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每章节概括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每章节概括,第1张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一共12篇,各章节解析如下: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篇章概括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1933,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红军的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

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汉代青铜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人邓发。

通过红色的大门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造反者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斯诺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可是,结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贺龙二三事

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贺龙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贺龙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

红军旅伴

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对他们团结友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感到钦佩。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篇,在延安

苏维埃掌权人物

主要讲述了时任“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领袖毛泽东留给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斯诺的初步印象。

***的基本政策

在延安,斯诺根据访问***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论抗日战争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回答斯诺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采访问题。(其中也简单介绍翻译员吴亮平同志)

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

主要讲述了斯诺参观红军大学的见闻感受和自己赴“面条宴”的感慨。

红军剧社

主要讲述了斯诺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的见闻感受和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情况。剧社作用:以宣传抗日和革命为主旨。消除人民疑虑,让百姓对红军纲领有所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信任,一起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第四篇,一个***的由来

童年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劳动的经历。

在长沙的日子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的经历。

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但反帝反封建是明确无疑的了

革命的前奏

主要讲述毛泽东在1918年~~1920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

国民革命时期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

苏维埃运动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红军的成长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红军成长的过程及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第五篇,长征

第五次围剿

主要讲述了蒋介石如何大规模发动第五次围剿以及红军如何突破围剿的过程。

举国大迁移

主要简述了红军主力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御工程”的过程,同时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红军如何迂回敌军,绕过层层封锁,不畏艰难,从福建(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长江两岸等)到达四川的过程。

大渡河英雄

主要讲述了红军如何强渡大渡河的简要过程。金沙江→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饮歃血为盟→林彪先锋队强渡安顺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桥)→进入四川境内。

过大草地

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克服困难,战胜雪山、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过程,同时也讲述斯诺对红军长征的总结评价。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主要讲述了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其自己的人生经历。

死亡和捐税

主要讲述了斯诺在西北大灾年的绥远之行(1929年6月访问)所见到的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活活饿死的情形,同时引用斯坦普尔博士的报告材料,指出红军到达西北之前,这里农民所受到的名目繁多、奇形怪状、惊人繁重的捐税。

苏维埃社会

主要讲述了西北***苏维埃社会运动的组织以及受到群众拥护的原因。

货币解剖

主要讲述了苏维埃经及运行方式、货币流通使用情况及财政开支来源等。

人生五十始

主要简述了教书先生老徐~~徐特立的人生经历以及苏区的一些教育问题。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主要简述了斯诺上前线以来一路上同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的贫苦穷人谈话的经历(如同周家村农户的谈话),体现了***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苏区工业

主要简述了南北苏区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特色。

“他们唱的太多了”

主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考察西北苏区吴起镇奇特的“工业中心”的见闻感受。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主要简述了“正规的”红军部队的人员构成及其特点。

彭德怀印象

主要简述斯诺访问司令员彭德怀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及简介彭德怀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当红军?

主要简述了彭德怀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转变直至成长为“赤匪”的过程。

游击战术

主要简述了彭德怀总结斯诺访谈的有关红军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及发展、取胜的一些主要原则。

红军战士的生活

主要简述了红军战士的日常的生活情况,重点叙述了“列宁室”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政治课

主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访谈红军在“列宁室”上政治课的见闻感受。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主要简述了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的人生经历及其留给斯诺的印象,和鄂豫皖苏区的间立发展情况。

中国的阶级斗争

主要简述了国民党白军如何在围剿期间对鄂豫皖苏区所犯下的罪不可赦、天理难容的滔天罪行。

四大马

主要简述了西北四大马封疆的统治,回民民族的由来,回民反对四大马的理由和***对回民的诺言。

穆斯林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一步步化解回汉矛盾,创建“回汉统一抗线”的过程。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再谈马

主要简述了斯诺回预旺堡路上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得见闻感受。

“红小鬼”

主要简述来斯诺对少年先锋队“红小鬼”得访谈及其对他们得总结、评价。实践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主要简述了斯诺从军队活动的日记中了解到苏区红军是如何努力从实践中扩大统一战线的策略,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进行抗日。

关于朱德

主要讲述了朱德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成熟的过程,表明对朱德的赞美之情。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路上的邂逅

主要简述斯诺回到河连湾时的所见所闻。

保安的生活

主要简述了斯诺回到保安以后的二十多天的生活情况。

俄国的影响

主要简述了俄国***(共产国际、苏联)对于红色中国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华苏维埃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主要简述了中俄关系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

那个外国智囊

主要简述了德国顾问李德(作简要评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别了,红色中国。

主要简述了斯诺离开保安返回西安府的一些见闻趣事。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兵变前奏

主要简述了兵变之前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蒋介石总司令之间不断紧张、尖锐的关系。

总司令被逮

蒋介石在临潼被捕,成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阶下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救国要求”及与红军联合抗日宣传遭到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与此同时,由国民党制造的不实谣言却在国内外疯传。但很快,谣言不攻自破,公众逐渐了解到真实情况。

在蒋介石被俘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就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同时,总司令在被俘以后不久就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于是蒋介石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

蒋、张和***

主要简述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一些经历,***做了积极主要的贡献。

“针锋相对”

主要简述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为了要既不降低他本人或南京政府的威望而又能同反对派及其***等和解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等措施。

友谊地久天长

主要简述了国共合作之后苏区和国民党地区一些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点滴进步,红军和白军携手和唱《友谊天长地久》,共同预祝大中国的利。

红色的天际

主要简述了斯诺从对***和国民党十年政治斗争过程、目标、结果、经验等总结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这就是斯诺对***对未来局势的看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

目录内容: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好书#01:40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别名

《西行漫记》[3]

作者

埃德加·斯诺[3]

类别

纪实文学

原作品

Red Star Over China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作者简介写作经历出版发行作品影响网友评价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6]

作品目录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 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

西行漫记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根据地工业农业生产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文学终于诞生。

出版发行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影响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纽约Grove Press社英文版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西行漫记》1938年版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本,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红星照耀中国-人文社版

1949年后,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遭冷遇。《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行漫记》也难逃劫,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

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董乐山根据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 London)1937年版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的中文本《西行漫记》,胡愈之为该重译本作了序,该译本还收入了1938年斯诺为复社的中译本作的序。

从图书出版角度而言,真正赋予了斯诺这本不朽名著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的,是译者董乐山。作为一名具有职业追求的翻译家,董乐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版本上选取也有自己的考虑。RED STAR OVER CHINA在1937年初版之后,埃德加·斯诺做了反复的修订,其主要版本有英国戈兰茨版(Victor Gollancz 1937),美国兰登书屋初版(Random House 1938), 美国兰登书屋第一次修订版,美国兰登书屋第二次修订版(Random House 1944),格罗夫增补修订版(Grove Press 1968),英国戈兰茨增补修订版(Victor Gollancz 1968),企鹅出版社鹈鹕丛书版(Penguin Books 1972)。斯诺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自己对于中国***的理解,修订增删这部经典作品,每一个版本相较上一个版本,都有不仅仅是字句和表述上的调整。在中宣部出版局、三联书店及翻译家董乐山经过慎重考虑和论证后,决定根据1937年的初版本译出。[8]

201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该版采用董乐山先生的经典译本,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年、1938年、1939年三版《红星照耀中国》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

2018年2月,该书中文版已诞生整整80年。新版《红星照耀中国》销量达300万册。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码洋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图书。新版《红星照耀中国》至2018年2月已加印31次,一年内发货码洋达1多亿元,一本书就为人文社盈利2000多万元。[1]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基金会授权新译本

2018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了由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此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定版翻译而成,是经过斯诺基金会官方认证的中文译本。[9]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红星照耀中国》#一本好书#01:40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别名

《西行漫记》[3]

作者

埃德加·斯诺[3]

类别

纪实文学

原作品

Red Star Over China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作者简介写作经历出版发行作品影响网友评价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6]

作品目录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 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

西行漫记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根据地工业农业生产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文学终于诞生。

出版发行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影响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纽约Grove Press社英文版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西行漫记》1938年版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本,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红星照耀中国-人文社版

1949年后,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遭冷遇。《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行漫记》也难逃劫,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

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董乐山根据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 London)1937年版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的中文本《西行漫记》,胡愈之为该重译本作了序,该译本还收入了1938年斯诺为复社的中译本作的序。

从图书出版角度而言,真正赋予了斯诺这本不朽名著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的,是译者董乐山。作为一名具有职业追求的翻译家,董乐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版本上选取也有自己的考虑。RED STAR OVER CHINA在1937年初版之后,埃德加·斯诺做了反复的修订,其主要版本有英国戈兰茨版(Victor Gollancz 1937),美国兰登书屋初版(Random House 1938), 美国兰登书屋第一次修订版,美国兰登书屋第二次修订版(Random House 1944),格罗夫增补修订版(Grove Press 1968),英国戈兰茨增补修订版(Victor Gollancz 1968),企鹅出版社鹈鹕丛书版(Penguin Books 1972)。斯诺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自己对于中国***的理解,修订增删这部经典作品,每一个版本相较上一个版本,都有不仅仅是字句和表述上的调整。在中宣部出版局、三联书店及翻译家董乐山经过慎重考虑和论证后,决定根据1937年的初版本译出。[8]

201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该版采用董乐山先生的经典译本,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年、1938年、1939年三版《红星照耀中国》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

2018年2月,该书中文版已诞生整整80年。新版《红星照耀中国》销量达300万册。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码洋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图书。新版《红星照耀中国》至2018年2月已加印31次,一年内发货码洋达1多亿元,一本书就为人文社盈利2000多万元。[1]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基金会授权新译本

2018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了由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此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定版翻译而成,是经过斯诺基金会官方认证的中文译本。[9]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

这名当时30岁出头的记者,后来回到北平,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访,轰动西方,也轰动了全民族抗战一触即发的中国。这名传奇的旅行者名叫埃德加·斯诺,美国堪萨斯城人,他用英文写下的新闻报道汇集成《红星照耀中国》。

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文字,7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2014年是长征80周年,在中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只需打开电子书,用手指轻点,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下载《红星照耀中国》或者是它的中译本《西行漫记》。

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孙华说,其实已经无法统计“红星”在全球的出版发行总数了,仅中译本就有10多个版本。

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各地出版的“红星”都很难与在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内珍藏的那一本媲美。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_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好书#01:40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别名

《西行漫记》[3]

作者

埃德加·斯诺[3]

类别

纪实文学

原作品

Red Star Over China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作者简介写作经历出版发行作品影响网友评价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6]

作品目录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 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

西行漫记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根据地工业农业生产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文学终于诞生。

出版发行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影响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纽约Grove Press社英文版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西行漫记》1938年版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本,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红星照耀中国-人文社版

1949年后,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遭冷遇。《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行漫记》也难逃劫,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

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董乐山根据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 London)1937年版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的中文本《西行漫记》,胡愈之为该重译本作了序,该译本还收入了1938年斯诺为复社的中译本作的序。

从图书出版角度而言,真正赋予了斯诺这本不朽名著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的,是译者董乐山。作为一名具有职业追求的翻译家,董乐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版本上选取也有自己的考虑。RED STAR OVER CHINA在1937年初版之后,埃德加·斯诺做了反复的修订,其主要版本有英国戈兰茨版(Victor Gollancz 1937),美国兰登书屋初版(Random House 1938), 美国兰登书屋第一次修订版,美国兰登书屋第二次修订版(Random House 1944),格罗夫增补修订版(Grove Press 1968),英国戈兰茨增补修订版(Victor Gollancz 1968),企鹅出版社鹈鹕丛书版(Penguin Books 1972)。斯诺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自己对于中国***的理解,修订增删这部经典作品,每一个版本相较上一个版本,都有不仅仅是字句和表述上的调整。在中宣部出版局、三联书店及翻译家董乐山经过慎重考虑和论证后,决定根据1937年的初版本译出。[8]

201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该版采用董乐山先生的经典译本,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年、1938年、1939年三版《红星照耀中国》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

2018年2月,该书中文版已诞生整整80年。新版《红星照耀中国》销量达300万册。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码洋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图书。新版《红星照耀中国》至2018年2月已加印31次,一年内发货码洋达1多亿元,一本书就为人文社盈利2000多万元。[1]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基金会授权新译本

2018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了由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此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定版翻译而成,是经过斯诺基金会官方认证的中文译本。[9]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红星照耀中国》#一本好书#01:40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别名

《西行漫记》[3]

作者

埃德加·斯诺[3]

类别

纪实文学

原作品

Red Star Over China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作者简介写作经历出版发行作品影响网友评价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6]

作品目录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 他只身前往陕北苏区,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红军的第一人。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

西行漫记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根据地工业农业生产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文学终于诞生。

出版发行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影响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纽约Grove Press社英文版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西行漫记》1938年版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本,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红星照耀中国-人文社版

1949年后,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遭冷遇。《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行漫记》也难逃劫,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

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董乐山根据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 London)1937年版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的中文本《西行漫记》,胡愈之为该重译本作了序,该译本还收入了1938年斯诺为复社的中译本作的序。

从图书出版角度而言,真正赋予了斯诺这本不朽名著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的,是译者董乐山。作为一名具有职业追求的翻译家,董乐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版本上选取也有自己的考虑。RED STAR OVER CHINA在1937年初版之后,埃德加·斯诺做了反复的修订,其主要版本有英国戈兰茨版(Victor Gollancz 1937),美国兰登书屋初版(Random House 1938), 美国兰登书屋第一次修订版,美国兰登书屋第二次修订版(Random House 1944),格罗夫增补修订版(Grove Press 1968),英国戈兰茨增补修订版(Victor Gollancz 1968),企鹅出版社鹈鹕丛书版(Penguin Books 1972)。斯诺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自己对于中国***的理解,修订增删这部经典作品,每一个版本相较上一个版本,都有不仅仅是字句和表述上的调整。在中宣部出版局、三联书店及翻译家董乐山经过慎重考虑和论证后,决定根据1937年的初版本译出。[8]

201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该版采用董乐山先生的经典译本,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年、1938年、1939年三版《红星照耀中国》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

2018年2月,该书中文版已诞生整整80年。新版《红星照耀中国》销量达300万册。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码洋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图书。新版《红星照耀中国》至2018年2月已加印31次,一年内发货码洋达1多亿元,一本书就为人文社盈利2000多万元。[1]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基金会授权新译本

2018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了由斯诺基金会官方授权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此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定版翻译而成,是经过斯诺基金会官方认证的中文译本。[9]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6126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