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不去健身房如果练背肌,还有吃什么对长肌肉有好处呢?

请问不去健身房如果练背肌,还有吃什么对长肌肉有好处呢?,第1张

2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1、俯卧撑,做的时候,两手位置尽量拉宽,胳膊与肩膀保持直线,身体下压位置尽量低,至少要让肩膀和手臂成直线。

2、半弯腰,面朝下,两手垂直地面持哑铃,两臂向两侧提拉,手臂保持笔直,当2条手臂成180度时,放下。

此2种方法都可以有效锻炼背部肌肉哦。

饮食的话:鸡蛋黄、牛肉、鸡胸肉(就是白白硬硬的那块)、虾(高蛋白)、鱼肉都很不错。

石斑鱼在鱼类分类上属于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因身上长有特殊的条纹和斑纹而得名。它是一种岛礁性底层鱼类,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是名贵海产之一。一般体长7~15厘米,体呈棕色,体侧有6条褐色横带,带间排列整齐,带的宽度大于两带之间的距离。背鳍1个;尾鳍圆扇形,有众多不规则的黑斑白背鳍、臀鳍浅**。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地售价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纵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一、生活习性

石斑鱼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鱼类和软体动物次之。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可发生性转变,一般先雌后雄,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区别出雌雄。每年从3月起开始产卵,有多次产卵的特性。据研究观察,青石斑鱼摄食周期一年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季的五月份,第二个高峰出现在秋季的八月份以后。

二、生长分析

据试验显示,青石斑鱼在水温22-30℃之间时,鱼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当水温下降到22℃以下19℃以上时次之;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还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再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壳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以下时,停止摄食,鱼处于静止不动状态;水温低于55℃时,出现死亡。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30‰左右。

三、生长期

在浙闽沿海是5月~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生长到商品鱼体重500克~750克需要 16个月~24个月,可采用两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体长10厘米的鱼种,养到入冬,体重达150克~200克,在网箱内越冬,一直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3月份~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到入冬前可养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养到第二年冬前体重 15公斤左右上市。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慢,所以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要大些。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的地方为沿海岛屿附近水质清澈、底质多岸礁、水深10~20米的 石缝间。近年来,随着“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和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相应地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石斑鱼目前是广大 群众所喜爱的鱼类品种之一,我国南方沿海各省把石斑鱼视为席上珍品,加之近几年来鱼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价格,出口市场的不断扩大,大大地刺激了石斑鱼养殖 业的发展。

第一节 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100厘米。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生性凶猛,喜吞食鱼类和虾类。捕捞期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这段期间为旺季。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低龄鱼多为雌性,高龄鱼多为雄性,繁殖季节在3-10月份,繁殖盛期为4-9月份。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一部份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多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50-80万粒,分多次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500-6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1000-1500克,三龄鱼体重达2000-30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400-500克,二龄鱼体重800-1000克,三龄鱼体重达2000-3000克。

石 斑鱼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石斑鱼肉中的蛋白 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特别是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石斑鱼育苗方法

我国养殖石斑鱼的苗种以前主要从自然海区钓捕,浙江沿海至海南沿海有赤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苗种分布。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苗种已供不应求。所以,近些年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现以点带石斑鱼(俗称青斑)为例介绍一下人工育苗技术: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可用人工养殖的成鱼或自然海区捕捞的成鱼。雌鱼选择体重5公斤~8公斤、腹部膨大而柔软者;雄鱼选择体重8公斤以上、轻压腹部能流出精液者。雌雄亲鱼按3∶1~8∶1的比例搭配。点带石斑鱼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体,其6龄才转化为雄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自然海区的生殖群体中存在雌多雄少的性比失调现象,而且养殖条件下培育高龄大个体雄性亲鱼的时间长且 费用也高,所以,亲鱼选择中的难题是性腺成熟的雄鱼不易获得。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的雄性亲鱼不足,可用外源性激素17-α不仅可以抑制卵黄生成,而且还可影响卵原细胞增殖和分化。对2龄~4龄鱼投喂50天药饵,每次剂量约5毫克/千克体重(累积量2413毫克/千克体重),可使性转变的雄性亲鱼流精率达935%,授精率达811%,胚胎发育正常。为解决雄性激素药饵投喂法因摄饵量不均造成的“性转变”效果不稳定和每天投饲费工、费时等问题,也可采用将17-α植入鱼体的雄性激素埋植法来诱导石斑鱼提早“性转变”。17-α可一次性埋植到3龄~7龄成熟的点带石斑鱼雌鱼内,40天~50天后雌鱼就转变为雄鱼鱼体,使石斑鱼“性转变”过程提早3年~5年。用它们的精液得到的受精卵的受精率达73%、孵化率97%,仔鱼发育正常,能达到人工繁殖的目的。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雌性高龄鱼的“性转变”时间比低龄鱼短,且较易获得释精的变性雄鱼。因此,在人工繁殖中应尽量选择较高龄的、个体较大的雌鱼作变性处理,效果较好。

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性成熟的雄鱼比较难得的问题,还可应用超低温冷冻法保存精液,在液氮罐中冷冻保存5个 月后的精液仍具有相当于鲜精的活力,不影响人工繁殖的效果。人工繁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在诱导产卵前,加强亲鱼的培育,促其性 腺发育至关重要。在室内水泥池中蓄养或暂养石斑鱼亲鱼,通过人工强化培育,每日换水和吸污,亲鱼不用激素催产就能自然产卵受精,可获得优质的受精卵。

二、催产

选择好的雌性亲鱼,用细塑胶管或挖卵器自产卵孔插入约3厘米~5厘米深吸出卵粒,置于载波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成熟程度,卵粒若易分离、卵浅**、饱满均匀、卵径03毫米~05毫米、加透明固定液后核已偏向动物极,则成熟度较好。雄性亲鱼轻轻压腹部有少许精液流出者成熟良好。石斑鱼精液量少,检查雄鱼成熟度时切勿挤压太重。催产剂有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LRHA+PG的混合物等4种。雌鱼用PG10毫克/千克体重~12毫克/千克体重或LRHA 60微克/千克。以上剂量一般分两次胸腔或背肌注射,第一次注射量占总量的2/3,两次间的间隔时间在水温25℃~26℃度时为24小时左右。雄性亲鱼注射剂量是雌鱼的一半,均在雌鱼第二次注射的同时进行。注射用水为06%氯化钠溶液,将催产剂溶解或制成悬浊液,注射液量为每尾亲鱼一次注射1毫升~2毫升为度。

三、人工授精和自然产卵受精

点带石斑鱼人工授精宜采用干法授精法。亲鱼注射第二针催产剂后10小时~13小时即可产卵,由上而下轻压雌鱼腹部,将成熟鱼卵挤入消毒过的白瓷碗中,反复5次~6次后即可将亲鱼轻轻放回亲鱼蓄养池中。随即再用同样方法将雄鱼精液挤入白瓷碗的卵堆上。石斑鱼精液很少,连挤5次~6次总计也不过1毫升~2毫升,但已足够用了。待最后一次挤精完成后,即用消毒海水浸湿过的洁净羽毛将碗中卵和精液搅拌均匀,约1分钟~2分钟后加入少量消毒海水,继续搅拌5分 钟后倾倒在消毒过的小脸盆中,加消毒的海水轻轻搅匀,静置片刻。所有受精卵都漂浮在水的中上层,死卵或未受精卵沉淀于底部。用消毒过的海水洗净受精卵,除 去多余的精子,以避免多精受精,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人工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杀死精子。由于石斑鱼属分批产卵鱼类,有连续多次产卵的 生殖特点。

如 果为亲鱼创造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的环境条件,就可以避免因人工授精时经常出现的卵子过熟或不够成熟的弊端,也可以减少因捕捞和挤卵、挤精液造成的对亲 鱼的伤害。所以,也可采用强化培育石斑鱼亲鱼的方法,促进亲鱼分泌激素,不用注射催产剂而能自然产卵受精,从而获得了优质受精卵,提高了仔鱼成活率,降低 了畸形率。自然产卵方式优于人工催产授精。产卵时适宜水温25℃~27℃,海水盐度32~35‰,pH78~85,产卵池面积50平方米,水深约15米,池上方用遮光幕遮光,水流量40升/分钟~50升/分钟。

四、孵化

石斑鱼产浮性卵,孵化应在环道孵化器或孵化缸中进行。孵化时鱼卵密度为50粒卵/升海水~100粒卵/升海水,水流速度以能使鱼卵或仔鱼漂浮为度。孵化用水必须清新,需经过沙滤和紫外光杀菌。水温保持在25℃左右,盐度30~33‰,并保持稳定。孵化过程中需适度充气,充气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海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中尽量清除死卵,以防水质变坏。点带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卵在以上条件下,自产卵受精后经过24小时可以孵出鱼苗。

第三节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方式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二、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三、养殖季节

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闽沿海是5月~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是4月~11月,海南是3月~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生长到商品鱼体重500克~750克需要10个月~12个月,可采用两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3月~5月份投放体长10厘米的鱼种,养到入冬,体重达500克~600克,在网箱内越冬,一直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3月份~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到入冬前可养到500克~700克上市,或者养到第二年冬前体重15公斤左右上市。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慢,所以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要大些。

四、养殖密度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五、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0。 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 行。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 优于硬颗粒饲料。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和54%时生长最好。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为50%。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或口径的一半大小,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投饲技术对石斑鱼养殖的效果影响较大。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小时~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二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下午5~6时进行。11月~12月、3月~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6%, 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时,应分批缓缓遍洒,等 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投饲还应讲究定 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六、科学管理

选 择合理的网箱和鱼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定期清除网箱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以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可以采用污损生物预防剂、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搭 配饲养污损生物的天敌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筛分,保持同一网箱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因为鱼类具有大鱼压倒小鱼生长的作用和饥饿时自相残食现象,所以应定 期筛分,使网箱内石斑鱼大小均匀。混养少量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这样,一是可清除底部残食和网箱上污损生物;二是因鲷科鱼类抢食性强,可激发石斑鱼食 欲;三是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加固铁锚和缆绳,定期检查网箱的破损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特别是台风到来之前,更应加强防御,做好 安全工作。定期监测水质,保护养殖环境。按国家颁布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来监测养殖用水,利于石斑鱼正常生长和肉质鲜美,预防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

第四节 石斑鱼病害的防治

一、寄生性疾病

1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20分钟或更长时间,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2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体色变黑。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30分钟~6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5天一次。有条件的最好能搬移到别的地方,避免重复感染。

3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4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3天,疗效较好。

5吸虫病 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6隐鞭虫病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01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杀灭。

7鲺 病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 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二、细菌性疾病

1烂尾病 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10月份,死亡率很高。主要的病原体为弧菌。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2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严重时可背肌注射消炎抗菌类的注射液等。

2溃烂病 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11月份。用FU(一种药物)浸洗3分钟~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3细菌性白斑病 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中草药类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三、其他病害

1营养性障碍综合症: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10月份,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

2增生性肾脏病 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占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

石斑鱼苗土池培育前的准备

1、池塘的选择。进行石斑鱼种苗生产以面积1-3亩,沙泥质底,保水性好,不渗漏,池底平坦可干晒的池塘最好。但也可在10亩左右,基本可排干的池塘中进行。选择的池塘要求位于取水方便,盐度稳定,污染少的海区。另外,交通、电力、生活要便利,周边治安好。

2、清塘。目的是杀死对石斑鱼仔鱼有害的动物和争食对象,如野杂鱼、虾、蟹等,清塘一定要彻底。

清塘前一般要排干水,使塘底暴晒一段时间,然后注入海水20-30厘米,以晶体敌百虫、漂白粉和茶籽饼作为清塘药物,使用的敌百虫浓度为3ppm,漂白粉为40ppm,茶籽饼为25公斤/亩。如不能排干则选用带水清塘,但要将水位降到最低,以节省清塘药物。

清塘时间:使用敌百虫在投放早期仔鱼的前15天进行,洒药时间安排在晴天的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行,准确计算水体,洒药后保持7天;漂白粉清塘可以随时进行,加水调成糊状全塘均匀泼洒。

3、肥水。目的是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为早期仔鱼提供足够、适宜的生物饵料。时间安排在产卵的当天或是敌百虫清塘后一个星期或漂白粉清塘后第二天进行。用60-80目的滤水网袋扎住进水管口,进水60-80厘米,施肥培养水色。

肥料采用化肥,用量为尿素5公斤/亩,过磷酸钙1公斤/亩,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四天后根据水色决定是否追肥,追肥使用复合肥,用量视透明度大小而定。

检查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要检查适合仔鱼开口的饵料生物的数量,若较少,可接种轮虫入塘1-2个/升。

要想提高引体向上得练手臂肌肉 肩部肌肉 二头肌 背部肌肉 哑铃锻炼给你平时练习方法一样10个1组 每次5组 做完一组休息2分钟这是练习手部肌肉俯卧撑5组同哑铃放法一样这是练背部肌肉和胸肌以及肩部肌肉如果你没酸痛涨的感觉就增加组数到酸痛涨为止这是为了拉裂肌肉让它从新生长每次练习完的半小时后吃两个鸡蛋一杯牛奶平时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如鸡肉 牛肉 鱼类这是长肌肉的 需半个月效果明显

黄格丫鱼?你说的应该是黄姑鱼吧。

鮸状黄姑鱼,隶属于石首鱼科黄姑鱼属,闽、粤沿海渔民俗称鮸鲈,体重可达25公斤~30公斤,肉味鲜美,鱼鳔还具有药用价值,畅销于国际市场。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在闽、粤沿海放养当年人工鱼苗,经189天网箱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15公斤,经360天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65 公斤,成活率达到934%。

  一、亲鱼精养 鮸黄姑鱼亲鱼的培育不等同于成鱼的养殖,培育优质的亲鱼必须精心管养。放养亲鱼的密度控制在1尾/立方米~15尾/立方米以内,使亲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亲鱼的饲料质量和日摄食量至关重要,必须选用营养价值高的蓝圆鱼参、金色小沙丁鱼、狗母鱼类和竹荚鱼作为亲鱼的日常饲料。4月~11月水温18℃~305℃时,亲鱼的摄食量为体重的12%~16%,早晚各投喂1次。12月至翌年3月水温 6℃~17℃时,亲鱼的摄食量为体重的2%~12%,每天投喂1次~2次。每年的10月至翌年4月为产前精养期,5月~6月为产卵和产后精养期。精养期间的饲料以新鲜和冷冻的蓝圆鱼参为主,金色小沙丁鱼为辅,不投喂变质饲料。每周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B。定期换网,保证网箱水流畅通。冬季定期检查并预防水蛭的寄生,使越冬期和产卵前的亲鱼不发病,以免影响性腺发育。

  二、催产和自然产卵 饲养亲鱼的网箱内套催产网箱,网箱深 2米,催产网箱面积视饲养亲鱼的规格而定。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且观察到亲鱼昼夜成群游到中上层,雄鱼发出"咕咕"的鸡叫声时,就可进行网箱人工催产。选择性腺发育良好、腹部膨大的亲鱼作为催产对象。雌雄性比为1∶1,催产亲鱼密度05尾/立方米。催产剂用LHRH-A和HCG混合激素加维生素 B12和维生素C注射液配置而成。雌鱼注射剂量:LHRH-A12微克/公斤鱼~18微克/公斤鱼和HCG120IU/公斤鱼~180IU/公斤鱼,雄鱼减半,背肌一次性注射,注射时间为16时~18时。网箱催产不同于室内催产,提高网箱催产率和受精率必须选好亲鱼,性腺发育不良的亲鱼暂不催产。掌握好性激素剂量,剂量多影响受精率,剂量少影响催产率。水温是影响性激素效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早期催产水温还不稳定,应特别注意恶劣天气水温下降时不能催产,尽量避免大潮水质浑浊时催产。注射催产激素后36小时~40小时能达到自然产卵。催产期间应防止亲鱼因网箱网目堵塞水流不畅引起缺氧,所以催产网箱要保持干净,并具备水泵冲水设施。催产网箱环境的光照度应保持在100lx以内,夜间手电照射或在网箱周围走动也会惊扰亲鱼追逐和产卵。发现产卵后,不能急于起网收集精卵,以免影响产卵效果。亲鱼从发情追逐到产卵结束约120分钟,其中追逐的时间约占2/3以上。产卵前雄鱼追逐强烈并发出短促的"鸡叫声",雄鱼的头部把雌鱼尾部顶到水面,此时常听见雌鱼尾部拍打水面的声音。一旦开始产卵,雌雄鱼游速减慢,而且尿殖孔靠的很近,头部朝着同一方向游进,完成自然产卵过程约20分钟~35分钟。

  催产网箱内的受精卵浮于水的上层,而非受精卵则沉于中下层,但由于亲鱼的游动有部分非受精卵也会浮到网箱的上层。催产期间若受雨水的影响,海水盐度降低,受精卵浮性下降,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常混在一起。受精卵的收集和运输必须预先配置盐度为33~34的海水,作为集卵和运输用水,使受精卵成浮性。受精卵的捞网用60目的尼龙筛绢制作。将受精卵装入双层塑料氧气袋,充气后运输。装卵量120克/袋~140克 /袋,运输4小时~5小时,成活率95%以上。

  三、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 受精卵运输到育苗场后,重新配制盐度为33~34的海水,再去除死卵,按10万粒/立方米~20万粒/立方米密度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孵化,采用充气微流水,孵化的海水盐度为25~30。

  1水泥池育苗 仔鱼出膜后放在水泥池中进行培育。接入小球藻,浓度为(50~60)×104个/升。仔鱼早期培育密度为05万尾/立方米~1万尾/ 立方米,每天一次的换水量为1/5~1/3。后期培育密度为03万尾/立方米~05万尾/立方米,每天一次的换水量从1/3增加到1/2。海水pH值 75~82,溶氧量55毫克/升以上,池水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系列饵料种类有:经小球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以及桡足类。

  2土池育苗 稚鱼全长13毫米~15毫米就可移到室外土池培育。土池面积以不大于10亩为好。放苗前做好清池消毒、进水过滤和肥水培育天然生物饵料工作。放苗时选择无风的晴天早晚进行。放苗点选在避风坐北向南的池边,放苗后每2小时~3小时投喂牡蛎浆1次,夜间不投料,灯诱桡足类作为补充饵料。3天~4天后,每4小时~5小时投喂1次,牡蛎浆、蓝圆鱼参肉糜加幼鳗饲料,用淡水拌成团状投喂。10天~15天后每天早、中、晚各投喂1次,饲料量增加同时延长投喂时间。每天进水1次,换水量20厘米~30厘米。

锦鲤的饲料有很多,知名品牌有神阳,大概在10-12元/500克。几乎所有的鱼饲料厂都有锦鲤饲料,价格在4元-15元/500克。评价锦鲤饲料的质量,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但是,锦鲤不同的时期用的饲料的分类不一样。主要有胚芽,以饲养幼鱼和冬季喂养为主育成,春季和一龄鱼喂养为主,追求鱼快速成长。增艳,以夏季和2-3龄鱼为主,追求鱼的色彩鲜艳。色扬,以秋季和土塘内喂养的大鱼为主,追求鱼体色优美,尤其是白质部分清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609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