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第1张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1

 辛亥十八景,包括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辛亥革命遗迹,以及首义南轴线景观、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很多游客前往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的起义门、楚望台等辛亥十八景景点旅游参观,提前感受武汉那段辛亥往事。2011年10月6日,我有幸到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参观,深受教育,感想深刻。

 原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又称“红楼”,是鄂军都督府办公地。2002年成立博物馆并挂牌。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2011年10月6日,就在红楼对面,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正式开展了,新馆就如一艘气势磅礴的飞船横空出世,气势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胜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其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除了有“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色,还能看到红色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博物馆外墙采用“楚国红”颜料,庄严肃穆。馆内设置了四项主要功能;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武汉近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以及综合服务。如此雄伟壮观的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必将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这种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会的技术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陈列中,可见大量的微缩景观,让人感觉仿佛进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惊叹的是多媒体呈现首义之夜之场景,让参观者看到“起义士兵”的走动,听到他们在“干大事”之前的窃窃私语。还有用沙盘再现的旧武昌城全景,并用多媒体展现首义之战全过程。让人感觉一脚踏入沉重的历史。归纳起来,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共有八大看点,下略为大家表述一二。

 一,国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序厅内,中国室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扑面而来,武昌首义志士们前仆后继,耳边似乎能听到他们疾行的脚步声……整座雕塑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部分,涵盖“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元素。其中表现武昌首义的雕塑部分,起义的士兵队伍从浅浮雕、高浮雕到圆雕,逐渐推进,首尾呼应,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体现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

 二.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步入第一展厅,两面条约墙向头顶压来,《南京条约》等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条约墙尽头是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满清帝国大厦将倾,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一展厅后面展示戊戌政变后,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在汉口组织自立军,预定8月9日在鄂、徽、赣、湘同时起兵,拥护光绪皇帝重新当政,但因经费不济、未能统一行动而失败。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唐才常被捕于汉口,并在1900年8月22日就义于武昌紫阳湖畔。“唐才常汉口被捕”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唐被绳索反手捆绑,在紫阳湖畔的草木间不屈地瞻望远方,慷慨激昂的就义蜡像栩栩如生。而秦力山在日本结识孙中山,转而投身革命,展厅中有1901年孙中山与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的合影。

 三.“孙中山赴檀香山”复原场景,这是根据孙中山自述“十三岁随母往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而以真人比例还原的场景。1878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从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开始求学、行医、开创革命事业的历程。“孙中山赴檀香山”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着的母亲在轮船上,凝神远眺大海,船下沿有灯光闪耀,声光电融合,颇有波光粼粼的效果。1894年11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创建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四.同盟会誓词写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确定为同盟会纲领。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图为底,同盟会各分部的地点群星闪耀。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誓词十六字纲领,一笔一画写在天幕上,直入民心。展厅中有孙中山与布鲁塞尔中国留学生石瑛、马君武等人的合影,以及孙中山与芝加哥同盟会员黄三德等人的合照。在展厅中间最为特别的是有一个大圆台,盘面上是展示长江把武汉分成三镇的近代工业的地图和面貌,手一触摸,地图、、文字介绍就显现在眼前,如汉阳铁厂、武昌造币局等,非常直观便利。

 五.“花园山聚会”镶嵌在墙内,进入第三展厅,仿佛进入了武昌城内小巷,耳边传来一阵阵狗吠声和蛐蛐叫,暗夜黑影里弥漫着重重杀机,“花园山聚会”微缩场景镶嵌在墙内玻璃里。只见留日回国的吴禄贞等人借武昌花园山李廉方寓所为聚会点,此为1903年5月,吴禄贞邀集曹亚伯、李书城、冯特民等主要成员畅谈革命方略,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派遣知识青年进入新军。武昌花园山聚会虽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在湖北军界、学界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六.180度环幕影院还原“第一枪”,青石板、老屋、古树、小巷茶馆、德和酒庄、街上奋勇当先的革命党人……一幕幕微缩实景,1911年10月10日那晚惊心动魄的一幕如在目前。当晚7时许,城外塘角辎重队纵火为号,8时许,城内新军工程营八营革命党人打响首义“第一枪”,新军官兵和军事学堂学生等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楚望台、控制中和门,部署攻打湖广总督署的战斗,一系列历史事件实景得到真切还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环幕影院,放映的是专门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的影片《武昌首义》,还原了10月10日那夜武昌起义全过程的真实影像,而在银幕下方是硕大的大型电子沙盘模型,展示了武昌旧城风貌,观众可以想象当年先烈们在此上演的传奇故事。

 七.巨幅油画“黎元洪祭天”,第四展厅是展览“创建共和”主题,进门就是巨幅油画《黎元洪祭天》。10月11日上午,起义军攻占武昌城后,在原湖北咨议局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获绝大多数人赞同。革命党人李翊东代黎元洪签署了第一份安民告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黎布告》。1911年10月17日,都督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登坛祭天,大典振奋了民军士气,激励了革命热情。画面上,黎元洪一身戎装,目光坚毅,显露了黎元洪军务娴熟、为人厚重的一面。此展厅同时展出了有关黎元洪的一组文物,如黎元洪大总统入殓服饰、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章、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大都督印等,让人怀想“创建共和”的艰辛历程。

 八.脚步触摸全国起义地图,刘家庙之战拉开了阳夏战争汉口战役序幕,1911年10月18日凌晨三时,民军向盘踞在刘家庙一带的清军进攻,肉搏至车站附近受阻。下午三时再度轮番冲锋,清军乘车逃跑,次日民军攻占刘家庙车站。展览用声光电手段,营造了枪炮齐鸣、慷慨悲壮、气贯长虹的场景。展厅中,黄兴“笃实”押角章、睡衣等,湘军步队独立第九标阳夏血战纪念章、沪军都督赠名誉章、康有为为吴兆麟题词横幅“为民兴利”,黄兴骑马率民军指挥阳夏保卫战雕塑,无不反映当年的实况。展厅中,走路时不经意间脚踩着互动版晚清地图,响应湖北的省份会亮起蓝灯,直隶、山东、河南、甘肃、新疆、东三省等纷纷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此外,还用一面墙展示了宋教仁、林森、马君武等人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孙中山就职典礼现场复原颇具气势。

 参观完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和众多参观者一样深受教育,感想深刻。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以辛亥精神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信心,勇于进取,甘愿奉献,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一切力量。辛亥革命,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序幕,使中国历史步入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烈,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以“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革命精神。以鲜血和生命开展这场伟大的革命,其光辉业绩彪炳千秋,值得后人永远歌仰、怀念。我们要深刻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自然是黎元洪。他半推半就当了这个都督,这一点,历史课本里说过了,很多人都知道。不过,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表现的具体细节,在课本中不可能呈现多少。

黎元洪对武昌起义的贡献很不打的小,因为革命军是在起义成功占领全城之后才找到他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那些有职位有身份有名望的人才能镇得住场子,而当时的武昌城,官儿最大名气最响的也就是黎元洪了——第21混成协协统,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的上司、第8镇统制(相当于师长)张彪已经跑路了。

黎元洪当上都督后,他要求回家拿东西,革命军担心他跑了,派出12名军士“保护”。黎元洪的小心思小算盘,当时就被身边的革命军看穿,如陈磊对身边的人说:“黎是故意做状,如革命失败,他便可求清廷原谅;如革命成功。”稍后,他干脆直接对黎元洪把话说开了:“你的辫子尚未剪去,你身为都督该作一个模范,先去剪辫子以示决心,听说你到咨议局茶饭不进,今有一言奉告,现在是民国了,你尽忠民国便是开国元勋,若尽忠清室,就该早点死节,二者必居其一,如今这么装模作样,实在令人不解。今天做都督的人很多,不一定非你不可,望三思之。”黎元洪心思被揭破,好尴尬,只能同意剪辫子先。

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的表现令人不解,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革命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成功了。但在当时,绝大多数像黎元洪那样的旧官僚甚至革命派自己,对起义能否取得最后成功并无多大信心——毕竟之前已经失败十几次。如果起义被镇压,革命失败,作为湖北“叛军”的头儿,必然被追责

1、时间: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2、地点:武昌。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4、结果: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5、影响: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武昌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阅马场的北端。这座西式楼房原是清末湖北省咨议局,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职权。

因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而被称为“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1号。

——武昌起义

是黎元洪。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职。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2月,南北和议告成,与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任理事长,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镇压“群英会”;为排除异己,将原8个师的军队改编为3个师。8月16日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中国资产阶级处于发展阶段,力量还很薄弱,需要和旧军阀合作共同推翻清廷,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封建势力还很强大,虽然武昌起义成功,但也仅限武昌一地,如果湖北各地以及邻省大举反击,势必起义夭折,革命受挫。所以将黎元洪推举为都督,同样也把袁世凯后来推选为总统。

起义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大家都投入积极的准备中,不料在起义前夕,接连发生了两起自我暴露的事件,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有不少被杀害,革命党人这时除了提前发动起义,别无选择。一件事是新军炮队的革命党人孟发臣等人和营长杨齐风发生冲突,杨齐风用军棍打了孟发臣等人,士兵们看到官长这样横蛮专制,按耐不住怒火,拖出几门大炮就向军官宿舍轰击。谁知射出的全是演习用的假弹。他们又急忙去取真弹时,被赶来的部队镇压。湖广总督瑞征虽然没有利用这事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却因此布置了防务措施,加强了防备。

第二件事发生在10月9日上午。一部分革命党在参谋长孙武带领下,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药。不料有人吸烟,火星落在炸药桶里,顿时引起爆炸。孙武受伤,被人送进医院。巨大的爆炸声引来了俄国巡捕,他们把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用的文告、旗帜、印信、钞票和宣传品全部抄走,并抓住了刘同等人,接着他们就把这些战利品引渡给瑞征。刘同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把他所知道的革命党的秘密机关和重要人物全部供了出来。瑞征马上下令包围了武昌小朝街的起义指挥部。抓住了一批革命党人。总指挥蒋翊武侥幸逃脱。起义计划被彻底打乱。

当天午夜过后,瑞征下令将捉到的革命党人全部杀害。接着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并严格管束新军各团各营的人员,不许他们外出,不许往来,接照名单严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晚7时左右,驻武昌城内黄土坡的第八镇所属工程第八营的士兵金兆龙在兵营里擦枪,排长陶启胜就问:“你们要干什么?”金兆龙回答:“以防不测!”陶启胜大声说:“你们想造反吗?”金兆龙急不择言:“造反就造反,你能把老子怎的!”陶启胜上来就要扭住金兆龙,金兆龙抬手就给了他一枪。受了轻伤的陶启胜转身便往门外跑,迎面碰上班长熊秉坤。熊秉坤知道陶启胜这一去定会惹来麻烦,也抬手就向他开了一枪。全营革命党人听到枪声,大喊:“反吧!”顿时大家行动起来,枪声大作。金兆龙、熊秉坤的第一枪揭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

起义发动之后,熊秉坤等率众直奔楚望台军械局。把守军械局的工程营士兵顿时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起义士兵的战斗力和信心越发得到加强。驻守军械局的工程营左队队官吴兆麟,曾经参加过革命团体日知会,所以立即被推为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立即带领队伍进攻总督衙门。这时各团营新军革命士兵听到枪炮声和工程第八营起义的消息后。也都纷纷起义。起义队伍声势更加浩大。经过一夜战斗,到11日拂晓,武昌就被革命军全部占领了。11日晚和12日早,汉口和汉阳新军也发动了起义。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军所占领。

武昌起义成功得这么快,是大家所没想到的。这时候,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还在香港,而当时策划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因为起义前的事件,***有的牺牲,有的藏匿,因此,起义成功后,该由谁出面组织政府?经过激战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湖北谘议局开会。他们四处找人,找来了立宪派、地方坤士,和一些没来得及逃走的官吏。要他们参加推举都督,成立革命政府。革命党人对朋友和敌人的观念还十分模糊。

起义的士兵还认为,当都督的总应该是有“声望”的人,有人提议熊秉坤和吴兆麟当都督。而起义发起者熊秉坤和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一个是班长,一个是连长。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缺乏威望和指挥经验,难以控制今后的局势。会场上的立宪派有人看准了势头,便提议让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当都督。

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曾在北洋海军里任职。起义的当天晚上,他坐镇军营,曾亲手杀死过一名响应起义的士兵,后来革命党人派来的联络人员,也被他枪杀了。人们找到他让他出面主持军政府,担任都督。他怎么也不肯,后来,在革命党人的枪口逼迫下,他才无奈就任。这时,立宪派头子、湖北谘议局局长汤化龙,也被推举担任了民政总长。黎总洪被迫上台后,终日一言不发,也不肯剪去辫子。革命党人无可奈何,把他监视起来,另外组织了一个“谋略处”处理重要军事问题。并以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宣布把国号改作“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人民,表示支持和同情各地人民群众的斗争,号召各地人民响应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军政府又陆续发布文告,宣布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宣布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废除当年和往年所欠的田赋。

军政府的革命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激起了他们革命的热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纷纷报名参军。接着又在与清军的一次交战中打了一个大胜仗,攻占了清军的阵地。

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当了几天木头人的黎元洪也活跃起来,积极把持政权。一些投机分子看到起义成功,也都自称“拥护共和”钻进革命队伍中,控制形势的发展,而且势力越来越大。起义虽然成功,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上海等10多个省份一个接一个发动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各地的统治迅速瓦解。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649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