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育肥有哪些方法?

肉牛育肥有哪些方法?,第1张

  肉牛育肥方法及饲料配方:

  (一)持续育肥技术

  持续肥育法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栏体重(12~18月龄体重400~500千克)。使用这种方法,日粮中的精料大约可占总营养物质的50%以上。由于在饲料利用率较高的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加上饲养期短,所以总效率高,生产的牛肉鲜嫩。

  1、放牧加补饲持续肥育法

  在牧草条件较好的地区,犊牛断奶后,以放牧为主,根据草场情况,适当补充精料或干草,使其在18月龄体重达400千克。随母牛哺乳阶段,犊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9~1千克。冬季日增重保持04~06千克,第二个夏季日增重在09千克,在枯草季节,对杂交牛每天每头补喂精料1~2千克。

  2、放牧+舍饲+放牧持续肥育法

  此种肥育方法适应于9~11月出生的秋犊。哺乳期日增重06千克,断奶时体重达到70千克。断奶后以喂粗饲料为主,进行冬季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干草,日喂精料不超过2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6月龄体重达到180千克。然后在优良牧草地放牧,要求平均日增重保持08千克,到12月龄可达到320千克左右转入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青干草,日喂精料2~5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18月龄,体重达490千克。

  3、舍饲持续肥育法

  犊牛断奶后即进行持续肥育,犊牛的饲养取决于培育的强度和屠宰时的月龄,强度培育到12~15月龄屠宰时,需要提供较高的饲养水平,以使肥育牛的平均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要考虑到市场需求、饲养成本、牛场的条件、品种、培育强度及屠宰上市的月龄等制订肥育生产计划。按阶段饲养就是按肉牛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需要特征将整个肥育期分成2~3个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二)架子牛育肥技术

  1、架子牛的选购

  架子牛选购要把好几关。

  (1)品种关 架子牛品种应以杂种牛为主,二元、三元杂交牛均有较好的肥育效果。本地黄牛也可以,只不过育肥效果差一些。

  (2)年龄关 牛的增重速度、胴体质量、饲料报酬等,均和牛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较小的牛,主要是靠肌肉、骨骼和各种器官的生长增加体重,饲料中粗料可占较高的比例,饲养成本低,饲养期短,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年龄大的牛则主要依靠体内贮积脂肪增加体重。架子牛的年龄最好是15~2岁,经2~6个月育肥就能达经济成熟,出售屠宰。具体按育肥选择牛的年龄:计划饲养100~150天出售的,应选择1~2岁的架子牛;秋天购牛第二年出栏的,应选购1岁左右的牛,不要买膘情好,体重大的牛;利用大量粗料育肥牛时,以购2岁左右的架子牛为好。

  (3)体重关 架子牛的体重一般以12~18月龄,体重在300千克左右(250~350千克)较好。

  (4)健康关 架子牛的健康状况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牛精神不振,两眼无神,眼角分泌物多,胆小易惊,行动倦怠,这种牛可能健康状况不佳,不宜选购。而两眼有神,行动正常的牛常是健康牛。

  第二,若牛被毛粗乱,体躯短小,浅胸窄背,尖尻,表现出严重饥饿,营养不良,说明该牛早期可能生过病或正有慢性病,生长发育受阻,不宜选购。

  第三,让牛走一走,看牛站立和走路的姿势,检查蹄底,如果牛表现出负重不均,肢蹄疼痛,肢端怕着地,抬腿困难或蹄匣不完整,则说明该牛有腿部疾病,要谨慎选购。特别对于拴系饲养,牛舍地面较硬时,肢蹄疾病常可能导致牛中途淘汰。

  第四,购牛时要通过观察牛的采食、排便、反刍等,判断牛的身体状况,初步确定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等。

  2、过渡期饲养

  待育肥的牛因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草料、气候环境的变化将引起牛体一系列生理反应,需要通过科学的调理,使其及早适应新的饲养环境。架子牛购回后,一般需要15~21天过渡饲养。

  牛到场后先喂给清洁水,加适量食盐调理肠胃,增进食欲,以后逐渐添喂粗料和精料,由少到多,经5~7天后,转为正常饲喂,到过渡期结束后,转入正式育肥。

  过渡饲养期具体应该做到:

  第一,新到架子牛应在清洁、干燥的地方休息,保持安静环境。

  第二,提供新鲜清洁饮水和适口性好的饲料。

  第三,细致观察牛的食欲、粪便、反刍情况及四肢状态,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第四,及时驱虫,包括体内和体外驱虫。

  待过渡期结束,牛体一切正常,便可按大小、品种分群调入育肥舍饲养。

  3、催肥技术

  (1)糟渣类催肥 在糟渣类饲料中,以啤酒糟的催肥效果最好,白酒糟也可以。架子牛育肥中一般酒糟用量占饲料干物质30%~35%。

  在饲喂糟渣类饲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不宜把糟渣类饲料作为日粮的惟一饲料,应和秸秆饲料、青贮饲料搭配。若与青贮料搭配,应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

  ②长期使用白酒糟,日粮中应补充维生素A,每头每天1万~10万国际单位。

  ③糟渣类饲料和其他饲料要充分拌匀后饲喂。

  ④糟渣类饲料新鲜度越高越好,发霉变质的糟渣类饲料不能喂牛。

  ⑤饲喂蛋白质含量偏低的糟渣类饲料时,可掺入05%(饲料鲜重)的尿素或其他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以改善糟渣类饲料的品质。

  ⑥在饲喂糟渣类饲料出现轻度拉稀时,应在日粮中添加瘤胃素;拉稀严重时,要调整日粮中糟渣类比例。

  (2)青贮料催肥 青贮玉米是肥育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可在较低精料水平上达到较高的日增重。但随着精料喂量逐渐增加,青贮玉米的采食量将逐渐下降。

  一般青贮料喂量可占饲料干物质的50%左右。饲料中添加占饲料干物质量1%~2%的碳酸氢钠,可减少饲料酸度,增进消化率,如在饲料中再加2%尿素,效果更好。

猪的生长和发育是两个概念。生长是指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数量变化,如肌肉、脂肪、骨骼、皮毛的不断增长,体重的不断增加,体积的不断扩大,体躯向长、宽、高的发展;而发育是指体组织器官和性机能由不成熟到成熟,其机能由不完善到不断完善,组织器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猪的生长和发育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过程,在猪生长的同时均伴随着器官和机能的发育,两个过程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我们在了解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根据猪不同时期肌肉、脂肪、皮毛和骨骼等组织的变化给予相应的饲料营养,另一方面可以确定适宜猪屠宰体重。

(1)猪的绝对增重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的 一般是慢—快—慢的趋势。正常的饲养条件下,初生仔猪体重为10~12千克,7日龄内日增重为110~180克;2月龄体重为17~20千克,日增重为450~500克;3月龄体重为35~18千克,日增重为550~600克;4月龄体重为55~60千克,日增重为700~800克;6月龄体重为70~100千克,日增重为700克左右。

(2)猪体组织生长特点 大的骨骼在4月龄前生长强度最大,随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皮肤在6月龄前生长最快,其后稳定;肌肉在体重70千克前生长最快,其后稳定;脂肪的生长与肌肉正好相反,在体重70千克以前增长较慢,70千克以后增长最快。综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仔猪长骨,中猪长皮(指肚皮),大猪长肉,肥猪长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在猪增重呈上升趋势时,尽量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促进其生长发育。

(3)猪体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猪体内蛋白质、水分及矿物质含量下降,如体重10千克时猪体组织内水分含量为73%左右,蛋白质含量为17%;到体重100千克时,猪体组织内水分含量只有49%,蛋白质含量只有12%。初生仔猪体内脂肪含量只有25%,到体重100千克时含量高达30%左右。我们可以利用幼猪含水量高、低脂肪和成年猪含水量低、高脂肪的生长规律,在前期促进生长,减少饲料消耗。

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

各个阶段的料肉比如下:

15--30kg是指断奶15-20天的子猪此阶段料肉比不应高于13:1也就是说15-30KG需耗料20kg

30--60kg为育成前期此阶段料肉比不应高于18:1,也就是说30-60KG耗料55kg

60--100kg此阶段为育成后期,此阶段料肉比比较不稳定,品种的差异对此阶段的料肉比影响太大,60-85KG料肉比应该在28-3:1,而85-出栏料肉比在3-35:1,外三元一般在3:1,而土杂猪料肉比在35-41。

扩展资料:

料肉比实际计算的时候不是指饲料的干物质。指实际称量的饲料重量。饲料转化率也称为饲料报酬,指消耗单位风干饲料重量与所得到的动物产品重量的比值。也称为料肉比,即饲喂一斤饲料动物能长多少肉,如料肉比为25/1,则是饲喂25公斤饲料长一斤肉,所以养殖户都希望能降低料肉比。

参考资料:

畜牧养殖-料肉比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在养殖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常见的猪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1、松针粉

松针含有19种氨基酸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抗微生物的松针抗生素等。在猪饲料中添加5%的松针粉,日增重可提高18-30%,育肥期缩短30-60天。

2、芒硝

在猪的饲料中加入05-06%的芒硝,日增重提高20%,饲料利用率提高15%,且猪健康少病,皮毛光亮,食欲旺盛,大小便正常。

3、海带粉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化物和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刺激动物生长的活性成分。在猪的饲料中添加2%的海带粉,日增重可提高23%,饲料转化率提高13%。

4、沸石

沸石是一种含水硅酸盐矿物,含有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猪的饲料中添加1%沸石粉,猪平均增重可提高10%。

5、桔皮粉

桔皮粉有多种营养成分,可增进动物食欲,促快速生长及增强抗病能力。在猪饲料中添加5%桔皮粉,日增重可提高12%,每增重1公斤少耗饲料028公斤,饲料报酬提高105%,胴体重和净肉重也有所提高。

6、常青素

常青素内含有植物抗菌素、植物生长素、蛋白质、维生素等40多种成分,在每百公斤饲料中加入3-5克常青素,日增重可提高20-30%。

7、蚕沙

在猪饲料中添加5-10%的蚕沙,日增重可提高10-15%,饲料转化率提高15-20%,而且猪长势好,毛色光亮,还可减少猪病的发生。

8、硫酸铜

在猪饲料中添加025%的硫酸铜,可使猪日增重提高16%,饲料利用率提高5%,饲养成本下降4%左右。

9、蚯蚓粉

每头小猪每天添加10-20克,大猪30-50克,每天只喂一次,猪日增重可提高10-15%。

10、硫酸锌

每头小猪每天添加10-20毫克,大猪30-50毫克,可使猪生长加快,食欲旺盛,皮毛光滑,发病死亡少。

11、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农业部批准的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以提高动物健康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提高消化能力的一类产品,是有效解决,疾病泛滥、病菌耐药、免疫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下降的有效手段,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鹅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1、促进生长与保健添加剂

促进生长与保健添加剂指用于刺激动物生长、提高增重速率、改善饲料利用率、驱虫保健、增进动物健康的一类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及驱虫药物等。

2、抗生素类添加剂

抗生素是一些特定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除用作防治疾病外,也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和管理条件不良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在育雏阶段或处于逆境如高密度饲养时,加入低剂量,可提高鹅的生产水平,改善饲料报酬,促进健康。常用的有土霉素、金霉素、杆菌肽锌、多黏菌素、恩拉霉素、泰乐菌素、维吉尼霉素及北里霉素等。

3、合成类抗菌药物及驱虫保健药物

磺胺类如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脒(SG)等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驱虫保健剂有越霉素A、氨丙啉、氯苯胍、莫能霉素钠、盐霉素钠、克球粉等,一些抗菌促生长药物如喹乙醇、砷制剂等,日粮中添加这类药物应经常更换药物种类,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4、饲料品质改善添加剂

(1)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用以防止饲料中脂肪氧化变质,保存维生素的活性。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乙氧基喹啉(又称乙氧喹、山道喹)、BHA(丁羟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每吨150克。

(2)防霉剂:在高温高湿季节,饲料容易霉变,这不但影响适口性,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还会引起动物中毒,因此在储存的饲料中应添加防霉剂。目前常用的防霉剂有丙酸、丙酸钠和丙酸钙。

(3)其他添加剂:其他添加剂有着色剂、调味剂等。在饲料中添加香甜调味剂,有增加鹅采食量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功效,常用的调味剂有糖精、谷氨酸钠(味精)、乳酸乙酯、柠檬酸等。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能提高鹅产品的商品价值,如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可使鹅皮肤及蛋**泽鲜艳,添加量为每吨饲料10~20克。

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特点及应用

1、产品特点

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动物也可以使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

2、菌种特性

(1)乳酸菌: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是肠道有益菌的主角,可以产乳酸。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3)芽孢杆菌:芽孢杆菌(Bacillaceae),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绝大多数是一个菌体仅形成一个芽孢芽孢位于菌体内,由核心、皮层、芽孢壳和外壁组成。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和其他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3、产品分类

(1)中药微生态制剂:也称为第四代益生素,性状为潮湿粉末或养殖场自行发酵的活菌发酵液,是乳酸菌发酵中药微生态活菌制剂。优点是活菌含量高,缺点是不耐高温。

(2)益生素类制剂:是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多菌种发酵的一类微生物制剂的总称。性状为干燥粉末,载体多为稻壳粉或钙粉,产品需要经过加工、烘干、包装等工艺,所含活菌数量很小,多为死的菌体或休眠状态的芽孢类菌体。优点是耐加工,可以供饲料厂使用,缺点是活菌数量少,需长期使用才有效。

(3)现在市场比较成熟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有“猪康肽”、“牛羊康肽”、“清瘟猪肽”、“保禽肽”、“禽瘟康”、“杆痢肽”、“高免肽”、“霉立肽”。

4、作用机理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肠内菌群保持平衡。 抑制和阻止肠内有害菌的繁殖,使有益菌数量占据优势。乳酸菌产乳酸可以抑制病原大肠菌、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β溶血性类细菌等的繁殖。

(2)产生消化酶,合成维生素。可以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维生素B群,另外维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证实。

(3)增强免疫作用。通过刺激肠道内免疫系细胞,增加局部抗体的形成,从而增加巨噬细胞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使肝脏内大量蓄集有增强免疫作用的维生素A。

(4)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几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损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质在一些基质上形成的。

(5)优化生态环境。益生素、酶制剂在动物肠道代谢过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质、植酸酶及抗营养因子,明显防治了蝇蛆的滋生,有效切断了氨气、臭气的来源,使动物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饲养环境,降低了氨气对人体的侵害,预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5、适用范围

畜、禽、水产、毛皮动物。

(1)用法:根据不同产品,可采用饮水,拌料的方法。

(2)用量:根据所含活菌数量,一般添加量都在01-10之间。疫病流行期、应激、疾病治疗、换料期间应适当增加用量。

6、注意事项

(1)肉鸡应从3日龄开始饲喂,肉猪应从半个月后开始饲喂。

(2)与抗生素添加剂的关系:以肉鸡为例,3日龄开始饲喂一周左右,最多用一次抗生素预防疾病,或者鸡生病必须用抗生素治疗,应在用药后使用。

(3)添加于饮水中使用时,要对饮用水管线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4)避免与具有抗生素的饲料一起使用,否则会影响益生素的使用效果。

(5)本品打开包装后应尽快用完,以免产品失效。

四、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随着动物营养学、生理学、饲养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药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现在的饲料添加剂已融合了多门学科和多种新技术,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饲料添加剂的开发生产,将呈现出以下8大发展方向:

1、科技化: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化将成为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饲料添加剂行业科技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出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从而带动饲料工业向科技化方向发展,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专业化:目前,饲料添加剂行业还附属于饲料工业、制药业等相关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对配合饲料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对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将有力地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3、系列化:随着饲料添加剂行业向科技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和种类将进一步系列化和细分化。

4、环保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饲料添加剂的环保化将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开发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抗生素等一些副作用较大的饲料添加剂被逐步淘汰后,随着新一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环保性将具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未来开发的饲料添加剂,应该能合理地利用资源、不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威胁、不存在药物残留等毒副作用。

5、高效化:高效化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大方向,饲料添加剂的高效化依赖于饲料添加剂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饲料添加剂生产单位将更重视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并不断开发新品种,从而使饲料添加剂品种不断更新,作用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6、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产品也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如动物产品的颜色、肉质、味道以及保健功能等,而这些需求大多数必须通过饲料添加剂的功能来实现,因此,饲料添加剂的功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饲料添加剂具有保健功能和一种添加剂具有多种功能必将成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亮点,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7、经济化: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饲料添加剂的经济性更进一步得到体现。饲料添加剂除了要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和生产性能外,其经济性能也相当重要。只有具备较好的经济性能价格比和投入产出比的饲料添加剂才能被广大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业主所接受,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8、方便化:未来的饲料添加剂应更接近和方便于实际生产应用,因此,微量化和预混化也是以后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个方向。

毛重是活猪在体重秤上的纯体重,而净重(酮体重)指的是将内脏、头、猪蹄、尾巴去掉后的重量。在养猪的时候需要及时清理猪舍的粪便,保持猪舍内的通风,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猪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含量,不可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养殖期间定期给猪注射疫苗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一、猪的毛重和净重怎么算

1、如何算猪的毛重和净重

(1)毛重:毛重指的活猪站在体重秤上的纯体重。

(2)净重:将猪宰杀后,并将其内脏、头、猪蹄、尾巴去掉后的重量,也就是酮体重。

2、养猪注意事项

(1)及时清理猪舍的粪便,保持猪圈的清洁干净以及通风。

(2)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猪饲料中的能量物质的含量,比如冬季天气寒冷,便可适当的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

(3)定期给猪注射疫苗,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二、猪毛重和净重的比例是几比几

1、毛重和净重的比例

以肥育瘦肉型猪为例,它们的毛重一般为200斤,屠宰率在68-72%之间,按照屠宰率70%计算,200斤猪的净重就是140斤。

2、给猪增肥的办法

(1)甲酸钙增肥法

在给仔猪断奶的后几周的时间里,在饲料中添15g甲酸钙,能提高猪12%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提高4%,减少仔猪的发病率。

(2)糖精增重法

①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005g糖精,可增加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可提高7%。

②注意需要先将糖精溶于水后,再拌入料中。

(3)黄霉菌素增重法

①当猪的体重达到35kg公斤后,在饲料中添加黄霉菌素,日增重可提高7%,饲料转化率可提高5%。

②仔猪1公斤的饲料中添加20mg黄霉菌素;育肥猪1公斤的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的黄霉菌素,1公斤的矿物质饲料中添加250mg的黄霉菌素。

(4)柠檬酸增重法

①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g柠檬酸,可使猪的体重从日增189g提高到216g,此方法适用于体重5-10kg的断奶猪。

②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改善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

(5)猪搬家育肥法

①给育肥猪换圈饲养,能增加食欲量,加快生长速度,但换圈的次数不可太勤,建议每月1次。

②注意猪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而且不可随便调换猪群中的某只猪或者掺入新猪,易让猪群感到焦躁,增加死亡率。

(6)喂含氧汽水增重法

①每隔5天给断奶小猪饮用1次含氧汽水,日增重200-250g。

②含氧汽水指在普通的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气,通常1L水中注1L氧。

肉鸡的出栏体重是影响肉鸡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肉鸡最适宜出栏体重主要是根据肉鸡的生长规律和饲料报酬变化规律,其次要考虑肉鸡售价和饲料成本,并适当兼顾苗鸡价格和鸡群状况等。现介绍如下:

1、肉鸡保本价格

又称盈亏临界价格,即能保住成本出售肉鸡的价格。

保本价格(元/千克)=本批肉鸡饲料费用(元)÷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比率:出售总体重(千克) 公式中“出售总体重”可先抽样称体重,算出每只鸡的平均体重,然后乘以实际存栏鸡数即可。

计算出的保本价格就是实际成本。所以,在肉鸡上市前可预估按当前市场价格出售的本批肉鸡是否有利可图。

如果市场价格高出算出的成本价格,说明可以盈利;相反就会亏损,需要继续饲养或采取其它对策。

2、上市肉鸡的保本体重

是指在活鸡售价一定的情况下,为实现不亏损必须达到的肉鸡上市体重。

上市肉鸡保本体重(千克)=平均料价(元/千克)×平均耗料量(千克/只)÷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活鸡售价(元/千克)

公式中的“平均料价”是指先算出饲料总费用,再除以总耗料量的所得值,而不能用三种饲料的单价相加再除以三的方法计算,因为这三种料的耗料量不同。

此公式表明,若饲养的肉鸡刚好达到保本体重时出栏肉鸡则不亏不盈,必须继续饲养下去,使鸡群的实际体重超过算出的保本体重。

3、肉鸡保本日增重

肉鸡最终上市的体重是由每天的日增重累积起来的。由每天的日增重带来的收入(简称日收入)与当日的一切费用(简称日成本)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在肉鸡的生长前期是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随着肉鸡日龄增大,逐渐变成日收入大于日成本,日龄继续增大到一定时期,又逐渐变为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阶段。

在生产实践中,当肉鸡的体重达到保本体重时,已处于“日收人大于日成本”阶段,正常情况下,继续饲养就能盈利,直至利润峰值出现。

若此时再继续饲养下去,利润就会逐日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特别要注意的是,利润开始减少的时间,就是又进入“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阶段了,肉鸡养到此时出售是最合算的。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肉鸡保本日增重(千克/只/日)=当日耗料量(千克/只/日)×饲料价格(元/千克)÷当日饲料费用占日成本的比率÷活鸡价格(元/千克)

经过计算,假如肉鸡的实际日增重大于保本日增重,继续饲养可增加盈利。正常情况下,肉鸡养到实际体重达到保本体重时,已处于“日收人大于日成本”阶段,继续饲养直至达到利润峰值。

此时实际日增重刚好等于保本日增重,养殖户应抓住时机及时出售肉鸡,以求获得最高利润。因为这时已经达到了肉鸡最佳上市时间,如果继续再养下去,总利润就会下降。

用于育肥的成年牛大多是役用牛、肉用母牛群中的淘汰牛,一般年龄较大、产肉率低、肉质差。经过育肥,使肌肉之间和肌纤维之间脂肪增加,肉的味道改善,并由于迅速增重,肌纤维、肌肉束迅速膨大,使已形成的结缔组织网状交联松开,肉质变嫩,经济价值提高。

育肥前对牛进行健康检查,病牛应治愈后育肥;过老或采食困难的牛不要育肥;公牛应在育肥前10天去势。成年牛育肥期以2~3个月为宜,不宜过长,因其体内沉积脂肪能力有限,满膘时就不会增重,应根据牛的膘情灵活掌握育肥期长短。膘情较差的牛,先用低营养日粮,过一段时间后调整到高营养日粮再育肥,按增膘程度调整日粮。生产中,在恢复膘情期间(即育肥第一个月)往往增重很高,饲料转化率较正常也高得多。有草地的地方可先行放牧育肥1~2个月,再舍饲育肥1个月。

成年牛育肥应充分利用我国的秸秆和糟渣类资源。我国农区秸秆资源丰富,特别是玉米秸,产量高,营养价值也较高,粗蛋白质含量可达57%左右,比麦秸和稻草等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糖、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也比麦秸和稻草高,玉米秸的干物质消化率可达50%。在饲料比较缺乏的冬季,玉米秸完全可以用作肉牛的饲料。

限制利用玉米秸的因素,主要是玉米秸的外壳比较硬,肉牛不能利用硬壳内的营养物质。因此,必须对玉米秸进行加工。可用物理方法破坏玉米秸的硬壳,用粉碎机粉碎,这样可使玉米秸变成松软的饲料,并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易被肉牛消化利用。如果再进行氨化处理,效果会更好,因为经氨化处理,不仅可以增加玉米秸粗蛋白质的含量,而且可以提高玉米秸的消化率。据报道,经氨化处理后的秸秆粗蛋白质可提高1~2倍,有机物质消化率可提高20%~30%,采食量可提高15%~20%。

青贮玉米是育肥肉牛的优质饲料。据研究,在低精料水平下,饲喂青贮料能达到较高的增重。试验证明,收获籽实后的玉米秸,在尚未枯萎之前,仍为肉牛饲养的优质青贮饲料,加喂一定量精料进行肉牛肥育,能获得较好的增重效果。青贮饲料的用量根据肉牛活重确定,每100千克活重喂6~8千克青贮饲料,其他粗饲料08~10千克。同时,需要补充精饲料06~10千克(根据年龄及膘情确定),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日粮配比可参考表4-5。

表4-5 饲料配比

随着精料喂量逐渐增加,青贮玉米秸的采食量逐渐下降(表4-7是以玉米青贮为主的饲料消耗。

表4-6 精料用量与青贮玉米采食量的关系

表4-7 以玉米青贮为主的饲料消耗

以酒糟为主要饲料育肥肉牛,是我国肉牛育肥的一种传统方法。酒糟是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小麦、玉米、高粱、甘薯等为原料的酿酒工业的副产品。酿酒过程中只有2/3淀粉转化为酒精。因此,酒糟除了水分含量较高(78%~80%)外,粗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等的含量都比较高,其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20%~40%,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低,属于蛋白质饲料范畴。虽然酒糟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多在10%~20%),但其各种物质的消化率与原料相似,故按干物质计算,其能量价值与糠麸类相似。另外,酒糟含有酵母、B族维生素等。用酒糟育肥牛一般育肥期3~4个月。开始阶段,大量喂给干草和其他粗饲料,少量喂酒糟,以训练其采食能力。经过15~20天,逐渐增加酒糟饲喂量,减少干草饲喂量。到育肥中期,酒糟量可以大幅度增加。在日粮组成中,宜合理搭配少量精料和适口性强的其他饲料,特别注意添加维生素制剂和微量元素,以保证旺盛的食欲。

体重、日增重、外貌等。

根据肉牛评定指标可知,主要包括体重、日增重、外貌、屠宰率,以及饲料利用率等。

肉牛即牛的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402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