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什么样子?

牛是什么样子?,第1张

牛族的动物体型粗壮,雌雄均具角。有5属。大都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其中包括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对人类非常重要的黄牛、水牛和牦牛。它们整体体质强壮,不善奔跑。颈、肩或背部常具有由脊椎的背棘支持并有发达的肌肉而形成的隆起;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

牛的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角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

常见种类

1、普通牛,分布较为广泛,数量极其多,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毛长过膝,能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及其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如美洲野牛、欧洲野牛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

5、黄牛,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在所有的家养中,牛是最复杂的一种,当然这里说的复杂并不是说它的结构复杂,在结构上,哺乳动物其实大同小异,而是说它的祖先,也就是驯化的前身。

在我们常见的家养动物中,鸡是由野生红原鸡驯化而来的,鸭是由绿头鸭驯化而来的,大鹅是由鸿雁驯化而来的,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但是到了牛除了分黄牛和水牛外,水牛还有多个分支,其中黄牛和水牛基本上以长江为界,南方多以水牛为主,北方多以黄牛为主,其中黄牛是由原牛驯化而来的,但家水牛就复杂很多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复杂的水牛家族

水牛和黄牛很好区分,它们的祖先差异太大了,黄牛的祖先原牛是牛属下的动物,而水牛是水牛属下的动物,二者是同科不同属的动物,差异跟云豹和老虎差不多,同样它们是无法杂交产生后代的,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而且原牛生活在草原上,而水牛栖息在近水的地方,每天几乎都会下水。

已经灭绝的原牛

从广义上说,所有名字中带有水牛的牛科动物都是水牛,包含了水牛和非洲水牛两个不同的属,我们在一些非洲野生纪录片中看到的与狮群搏斗的就是非洲水牛属下唯一现存的物种非洲水牛。

狭义上的水牛是牛科水牛属下所有动物的统称,曾经水牛有着多达18种,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有13种水牛已经灭绝,只剩下了5种,它们与非洲水牛最大的差异就是非洲水牛的角在头部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大的角盾,而水牛属下的动物是没有这一特征的。

在现存的5种水牛中,还包括了家水牛,除了家水牛外,其他四种为:低地水牛、山地水牛、民都洛水牛以及野水牛,这四种水牛的前三种体型都比较小,最大的是菲律宾的独有种民都洛水牛,它的平均体重在250公斤左右,它的牛角相对较短,且向后生长。

低地水牛体型比民都洛水牛的体型要小一些,平均体重在220公斤左右,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两个非常细的牛角,也是向后倾斜的,在它的咽喉部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月牙形斑块,四肢上也有明显的白色斑块。与其他水牛不同的是,低地水牛偏独居,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低地森林中,常在河边单独或者成对出现。

而山地水牛与低地水牛的外观比较接近,它们都有着圆锥形向后生长的牛角,而且它的主要分布地也在印尼的苏拉威西岛上,不同的是,山地水牛主要栖息在高海拔的山林之中,与低地水牛有着天然的地理隔离,而且山地水牛也没有低地水牛山上的白斑,体色以棕黑色为主。

显然我们的家水牛与这三种水牛的体型、外观差异太大了,所以家水牛的祖先就只剩下野水牛了。野水牛有着现存水牛属最大的体型,而且牛角也比其他三种水牛霸气很多,最关键的是它在基因上就是家水牛的祖先,不过,野水牛有两个亚种: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家水牛的祖先究竟是哪一种水牛呢?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下面接着聊。

家水牛的寻根问祖

家水牛是由野水牛驯化而来的,驯化的时间大约在距今6000年前,驯化的地点在中国和印度。野水牛又称亚洲水牛,它有两个亚种分化,其中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河流型水牛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地区。

从分布以及驯化的地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家水牛基本上都是沼泽型水牛驯化而来的,而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家水牛是由河流型水牛驯化而来的,

黑白相间的牛是:黑白花牛。

15世纪已闻名于世。在北美称荷尔斯泰因-弗里生牛或简称荷尔斯泰因牛。在荷兰和欧洲其他国家则称为弗里生牛。因其毛色黑白花片,又通称黑白花牛。

黑白花牛分为乳用和乳肉兼用两型。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所饲养的为乳用型;荷兰及欧洲其他国家饲养的为兼用型。中国黑白花牛由引进的种公牛与当地母黄牛杂交选育而成,偏于乳用型。

杂交改良:

荷兰牛改良我国黄牛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城市工矿区、交通沿线、沿海以及内地的许多省市的国营农牧场和集体农场养乳牛者为数很多,改良的效果也很突出,改良后的杂种较本地牛的体重约提高80%~100%。

杂种一代的年产奶量约为2 000~2 500kg,二代为2 700~3 200kg,三代以上接近荷兰牛的产奶量,约在4000kg以上,杂种牛比较耐粗饲,而且也可使役,三四代杂种牛经过横交,自群繁育已育成中国荷斯坦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42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