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杂技柔术训练

儿童杂技柔术训练,第1张

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

坐在地上,双腿并拢,上肢向前,脸贴到腿上,如果软一点的孩子,大人可以压压一下他的后背.

双腿分开,上肢向前,软一点的孩子,可以把腿做成一百八十度,如果不行,不可强行压.

很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想学杂技啊?

你说的动作叫“墙脸”,我原来也练过,首先腰要有一定的柔软度,趴在地上的时候,两手撑住地面,身体用力往后卷(抬头),然后放松,利用身体的惯性,两腿往前卷过去,接触地面,两手用力把身体撑起来,就形成一个下腰的姿势了,起身动作就完成了。你说的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墙脸”动作,只需要做一半,两腿过去之后,把腿伸直,抬头,只要有软度,这个动作并不难的,建议可以先让家人或朋友在旁边帮忙把两腿卷过去,多试几次,找到感觉就可以了,要多练,祝你成功进入高级舞蹈班!

除掉个体差异,每个人练成柔术所需的时间都差不多,练习的时间积累够了,就能够达到相应的水平。用多长时间练成柔术应该取决于练习者自己,可以计划三个月练成,也可以计划一年练成。所以,练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各方面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一鼓作气地练成。练成以后保持水平所需的时间不多,你也就自由了。

如果想在三个月内练成柔术,每天最好练习四次:早饭前,上午十点,下午四点,晚饭后,每次练习时间一小时左右。每次练习时要先做些热身活动,然后高强度地练,高强度地练后再做些放松动作。对于已经退休的练习者,这样的练习应该没有问题。如果还在工作,那至少早晚各练一次,在半年,顶多一年的时间里也是可以练成的。

不论是高密度安排时间一气练成,还匀速前进,渐进练成,都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每天都练,不可间断。

软功柔术练成之后,想保持水平并不难,每天早晚各练习20分钟就可以。软功柔术是不容易“回功”的功夫,所以突击一段时间,把软功柔术练成后,就可以享用终生,到了七老八十,也可以做出柔软的动作。我可以说,练习柔术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已经是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所认可的事情。

在心理学中谈到记忆时,有一个分类的方法:即思维记忆、运动记忆。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思维记忆有被遗忘的可能,但运动记忆是一生不忘的。比如,一个人少年时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后几十年不游泳、骑车,一旦需要游泳、骑车,马上行动起来没有障碍。柔术也属于运动记忆,根据心理学的规律,练成后一生可以不忘。

推荐的动作共七个:

  1压前腿。将腿架在与肩一样高的地方,腿要伸直,上身前俯压向腿部。用下颏去够小腿的前面,当下颏能接触到小腿的前面,就可以完成竖叉180度的动作。如果疼痛,可以给腿的下面加热。

  2压旁腿。将腿架在与肩一样高的地方,腿要伸直,上身侧俯压向腿部。用脸的侧面去够小腿的前面,当脸的侧面能接触到小腿的前面,就可以完成横叉180度的动作。如果疼痛,可以给腿的侧面和下面加热。

  3双压后腿。跪坐,两脚分开,臀部坐在两脚中间,上身向后仰,直到能躺平。开始后仰不能躺平时,可以靠到床头或墙上,逐渐加大后仰的幅度。如果疼痛,可以给腿前部的肌肉加热。

  4单压后腿。面向墙壁坐,将一条腿弯曲在前,膝盖顶墙,另一腿向后伸直。双手推墙,上身后仰,直到可以看到脚,就可以轻松完成竖叉180度的动作,同时对完成后曲有相当大的帮助。

  5劈竖叉。竖叉对于初练者是剧烈的动作,一定要小心,不要急于求成而拉伤肌肉。在体侧摆两把椅子,双手撑椅,缓慢下压,到一定程度要双手撑住。

  6坐劈横叉。这个动作用文字表述比较困难,但它又是个人练习时相当有效的一个动作,试着用文字描述一下。老式的钢管架子的床,宽度在15米左右,摆在卧室里床头与墙壁距离一般在1米左右,手扶床架子上横管,两腿伸向左右,让床架子的两根立管挡住双脚,此时臀部已靠在墙上,慢慢向下坐,直到坐在地上,此时双腿已横劈开100度左右。在可以忍受后,逐步在臀部后面增加东西,使下坐时的角度逐渐加大。如果疼痛时,可以给大腿内侧的肌肉加热。

上面的表述只是举一个例子,有类似的地方均可。 这个练习效果非常好,既可以很快加大劈横叉的角度,又可以一个人练习,还不会对膝部造成伤害。

总之,坐姿向两边展开双腿的横劈叉练习比展开双腿向前俯身的横叉练习要安全。

俯劈横叉。坐,双腿向两侧分开尽量大,双手前撑,身体缓慢前俯,直到双腿平伸在两侧,身体和大腿内侧紧贴地面。这个动作是各种柔术练习资料中常常介绍的、很常见的一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对膝部的横向扭动是相当大的,很多时候,上身已经贴地,脚尖还在朝上。因此,这个练习很容易对膝部造成伤害,初练者要特别注意把握度的问题,千万不要硬来,只要膝部感到不适就停止,随着膝部的肌肉慢慢拉长再加大幅度。

杭州亚运会的柔术项目特指巴西柔术。

巴西柔术介绍:

巴西柔术(葡萄牙文:Jiu-Jitsu Brasileiro;英文:Brazilian Jiu-Jitsu)是一种专攻降伏,以擒技见长,综合格斗竞技与系统自卫于一身的武术。

二十世纪初,肩负拓殖巴西使命,来自日本讲道馆嘉纳治五郎门下的前田光世,将包括(讲道馆柔道)寝技(降伏)战术在内的柔道技术,传授给了巴西人卡洛斯·格雷西(葡萄牙文:Carlos Gracie)与鲁伊兹▪佛朗萨(葡萄牙文:Luiz França)。

此后,前者家族中的名将——艾里奥·格雷西,从竞技和实战角度出发,总结出以摔、拿为基础技能,循环、渐进式降伏为基本战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为指导性战略方针的柔术新流派。

如今,巴西柔术不但占据降伏式摔跤(英文:Grappling)战技的半壁江山,更成为综合格斗摔、拿等技战术中的基本元素和组成部分,因此享誉全球、风靡武林。

风格特点:

巴西柔术没有固步自封的陋习,没有模式化的对练套路,练习它更需要创新思维,因为所有的技术和整个身体在对抗时就像一盘棋。它讲究力,但不过分强调爆发的蛮力,每次用力都有明确的发力点、支点,着力点,可控性很强以弱胜强。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巴西柔术的技术强调有效利用杠杆的原理,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力气,将沉重的对手撬起,并产生巨大的力量。杠杆的运用,可以让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保护自己不受个子大、体重大,身强力壮者的侵害。

巴西柔术为武术界带来了革命,成为全世界武术界最受欢迎的武术之一。那些希望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自卫武术的人们,可以在巴西柔术中,找到最有效和简捷的答案。

印象中上步夹颈是很厉害的招式。巴西柔术讲究破坏力,对于关节有很大的伤害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在1993年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UFC)上,霍易斯·格雷西获得冠军,巴西柔术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终极格斗大赛,是使不同门派的武术家进行无限制规则的比赛。

尽管霍易斯·格雷西体重最轻,他还是接着又赢得了三次终极格斗大赛的冠军,并且是在终极格斗大赛历史上惟一一位在一晚上连续赢得四场比赛的选手。目前,格雷西在搏击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他使用的巴西柔术这种独特的扭斗技术,被称做“格雷西柔术”或“巴西柔术”,其内容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上的:

1你的对手比你高大、强壮。

290%的真实打斗是在扭斗和倒地后结束的。

从这两个假设出发,格雷西家发展出一套为武道界带来革命的打斗体系。同其他武道流派不同,巴西柔术是比较新的。格雷西柔术学校在1925年才开始对外传艺,通过75年的实践,格雷西们在巴西不断改进、完善柔术。仅仅在近10年的时间里,巴西柔术才被国际所接受和认识。

巴西柔术的技术强调有效利用杠杆的原理,使用者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将沉重的对手撬起,并产生巨大的力量。杠杆的运用,可以让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保护自己不受个子大、体重大、身强力大的对手的侵害。实践证明,柔术选手在格斗比赛,如UFC中占有优势,表明这种武术是有效的。多数的综合格斗技的选手,多兼练柔术,也证明这种武术在赛场内外的实用性、有效性。

统计表明,多数真正的打斗是在双方扭斗后倒向地面结束的。当对手力量和个头都占有优势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果你不知道倒地后如何防卫身强力大的对手,会遇到极大的麻烦。柔术是少有的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地面格斗”这一真实打斗难题的武术。在街头,没有裁判监督叫停,没有体重区分,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回合和规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在批准的拳赛擂台上,按照规则面对商定的对手的比赛,同大街上有人想揍死你的街头打斗是不一样的。您怎样才能防止比你壮、个头高、身强力大的家伙把你摔到地上,骑在你身上,用他可以用的任何东西袭击你呢?在巴西柔术中,可以找到有效和简捷的答案。

巴西柔术的历史

柔术的起源

柔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在现在流行的巴西柔术中使用的众多打斗技术,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功夫,印度、希腊角斗术,埃及打斗技,美索布达米亚搏斗术中找到踪迹。

实际上,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中,有很多的壁画,其中描绘的武术技术与现代的巴西柔术如出一辙。有些学者推测:武术从亚洲的中国等传播开来,由僧侣及士兵带到世界各地。这些战斗技术成为封建统治者在战场使用的、武士阶层擅长的格斗技。

巴西柔术源于日本柔术,柔术拥有大量格斗技术,包括打、投、关节技及绞杀技。“Jujutsu”柔术的意思为“柔的法则”,它适用于所有日本武术体系,“柔”即利用灵活性。柔术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杠杆,而非与对手抗力、比力。柔术练习者会选择使用技术,让对手屈服或耗尽其体力,最终将其制服。然而,在古时柔术被视为次要的格斗术。因为多数武士首先使用刀剑,并将刀剑术视为最重要的武术。因此,日本柔术形成多种打斗体系,各自体现一部分最原始的技术及策略。有两个例子,柔道,侧重于摔;而空手道则重视踢、打。

在Edo时期(1603~1867),随着日本内战的结束,柔术开始流行起来。经过几百年的战争,武士们已精通武术,在战争中使技艺更精湛。劳动阶层出现了,柔术成为日常的必需品,许多技术开始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曾在战场上使用的自卫术现在在赌馆、市场、茶楼中使用。19世纪,柔术已成为成形的徒手格斗术,用来对付持械或徒手的对手,有些侧重于地面扭斗,有些则重视踢打。19世纪以来,日本共有700多种柔术门派。

战争对柔术发展起了很大影响,将打斗术变成武艺,并带来技术的革新。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很多柔术派别逐渐失去了实用性。没有了战争,武士阶层及战斗性武术也不再需要,剩下的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自卫术。很多柔术学校开始推行现实的训练方法,而其他的柔术学校只有关门了。在Meiji复兴后(1868~1912),战斗性质的柔术已在日本几乎消声灭迹,令人感到幸运的是,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将柔术从失传的边缘拯救出来。

前田光世与格雷西-巴西柔术的渊源

柔术大师前田光世将地面格斗的法则介绍到巴西。前田被誉为“打斗伯爵”,是古柔术及Kodokan柔道的专家。前田非常擅斗,并参加各种比赛检验自己的技术,他经常参加全接触的打斗赛。他是个小个子,身高5英尺5英寸,体重154镑,尽管如此,他的技术精湛,据说在他一生中只输过一次。1914年,受日本政府委托,前田来到巴西,帮助日本移民建立移民地。此时他受到卡斯托·格雷西的帮助,后者是拥有很强政治背景的成功商人。前田同这个苏格兰移民成为好朋友,于是,将自己的柔术知识传给了格雷西的几个儿子。

卡洛斯·格雷西(1902~1994),当时17岁,为卡斯托的长子,接受前田的训练。记录上显示卡洛斯同前田学习的时间有限,可能只有两年至四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成为一个柔术大师,似乎不可能。从历史记录看,前田对格雷西两兄弟传授了柔术基本技术、扭斗者应掌握的总体策略及赢得和控制打斗的方法。这些策略是前田自己在参加无限制格斗中获得的体验。此外,格雷西们采用了前田的训练方法——自由格斗训练,和用真打实斗作为验证技术实用性的哲学思想。但很多柔术及在实战中的应用,是由格雷西们自己发展的。卡洛斯传授柔术给他的兄弟奥斯瓦多、卡斯托、若阿、尤葛和艾里奥。在1925年,格雷西们在Rio De Janiero建立了格雷西学校。前田在巴西继续旅行并周游世界,而年轻的格雷西们研究出技术的细节,前田不会想到格雷西会脱颖而出,成为现代最伟大的格斗体系。卡洛斯退休后,开始为其兄弟做经纪人,“成为营养学家”,研究出“格雷西瘦身法”。

艾里奥·格雷西(1908至今)是兄弟中最小的。他非常瘦弱,经常头昏。大夫不允许他进行激烈运动。艾里奥受卡洛斯的管教,经常看哥哥们练柔术。一天,卡落斯未能给一位学员进行单独训练,艾里奥自愿为哥哥代课,艾里奥利用技术来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这个学习者被艾里奥的技术折服,从此要求艾理奥正式教他。在教授时,艾里奥发现了很多以小克大的技术。

当时,有很多技术在真实打斗中没有检验过。艾里奥对这些技术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像他这样的小个子格斗者(140磅)。他添加新的技术,去除那些需要用很大力量或实战中不实用的技术。同前田一样,格雷西兄弟对所有门派公开挑战,无论体重,不限时间。有一次,格雷西竟在巴西最有名的报纸上登广告:“如果您想头破血流,骨断筋折的话,你可联系我们格雷西。”

无限制格斗几乎没有规则与时间限制,无限制格斗只有击倒对手或让他投降后才结束。格雷西接受了重多挑战,并用所学技术在实战中检验。以艾理奥为首,格雷西兄弟不断掌握最直接有效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艾理奥成为兄弟中最厉害的选手——家族冠军。他成为改革者,发展了新的技术和策略,完成了从“日本柔术”至“巴西柔术”的演化。

艾里奥参加了职业的比赛,他挑战过日本柔道、柔术选手,职业摔跤手,拳击手及马路打架专家。他是第一个在西方世界于1932年打败日本柔术大师Namiki的柔术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92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