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象征什么意义?

松柏象征什么意义?,第1张

  松柏在世界上的种类奖金八十余种,虽然种类较多,但是都被统称为“松柏”。松柏也是一种极具顽强的植物。不管风吹日晒,它永远屹立不倒。每种植物都会有属于自己的 花语 ,松柏也一样如此。

那么,大家知道松柏象征着什么意义吗?松柏的花语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松柏的象征意义:坚强不屈。

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歌以赞松,诗以咏松。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咏松之历寒不衰,四季长青。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柏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松柏文化

1、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歌以赞松,诗以咏松。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咏松之历寒不衰,四季长青。

2、松,为百木之长,耐贫瘠,阴处枯石缝中可生(黄山奇松为证),傲霜雪,四季长青而不凋零,象征不渝和永恒。

3、松,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寿享万年,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我国民俗祝寿也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辞。

4、宋,仲皎有诗《静林寺古松》为证:“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5、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爱松、敬松,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松坡杂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艰难时松使人顽强,顺利松使人振奋。荀子《大略》中言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6、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少年时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树,十余年间,亲手栽的松树多达数万株。《东记》中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的记载。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松,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以自乐。宋,张玉娘《望松岭》中:“岭上松如旗,扶疏铁石姿,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丝,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欲试烈士心,请看松下枝。”

7、方志敏《对联》中写道:“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陈毅元帅有诗一首《冬夜杂咏》赞扬松之高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聂荣臻元帅对松柏情有独钟,在他居住的院子里处处都是挺立的松柏,就连室内墙上挂的国画也全是松柏图,80岁生日时,还自题“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的联句。

8、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冯友兰教授寓居北大燕南园30余年,庭院内有松3棵,于是命其居室为“三松堂”,以铭其志。松树象征着坚韧、顽强、不渝和永恒,人们歌颂它,赞美它,甚至建议把它推举为国树。

9、松是古今被咏赞的植物。《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宋代王安石在《字说》说:“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有人拆字“松”为十八公,元代冯子振写有《十八公赋》,明代洪璐著有《木公传》,现代革命家和军事家陶铸也写有“松树的风格”等等。史载秦始皇巡游泰山,风雨骤至,在大松下避雨,后来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称此树为“五大夫松”。《幼学故事琼林》云:“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语亦由此来。松耐寒耐旱,阴处枯石缝中可生,冬夏常青,凌霜不凋,可傲霜雪。松能长寿不老,民俗祝寿词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在书画中常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以示吉祥。在书画、器具、装饰中常有“松柏同春”、“松菊延年”、“仙壶集庆”(松枝、水仙、梅花、灵芝等集束瓶中)。松是广泛被视为吉祥的树种。

1、它代表着是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2、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3、也可代表万古长青,长寿的象征。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俊秀的青松,由于身在东园的杂草之中,杂草出尽了风头,人们爱这柔嫩可人的杂草甚至还胜过爱青松。直到有一天,“凝霜殄异类”之时,原本生长得千娇百媚的各种藤蔓杂草,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原本趾高气扬地盖过青松之姿的杂草,一瞬间就倒在青松脚下了,于是青松便“卓然见高枝”了,显示了青松卓尔不群的形象。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作者咏寒松的节操和贞心,但是并没有铺叙,反而用描写细节的手法,以精巧的语言形式展示了寒松的品质,以此构成诗歌与自我的精神。

二、象征卓异不凡。

李山浦《松》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此诗前两句是对松树在冬天风雪之中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松树的坚韧,常青不同于别树的孤傲。后两句则是借桃李和藤萝的依靠缠绕来反衬松树的品质,通过对桃李藤萝的不屑反衬出松树的高大卓尔不群孤直耐寒的特点。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称赞大松“凌云”,并不说明有眼力。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三、松树和神仙、隐者相关联。

陶渊明《杂诗四首》之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这是一首咏松诗,诗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其中隐含着长生的意蕴,并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展开剩余内容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柏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人们把松树人格化,以松比德,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同时象征着坚贞不屈,毅力非凡,非常坚强的人;松是广泛被视为吉祥的树种。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歌以赞松,诗以咏松。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咏松之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寿享万年,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我国民俗祝寿也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辞。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少年时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树,十余年间,亲手栽的松树多达数万株。《东记》中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的记载。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松,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以自乐。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参考资料:

_岁寒三友

松树象征着坚忍、顽强,表示高风亮节。松树还象征着奉献精神,更兼有坚贞不屈、挺直高洁、不畏艰难的精神。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松树象征着坚忍、顽强,表示高风亮节。松树还象征着奉献精神,更兼有坚贞不屈、挺直高洁、不畏艰难的精神。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553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