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秋天爬山好去处

2022北京秋天爬山好去处,第1张

在北京有哪些适合秋天爬山的好去处推荐呢?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吧!想趁着这个秋季爬山赏景的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看看吧!正好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前去游玩打卡哦!

1、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5日)为7:00-18:00,;淡季(11月16日至次年3月14日)为8:00-17:00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西山的生态屏障,亦是海淀区的西山画屏,一处山水,一道清爽的瀑布,一片清凉的绿荫,都能让人静下心来享受时光的美好。喷雾系统喷洒的细小水珠,随风而动,环绕山间,营造出“空山新雨后”般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景象。

园内结合山势建设了牡丹园、紫薇园、玉兰园、梅园、花溪等多处特色植物景区和山水文化景观。公园还开辟了多处森林健康休闲区,茂盛的森林和湿润洁净的空气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负氧离子,形成天然的森林氧吧。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清澈的溪水、湛蓝的天空和灵动的白云,美得让人心醉。初秋的景色蕴藏着治愈的味道,在天空和白云的衬托下,带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一阵微风袭来,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南河滩

交通:

自驾:北四环西路辅路直行进入北坞村路,沿北坞村路行驶11公里,进入闵庄路行驶到达终点;公交:乘360、318、698、962路南河滩站下车。

2、坡峰岭

开放时间:8:30-16:30

坡峰岭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距市区50公里,景区总面积约2000亩。山脚下黄山店村为首都文明村,村容整洁、古朴优雅,农家垂钓、采摘观光设施齐全,是登高休闲、访古感怀的旅游佳地。

坡峰岭坡起处多以柿树、核桃、桃树、山杏、杨树为主,伴生野酸枣、野山梨、野山菊等。半坡抬阶而上,蜿蜒小路两侧以高大黄栌为多,伴生麻榆、麻全子、酸枣、山荆等。高坡处又以高大黄栌、栾树、杨树密集分布,密而不见天日,为小憩休闲放松之圣地。

登上坡峰岭,足见山势连绵,群峰叠翠,向西远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往东俯瞰龙骨山北京人遗址,北接燕山余脉,南连广袤平原,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房山之秀尽收眼底。

地址: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

交通:

自驾:G4京港澳高速阎村桥出口下高速,沿京周路行驶157km至周口店镇,驶入周张路行驶48km,偏向右转进入新泗路(原周黄路)行驶62km即到;公交:北京六里桥东乘公交917路到周口店路口站下车,换乘F32路公交至坡峰岭风景区站下车,步行800m即达。

3、百望山森林公园

开放时间:7:00-18:00

百望山森林公园面积200余公顷,位于颐和园北三公里处,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百望山是太行山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称。

百望山主峰海拔210米,突兀挺拔,有多条山道通往山顶,时而平坦,时而崎岖,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前来爬山,爬山途中还可以看见山鸡、松鼠等小动物,让整个登山过程变得趣味多多。登临主峰,极目远眺京华大地,气象万千,是登高游览的好去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北口19号

交通:地铁16号线到马连洼站,或公交线路特4、运通112、346、394、584、328、384、518等到百望山森林公园站下车即到。

4、红螺寺

开放时间:每日8:30-17:00,16:00停止入园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

红螺寺不仅有寺院,还有美丽的山林,是登山祈福、赏景的好地方。秋季是红螺寺最美的时候,赏银杏、观红叶,林间小憩或登高望远皆适宜。景区有三条路线,游人走的最多的是罗汉道,平坦好走,适合孩子和老人;观音道沿路供奉着各种观音像,这条路也很受欢迎;中间的路最陡最不好走,游人较少,但很清幽。

秋天来这里必赏的是寺里两棵古银杏树,东边是雌树,西边是雄树,这棵雄树有1100多岁了,历经千年生机不减,有“独木成林”的气势,人们把它俩看作一对夫妻树,是红螺寺的“三绝”之一。对了,金秋的红螺寺不仅可以赏叶,还可以赏菊,这里有3000余盆、约10多个名贵品种的菊花。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红螺东路2号

交通:自驾车:

(1)京承高速—怀柔城区出口(14号)—上高架桥—范崎路(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红绿灯路口左转)—红雁路—过部队桥洞右转直行可直达红螺寺。(有路标)(2)京顺路(101国道)—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3公里直达。公交车:

东直门乘坐916公交车—怀柔汽车站换乘H57路(怀柔汽车站—红螺寺)到红螺寺景区,发车间隔约40分钟左右。

5、阳台山

阳台山位于海淀区和门头沟区的分界线上,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杏树名木就占51%,景区中林木茂盛,古树众多,是京郊最佳的日出观赏地之一。山中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既有以盘山古道闻名的鹫峰森林公园,又有千年古刹大觉寺,在主峰妙高峰下,还有保存得很完整的清朝醇亲王墓。

开放时间:7:3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路

6、凤凰岭

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区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境内,距天安门33公里。享有京城“绿肺”之称。凤凰岭青山绿水,层峦叠翠,密林曲径,奇花异草遍及山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内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净化空气纯度为市区的5倍。

开放时间:7: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路19号

7、蟒山

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县东北部,十三陵水库坝东,距京40公里,蟒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面积六七百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所以又称十三陵林场。蟒山森林公园,山势如大蟒,最高峰659米,有人工林13万亩,树木花卉176种,终年葱翠,四季锦绣,是北京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蟒山公园内除拥有面积广阔的自然森林植被景观外,还有独特的四最四奇。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蟒山路2号

8、百花山

百花山山坡海拔1800-2000米。百花山山体主要由于火山喷发、剥蚀形成,山势高峻挺拔,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以花繁著称,众多的花卉植物成就了百花山的三季花香。位于顶峰附近的亚高山草甸,生长着40余种草甸植物。

开放时间:8:00-17:00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百花山林场

2019年3月24日,第一峰攀越徒步蓝关古道,约12公里,海拔1392米。

蓝关古道,雄奇秀丽,两边群峰对峙,山崇岭峻,徒步视野极为享受。

山上温度相对较低,春风虽已拂过,但福泽缘浅,绿意只是斑驳点缀,并未覆盖全山系。不过四季常青的松柏,依然挺立在山脊招呼着徒步的人儿。

依旧是嘻Ha的户外活动团,很多在校大学生,年轻人的团队,一路上活力满满。一路向上,羊肠小道虽然难走,但重在其中的乐趣。上了一周的班,工作让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跑步、瑜伽终究是没释放内心的压抑,但今天的蓝关古道徒步穿越让我酣畅淋漓。

出发几乎是垫底的,但不服输的念头一直让我很想追赶超越,毕竟每超越一个人,我是觉得很开心。中途小休息是不断的,毕竟自己的体力有限,还好两位好友一直陪伴前后,并未走远。

在山腰部分,狼嚎的几声。本来是想向着大山呐喊,释放内心的烦躁的,喊完之后朋友SWP说,我那是狼嚎,后来又说是二哈的嚎叫。另一个朋友LQG就比较夸张了,还亲身示范了二哈嚎叫的动作,交了一帮逗逼的朋友,一路上欢乐多多。

比较想吐槽的是,在山腰补充体力吃东西的时候,两个逗比朋友带的吃的不约而同几乎都是辣条,看得我挺懵逼的,感觉自己就是局外人 ,他们两个才是一对。最终的解释是吃辣条登山,口味重,刺激,这个解释也是没谁了。

一路上,陡坡的地方有好几处,危险系数不大,就是要小心脚底下,因为一不留神就打滑。一路沿着山脊而上,把速度提上了,风景给忽略了(山脊枯枝交横,也看不到什么东西),追到山顶时候,领队压头的第一批人差不多十五人左右,差点欢呼的跳起来。

山顶的风景是最美。一眼望去,松柏青翠欲滴,点缀整个山脉的山脊和侧峰,虽没有覆盖全面,但现有的点缀让整个视野看去,蓝关古道大气磅礴,气势逼人。

山顶的大石头挺舒服的,还在上面小躺晒了会太阳,拍了几张自恋照,唯一不好的就是山顶风很大。

下山时,自己欢腾地一个人脱离三人行队伍,跟着帅气白净的领队一路小跑下山,有点佩服自己的勇气,毕竟下山虽然轻松,但山路狭窄,仅容一人能过,两边植物硬枝交错,一边下山一边自己用手拨开硬枝,好几次把帽子都差点戳掉。也有可能是自己头大,戴不住帽子,至少朋友是这样说的。

一路上,不管是落单的还是体力不支的,还是有很多陌生的小伙伴伸出了友谊之手,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仅凭这一条嘻Ha的丝带就把陌生感淡化了,这一刻,我们就是一起参与户外徒步的伙伴,无关乎身份、工作、年龄、学校……

希望嘻Ha的户外活动越办越好,也希望自己继续挑战120天秦岭打卡计划,更有机会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户外人,在工作之余,越秦岭认识更好的自己。

在温州苍南,这些山在秋天变得五彩缤纷。如果现在去秋游爬山,肯定是个不错的体验。每座山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先了解一下吧,推荐给准备爬山的你!

玉苍山

玉苍山,“苍南西部群山之祖”。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428%,是国家AAAA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老年保健旅游示范基地、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首批气候友好型村庄。

在这里,森林茂密,群山是高俊,到处都没有石头,没有石头是美丽的。仙步,蘑菇石,沧海遗迹,望天龟各种石头的传奇故事都很有名。

踏入这里,可以看到山川险阻,参天大树。漫步山间,花草竞相映衬着绚烂的秋色,林中偶尔传来小动物跳动的声音,充满了原始的气息,特别像一个广阔而遥远的世界。

沿着摩天岭登上9215米高的玉苍山主峰,看奇石耸立,云卷云舒,夕阳西下,一望无际的大地,无限风光。迎着和煦的秋风,在玻璃栈道上散步,从不同的角度看石海风光和如画的秋色。

石聚堂

石聚堂位于苍南县灵溪镇浦亭社区,西临玉苍山,北依雁荡山,东临夏衍寺,距县城4公里。石菊堂景区怪石多,故山名“石菊”。因为山中央有大殿,一个是许真君殿,一个是玉泉寺,所以民间俗称石聚堂。提起石菊堂,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怪石、幽洞、碧湖的画面安静而富有诗意,华丽却低调。

秋天,沿着山间的石阶,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两边微微发黄的树木随风摇曳,落叶随风起舞,或落在奇石上,或飘向远方。秋天是朦胧的,充满了魅力。

石堂虽不大,但美不逊色。虽然没有玉仓山那么雄伟,但是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妙趣横生。

聚堂景区宗教文化色彩浓厚,玉泉寺、玉清道观、观音阁、紫云道观等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游客常年来此烧香祈福。

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金乡镇郊区,距市区2公里。盘山可直达山顶,环境优雅,石壁陡峭,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

云台山山顶有一条百年古道观,长年香火缭绕,周围信众常来此。

登上云台山之巅,360观云海的平台,能让你感受到身心的完美融合,安静地陶冶心灵,舒适无忧。

五凤茶园

五峰茶园位于苍南、福鼎、泰顺三县交界处的山区。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平均海拔400米左右,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它是中国最美的30个茶园之一。

一个大茶壶是五凤最特别的向导。步入五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满山遍野,静谧清幽,超凡脱俗之感油然而生,让人身心舒展。

登上茶山,闻着茶香,享受秋天的静谧之美。如果你来五峰茶园,你会知道自然和传统生活的美丽。

鹤顶山

鹤顶山位于苍南县矾山镇,海拔1006米。它以鹤顶山命名,被誉为“苍南第一峰”。

在鹤顶山上,35台风力发电机犹如巨型柱子,高耸入云,蔚为壮观。气势磅礴的云海,姿态万千,如烟如雾,让人流连忘返。

鹤顶山上芦苇片片,威武重叠。秋风吹来,芦苇像油画一样美丽

西接福鼎天湖山万亩茶园;北面是大平山自然村和矾山中心区。从山下望去,笔架山山顶的五座山峰都呈凹形,酷似古代文人放好的大毛笔筒,故称笔架山。

据说笔架山上有一些景点,如半岛石、大叠亭、某条胡同、雷达石岗、宫观、钱明湖等等。

#能力训练# 导语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下面是 分享的秋天的古诗词赏析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秋天的古诗词赏析: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三四句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里还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总结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篇二秋天的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篇三秋天的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篇四秋天的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谥。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篇五秋天的古诗词赏析: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赏析

 这首曲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写出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人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

 “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着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677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