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第1张

  意义

  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初创法治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

  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

  《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结局,而且预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命运。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我们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九大总督中末世总督的结局。

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所以,清廷对东三省非常重视,专门设置盛京将军一职,主要由旗人担任,负责全权管理东三省的军政事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将军,改由东三省总督管辖。

1911年,曾经担任过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再次回到了东北,成为了最后一位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任职期间,重用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坚决拥护清朝统治,反对共和,并对革命人士进行了残酷镇压。

1912年,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虽然表示了赞成共和,还是被解除了职务,被迫隐居青岛。

此后,赵尔巽在袁世凯的拉拢下,出任清史馆馆长一职,负责编撰《清史》。直到1927年,《清史稿》编撰完成,赵尔巽也在同一年去世,享年83岁。

虽然历代正史,都遵循下一代编撰上一代的惯例,但是,编撰《清史稿》的赵尔巽,因为是清朝遗臣,并且对清朝的感情很深,所以,不免会美化清朝呀。

二、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的管辖区域,在京畿重地及其附近,所以,在东三省总督设立之前,直隶总督是各大总督之首,也是最受皇帝重视的总督。

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确有点“惨”。他的前任陈夔龙,因为不愿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民国政要,称病告假。

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两个人因此有了姻亲关系。于是,袁世凯就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同乡加亲戚,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所谓署理,就是暂代的意思,还没有转正。

结果,张镇芳刚刚做了10天直隶总督,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袁世凯赶去了河南,做了河南都督,负责镇压豫西白朗起义,同时取缔革命党。

张镇芳因为办事不利,被袁世凯撤职。之后,张镇芳支持袁世凯称帝,又支持张勋复辟。在复辟失败之后,张镇芳被逮捕入狱。但是,张镇芳人脉甚广。经过多方通融,最后由其养子张伯驹,以他的名义捐了40万元赈灾款后,获准保外就医。他在天津待了3个月后,重获自由。

此后,张镇芳不再涉足政治,而是专心商业,先后担任了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年70岁。

三、两江总督张勋

清朝两江总督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而末代两江总督张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张勋是清朝的死忠,任江南提督之时,奉命镇守江宁,坚决对抗革命军。清政府因此授他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之职。

张勋为了表示忠于清朝,所部全部保留发辫。因此,他被称为“辫帅”,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

张勋拥护袁世凯称帝,之后,又谋划复辟清室。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废帝溥仪复辟。12日,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宣告失败。张勋被通缉,先后逃入了荷兰使馆、天津德租界避难。第二年,张勋被北洋政府特赦。

此后,张勋也投身商业,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据不完全估算,张勋的资产最后达到五六千万元之多。

期间,张勋拒绝了北洋政府的邀请,不再出仕。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身保留辫子。溥仪得知后,赐谥号“忠武”。

四、两广总督张鸣岐

1910年,张鸣岐在奕劻的支持下,署理两广总督,并在1911年4月授实职。

张鸣岐残酷镇压了同年爆发的广州起义,杀害革命党人四十三人。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震动。原本,他被推举为了广东都督,却辞而不就,潜逃日本。

袁世凯时期,张鸣岐回国效力,并支持袁世凯称帝。

护国战争爆发后,张鸣岐隐居上海法租界,之后移居天津租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鸣岐勾结日本人,成了彻彻底底的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鸣岐在民众的声讨咒骂中病死,留下一世骂名。

五、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作为一名满人,且身为最后一任闽浙总督,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吧。

松寿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任闽浙总督之职。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也准备发动起义。当时,有人劝告松寿交出大权,响应起义。但是,松寿坚决不应,表示要反抗到底。

1911年11月8日晚间,起义爆发之后,松寿组织旗兵奋力抵抗,最终被击溃。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

虽然松寿是一名顽固派,但是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自杀,至少对于清朝而言,他尽忠了。清廷得知松寿战死的消息,赐谥号“忠节”。

六、湖广总督瑞澄

原本,湖广总督在瑞澄去职之后,清廷就任命了诸如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就任。但是,这些人全部未到任,瑞澄就光荣的成为了末代湖广总督。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著名的博尔济吉特氏后人,大学士琦善之孙。

瑞澄为官之后,治理地方,整饬军纪,皆有成就,并且主张君主立宪,属于相对开明的改良派。不过,因为出身问题,他坚决抵制革命党。

1910年,瑞澄升任湖广总督之职。第二年,他得到了一本由汉口俄租界巡捕查获的革命党名册。瑞澄不听时任湖北布政司陈树屏的劝告,执意按册抓人,获三十二人,杀三人,导致第二天爆发了武昌起义。

瑞澄弃城而逃,被清廷革职。后因惧怕被治罪,逃往日本。1912年,清帝退位后,他返回上海,并在1915年病逝。

七、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同瑞澄一样,也是满洲正黄旗人,为末代陕甘总督。

1909年,长庚调任陕甘总督。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西安等地也开始响应。

长庚当时联合伊犁将军志锐,陕西巡抚升允谋划迎溥仪西迁,占领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谋求发展。

原本,升允率军反攻,连下十余城,可是清帝却宣布退位了。长庚等人只得服从旨意,交出了印信。之后,长庚回到北京,拒绝了袁世凯让其出任北洋将军的邀请,赋闲在家。

1914年,长庚病逝,旧清廷赠其谥号“恭厚”,北洋政府也派人吊唁。

八、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汉军正蓝旗人,1911年获任四川总督之职。

当时,湖广、四川地区,正在轰轰烈烈的闹保路运动,反对清廷将铁路国有化。而四川尤甚,一度发生了冲击总督府事件。赵尔丰下令镇压,酿成了血案。

赵尔丰此举招致了更多的反对和围攻,而川军不愿继续受命镇压,清廷只得调湖北新军入川平乱。这也导致了武昌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赵尔丰因平叛不利,被免去了四川总督一职,留任边务。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独立,赵尔丰交出了政权。后来发生兵变,赵尔丰一度重新掌权,后被进攻总督府的士兵擒获斩首。

赵尔丰就任四川总督数月,就不明不白的死于兵乱,看来此人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差。

原本在赵尔丰之后,清廷先后派了岑春煊和端方接任四川总督之职,而岑春煊未到任,端方则在赴任的途中被杀,实际也未到任。赵尔丰就光荣的成了末代四川总督。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

这位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也出身名门,是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之子。

1909年,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应该是受到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李经羲的思想很进步。他在云南兴办实业,启用蔡锷、唐继尧等留日学生,创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时,主张清朝实行宪政。

李经羲对改革抱有希望,所以,对于镇压革命党就很不积极。正因为此,当革命党在昆明发动起义时,李经羲轻松被俘。这……识时务者为俊杰么,该打酱油的时候,就要打酱油么。

后来,在蔡锷的指示下,李经羲获释,逃往了上海。

北洋政府成立之后,李经羲一直为北洋政府出谋划策,先后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政府任职。段祺瑞被罢免国务总理之职后,李经羲甚至一度出任总理之职。之后,因为张勋复辟,李经羲内阁迅速解体。

此后,李经羲经天津,再次逃到了上海。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

清朝末代总督的大结局

清末九大末代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战败自杀,也算为清朝尽忠了;四川总督赵尔丰兵变被杀,死于能力不足吧,其功过自有人评说;只有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讨伐声中病亡,得了一世骂名。

其余的六人,不管如何折腾,是也罢,非也罢,都是内部之争。在失败之后,都保持了低调,也都得了善终。

所以,还是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了自己的理想,抗争过了,发现已经过时了,那就不如顺应形势吧。而末代总督们,最终都要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犟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

前期准备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起义经过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犟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缐,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覆的进攻,终於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应该说,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中国的一个伟大事件,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当之无愧的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

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同盟会员),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24 武汉光复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1911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9月7日,四川总督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9月25日,吴玉章等人领导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秘密泄露。并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晚清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70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