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

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第1张

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

 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地震是不可阻挡的自然灾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知道一些防震的方法,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1

  一、原则:尽快撤离到最安全的地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二、分类指导:地震发生时怎么办

  学校人员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街上行走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

 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行驶的车辆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三、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四、地震对人体哪方面损害最大

  伤亡概述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可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有泌尿系统损伤。

 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

 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

 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

 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饥饿和缺水是地震死亡的原因之一。

  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要

 地震发生后第一位的事情是自救和互救,这样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巧暴露头部,清除灰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拉。

  急救原则

 1、 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2、 处理创伤性休克。

 3、 处理完全性饥饿。

 4、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五、地震逃生十大法则

教孩子应对地震防护手册2

  学会哪些技能沉着应对地震

 地震到来之前往往会有一些预兆,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发生地震时,牢记四大常识可多给自己一些生的机会。

 大地震时不要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12秒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门廊等跨度小的地方,紧靠墙壁,或是钻到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遇震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上,要降低重心,抓牢扶手,待车停稳、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被埋不慌等救援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同时通过光线、声音寻找出口。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找机会呼救,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很多人都是非常注重脊柱健康的,然而有些人却往往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脊柱出现骨折,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脊柱骨折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因此不少人都好奇怎么判断的脊柱骨折。那么怎么样判断脊柱是否骨折?脊柱骨折了应该怎么办?

1、脊柱骨折了应该怎么办

一、判断

1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者。

2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者。

3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者。

4正处于糨腰弓背时受到挤压力。北京307医院骨科范海涛

5背腰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或有隆起、畸形。

6双下肢有麻木,活动无力或不能。

通过询问病人与检查前4条有其中一条,再加第5、6条即考虑有脊椎骨折的可能性,即应按照脊柱骨折要求进行急救。

二、急救

1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固定不乱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三、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急救注意事项

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治并发症,特别要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1可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

2运送中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3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

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小枕头或衣物。

2、饮食方促进愈合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 可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有泌尿系统损伤。

  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

  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

  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

  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饥饿和缺水是地震死亡的原因之一。 

◆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要

  地震发生后第一位的事情是自救和互救,这样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巧暴露头部,清除灰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拉。

◆急救原则

 1、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2、处理创伤性休克。

 3、处理完全性饥饿。

 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地震防护要点

▲家庭

  家中应准备急救箱及灭火器,并告知家人所存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

  知道煤气(天然气)、自来水及电源如何开关。

  家中高悬的物品应绑牢,厨柜门闩宜锁紧。重物不要置于高架上,栓牢笨重家俱。

  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难处。

▲学校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讲授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柜子及图书馆的书架应架以固定。

▲办公室及公共场所

  经常检查防火和消防设备。

  规划有关紧急计划,并分别告知紧急情况及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室内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开关。 

  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保护头部,尽快躲在坚固家俱、桌子下,或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切勿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

▲室外

  站立于空旷处或骑楼下,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注意头顶上方可能有如招牌、花盆等掉落。

  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若在桥上或地下道,应镇静迅速地离开。

  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人身进附近骑楼下。

  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若在郊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学校

  躲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上下楼梯。

  如在操场,远离建筑物。

  如在行驶中的校车,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办公室及公共场所

  注意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吊扇)掉落下来。

  办公室中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俱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

  公共场所中,应小心选择出口,避免人群推挤。

  切忌急着冲出,请勿使用电梯。

  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检查家中水、电、煤气(天然气)管线有无损害,如发现煤气(天然气)管线有损,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责权单位报告。

  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

  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

  尽可能穿着皮鞋、皮靴,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

  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

  听从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

  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侵袭。

  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

  时刻注意余震的发生。

 脚脖子即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扭伤之一。那么大家知道脚脖子扭伤的急救方法吗以下是我分享的脚脖子扭伤的急救方法!

脚脖子扭伤的急救1

 一、主因

 脚脖子(即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扭伤之一。当下台阶,跳高,或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跑步、行走时常发生。

 二、主症

 主要症状有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皮下有瘀血斑及行一瞬间困难。足内翻时疼痛加剧,而足外翻则无疼痛。严重者韧带断裂,踝关节脱臼或骨折。

 三、急救

 1止痛:患肢抬高,局部冷敷,以减少疼痛和肿胀。亦可贴狗皮膏、活血消肿膏,并用绷带包扎,限制踝关节活动。

 2内服药:口服遗失打丸、七厘散、云南白药等。

脊柱骨折的急救2

 脊椎和内有脊髓,如有损伤常引起截瘫。

 一、判断

 1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者。

 2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者。

 3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者。

 4正处于糨腰弓背时受到挤压力。

 5背腰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或有隆起、畸形。

 6双下肢有麻木,活动无力或不能。

 通过询问病人与检查前4条有其中一条,再加第5、6条即考虑有脊椎骨折的可能性,即应按照脊柱骨折要求进行急救。

 二、急救

 1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固定不乱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三、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急救注意事项

 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治并发症,特别要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1可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

 2运送中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3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

 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小枕头或衣物。

扭伤的急救措施3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用枕头把小腿垫高。可用茶水或酒调敷七厘散,敷伤处,外加包扎。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

 注意事项

 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睛在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小腿骨折:外力打击或从高处跌下时脚着地,或者脚着地后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断方法:①脚往外扭。

②受伤后的小腿比没受伤的小腿短。

③伤处肿、痛,不能活动。

(2)急救要点:①牵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夹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块长木板条,一面垫上棉花或衣服,外缠布条,用来贴在伤腿的外方或下方,夹板的一头放到大腿上部,另一头放到足跟。用4条三角巾分别放在大腿,膝盖上、下方,脚脖子上方,连腿带夹板一齐扎紧,注意固定带放置的位置,一条在脚脖,另在膝关节的上下各一条,再在大腿根处放一条,一共4条。夹板外面要用布块或软毯裹住。

如用两块夹板,夹住伤肢的内外两面(板和腿之间一定要垫好棉片或布块),这样,更牢靠,更结实。

③运送:病人应该仰卧在担架上,运送至医院。

五、脊柱骨折如何急救

由于脊椎管内有脊髓,如有损伤常会引起截瘫。

(1)判断方法:①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

②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

④正处于弯腰弓背时受到挤压。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畸形。

⑥双下肢麻木,活动无力。

(2)急救方法:①如伤者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拽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

②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两侧,使其固定不乱动。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应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体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搬运时需3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3人都蹲在伤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④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止并发症,特别要以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途中应严密观察。

1、急救: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2、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其固定不动。

3、如胸腰脊柱骨折,使伤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4、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

5、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治并发症,特别要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1)可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

(2)运送中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3)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

6、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小枕头或衣物。

由于脊椎管内有脊髓,如有损伤常会引起截瘫。

(1)判断方法

①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

②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

④正处于弯腰弓背时受到挤压。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压痛、肿胀,畸形。

⑥双下肢麻木,活动无力。

(2)急救方法

①如伤者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硬拉强拽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6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

②颈椎骨折要用衣物、枕头挤在头两侧。使其固定不乱动。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应使伤者平部硬板床上,身体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作,具体做法是:三人都蹲在伤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动作,将病人仰卧似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

④身体创口部分进行包扎,冲洗创口止血,包扎。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止并发症,特别要以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途中应严密观察。

gt;gt;gt;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 可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

伤亡概述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 可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有泌尿系统损伤。

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

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

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

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饥饿和缺水是地震死亡的原因之一。

◆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要

地震发生后第一位的事情是自救和互救,这样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巧暴露头部,清除灰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拉。

◆急救原则

1、 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2、 处理创伤性休克。

3、 处理完全性饥饿。

4、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火灾的逃生方法]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800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