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第1张

黎元洪这人不错,在军队中下层军官中有很高的威望,起义前对革命党人还是比较宽容的。武昌起义当晚,其正在军营,对部下下令所有人不可出营,不可攻击革命党,但革命党人若进攻则还击。起义成功后,革命党***死的死逃的逃,需要个有足够威信的领导。黎元洪虽说是当上都督是被逼,但他上台确实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革命党以他的名义发出安民通告后,四散的部队军官及政府官员们大都又回来了,把很多中立的势力都争取过来了。并且也为其他省份作出了表率,之后多个省份的革命,都得到了清廷中维新势力的支持。总的来说,黎大都督尽管一开始自己不愿做这个都督,但在当时他确实是最较合适的人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黎元洪坐在家里,一群革命党人冲进来,乌泱泱地大声叫喊。虽然身经百战,但看见这样的阵势黎元洪还是有些慌乱,不知所措间,终于弄清这群革命党人的目的竟然是要推举自己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又惊又喜,差一点笑出声来,但又忌惮清廷,只好憋着。

在袁世凯之前,黎元洪成为剽窃革命成果的第一人。

黎元洪出身北洋水师,当了十二年的海军,甲午海战后,所在军舰搁浅,跳船逃跑躲过一劫。之后便离开海军。

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和南京兴练新军,大搞洋务运动,期望“师夷长技以自强”,31岁黎元洪投奔而来。

有北洋水师学堂的文凭,又有海军经验,为人也算谦虚诚恳,张之洞甚是喜爱,立马委以重任。

在张之洞的支持下,黎元洪大胆改革,兴练新军,而且是水陆并进,不到十年,黎元掌管了长江舰队和湖北陆军,成为湖北军界的头号人物。

1906年,清廷举行秋操(演习),黎元洪带领的湖北新军表现优异,力拔头筹,黎元洪一跃成为清军中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

与此同时,他还在武汉开设“武高等学堂”,为湖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军事近代化所需的人才。

到武昌起义前,黎元洪已经是湖北的三号人物,是湖北军方的一号任务。

但,这个时候的黎元洪在全国范围内,还不算什么人物。

湖北新军里面革命党人很多,一向“爱兵如子”的黎元洪不是不知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前,黎元洪预感到事情不妙,早早地就把手下重要人物都以开会的名义“保护”起来。

面对拥戴自己的官兵,黎元洪内心是喜悦的,他肯定想起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但他没有赵匡胤的实力和自信。因为知道自己实力不济,所以才会有所顾忌。

“不接受湖北军政府都督一职,革命党人不会善罢甘休;接受了革命党人的要求,对这些起义的官兵适当加以约束,即便日后失败,也不至于有太大的罪责。里里外外想过一遍,接受大都督是一笔赢面很大,基本不会亏的生意。”

于是,黎元洪“勉为其难”地接受了革命党的拥戴。与此同时,他做了几手安排:

而黎元洪能被革命党人推举,也是有原因的:

没有人能知道武昌起义的枪声意味着什么,当然黎元洪也没想到后果。

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终于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袁世凯力劝满清皇族退位,清军和革命党军握手言和,辛亥革命以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和平解决。由此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结束了,从此走向共和。

就这样,黎元洪成为武昌起义的第一功臣,袁世凯说“公本首义,凯受其成”,甚至说他“推翻清室,功在国家”。孙中山也说他是“首义的第一伟人”,不仅在国内,全世界的各大报纸,都在争相报道黎元洪,并都给予最高的评价。

武昌起义领袖,就光这一下,就捞足了资本,把革命党人的革命成果全部收入囊中

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这是妥协的产物,基本上被三股势力把控:

袁世凯实力最强,最终从孙中山手里接过大总统的职位,而黎元洪也想觊觎大位,但实力和名望都还差了一些,只好屈居副总统了。

袁世凯和孙中山互相都没有信任度,而黄兴和宋教仁对袁世凯更是极度不信任,认为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黄、宋二人和孙中山也不对付,路线之争颇为激烈。

这个时候的黎元洪就周旋在这几股力量之间,左右逢源,经常用些“驱虎吞狼”之计,一会支持同盟会,一会又支持袁世凯。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极力举荐袁世凯,称“袁世凯胸怀磊落,名满天下。南北议和能快速达成,国人都能享受共和带来的好处。袁世凯居功至伟,为什么不能选他呢?”

于是联袁反孙,在湖北大力捕杀革命党人。

1913年,在袁世凯的谋划和黎元洪的鼓吹下,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而黎元洪依旧是副总统。

1915年,袁世凯称帝,第一道“圣旨”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自然是看见了大势,坚辞不受,更看清袁世凯的行为不会有好结果。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看见全国风起云涌的“护国运动”,只好取消帝制,不久就因尿毒症死去。

在袁世凯去世的第二天,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他就任大总统有三个原因:

又一次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次如愿以偿,登上大位。但拥护他上台有绝对实力的段祺瑞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黎元洪忍无可忍,便下令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这恰给张勋提供了借口。

张勋从徐州率领5000辫子兵进京,拥立溥仪复辟,黎元洪受惊躲进日本公使馆。段祺瑞从天津进京,剿灭张勋,居功至伟。至此,黎元洪也就没办法再当大总统了,退隐天津,开启了“实业救国”的生涯。

黎元洪能当上副总统,并当上大总统,有投机成分,但也确实是他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黎元洪下海经商,五年时间内颇有成绩,他说“对于政治业已心灰意冷,以后将在实业界力求活动”。

在这五年间,各国都被各路军阀分地占领,接任黎元洪的徐世昌,实在受不了各路军阀的夹击,主动辞职。

各路人马都觊觎大总统的宝座,但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又有人想起了黎元洪。

于是,150多名旧国会议员在天津开会,通电全国,即日行使职权,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合法政府。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领衔联合十省区的督军、省长通电“恭迎我黎元洪大总统依法复职”。

就这样,黎元洪又回来当上了大总统,第三次黄袍加身。

这个时候的黎元洪倒是想做些事情,但虽有大总统之名,却无大总统之实,一年不到就让黎元洪心力交瘁,无以为继,远赴日本,离开了这个是非和伤心之地。

傀儡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一生投机,什么都得到了,却好似什么都没有得到。

黎元洪确实可以算作运气好的人,他能在那么多关键的 历史 时刻中被关注,并被“委以重任”也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这是他的成就。

在 历史 大潮中,黎元洪更像是一片飘在浪头上的树叶,虽然显眼,但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是他的悲哀。

纵观黎元洪一生,他在那个 历史 时期,能耐不大,也因此危害很小,这算是他留给 历史 的正向价值吧。

本来这个辛亥革命就是以孙文为首发动的,本来他是要做大总统的,后来由于袁世凯施压,最后成了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骗去失去了这身份,袁世凯反而成了大总统!后来黎元洪有做过北洋政府的大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611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