在按摩基础上拔颈:病人端坐,按摩者站其后,病人头靠按摩者腹部,按摩者双手交叉托病人下巴,轻轻上拔,保持约2~3分钟。注意此种疗法须有经验者施行(拔颈相当于颈椎牵引),老年人不宜在家中进行,可去医院请医生治疗。  2、梳头:双手自前额发际开始,至项后发际止,分三路,相当于按经络中阳明、太阳、少阳经的循行路线梳头。重复4次。3、摩面:两手中指贴近鼻梁旁并轻按迎香穴,向上做擦脸动作,至额前,沿耳旁按摩至颌下,并轻轻按压耳垂周围,还原至鼻旁面颊。重复上述动作,共12次。4、提耳:双手拇、食二指指腹挤按耳轮中下1/3交界处及耳屏,各挤按3分钟。5、足底按摩: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不是脚背和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有通经络的功效;6、按摩脚趾治颈椎病两脚平踏在凳子上,用两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两脚的大拇趾尖,一上一下扳动,20下为一个回合,做6个回合。然后,横握两脚的大拇趾,向左右各转60下,再用力按摩涌泉穴位,左右脚各按摩100下,最后握着左足跟部和脚趾,向左向右旋转各30下,对右脚也用同样的办法旋转各30下。早、晚各做一次。7、颈部按摩:按摩颈后、肩上及背部肌肉,使其放松。可用拇指或手掌小指侧按压、揉捏,以不加重疼痛、酸痛而又舒服为度,时间约20分钟,一日1~2次,大部分病人经按摩症状可减轻。在按摩基础上拔颈:病人端坐,按摩者站其后,病人头靠按摩者腹部,按摩者双手交叉托病人下巴,轻轻上拔,保持约2~3分钟。注意此种疗法须有经验者施行(拔颈相当于颈椎牵引);  8、热敷:艾叶一把、米醋四两,加水若干,煮沸约10分钟,加白酒二两,搅匀,用毛巾沾水,热敷颈后、肩、背部肌肉,尤其按压有明显酸痛、紧张之处。热敷以热而不烫为宜,一日1~2次,冬季可把上次药水加热后再加酒二两即可,第三次须换药,夏季须一次一换药,热敷一周或至症状消失。   以上方法运用得当,大部分轻度早期患者症状可消失。9、较严重的,如颈椎有异常不适或其他疾病者应到医院进行拍片检查和正规治疗。10、用刮痧配合按摩的方法最妙: 1)有前后俯仰颈痛的,病在膀胱经,就先刮膀胱经; 2)左右转侧疼痛的,病在小肠经,就先刮小肠经; 3)痛连后背的就从膏肓、厥阴俞开始刮,然后再刮脖子; 4)只是中间颈椎痛的,从后发际顺脊椎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为止。 5)使劲刮都不出痧的人,就用按摩法;但不可光按摩颈椎,一定要上按摩入发际,下按摩至尾椎,对整条督脉进行按摩。用掌根或肘按摩较为方便,痛点处要仔细按摩直至不痛。按摩颈椎时一定要轻柔,绝不可贸然用力,否则易造成颈椎的进一步损伤。掌握了这种刮痧和按摩法,通常的颈椎病随手而愈。另外还有用中药敷(但治标不治本):  问:我有颈椎病。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建议牵引,但是我没有时间每天去医院。后来听从朋友的建议改睡很低的枕头。一段时间以后,右手手指发麻的现象有所改进,可是几个月后右肩突然出现问题,现象跟肩周炎一样,往后背手很困难。我去医院做按摩,按摩大夫说就是肩周炎,只要坚持按摩一周左右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可是,我坚持按摩超过了一周,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现在往后背手越来越困难,甚至早上梳头都有困难,真是愁死我了。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跟周围有肩周炎的人不太一样,就是我每天右胳膊在痛的时候,右手臂上部的肌肉似乎也在拧着痛。而且不断有“落枕”现象,也在右边。每天洗完热水澡以后,手臂就可以比平时抬得轻松。我注意了一下,是因为洗澡时脖子下部始终在热水的冲淋中,我并没有刻意去冲右胳膊。请问:我的胳膊疼痛是否不是肩周炎,而是颈椎病引起的呢?我该怎么做?答:颈椎病和肩周炎在中医眼里恐怕只是路经脖子和肩膀的几条经络的瘀滞造成的,经过脖子和肩膀的主要有膀胱经、胆经、小肠经、三焦经、心包经。您最好参照经络小人,找找肩膀、脖子最疼的点在哪里,找到后可以刮痧疏通一下瘀阻的经络,或是在痛点拔罐,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刮痧常先刮膀胱经、小肠经、胆经。11、颈推病的按摩治疗:操作步骤与手法运用:首先患者采用俯卧位。 1)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2)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3)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4)推法:用双手掌根沿脊拄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经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区血受累区血液循环,恢复麻木区的神经组织。 6)捏拿法。翻身仰卧,采用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7)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8)推理法。沿大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9)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10)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至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兴奋松解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六、推拿: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稍重脊髓型颈椎病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3、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4、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我给你一个《颈椎病的点穴疗法》,你可以在这几个穴位上面拍打、针灸、拔罐、点按等,点穴位不仅可以调理气血,而且没有然后毒副作用----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坚持就是胜利,祝你早日康复!!! 若颈部酸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引起头痛甚至肩膀肌肉硬化,所以应当尽快消除颈部酸痛。颈部酸痛完全可以自己进行,效果相当的好。下面介绍五个穴位。

一 列缺 所有的颈部和肩膀酸痛都可以点按这个穴位。

位置:让患者的两手虎口交叉,食指端所指凹陷处就是本穴,也就是挠骨茎突的起点。

主治:项痛、咽喉肿痛、偏头痛、口眼歪斜、咳嗽、牙疼。

二 天井 疲劳积压造成后脖颈疼痛时刺激该穴位。

位置:屈肘时,由肘关节向上约两指宽的地方。

主治:颈项痛、肩臂疼痛、偏头痛、瘰疬。

三 大椎 整个脖颈肌肉僵硬时按压该穴位。

位置:低头时最突出的颈椎骨正下方凹陷处。

主治:热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项背强痛、出虚汗、各种头痛。

四 俞府 颈部僵硬、抬头困难时刺激该穴位。

位置:两锁骨间中央点向左右两侧约三指宽正下方凹陷的位置。

主治:咳嗽、气满、胸痛、呕吐、纳呆。

五 肩中俞 颈部僵硬、转动困难时按压该穴位。

位置:大椎穴旁开三指宽的地方(小肠经)。

主治:肩背痛、咳嗽、吐血。

颈部是中枢神经的传递通路,要想保证气血畅通,防止颈部酸痛,就要保持颈部的温度适宜和肌肉放松。因此,空闲时间要经常转动颈部或者揉捏颈部的肌肉,预防僵硬。

夏天温度比较高,可以经常用凉毛巾擦拭脖子,降低颈部温度;春、秋、冬三季温度比较低时可以系上围巾;淋浴时用热水刺激脖颈的后方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按摩方法:可以采取针灸和手指揉按的方法。采用左手的四指捂住右手的小拇指,这样左手的大拇指正好抵在后溪穴这个位置,采取交替按摩的方法,能够缓解上班族的颈椎痛。另外,双手也可以同时按摩,将双手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这样坚持三五分钟也能起到按摩效果。

 功效主治:这个穴位是属于小肠经上的穴位,能治疗头和脖子的疼痛,背部和手肘等部位的挛痛等。所以在医学上常针灸这个穴位治疗腰部扭伤、落枕和耳聋等现象。

颈椎病的治疗

 目的: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性,阻断疼痛一肌紧张一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的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治则:松解,调整。

 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颈椎病推拿应分期分型治疗。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松解手法宜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用轻缓柔和的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键穴位及部位,并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地小幅度被动运动头颈部。当患者颈肩背部肌肉逐渐放松之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刺激两侧风池穴、两侧颈椎诸夹脊穴及两侧肩井穴,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

 1急性发作期治疗

 (1)颈型:以颈部肌群松解和颈椎小关节调整为要点,通过刺激类手法和颈椎拔伸微调手法来实现。

 (2)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3)脊髓型:以脊髓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微调或特殊的颈椎整复手法来实现。

 (4)椎动脉型:以解除椎动脉扭曲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5)交感神经型: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2症状缓解期治疗

 (1)颈型:以局部肌肉松解为主,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

 (2)神经根型: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轻柔手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推拿,以进一步消除神经痛。

 (3)脊髓型:以局部肌肉放松为主,在经过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和Mm检查资料的前提下,采用轻巧的颈椎微调手法使脊髓逐渐减压。最后以手法在下肢操作,以改善下肢肌痉挛状态。

 (4)椎动脉型: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手法轻柔地刺激患者两颞及前额,以消除头面部症状。

 (5)交感神经型:常规操作基础上以轻巧的手法在颈前气管两侧循序推移,使痉挛椎前肌群放松。然后视患者临床症状特点,采用不同手法操作。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颈椎病”是当下职业病高发的疾病之一。无论是白领、出租车司机,还是整天坐在工作台上的各行各业的员工,他们都无法逃脱颈椎病的魔掌。颈椎病扰乱睡眠,影响思维,使人,感到焦虑不安。一个没有颈椎病的人怎么能被称为“社会人”?虽然颈椎病不是致命的疾病,但却是一种恼人的顽疾。

首先按摩大臂上的肩贞穴时,最重要的是沿着小肠经络的路线按摩大臂上的硬块。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他的大臂外侧肯定不会柔软,会有很多肿块,摩擦会造成很大的疼痛。这实际上是经络堵塞的表现。越疼,就越需要按摩。但是按摩时不要拉皮肤,而是感觉到力量下降,慢慢摩擦,让力量渗入肌肉。否则,第二天会出现蓝色和紫色瘀斑。

治疗颈椎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是后溪。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络的俞穴,也是八脉交汇处之一。它通过督脉,属于小肠经络。他有抚慰经典、益身安神的技能。这个穴位很深,所以很难用指尖刺激。有必要使用其他一些工具,如桌子的边缘按压非常好。刺激该穴位可事半功倍地治疗颈椎病,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手指肘痉挛疼痛等。

中医讲左右对称。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经络通过颈椎,如膀胱经、大小肠经、督脉、三焦经等。对中医而言,颈椎病是一个经络问题。我们颈椎的疼痛、僵硬和麻木都是由于经络不通和气血不通造成的。颈椎与头部相连,当气血受阻时,会导致血供应不足,导致眩晕、眩晕等症状。因此,要治疗颈椎病,必须疏通经络。只要经络畅通,颈椎病自然会好起来。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

-穴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60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