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第1张

紫砂壶烧制: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较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

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到1270℃,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用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最棒的茶具。

紫砂泥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紫泥、红泥、绿泥。

其中降坡泥和段泥属于天然的共生矿,降坡泥与团泥、红泥共生夹少许紫泥,各矿料中不同泥料占比都不同,主要分红降坡和黄降坡。

如上图,成壶色泽红中泛黄,颗粒丰富,即为降坡泥。

如上图,成壶颜色呈现紫棕色,即为紫泥系。

如上图,成壶颜色为**系,可判断为段泥系。

相同的泥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深浅与色泽,所以单以颜色定泥料是片面的,还需要结合烧制温度、颗粒质感、金属物发色等等,颜色也要以在自然光下为准。

段泥构成有紫泥和红泥共生的形式,紫泥和绿泥共生的形式,红泥和绿泥共生的形式,甚至还有三种泥料共生的形式。

泥料等级以本山泥为贵,原矿泥、调配泥次之,外山料为轻。

本山泥。本山指的就是黄龙山,所以黄龙山矿区产出的泥料就是本山泥。

原矿泥就是指矿料研磨成粉,炼制成泥,不经过调配。

在有些时候,为了让泥性更好,需要在泥料中加入一些砂质,或者是其他泥料来改善泥料的品质,这样经过调配而成的泥料,称之为调配泥。

外山泥是相对本山泥而言的一个概念,泛指黄龙山以外的矿区产区的矿料,就是外山泥。

比如浙江台州、安徽宁国,这些地方也有矿料,它们就属于外山料。虽然也以紫砂命名,但其特性大有不同。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宜兴曾产出一种叫“天青泥”的陶泥,品质很好,烧成后呈黯肝色中闪现蓝光,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为了追求“天青泥”的色泽效果,艺人们经过潜心研究,在紫泥里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及朱砂泥,就可以再现“天青泥”的色泽效果。其配方是不公开的。

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在宜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紫砂泥烧制的成品如紫砂壶、紫砂煲、紫砂花瓶、紫砂茶具,以及其它紫砂工艺品。得益于饮茶风气,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天青泥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闪现蓝光,以烧成色命名之,较易与墨绿泥混淆,为珍贵稀有泥料之一!

天青泥是一种稀有的泥料,人们常用来制作紫砂壶。天青泥的产地在江苏宜兴丁山和台西井。因为泥土烧制过程会呈现出美丽的蓝色之光,非常稀有。虽然有时出现墨绿色调,实际上颜色可以有多种变化,最终用蓝、绿、灰基本色调为主来进行识别。

现在已经不太能开采到,并且因为泥里面还有矿物质,成型会比较难。需要1000多度的高温,精心制作设计,才能最终呈现出漂亮的颜色。

宜兴紫砂壶选用的泥料:

1、天青泥

产于清代中期,到现代已经失传,质地细腻呈青蓝色。

2、底槽青泥

这种泥料十分稀少所以很珍贵,位于矿层的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类似“鸡眼”、“猫眼”,颜色呈偏紫泛青,细腻而纯正。

3、红棕泥

位于矿层中部,颜色呈紫红色、紫色,还能隐看见绿色斑点,质地软,偶尔会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4、大红泥

在矿层中会有少量出现。看起来像云片状,颜色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因为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大,一般来说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玩壶有很多说法,特别是新手买壶的时候,总是告诫那些新手,不要碰那些花花绿绿、形状奇怪的紫砂壶,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市场上除了紫泥、段泥、红泥外,其余颜色鲜艳的紫砂壶大多是添加化学色素的化工壶,尤其是紫砂壶这种进嘴里的东西,还是应该要多注意一下的。说起绿泥,最出名的要数本山绿泥、墨绿泥、民国绿泥这三种。还有这三种绿泥,很多人都敬而远之,谈“绿”色变。那么是什么让这三种绿泥造成如此地步呢?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紫砂壶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然而,一些紫砂壶颜色太亮了,特别是绿泥壶,经常出现碧绿色和深绿色。使它们看起来更像化工壶。

    追根溯源,绿泥俗称绿豆砂泥,古称豆碧色,泥色酷似绿豆皮,澹草绿。壶的质地简单笨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壶泽呈为米黄泛青,浸泡后逐渐变成温暖湿润的明亮颜色。其实,用原矿绿泥做成的绿泥壶应该是绿中泛黄的,看起来有点旧。

    有一种泥料制成的紫砂壶是一种“墨绿色”的,那就是“民国绿泥”。是将金属氧化钴等适量加入本山绿泥中制成的。烧制后,呈深绿色至墨绿色。一些壶友听到金属氧化钴,他们认为这些壶是化工壶,不能用。在这里,给大家讲解一下,民国绿泥是100%胎土的本山绿泥,色料是纯正的氧化钴进行调色。在1100℃的高温下,钴已经完全没有毒。

    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玻璃中。众所周知,铁、锰和钴是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而不是重金属元素,它们在硅酸盐中非常稳定,不溶于水、弱酸和碱。所以只要合理、适量的使用是完全无毒无害的。

    但要注意的是,市场上那些油绿油绿、绿到刺目的壶,所用的材料绝对不是“民国绿泥”,而是“真正的化工壶”。这种化工壶不能长期浸泡茶叶,长期使用会导致一些化学物质混入茶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下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识别这些化工壶?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沸水浇它。化工壶在冲泡时会发出刺鼻的气味。而真正的紫砂壶颜色不会给人一种太油亮的感觉,会有磨砂层的质感。这样的紫砂壶才有营养价值,长时间泡起后,颜色也会逐渐变温润,亮起来。

    在现代,许多大师都喜欢用绿泥制作壶,这种材料很贵,是泥浆的优良产品。它很少见,而且无毒。除此之外,这种壶特别有效。刚出窑的时候,茶壶不是很绿,也不是很灰,但泡过茶以后,就比较湿润了,民国绿泥是优秀富有特色的紫砂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59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