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第1张

 新的一个学期即将开启新的一页,你是否对紧接而来的工作做出一个计划了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互动课堂,效率课堂”为准绳,以问题教学法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认认真真研究教学,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二、工作要点

 (一)备课安排(主备老师及课文)

 1要求

 本着互助协作、资源共享的精神,备课组集体备课。但各有分工:一人主备,主备人提供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或资源);备课组集体讨论。在共性化备课的基础上,努力发挥个性化的教学特长。

 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如果时间不够,顺延到第二节)

 2分工

 xx老师:《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促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备周次:2、6、10、14、18)

 xx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合欢树》、《邂逅霍金》、《双桅船》(另:《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群英会蒋干中计》)(主备周次:3、7、11、15、19)

 xx老师:《边城》、《诗经?蒹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诗二首》、《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主备周次:4、8、12、16、20)

 xx老师:《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最后的长春藤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香菱学诗》、《一碗阳春面》、《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主备周次:5、9、13、17、21)

 (二)每日或每周必做

 宗旨:增长学识、提升素养、培养习惯,为人生打基础。

 1每日一诗,每日一句(名言格言警句)。要求工整地抄录在诗词名句积累本上(尽可能背出),并作简要评析。(必做依据:①加强诗词名句的积累②充实人文素养③训练书写)

 2每日一读一听一看一剪。一读,即读报刊;一听,即听新闻广播;一看,即看有一定品位的电视栏目,如“百家讲坛”等;一剪,即剪报。(必做依据: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增加积累,增长学识)

 3每周演讲。每周3位同学演讲(按学号排序);或将全班分成每4人1小组,进行口头作文(由各小组选题、备讲、做课件、展示……)。学生与老师当堂评议。(必做依据:①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展示自己②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③增强互助合作意识。)

 4每周荐文。每周由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名著或一篇美文,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必做依据:丰富知识,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兴趣,提升赏析能力)。

 以上诸项,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予以调整或增删。

 (三)作业设计

 1课内作业。每课作业由该篇课文的主备老师提出,经讨论后确定。

 2拓展训练(含每周一练或单元训练)。主备老师分工如下:

 现代文部分:xx老师主备1、4、7、10、13、16、19周

 诗词部分:xx老师或xx老师主备2、5、8、11、14、17、20周

 文言文部分:xx老师主备3、6、9、12、15、18、21周

 各主备老师负责各部分的选题、出题和试卷的分发。

 3月考

 经备课组统一商量,精心拟题;每次月考由一位老师主要负责出题、交付文印、密

 封、分发及试卷的分析评价。

 第1次月考:xx老师主备

 第2次月考:xx老师主备

 第3次月考:xx老师或xx老师主备

 第4次月考:xx老师主备

 4期中考试前各位老师出一份有一定质量的高考试卷。

 5作文

 (1)以“十六岁,我想说……”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2)学习写作知识短文《调动你的积累》,作文选题见课本P144-145。三题任选一题。

 (3)将《最后的长春藤叶》改变成课本剧(自编自演);或写一篇有关“世界三大段篇小说之王”比较阅读的读书笔记。

 (4)尝试写一首新诗,或写一篇诗歌欣赏的文章。

 (5)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写出你的独特感受》,作文选题见课本P151-152。任选一题。

 (6)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有关陶渊明或柳宗元的述评(见第98页)。

 (7)就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一股所谓“戏说名著”的热潮,写一篇文章,谈出你的思考,与他人交流。

 作文训练应有一定的序列,本学期的序列是“调动积累”和“写出独特感受”。当然,各位老师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上述序列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增删。

 三、公开课安排

 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设一堂公开课。安排如下(暂定。如有调整,以当时为准):

 xx老师:区级《边城》(9月21日)第4周周4(下午)第6节课

 xx老师:校级《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1月24日)第13周周5(上午)第2节课

 xx老师:待定

 xx老师:待定

 本组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对外开放;组内老师互相听课,也欢迎其他组老师前来听课,并提出宝贵意见。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三、基本要求

 1组内老师精诚团结、互助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公担,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2加强课堂规范意识。教师不迟到、不拖堂;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但也要教育学生力戒随意说话、随意扭头乱动的不良习惯。

 3加强作业规范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书写清楚、工整、规范,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口头表达完整流畅。

 总之,对学生既要注重诱导、激发、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要严格要求。

 以高尚的师德互励,以严谨的作风互勉,以满腔的热忱互助,努力把我们组打造成一个精诚协作、和谐奋进的集体。

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二)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新教材,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中心,以课改教学理念为实践指导,加强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与探索。

 二、工作构想

 高一年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适应高中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本学期的教学至关重要。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新教材不仅内容新,而且容量大,除必修(一)和必修(二)教材中的八个专题教学外,还要结合活动体验、问题探讨、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等几方面落实培养学生各项语文基本能力。如何利用好每周5课时的有限时间,更有效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备课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备课组老师经过讨论,制定如下计划:

 1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特点,完成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顺利转换。

 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科更是其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本备课组经过讨论,在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通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2紧抓语文基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1)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精讲重点篇目,以点带面,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语文素养。

 (2)在写作指导和实践方面,坚持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训练,且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或随笔。

 大作文从叙事、记人、写景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构思与措辞造句等能力,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周记可以写高中新生活体验和感悟,可以写经典名著及其他优秀读物的读书笔记,多渠道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业作文应及时修改,及时反馈,注重讲评。

 (3)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上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4)此外,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练字、背诵、默写等基础训练。对书写较差的同学进行练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这部分学生的“坐功”,这对于十六七岁、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早读时间:周三、五早上7:00-7:20,教师应按时下班,利用《晨读本》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随堂抽查背诵或默写。(后附早读安排表)

  三、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新教材新教法

 定期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必修(一)和必修(二)教材中每个专题的每个板块各有分工:由一人主备,主备人提供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或资源),再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在共性化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再根据各自班级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努力发挥个性化的教学特长。同时,在备课组内进行推磨式听课,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日20:00—21:00,集体备课地点:高一年级办公室。(后附集体备课安排表)

 围绕如何实施新课标,用好模块教材,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将本学期教学研究课题定在努力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如何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根据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听课前请告知任课教师,听课时应做好记录,并积极撰写论文,彼此交流鞭策,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

 四、因材施教,定期检测,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利用语文《同步手册》等进行每课一练,每学期要出六张单元测试卷,其中有四次统一测试,包括段考前测试、段考、期考前测试与期考。其余自己留用为练习。一般由科任教师单独完成批改,段考与期考实行流水改卷。原则上不鼓励个别班级增加测试次数,应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如需增加测试,请报知备课组长。(后附出卷要求和出卷安排表)

 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帮扶落后,表彰优秀,对落后学生,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补缺、补漏;对优秀学生,除了巩固其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等方式,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科尖子生。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们备课组成员将学习并充分利用好新教材,切实落实各工作要点,打好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基础,切实辅导学生适应高中教学,完成初中学习模式向高中学习模式的转换。全组上下以高尚的师德互励,以严谨的作风互勉,以满腔的热忱互助,努力打造一个精诚协作、和谐奋进的集体。

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三)

 本期是本届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枯燥、应试的语文学习,对语文本身的兴趣下降,对高中语文虽然有学习的期望,但对语文考试存在畏惧心理,认为语文学习的结果不可预测,因此高一上期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主,教学生掌握一定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为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备课组老师认真讨论,形成以下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2落实学校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益。

 3推进“大语文”学习和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会思考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以后的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

 1进行入学考试,了解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注重语文学法指导,增强语文能力与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用好分推时间,合理分配课时,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在期末调研考试中力争第一。

 4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全备课组老师的智慧,高效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工作

 (一)常规教学

 1必修与选修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社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及人教社选编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必修教材阅读部分共四个单元,主涉及现代新诗的鉴赏,古代记叙散文的阅读,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能力,新闻和报告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选修教材主要有八篇课文,将按照必修教材的单元设置,按照“诗人的精神”、“英雄的精神”、“大师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四个主题分配在必修的四个单元中配合教学。

 梳理探究按照专题由专人负责,与语用题相结合进行。

 名著导读课内以《论语译注》为主,原则上一周学生自学一章,安排一定的课时点拨,前半期完成8章的学习,后半期完成剩余部分的学习。《大卫科波菲尔》主要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

 (1)进度安排

 前半期完成必修一、二单元及选修一、三、四、六课,后半期完成必修三、四单元及选修二、五、七、八课。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转转课”。具体如下:

 教学单元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0课时

 第二单元  12课时

 第三单元  10课时

 第四单元  8课时

 梳理探究  6课时

 《论语》  8课时

 表达交流10课时

 (2)教学要求

 A每周星期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教材处理意见。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加强语文学习的联想与想象,深化对文章的把握。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钻研课文,在预习环节要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部分问题;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鼓励学生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3)分推及考试安排

 本学期前半期大概有8次分推,除了安排两次作文教学、两次单元考试外,将安排基础知识的训练,本学期的考试有,入学考试(已完成);第一单元测验;第二单元测验;半期考试;第三单元测验;第四单元测验;期末调研考试。

 2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采用课堂定时作文训练和平时练笔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1)课堂作文的训练内容:

 落实必修教材上的“表达交流”的训练内容,进行写人写事文章的训练。前半期完成两个单元、后半期完成两个单元。

 (2)提高学生定时作文的完成速度,在分推的6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3)批改及评讲要求

 A作文要及时批改,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B重视作文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C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4)练笔训练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学习、生活热点进行,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评点并组织课堂交流。

 (5)本期拟做大作文6次,练笔不少于10次。

 (6)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文,及时复印,在各班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鼓励学生投稿,并奖励发表文章的学生。

 3年级统一常规作业

 (1)《导与练》丛书,要求学生借助教辅展开预习,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其中的练习。课堂要处理其中的配套阅读篇目。

 (2)做好每周的读书笔记,重在点评感悟,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

 (3)用正楷字帖每天练字,提高学生的规范、干净书写能力。

 (二)语文活动

 1原创诗歌大赛。

 结合现代新诗单元开展原创诗歌大赛,在班级中选出优秀诗歌参加年级诗歌评选,并誊写好在学校展出。交稿时间为9月22日前。

 2诗歌朗诵比赛。

 结合诗歌单元的教学进行。先在各班进行,每班推出一个节目参加年级总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以一定的奖励。选手自选朗诵篇目,可采用配乐等艺术形式,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决赛时间为10月24日。

 3《论语》知识大赛。

 通过对《论语》中知识的掌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加强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初赛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全年级学生参加,对成绩优异者进行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决赛为知识竞赛,每班推选三人参加,时间大致安排在11月底。

 4研究性阅读活动

 此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泛读采取老师指定与学生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在每周安排一次1—2篇课外阅读篇目的泛读,主要选文能体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比较强的时代感。精读采用研究性论文的形式,在平时完成阅读,寒假中可完成阅读论文。

2019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四)

 一、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进度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一语文每周5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100节。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语文》(必修)第三、四册:阅读课各4个单元(60节),写作、口语交际(22节),复习及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机动(18节)。

 三、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研工作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备课的核心是备学生。

 1本学期教研重点是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2组内交流探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方法。

 3观摩课。

 六、课外活动

 1在“校园文化月”中举行“诗歌背诵大赛”。

 24月和6月分分别举办“鲁迅小说赏析专题”、“《红楼梦》赏析”讲座。

思路:从题目入手,结合学生预习,介绍霍金的情况,为深入阅读课文作好铺垫工作。

1、我们已经作过预习,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霍金。

学生介绍集中于两部分: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老师的补充:

霍金的一首诗——“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点拨)我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我们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是否有一天会消亡?你可曾追寻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成年后忘怀的问题,霍金等科学家却执著地追寻着……

霍金的疾病——请同学们想象以下自己若患有此病后的感受。霍金说:“我得病后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活下去是值得的。”(点拨)是什么支撑着霍金活下去并继续在科学道路上跋涉?(生答: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是的,这种精神与霍金在科学上的伟大发现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2、“邂逅”何意?(生答:偶然相遇。)偶然的相遇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来邂逅这位伟人吧。

(三)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把握课文的结构、主旨、写作特点

请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全班交流。

比较集中的问题:

1、为什么作者写遇到霍金时,要着重强调他“与照片上见到的一模一样”?

(点拨)请学生朗读这句句子,一遍保留这半句话,一遍去掉这半句话。

学生互相讨论感受,明确:这是一种惊喜感受的表达。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仰慕已久的伟人,作者不免有不能确信之情,所以要“确认”一下。

(进一步点拨)作者对霍金仰慕已久吗,何以见得?

生答:第一小结作者写得很明确。第二小节我与博士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写出霍金的伟大。

2、霍金的目光既可看作极度冷漠,也可视为极有魅力,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互相讨论。

(点拨)可结合背景材料。

生答:这目光反映了一个与严酷命运作战的不屈灵魂,是坚毅不屈精神的反光。一个生长在鲜花与阳光中,一路顺风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目光的。所以作者做这样的描写。

3、当遇到心中的“偶像”时,为什么我却“呆滞”了,什么也没有做?

生答:是因为太崇拜他了,所以如此。

生反对:其实“我”当时是想拍照的,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控制住了自己。书中有“摸了摸照相机”的描写。

(点拨)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中怎么写?

生答:“或许是……”“或许是……”两段。一是感到不应该打搅这位不屈的斗士,这是对个人价值的应有尊重。另一个是当时的人们的行动感染了我。

(再点拨)当时周围的人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举动呢?

生答:都是出于尊重之心。

4、“不幸”和“幸运”之说是否矛盾?

生答:不矛盾。霍金身患绝症是不幸的,但是他却能够在外界的帮助下完成对命运的抗争,因此是幸运的。

(点拨)外界的哪些帮助?

生答:两点——A、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B、他生活在一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点拨)作者更强调哪一点?

生答:后一点。书中有“更”字说明这点。

(进一步点拨)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剑桥就是这样环境的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5995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