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指什么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意象指什么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

1、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2、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1 '意'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①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②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

③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

④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⑥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

2 关于 见 在文言文当中的含义

“见”在文言文当中的含义:古文中常用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用在动词词尾,表示完成、实现。

一、基本字义

1、看法~解

2、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3、接触,遇到:怕~风。~习。

4、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5、(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6、会晤:会~。接~。

7、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8、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见,视也。从儿,从目。凡见之属皆从见。

白话版《说文解字》: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三、组词

1、见背jiànbèi

长辈去世

2、见长jiàncháng

在某方面具有超过别人或一般水平的能力。

3、见称jiànchēng

受到人们的称赞。

4、见到jiàndào

碰上,遇到。

3 文言文中的念是什么意思

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4 “廿”的大写。

5 姓。

6梵语刹那,译曰念,刹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于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刹那义翻为念。

1,常思;思念,惦念。

念,常思也。——《说文》

天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诗·邶风·谷风》

不念旧恶。——《论语》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念鬼。——《史记·陈涉世家》

念母劳家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实。——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 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2,思考,考虑。

顾吾念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忧虑。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泛澜。——唐· 韩愈《龊龊》

4,爱怜。

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戏,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

5,哀怜,可怜。

念窦娥身首不完全。—— 关汉卿《窦娥冤》

6,纪念。

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红楼梦》

7,想法;念头。

一念之贞。——清· 袁枚《祭妹文》

爱汝一念。——清· 林觉民《与妻书》

8,同“廿”。二十。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

9,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念谓于缘明记不忘。——《俱舍论》

10,姓氏。

念 贤:氐羌胡族,字盖卢;金城枹罕人。著名东晋、西魏大臣。

11,诵读,按字读出声。

欲为《论》,念张文。——《汉书·张禹传》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念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奴店切《集韵》《韵会》《正韵》奴玷切,??音??。《尔雅·释诂》思也。《疏》常思也。《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著不能忘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 又《小尔雅》无念,念也。《诗·大雅》无念尔祖。 又姓。西魏太守念贤。 又《转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书·洪范》汝则念之。叶下咎受。 《六书精蕴》人当念所当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念

常思也。从心今声。奴店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许云。怀、念思也。左传引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从心。今声。奴店切。七部。

4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助词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子:、老~、读~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例子:、二~必居其一 4(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路上小心在意~代词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番,边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 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的原因 如::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6判断语句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

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3(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5 文言文中的“可”是什么意思

◎ 可 kě

〈动〉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should]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意的意思为谓意之所在。

释义:亦作“意指”。亦作“意恉”。谓意之所在。多指尊者的意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宋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之愚暗,安知时变,不过如向所陈,不敢改辞以迎合指。”清昭连《啸亭杂录·王树勋》:“松公故喜佛法,树勋投其意指,公大赏鉴。”《清史稿·后妃传论》:“﹝慈禧太后﹞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

意指造句:

1、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2、最大众的意思是指女子找的伴侣不好,负了她之类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朋友,自己以真心待之,他却有负你的一片心,意指交友不慎。

3、我感觉你这个梦不太好,因为看不见小男孩的脸,或许意指你和你男朋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面临感情上的问题,处理得当则平安无事,若处理不好则会出现感情危机!我只是根据你的梦来分析而已,你可以看看,平时把事情处理好,对男朋友多关心,让他更多的留恋你,我想问题应该就化解了。

4、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种人学习。

5、恐怕我们不能同意指定你方作为我们的独家代理,因为你方所承诺的年销售量太少了。

6、这是一个可以任意指定分割大小的文件分割器。

意字用在取名中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也表达了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心从所愿的寓意。

意(拼音:yì)字最早形体见于战国简牍文字,文献材料最早见于《诗经》。意的本义一般认为指意向、心里的想法,又指愿望、意愿。意也表示猜想、预料,用作动词。

带意的名字有意妍、意芮、意意等。

意的名字寓意

1、意妍

“妍”,女性用字,本义指美丽之义,成语“惠心妍状”延伸此意境,很好的展现出女孩子心地善良,姿容美丽的气质特点。与“意”字搭配取名,加强寓意内涵同时,还很好的隐喻孩子自律、独立、严谨。 

2、意芮

“芮”去声调的字,与“意”字搭配取名,响亮大气同时,还展现出女性干练、聪慧的一面。且“芮”字本义指草初生的样子,可延伸为孩子成长的样子,饱含了父母对女孩子喜爱与期许,不希望错过孩子每一刻。 

3、意意

“意”字叠字取女孩名字,加深“意”字寓意内涵同时,还彰显出女孩子可爱、乖巧的一面。且在发音上给人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感知。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同时,还适合作为小名使用。

1、意,拼音:yì。详细释义为:

(1)意思:来意。

(2)愿望:满意。

(3)料想:出其不意。

(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

(5)意大利的简称。

2、相关组词:

(1)三心二意: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也作“三心两意”。

(2)满意:实现自己的心愿;称心如意。

(3)诗情画意:富有诗歌和绘画那样的情感意境。形容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也作“画意诗情”。

(4)同意:赞同某种主张或意见;准许

(5)意味深长:形容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意味:情调,趣味。

(6)随意:任凭;由着自己的意思。

(7)比喻只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设想、计划或打算。

(8)粗心大意:形容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1、意象 [ yì xiàng ]:

亦作“ 意像 ”。谓寓意深刻的形象;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神态;风度;想象;印象;意境;心境。

2、意境 [ yì jìng ]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中国的山水泼墨最讲究意境的营造:

扩展资料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48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