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篆刻有关的诗句

与篆刻有关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篆刻的诗句

关于篆刻的诗句 1 关于篆刻的诗词有哪些

1、清 丁敬《论印绝句》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2、宋 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

穰苴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夹气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

3、宋 强至《唐贤岳庙题名》

华岳金天庙,唐贤石阙题。

姓名留篆刻,冠剑落耕犁。

字体诸家杂,函封数驿齎。

几行犹壮观,丞相讨淮西。

4、宋 傅察《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并,如今高誉满山东。

5、明 高启《姑苏杂咏 洞庭山》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2 关于篆刻的诗词

1、篆刻未期益魏晋左思 《娇女诗》

2、篆刻鼎彝将遍宋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

3、雕虫篆刻道之华唐吕岩 《七言》

4、儿童篆刻劳宋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5、篆刻鄙曹沈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

6、篆刻诗书画近代陈三立 《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

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韩伯修 《洪山》

9、更惭篆刻得初名宋强至 《刚叔以雅言题拙稿辄依韵和酬》

10、姓名留篆刻宋强至 《唐贤岳庙题名》

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强至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

12、拈笔古心生篆刻宋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

13、肯事雕虫篆刻新宋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

14、阁序尚留唐篆刻宋释善珍 《送颜倅之江西》

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释文珦 《游越》

16、篆刻当碑打宋苏轼 《端砚诗》

17、撰纪徽嘉篆刻丰宋苏籀 《楼枢密挽词二首》

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萧参议游岳麓八绝》

19、龟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20、秘篆刻青苍宋文同 《誓鬼碑》

21、摩挲篆刻还嗟咨宋吴则礼 《田不伐玉磬歌》

22、篆刻大精奇宋许月卿六 《赠朱野拙》

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赠刘仲圭占牌》

24、枣木已非真篆刻宋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25、一代词华归篆刻元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

26、石壁篆刻犹堪摹明高启 《姑苏杂咏 洞庭山》

3 有什么赞美篆刻的句子

1、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

2、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3、篆刻取法秦汉玺印及浙、皖诸派,喜以三代吉金文字入印,印风高峻淳古,意思典丽,迥于时人。

4、篆刻借托文字词句来表达创作意愿,传达艺术信息,这是篆刻艺术的局限,也是对篆刻家提出的更高要求。 5、篆刻艺术也是学海无边,第一要培养起热爱的兴趣;第二要多临多看印谱;第三要多刻;第四要丰富其他艺术素养。

6、是啊,国画、诗歌,当然还有书法与篆刻,就像一个蜂窠中几个毗邻的孔穴,相互渗透,互相补益,通才硕学往往能融汇贯通,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7、通常,人们都把篆刻作为书法的附庸。

我不以为然。其实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刻刀、印石,以及篆刻内容和效果等,都与书法截然不同。篆刻是不同于书法,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雕刻的另一种综合艺术,它主要借助篆字或象形写意刻写,表达一种标志的、情绪或心态的张扬。

这种一般印着红色印泥的旗帜般的张扬,应该说,完全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有机宣泄。 8、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

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

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

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9、对于方寸篆刻,总有一种比较奇特的感觉,仿佛是在广袤的田野里踯躅,跳舞,或游走。耗力,不见边际,脚下尘土飞扬,雾眼迷离。

而心中的天空就那样灼灼明媚着,白云就那样轻轻游荡着。我就是那把凿刻耕犁石头的白钢刀,刷刷刷地沟通着天地尘世。

10、古人云印,“有笔法则章法自然而至,其行字之间,最贵有情有气。有情……则血脉相关而舒展自如,得乎自然。

有气则字能生动得势……亦觉有神。”因而,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笔笔惊风雨。

如果手执刻刀,能隐约沟通天地,简意刻琢人生,快意诠释自我,篆刻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必定具有了不凡的艺术气象。 11、如痴者自醉,谁解其中味?闲云有野鹤逍遥,世外有高人自在。

镂石篆刻犹如金沙江上的此岸月亮彼岸花,度化了柔波里的月光还有高天上的星光,月光如水水如天长。 12、篆刻对于我虽不是人生的主线,却时隐时现,不弃不离,成为一条绵绵不绝的生命印迹。

闲时把玩多年来刻的印章,虽不精美,却如数家珍,每一方印,都是一段凝固的情结。 13、这个世界,不问身在何方,但问心在哪儿。

镂石篆刻一心向印,习篆文,通篆韵,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每方篆刻无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14、篆刻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它集书法和锈刻为一体,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 15、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你猜到它是什么?对了,它就是篆刻。

4 赞美印章的诗句有哪些

临江仙 寿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戏赠米元章二首(黄庭坚) 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黄庭坚)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陆游) 已强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觞。功名已判初心负,豪侠都无故态狂。

静觉此身犹外物,嬾思与世永相忘。清泉白石生来事,曲几明窗味最长。

刘太尉挽歌辞(陆游)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鹧鸪天(张孝祥) 浴殿西头白玉堂。湘江东畔碧玉幢。

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国山川解印章。随步武,谢恩光。

送公归趣舍人装。它年若肯传衣钵,今日应须传寿觞。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释义):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赏析):XXXXXXXXXXXXXXX(典故):XXXXXXXXXXXXXXX。

5 描写篆刻的 词句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

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横幅的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箬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然而计算它的长度,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

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注释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

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

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

各:各自。具:具有。

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

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

6 描写“印章”的诗句有哪些

1 《柳梢青(送别陈廉州于一片潇湘)》

宋代:郭应祥

合浦名邦。风流太守,紫绶金章。暂驻旌麾,来临祖席,一片潇湘。

且须缓举离觞。细看取、眉间点黄。未到还珠,已闻赐玺,归近清光。

2 《齐。谢朏》

唐代:孙元晏

解玺传呼诏侍中,却来高卧岂疏慵。

此时忠节还希有,堪羡君王特地容。

3 《上卢少卿觅千文》

唐代:贯休

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堪为圣君玺,堪为圣君案。

草木润不凋,烟霞覆不散。野人到山下,仰视星辰畔。

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

4 《次元明韵寄子由》

宋代: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5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唐代:李商隐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7 形容“篆刻”的句子有哪些

1 他是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擅长书画、篆刻。

2 篆刻家的书画篆刻作品真是自出机杼、惊时动俗啊!

3 我朋友擅长书画篆刻与贝雕工艺品创作设计、制作研究和理论探讨。

4 参展的近千方篆刻品风格、尺寸、材质互异,或沉浑奇崛、方刚雄强,或厚重古拙、简淡清逸,从中可见海派篆刻的文脉延续、师承足迹以及时代烙印。

5 他篆刻的作品以丁敬为宗,能自出新意、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为人奏刀,流传作品不多。

6 婺源以其建筑、篆刻和油菜花海而闻名,、。

7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石、木、金属等材料上“写”汉字。它融书法和镌刻为一体,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

8 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9 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

10 篆刻的城落款在梅雨时节,青石城外一路泥泞的山水一笔凌空挥毫的泪,你是我泼墨画中留白的离别,卷轴上始终画不出的那个谁。

11 他出生于官商世家,幼年失怙,受仲兄李文熙发蒙,及长游津门名士赵元礼、唐敬严之门,学习诗词、书法与篆刻。

12 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曾经在田黄石上刻了一对“十全十美”的印纽,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3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早在邓石如之前,“印外”对于篆刻艺术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4 篆刻是一门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朝,那时人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皿或文件上,这样可以表明物品的所有权或象征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与地位。

15 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期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

参考资料

查查汉语词典:/hy/zaojuaspxq=%E7%AF%86%E5%88%BB&p=2

8 形容篆刻的句子

金石华彩

知白守黑

方寸之间

刀走凌云志

字形流云姿

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

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印章又称玺、印信等。印章的形状无论官私,通常为方形,也有少量是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几何形制。古代印章背部有钮,如龟钮、狮钮、鱼钮、龙钮、虎钮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印钮艺术。唐代以后,印章从一般实用品逐渐变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到了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鉴藏书画之风日盛,文人学士喜欢镌刻别号印、词句印、室名印、鉴藏印等印于书画作品上,把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印章真正成为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此后印章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篆刻名家。明代的文彭是素负盛名的篆刻家,他治印力求复古,笔意秀润,力法光洁,被后人称为“篆刻之祖”。清代的邓石如治印锋姿挺健,刀法和笔法融为一体,自成一格。清代的赵之谦以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铭文入印,别开生面,风靡一时。

  有印章就有印谱,现存较著名的印谱有宋代《集古印格》、《宣和印谱》,明代《古印选》、《集古印范》,清代《飞鸿堂印谱》、《印章之说》,近代《西泠八家印选》等。刻印章的印石主要以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赤峰石为原料,田黄石最为名贵,为治印者所钟爱,鸡血石、冻石也较名贵。此外,印章用料还有金、银、铜、铁等。

  印章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印章的鉴定有如下特点:

  战国印章大多为铜铸,也有玉制,有官私之分,有姓名玺、古语玺、图像玺等,印钮多为鼻钮。秦代印章继承战国玺钮特点,镌刻十分粗犷和率意。汉代印章是我国篆刻艺术史上的高峰,特别是皇家印制作精美,以白玉为材、螭虎为钮,文武百官印以黄金为材,按官员不等有鱼钮、鼻钮等。三国两晋出现镀金、镀银印,出现辟邪钮式。唐代印章官玺传世甚多,而私印较少,官印多鼻钮。唐代以后有金银、宝石、翡翠、珊瑚、琥珀、密蜡、黄杨、竹根、玉制印章,宋代印章开始押字,也叫 “花押”。明清两代是我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清代官印印文均有满文对照,清代私印铜印少见,大多为石章。民国时期印章多为石章,继承清代特点,除石外,还采用木、竹、玉、金、铜、铁、有机玻璃、橡胶等材质,以西泠印社印章较为名贵。

  博宝在书画鉴定方面有很多的专家,如张丽君、章平、吴吞云等等,要鉴定可以博宝艺术网

印章又称玺、印信等。印章的形状无论官私,通常为方形,也有少量是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几何形制。古代印章背部有钮,如龟钮、狮钮、鱼钮、龙钮、虎钮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印钮艺术。唐代以后,印章从一般实用品逐渐变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到了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鉴藏书画之风日盛,文人学士喜欢镌刻别号印、词句印、室名印、鉴藏印等印于书画作品上,把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印章真正成为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此后印章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篆刻名家。明代的文彭是素负盛名的篆刻家,他治印力求复古,笔意秀润,力法光洁,被后人称为“篆刻之祖”。清代的邓石如治印锋姿挺健,刀法和笔法融为一体,自成一格。清代的赵之谦以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铭文入印,别开生面,风靡一时。

有印章就有印谱,现存较著名的印谱有宋代《集古印格》、《宣和印谱》,明代《古印选》、《集古印范》,清代《飞鸿堂印谱》、《印章之说》,近代《西泠八家印选》等。刻印章的印石主要以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赤峰石为原料,田黄石最为名贵,为治印者所钟爱,鸡血石、冻石也较名贵。此外,印章用料还有金、银、铜、铁等。

印章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印章的鉴定有如下特点:

战国印章大多为铜铸,也有玉制,有官私之分,有姓名玺、古语玺、图像玺等,印钮多为鼻钮。秦代印章继承战国玺钮特点,镌刻十分粗犷和率意。汉代印章是我国篆刻艺术史上的高峰,特别是皇家印制作精美,以白玉为材、螭虎为钮,文武百官印以黄金为材,按官员不等有鱼钮、鼻钮等。三国两晋出现镀金、镀银印,出现辟邪钮式。唐代印章官玺传世甚多,而私印较少,官印多鼻钮。唐代以后有金银、宝石、翡翠、珊瑚、琥珀、密蜡、黄杨、竹根、玉制印章,宋代印章开始押字,也叫 “花押”。明清两代是我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清代官印印文均有满文对照,清代私印铜印少见,大多为石章。民国时期印章多为石章,继承清代特点,除石外,还采用木、竹、玉、金、铜、铁、有机玻璃、橡胶等材质,以西泠印社印章较为名贵。

博宝在书画鉴定方面有很多的专家,如张丽君、章平、吴吞云等等,要鉴定可以博宝艺术网

1 关于赞篆刻的诗句

关于赞篆刻的诗句 1关于篆刻的诗词有哪些

1、清 丁敬《论印绝句》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2、宋 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

穰苴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夹气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

3、宋 强至《唐贤岳庙题名》

华岳金天庙,唐贤石阙题。

姓名留篆刻,冠剑落耕犁。

字体诸家杂,函封数驿齎。

几行犹壮观,丞相讨淮西。

4、宋 傅察《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并,如今高誉满山东。

5、明 高启《姑苏杂咏 洞庭山》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2关于篆刻的诗词

1、篆刻未期益魏晋左思 《娇女诗》2、篆刻鼎彝将遍宋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3、雕虫篆刻道之华唐吕岩 《七言》4、儿童篆刻劳宋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5、篆刻鄙曹沈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6、篆刻诗书画近代陈三立 《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韩伯修 《洪山》9、更惭篆刻得初名宋强至 《刚叔以雅言题拙稿辄依韵和酬》10、姓名留篆刻宋强至 《唐贤岳庙题名》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强至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12、拈笔古心生篆刻宋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13、肯事雕虫篆刻新宋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14、阁序尚留唐篆刻宋释善珍 《送颜倅之江西》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释文珦 《游越》16、篆刻当碑打宋苏轼 《端砚诗》17、撰纪徽嘉篆刻丰宋苏籀 《楼枢密挽词二首》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萧参议游岳麓八绝》19、龟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20、秘篆刻青苍宋文同 《誓鬼碑》21、摩挲篆刻还嗟咨宋吴则礼 《田不伐玉磬歌》22、篆刻大精奇宋许月卿六 《赠朱野拙》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赠刘仲圭占牌》24、枣木已非真篆刻宋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25、一代词华归篆刻元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26、石壁篆刻犹堪摹明高启 《姑苏杂咏 洞庭山》。

3赞美印章的诗句有哪些

临江仙 寿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戏赠米元章二首(黄庭坚)

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黄庭坚)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

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陆游)

已强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觞。

功名已判初心负,豪侠都无故态狂。

静觉此身犹外物,嬾思与世永相忘。

清泉白石生来事,曲几明窗味最长。

刘太尉挽歌辞(陆游)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

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鹧鸪天(张孝祥)

浴殿西头白玉堂。湘江东畔碧玉幢。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国山川解印章。随步武,谢恩光。送公归趣舍人装。它年若肯传衣钵,今日应须传寿觞。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释义):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赏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4赞美篆刻的句子

金石华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

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

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

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5形容“篆刻”的句子有哪些

1 他是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擅长书画、篆刻。

2 篆刻家的书画篆刻作品真是自出机杼、惊时动俗啊!

3 我朋友擅长书画篆刻与贝雕工艺品创作设计、制作研究和理论探讨。

4 参展的近千方篆刻品风格、尺寸、材质互异,或沉浑奇崛、方刚雄强,或厚重古拙、简淡清逸,从中可见海派篆刻的文脉延续、师承足迹以及时代烙印。

5 他篆刻的作品以丁敬为宗,能自出新意、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为人奏刀,流传作品不多。

6 婺源以其建筑、篆刻和油菜花海而闻名,、。

7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石、木、金属等材料上“写”汉字。它融书法和镌刻为一体,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

8 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9 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

10 篆刻的城落款在梅雨时节,青石城外一路泥泞的山水一笔凌空挥毫的泪,你是我泼墨画中留白的离别,卷轴上始终画不出的那个谁。

11 他出生于官商世家,幼年失怙,受仲兄李文熙发蒙,及长游津门名士赵元礼、唐敬严之门,学习诗词、书法与篆刻。

12 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曾经在田黄石上刻了一对“十全十美”的印纽,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3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早在邓石如之前,“印外”对于篆刻艺术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4 篆刻是一门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朝,那时人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皿或文件上,这样可以表明物品的所有权或象征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与地位。

15 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期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

参考资料

查查汉语词典:/hy/zaojuaspxq=%E7%AF%86%E5%88%BB&p=2

6描写篆刻的 词句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

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横幅的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箬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然而计算它的长度,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

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注释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

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

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

各:各自。具:具有。

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

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

7形容篆刻的句子

金石华彩

知白守黑

方寸之间

刀走凌云志

字形流云姿

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

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Collectors' stone genealogy

郑树蔼藏石

中国观赏石3

题名凤鸣盛世

石质大化梨皮石

规格128cm×82cm×68cm

中国观赏石3

题名农家清品

石质四川长江绿泥石

规格28cm×16cm

中国观赏石3

题名兽中之王

石质广西红水河卷纹石

规格108cm×78cm×50cm

中国观赏石3

题名腾龙

石质广西三江红彩玉

规格38cm×33cm×13cm

刘国恩趣味藏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专爱歪着嘴说人

石种西峡卵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与我无关乎!

石种西峡卵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劝君莫害红眼病

石种西峡卵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天生大嘴吃四方

石种西峡卵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睁一只眼专看缺点

石种西峡卵石

章家福藏石

昌化田黄石,呈金**,顶部、背部都留有石皮,迎面去皮后,萝卜纹理清晰可见,石质温润灵透。

昌化掘性乌鸦皮印石,肌理呈暗红色,质地细腻温润,手感很好,因无萝卜纹理,故不属田黄,但却是块十分难得的优质黑皮红芯印石。

昌化田黄石,呈金**,上部有浅色石皮,萝卜纹理清晰,质地温润。

迎面剥去石皮的昌化田黄石,未雕琢,色深偏红,萝卜纹清晰,质地通灵温润,让人爱不释手。

潘秀华藏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红运步步高

石种滦河石

规格10cm×17cm×5cm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寿桃山

石种滦河石

规格15cm×16cm×13cm

中国观赏石3

名称放歌

石种滦河石

规格11cm×14cm×11cm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天问

石种滦河石

规格95cm×16cm×5cm

戴道田藏石

中国观赏石3

石质灵璧石

尺寸162cm×158cm×30cm

中国观赏石3

名称清风送影

石质灵璧石

尺寸118cm×108cm×78cm

中国观赏石3

名称落日熔金

石质灵璧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奥运圣火

石质灵璧石

尺寸128cm×98cm×48cm

马艺军 刘世元 周友德 胡艺膑 吴延金 藏石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当头红运

石质红珊瑚玉石化

尺寸24cm×18cm×14cm

收藏马艺军

中国观赏石3

名称狮舞绣球

收藏刘世元

中国观赏石3

名称石韵

石质绿泥石

尺寸18cm×12cm×12cm

收藏周友德

中国观赏石3

名称变脸

石质绿泥石

尺寸30cm×26cm×15cm

收藏胡艺膑

中国观赏石3

名称杂技图

石质硅变石

尺寸20cm×18cm×8cm

收藏吴延金

新剧《延禧攻略》已经刷爆眼球,大家对于妈从阿宝色转到高级灰的宫斗剧,从配色、整体构图、到服饰给予一致好评,并强行剧里高级灰配上一个共同的名字——莫兰迪色。

学画20年,第一次听到有人把中国传统色叫莫兰迪色。当一大波人为莫兰迪色点赞、发文。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为媒体的洗脑能力感到震惊。

《延禧攻略》色调的确很好看,服装和人物还原了清朝当时的现状。可它绝对不是莫兰迪色,因为莫兰迪宝宝生活在19世纪 ⁄(⁄ ⁄•⁄ω⁄•⁄ ⁄)⁄ ,而大清在17~18世纪。

清朝的色彩系统在清初已经形成,乾隆虽然审美不怎么样,他爸爸审美可高了。

莫兰迪色属于亮灰调,在色彩里加白调出。

而中国色偏沉稳,在色彩里加水加墨调出。

看剧照对比就知道延禧攻略里色彩更沉稳

明显加了墨色而不是白色。

肉粉

像婴儿的皮肤色。代表比较活泼,天真无邪的少女色。

调色:曙红+超多水+少量藤黄

十样锦

果实皮的颜色,表现青涩

调色:藤黄+花青+适量淡墨

国画经常用来表现春天的花卉,柔嫩新生的那种。所以女主刚入宫的时候,粉色搭配,就是这么一只粉萌小透明呀。

蟹青

活蟹背部偏青的颜色(看新不新鲜)

表现沉稳、静默的那种,属于比较高雅的色系

调色:酞青蓝+藤黄+淡墨

月白

月亮的白色,可古人不觉得月亮是白色的

所以它其实是偏蓝的冷色系,富有诗意

调色:花青+N多N多水+淡墨

中国画里常用优雅配色,就像金农的作品,再奔放只要颜色用得典雅,它也可以很小资。在剧情里也让女主泼辣性格配上欺骗的素雅外表。

辰砂是硫化的水银

在中国色彩里代表华丽、权贵,也可入药

调色:国画里有朱砂色哦,注意有纯度之分

玛瑙色

田黄石的颜色,属于比较稀有和珍贵的色彩

在玉石里玛瑙也象征着吉祥和权贵

调色:朱磦+少量墨色+一点藤黄

两色都有王权象征,用它们表现的绘画作品亦显华丽、高傲。所以国画里很多写意梅花都会用朱砂,表现孤傲,牛逼。虽然我只看了剧照,但是拥有这个颜色的衣服,女主估计已上位。

这色很贵,早期由青金石里提取,后期找到植物里的替代品,才变得便宜

布料染色也得染N多遍,有钱有权才能穿

调色:酞青蓝+花青

淡黄

从硫磺里提取的浅**,表现柔和、温柔质感

多用于贴身服饰或起居。

调色:藤黄+大量水+少量淡墨

清朝时期女画家恽冰作品,画里女子服饰用大量靛蓝,应该是清朝的官家太太。皮肤部分运用淡黄,作为衬托。

色彩由皂色结晶而成,经常会在国画里作为底色而使用。

墨色加入颜色而调成,俗称脏色。

调色:墨色+水

墨绿

由海松色(就是海草)衍变而来。

经常在性格偏老成的人穿着,颜色偏肃静。

调色:花青+藤黄+墨色

国画里绿色调色经常会加入墨色,由于花青和藤黄量的不同,再加上墨色,能调出变化不同的各种绿。加墨后的绿变得更加沉稳。

色彩来源于雄黄,视觉上和金色接近

只有皇权才能使用,越纯权利越大

调色:藤黄+少量朱磦

新芽色

新生植物颜色,国画里普遍认为新生的绿色里含有红色

所以看上去颜色不纯,灰中带鲜

调色:花青+藤黄+少量曙红

绘画里运用偏多的色系,看上去暖暖的很明媚。

血液的色彩,由树脂提取。

清朝皇后、贵妃服饰常用色系,和帝后的**系象征类似,赋予权利。

调色:朱砂+曙红

烟色

取自烟草颜色

古代大多在僧侣服饰,批量生产制服里用到(比如图上侍卫),简单朴素。

调色:胭脂+花青+淡墨

熟悉的簪花仕女图,便运用这组配色。有皇权象征的红做内搭,虽然用了朴素烟色搭配,可人家材质是纱昂 (⊙□⊙) 只看到了钱,低调的奢华。

由凤仙花里提取,色彩温婉、娴静

明清时期年画里常用色、有吉祥寓意

调色:曙红+花青

丁香色

丁香花提取紫色,有青春气息

男女服饰均可使用

调色:胭脂+花青+淡墨

素雅、恬静又不失华丽的配色,画面温柔、恬静。紫色系在古代有“紫气东来”的寓意,贵族色,又美又仙。

 中国传统色的基础从五色观而来,色彩纯而不艳、灰而不脏,有历史沉淀的岁月感。

莫兰迪灰的基础从三原色而来,色彩高灰、高白,鲜色少、纯度低。

学会了吗?

本回答来自好好住用户,更多装修攻略,居家经验,欢迎登陆好好住APP查看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

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镇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也作“镇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

古玉器名。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又称“谷璧”。《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

“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玉器。《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圭璧见于王。”《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玉琥

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

玉虎

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参见“玉琥”。

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

“佩”亦作“佩”。玉作的佩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环玦

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玉带钩

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战国初期墓中,发现一件玉带钩,是目前已知较早的一件。在河北满城、江苏铜山小龟山等西汉墓及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中,均有玉带钩出土。

玉钩

玉制的钩,故名。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宋书·符瑞志下》:“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光禄勋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钩长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镂。”《列仙传·钩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

玉剑饰

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带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把铁剑,其上四种玉剑饰惧备,并有高浮雕玉饰。汉后,玉剑饰不多见;明清两代仿制较多。

玉珌

佩刀鞘上装饰。同“琫”、“鞛”。《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释文》:“琫,字又作鞛,必孔反,佩刀鞘上饰。”

玉琫

古玉器名。刀剑鞘口处的玉饰叫“琫”,琫对面的小方玉叫“珌”。《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传》:“琫,上饰;珌,下饰。天子玉琫而鞉珌,诸候琫而珌。

玉衣

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玉柙”。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镂后银镂、铜镂连缀而成。《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线、缯絮,壁珠玑玉衣。”从1946年在河北邯郸郎村汉墓中发现象氏侯刘安意的穿孔玉片开始,到1978年底为止,相继共发现玉衣22套以上,属于西汉的共11套,属于东汉的至少有十一二套,其中有5套保存比较完整,可以复原。

玉豚

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豚出土,造型和文饰较简单。用其随葬,主要是巫术的原因。

含玉

古玉器名。“含”亦作“晗”,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供)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死者口中就含有贝。据记载,春秋时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在死者口中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玉蝉作为含玉,在汉墓中发现较多。

玉蝉

古玉器名。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为蝉形,故名“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参见“含玉”。

玉节

玉作的符节,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与之玉节而走之。”

玉玺

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自秦以后,以玉为玺,为皇帝所专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

玉鱼

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银,佩以为饰。”又用作殉葬品。杜甫《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玉带

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分别官阶之高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本朝玉带虽出特赐,须得合门关子许服,方敢用以朝谒。”又:“本朝亲王皆服玉带。”《宋史·舆服志五》:“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见《明史·舆服志二、三》。清代惟特赐及一品用衔玉版带。见吴荣光《吾学录·制度》。

玉珠

用玉琢成的珠。《晋书·舆服志》:“后汉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玉藻

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蔬》:“天子玉藻者,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於玉,以玉饰藻,故云玉藻也。”《后汉书·舆服志·冕冠》:“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法,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 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在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1关于篆刻的诗词有哪些

1、清 丁敬《论印绝句》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2、宋 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

穰苴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夹气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

3、宋 强至《唐贤岳庙题名》

华岳金天庙,唐贤石阙题。

姓名留篆刻,冠剑落耕犁。

字体诸家杂,函封数驿齎。

几行犹壮观,丞相讨淮西。

4、宋 傅察《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气溢长空,弦诵低昂月映栊。

济济青衿成鲁变,洋洋泮水咏洙风。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纷纭赖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并,如今高誉满山东。

5、明 高启《姑苏杂咏 洞庭山》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2关于篆刻的诗词

1、篆刻未期益魏晋左思 《娇女诗》2、篆刻鼎彝将遍宋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3、雕虫篆刻道之华唐吕岩 《七言》4、儿童篆刻劳宋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5、篆刻鄙曹沈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6、篆刻诗书画近代陈三立 《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韵泮宫直宿早秋四首》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韩伯修 《洪山》9、更惭篆刻得初名宋强至 《刚叔以雅言题拙稿辄依韵和酬》10、姓名留篆刻宋强至 《唐贤岳庙题名》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强至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12、拈笔古心生篆刻宋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13、肯事雕虫篆刻新宋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14、阁序尚留唐篆刻宋释善珍 《送颜倅之江西》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释文珦 《游越》16、篆刻当碑打宋苏轼 《端砚诗》17、撰纪徽嘉篆刻丰宋苏籀 《楼枢密挽词二首》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萧参议游岳麓八绝》19、龟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20、秘篆刻青苍宋文同 《誓鬼碑》21、摩挲篆刻还嗟咨宋吴则礼 《田不伐玉磬歌》22、篆刻大精奇宋许月卿六 《赠朱野拙》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赠刘仲圭占牌》24、枣木已非真篆刻宋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25、一代词华归篆刻元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26、石壁篆刻犹堪摹明高启 《姑苏杂咏 洞庭山》。

3赞美印章的诗句有哪些

临江仙 寿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泺阳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来寿我同年。帝京贤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却别,我今早已华颠。羡君福禄正如川。印章金磊磊,阶树玉娟娟。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戏赠米元章二首(黄庭坚)

我有玄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

虎儿笔力能江鼎,教字玄晖继阿章。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黄庭坚)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砻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

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陆游)

已强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觞。

功名已判初心负,豪侠都无故态狂。

静觉此身犹外物,嬾思与世永相忘。

清泉白石生来事,曲几明窗味最长。

刘太尉挽歌辞(陆游)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

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鹧鸪天(张孝祥)

浴殿西头白玉堂。湘江东畔碧玉幢。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国山川解印章。随步武,谢恩光。送公归趣舍人装。它年若肯传衣钵,今日应须传寿觞。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释义):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赏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4赞美篆刻的句子

金石华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

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

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

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5形容“篆刻”的句子有哪些

1 他是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擅长书画、篆刻。

2 篆刻家的书画篆刻作品真是自出机杼、惊时动俗啊!

3 我朋友擅长书画篆刻与贝雕工艺品创作设计、制作研究和理论探讨。

4 参展的近千方篆刻品风格、尺寸、材质互异,或沉浑奇崛、方刚雄强,或厚重古拙、简淡清逸,从中可见海派篆刻的文脉延续、师承足迹以及时代烙印。

5 他篆刻的作品以丁敬为宗,能自出新意、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为人奏刀,流传作品不多。

6 婺源以其建筑、篆刻和油菜花海而闻名,、。

7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石、木、金属等材料上“写”汉字。它融书法和镌刻为一体,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

8 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9 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

10 篆刻的城落款在梅雨时节,青石城外一路泥泞的山水一笔凌空挥毫的泪,你是我泼墨画中留白的离别,卷轴上始终画不出的那个谁。

11 他出生于官商世家,幼年失怙,受仲兄李文熙发蒙,及长游津门名士赵元礼、唐敬严之门,学习诗词、书法与篆刻。

12 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曾经在田黄石上刻了一对“十全十美”的印纽,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3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早在邓石如之前,“印外”对于篆刻艺术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4 篆刻是一门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朝,那时人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皿或文件上,这样可以表明物品的所有权或象征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与地位。

15 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期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

参考资料

查查汉语词典:/hy/zaojuaspxq=%E7%AF%86%E5%88%BB&p=2

6描写篆刻的 词句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

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横幅的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箬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然而计算它的长度,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

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注释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

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

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

各:各自。具:具有。

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

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

7形容篆刻的句子

金石华彩

知白守黑

方寸之间

刀走凌云志

字形流云姿

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

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57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