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敏为什么不叫林夫人而称为贾夫人?

《红楼梦》贾敏为什么不叫林夫人而称为贾夫人?,第1张

本文由大愚原创首发百家号严禁转载

关键词红楼梦贾敏夫人揭密

《红楼梦》里贾敏尽管一疾而终,但她身上的谜却很多,称呼就是其中最大的谜团。身为林如海的夫人,为何称她为贾夫人,而不是林夫人呢?

有人说,是作者笔误。这种说法只能当作笑话讲讲,且不说作者写作修改过程中,几次删改,其用词造句百般修饰,更主要的是,《红楼梦》一书中,人物的姓名都有无数隐喻的,每一个姓名后面都有其所指。比如“原应叹息”的四个大**,比如“英莲(应怜)、霍起(祸起)、雨村(愚蠢)”等等。所以绝对不是笔误。

有人说,因为夫人是一个官职称号。这个说法似乎有些道理,《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中这样写道: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书中写道:贾氏夫人一疾而终。与她相似的是秦可卿,死后灵牌上写的是“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另外,贾政之妻王夫人,书中也一直沿用“王”姓。

小编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凸显贾家。大家知道《红楼梦》的主要是内容是贾家的兴衰史,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贾家展开的。贾家在书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写贾氏夫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知道林黛玉与贾家的关系。

另一个是文化使然。《红楼梦》里的林如海的出身也不差,估计也属于官场上流,但是与贾家相比,还是低了一个层次。大家知道,在传统文化里,称呼别人时,往往是说大不说小,叫高不叫低。比如副科长大家都喊科长,副处长大家都称处长。那么贾家与林家相比,贾敏身边的人估计更愿意喊她为贾夫人,而在贾敏的内心里,估计也更愿意接受这种称呼。

当然,从作者的角度上看,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更接近真相:

所谓的贾夫人本来就是一个虚指,文本中设计她一疾而终,就是告诉读者,这个夫人是“假”的,是为了引出黛玉和衬托黛玉的,本身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文字符号罢了。

这一回的内容很多,,细细看来有七八个。

1 首先,把尤二姐的事作了一个彻底了结。贾母不许将尤二姐灵柩送往家庙铁槛寺,贾琏只好将她与尤三姐埋在一处。

2 处理已经到了婚配年龄的小厮和丫头,客观上反映了那个社会,大贵族家庭依然保留了奴隶制度。龙生龙、凤生凤,奴才只能生奴才。验证了赖嬷嬷说的“你那里知道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无奈的叹息。也包涵了作者家世的多少悲酸。

3 近来大观园悲事多。宝玉心情不好“弄得情色若痴,言语常乱,似染怔忡之疾。”丫鬟晴雯、麝月、芳官抓痒玩闹,袭人故意叫宝玉去看看,目的是为了宝玉高兴。

4 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的诗,引来了湘云、宝琴、宝玉、李纨等人的兴趣,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桃花行》主要写花与人、人与花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句中明显写出来,如“人与桃花隔不远”“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若将人涙比桃花”等等。以花代情,以花自喻,抒发了林黛玉内心深处的情感。“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是她自我哭诉与写照。难怪宝玉一看就知道是黛玉写的。《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这首仿初唐体的诗,隐示了大观园姑娘们的红颜命薄的命运,又是一首悲情绝唱的诗歌。

5 王子腾的夫人来贾府,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候之子为妻,因即日要过门,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等人参加了活动。此段穿插,描述不多。说明豪门之间来往和婚配十分重要。

6 贾政来信六七月回京,回来之后必查宝玉的功课。 “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 宝玉平常学习不认真,于是临时抱佛脚,临帖写字凑数。又恐急生病,探春、宝钗出主意。众姐妹都来帮忙,林黛玉早有准备送来足足一卷。黛玉暗暗代写,却不求人知,真是会用心人(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可见黛玉对宝玉的真心,正当宝玉开始“用功”时,贾政要推迟到冬底回来,宝玉喜出望外,“仍是照旧游荡”。如此作假应付检查,诚然得到大家的支持。现代的应试教育,想必也是这种结果。

7 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黛玉的桃花社也未开展活动。湘云“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建议黛玉起社填词,黛玉欣然同意,当即派人去请各位姑娘。这是黛玉担任社主后的一次诗社活动,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社活动。以柳絮为题,限定几个调,采用拈阄方法,姑娘们就开始填词。宝钗的《临江仙》另僻新意赞柳絮获第一,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突出了宝钗的梦想。黛玉的《唐多令》缠绵悲怆获第二,“漂泊亦如人命薄”暗示黛玉早亡。湘云的《如梦令》情致妩媚获第三,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既是湘云的希望,也预示了她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宝琴、探春落第,宝玉只补了探春的半阙。柳絮词与海棠诗、菊花咏一样,都有着精美的艺术技巧,缠绵、悱恻的抒情方式,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感情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王士超《红楼梦诗词鉴赏》)

说起咏柳絮,古今咏者不少。唯一曾在《红楼梦》电视剧中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14岁时写了一首现代柳絮诗,令人兴叹。凭着小诗她走进了《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难于忘怀林黛玉形象。小诗的后一段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含有希望,也有悲情。陈晓旭英年早逝,像一朵柳絮一样“漂泊亦如人命薄”。读了《红楼梦》的《柳絮词》,人们自然的怀念永远的林妹妹。

8放风筝虽然是一个传统风俗游艺活动,《红楼梦》却把它写成隐喻人物和这个贵族家庭的败落。“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特别是最后两段话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一语双关。这个故事虽如风俗画,实寓漂泊离散之意令人深思,令人心惊!(冯其庸评)小说中把放风筝写得有声有色,并含有很多“专业名词”如“送饭”“响鞭” 、“籰子”、“顶线”“像来绞的样儿”,不是内行,根本无法写出。据红学家吴恩裕考证,曹雪芹的遗稿《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了风筝的制作方法,说明作者非常熟悉风筝。尽管至今未能见到真本。从此回放飞风筝的描写和京城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南鹞北鸢考工志》内容分析,有些红学家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出自作者之手。

红楼梦每回出场人物有:

第一回:甄士隐、贾雨村、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英莲、霍启、、封肃、娇杏

第二回:贾雨村、娇杏、林如海、冷子兴、林黛玉、贾敏、宁国公、荣国公、贾代化、贾敬、贾珍、贾蓉、贾代善、贾赦、贾政、贾珠、贾元春、贾宝玉、甄宝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琏、王熙凤

第三回:贾雨村、张如圭、林如海、林黛玉、贾政、贾母、李纨、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王夫人、刑夫人、贾赦、贾宝玉、雪雁、鹦哥、袭人、薛蟠

弟四回:王夫人、李纨、贾兰、林黛玉、贾雨村、冯渊、甄英莲、薛蟠、薛宝钗、贾政、薛姨妈、贾母

第五回: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林黛玉、尤氏、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秦可卿、警幻仙姑、痴梦仙姑、种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

第六回:贾宝玉、秦可卿、袭人、刘姥姥、狗儿、板儿、周瑞家的、王熙凤、王夫人、平儿、贾蓉

第七回:秦可卿、周瑞家的、薛姨妈、王夫人、金钏儿、薛宝钗、香菱、贾惜春、贾探春、贾迎春、智能儿、入画、私企、待书、李纨、平儿、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尤氏、秦钟、贾蓉

第八回:王熙凤、贾宝玉、秦钟、林黛玉、薛宝钗、詹光、单聘仁、薛姨妈、莺儿、李嬷嬷、晴雯、袭人、茜雪、贾代儒

第九回:袭人、贾宝玉、秦钟、贾母、李贵、林黛玉、薛蟠、贾瑞、金荣、贾蔷、茗烟、贾兰、贾菌、墨雨、锄药、扫红

第十回:金荣、贾宝玉、贾璜、尤氏、贾珍、冯紫英、贾蓉、张友士

第十一回:贾敬、贾宝玉、林黛玉、王夫人、尤氏、邢夫人、王熙凤、贾珍、贾蓉、秦可卿、贾瑞、平儿

第十二回:贾瑞、王熙凤、平儿、贾蓉、贾代儒、贾蔷、王夫人、林黛玉、林如海

第十三回:贾琏、贾宝玉、秦可卿、王熙凤、袭人、贾珍、王夫人、邢夫人、贾蓉、尤氏、史鼎

弟十四回:王熙凤、彩明、尤氏、贾珍、来升媳妇、来旺媳妇、平儿、王兴媳妇、照儿、贾宝玉、秦钟、林黛玉、宝珠、水溶、贾政

第十五回:水溶、贾宝玉、贾政、秦钟、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贾赦、贾政、贾珍、智善、智能、金哥

第十六回:贾元春、贾宝玉、贾母、王夫人、夏守忠、尤氏、李纨、邢夫人、贾雨村、林黛玉、赖大、贾琏、平儿、赵嫫嫫、贾蔷、王熙凤

第十七回:贾政、贾宝玉、李贵、秦钟、贾雨村、贾珍

第十八回:贾宝玉、林黛玉、袭人、贾蔷、秦之孝、王夫人、贾母、贾政、王熙凤、贾迎春、妙玉、李纨、邢夫人、贾探春、薛宝钗、贾惜春

第十九回:贾宝玉、林黛玉、尤氏、贾珍、袭人、王熙凤、茗烟、卐儿、花自芳、李嬷嬷、薛宝钗

第二十回:袭人、贾宝玉、李嬷嬷、林黛玉、晴雯、婴儿、贾环、香菱、麝月、贾母、赵姨娘、薛宝钗、史湘云

关于贾琏侵吞林黛玉家家产的问题,其实是从第十二回林如海病重,贾母亲命贾琏陪同林黛玉前往开始的。而这次前往,意义非凡。一来,林如海死了;二来,贾琏把林家的一切事宜都料理清楚了;三来,最主要的,整个过程当中,从料理后事到送林如海入祖坟,始终没有林家那些五服之外的族人亲戚出现,这就传达出一个信息,在贾琏处理林家后事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林家五服之外的族人,是靠边站,是没有参与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1生前得到林如海的许可,或者说林如海留下遗嘱,就不要林家族人参与;

2贾府强势,以林黛玉外祖娘舅的身份出现,林家族人焉敢废话?

3林如海家自上五代起就出来做官且五代单传,事实上那些所谓的林家族人和林家早已经是形同陌路,没有往来甚至素不相识了,林家族人根本就没想到要参与。

上述这三个原因,我以为是综合造成整个林如海及林家后事料理林家族人没有参与的主要原因。而这里面,尤其是第一点和第二点,是特别互为因果的。试想,如果林如海坚持要请林家族人参与,贾琏也无法,毕竟是自己的姑父,毕竟林如海对林家的后事具有不可争辩的决定权,所以,林家族人没有出现,首先应该是林如海的意思,其次才是贾府的强势,你想,一旦贾琏有林如海的遗嘱,将林家后事及林黛玉的未来交付贾府来管理,加之贾府的威势,林家族人即使想参与也是徒劳,屁都不敢放一个吧?

还有贾琏的身份,贾琏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同时又是林黛玉的嫡亲表哥,他代表的是背后未到场的林夫人贾敏的母亲、林黛玉的外祖母贾母和林夫人贾敏的两个哥哥、林黛玉的两个舅舅贾赦和贾政,古来所谓娘亲舅大,涉及到事关外甥未来的大事,历来娘家舅家都是有发言权的,这也是贾府介入的一个理由,这也是贾母派贾琏去处理的一个理由。

好了,回归正题。只要林如海决定不要林家族人参加,就意味着林如海已经决定,把林黛玉的未来林家的一切其中主要就包括林家的财产交由贾府来处置,其实这就是托管,或者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监管。直到林黛玉成年出嫁,而出嫁,林黛玉本来就是要嫁给贾宝玉嫁入贾府的,这就顺理成章,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说完了这一点,我再来看看整个处理过程中蹊跷之处,分析之下就什么都清楚了:

第一,第十二回: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 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 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 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这段话里面,曹雪芹使了个障眼法。好像事后要把林黛玉接回来是碍于贾宝玉的情面似的,所谓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 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贾宝玉的不情愿当然是真的,但这不过是贾母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借口一个梯子而已。我敢说,自从贾敏一死,贾母三番五次来接林黛玉的时候,贾母就已经决定要把这个外孙女长久的留在贾府了。不信看第三回林如海所言:

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前一句话,是对贾雨村说的,后一句话,是对林黛玉说的。

前一句话,请注意依傍二字,就是依靠的意思,贾母接林黛玉就是要给林黛玉一个依靠,一个女孩子,终生的依靠是什么?不就是找到婆家吗?后一句话,意义更为丰富:

1林如海表明态度了,不打算再娶妻生子了,也就是说,林如海决定了,林黛玉就是继承人了,这个意思还可以有前面的一句话做注释,第二回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 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 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看到没有,已经把林黛玉当儿子来培养了;

2林如海再一次提到了依傍,而且说得很详细了,一方面是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一方面是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一方面是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所以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这说明什么?说明说这个话,林如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慎重做出决定的,他考虑的就是林黛玉的终生大计和长久未来。

林如海要把林黛玉终生托付给贾府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第二,第十四回:

昭儿道: "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 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凤姐道:"你见过别人了没有?"昭儿道: " 都见过了"说毕,连忙退去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这个话有问题,逻辑上有问题。既然贾琏已经一切都处理好了,而且说明了年底就回来的,派人回来报信请个安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要讨老太太示下呢?难道走之前,贾母特别交代过什么?或者贾琏有什么比处理林如海后事和启程更重要的事情要请示贾母?是的,就是这样的,就是林家财产的处置问题,既然走之前是贾母交代的,和林如海达成默契的,处置完毕,当然要来请示贾母,看还有什么指示?看这样处置妥不妥当了?还能有什么呢?

而王熙凤的一句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其实,已经是曹雪芹在含蓄的点题了。

第三,第十六回,我们要注意两个细节:

1是王熙凤和平儿对贾琏的为人的评价: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

请注意,这句话,就是在贾琏和林黛玉刚刚回到贾府时王熙凤和平儿两人说的,在这个时候把贾琏的品质点出来,会没有言外之意?有的。

2也就是贾琏和林黛玉处理完林家事务回到贾府不久,马上就谈到了准备贾元春省亲的事情了。我以为,这也绝非巧合,请看:

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作什么?"贾琏道: "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

也就是说,贾琏刚处置好林家的事情,和林黛玉回到贾府,贾府紧接着要做一件大工程,就是准别迎接省亲了。这可是大花费!

第四,第七十二回,贾琏为过日子央求鸳鸯把贾母用不着的古董暂时拿出来典当,然后是遭到太监盘剥,使得贾琏感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句话也是十分的蹊跷。

1从第一回至第七十二回,小说里从未写过贾琏发什么横财,而且是二三百万的横财,不是个小数目,可是,贾琏为什么要说再呢?

具体如下:

1、贾珍是宁荣二府第四代人里的头一号败子。他年轻时就袭了“三品威烈将军”的爵位,又以长房资格做了贾氏宗族的族长,无人能管。他与自己的儿媳秦氏通,被丫环发现,致使秦氏含羞自尽。

他还与小姨子尤氏姊妹私妍,为达到长期妍占目的,把尤二姐送给贾琏做外室,葬送了二姐的性命;为生父守丧期间,他也不忘寻花问柳,骑射聚赌。封建社会的种种道德约束对他丝毫不起作用,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赤裸裸的兽性的疯狂享乐。

2、贾珍的堂弟贾琏也是这样一一个“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的“下流种子,”亲生女儿出痘疹,须斋戒供养痘疹娘娘,他却乘机和厨娘私偷;妻子王熙凤过生日,他又跟仆妇鲍二家的乱搞;在国孝家孝两重孝期内,偷娶尤二姐做外室。

他名义上是荣国府的外掌家,却处处受内当家王熙凤的制约,连他的小厮都知道:“ 奶奶(指王熙凤)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指贾琏)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如果有谁不了解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是什么样子贾琏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样板。

《红楼梦》第二回赏析: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贾夫人是指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为什么不叫林夫人?因为《红楼梦》里的夫人不同于现代的“夫人”,那时候只有诰命夫人才能称夫人,而且以本姓称,不用灌以夫姓,比如王夫人,邢夫人,而薛姨妈没有诰命就不能称夫人了。

贾敏是诰命夫人,所以称为贾夫人。 诰命与丈夫的官爵有关,与娘家势力无关。比如邢夫人娘家不怎么样,因为贾赦袭了一等将军之职,所以邢夫人也能得封夫人。贾敏病逝了,林如海希望女儿进京投靠外祖母,为写林黛玉进贾府做前提。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丢了官,到林如海家当家教,做了林黛玉的老师。一年后因母病逝,黛玉悲伤不己,贾雨村无事可做,在郊外游玩遇到了冷子兴。对贾家可以说是比较了解,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向贾雨村介绍了贾府以及贾府姻亲等种种人物和关系。

    贾雨村遇到了旧时的同事张如圭,被告知现在官家想要起复旧的官员。

      于是冷子兴劝他去找林如海,让林如海给他写一封推荐信,送给贾政,通过贾政上书推荐贾雨村起复。

      于是贾雨村去找林如海,林如海很乐意帮忙,并且说因为林黛玉要去京城,可以一起过去。

      林黛玉不想去,林如海劝她去京城寻亲。

      来到京城,贾政看到贾雨村一表堂堂,是个读书人。于是大力推荐他去做了知府,贾雨村自去上任。

        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首先现在见到了史老太君,他的外祖母,然后又见了姐妹,然后王熙凤出场。与其他姐妹又有不同。

      史老太君与黛玉说了一会儿话。然后让她去见见舅舅。

        大舅贾赦说心情不好先不见面了,邢夫人请林黛玉吃饭,林黛玉推辞说要去拜见二舅舅。

      去贾政那里,看到了王夫人。家里华贵之气,又有一丝丝衰败气息。

        王夫人说贾政出去了没有在家,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告诫她不要去招惹贾宝玉,说贾宝玉可能会犯浑。

      老太君请他们过去吃晚饭。

      富贵人家的晚饭还是比较讲究的,王夫人和林黛玉陪着史老太君落坐两旁,然后就是迎春探春惜春左右相陪。

      吃完饭王夫人回去了,然后林黛玉留在史老太君身边。

    接着贾宝玉就回来了。这里重点介绍了贾宝玉的穿着打扮。说他是贾府的混世魔王。

      这里有一首词:

      并且告诫世人不要学贾宝玉。

    贾宝玉的眼里,林黛玉影响跃然而出

      贾宝玉过来就问林黛玉,你有没有玉?

    林黛玉说:你说我哪有什么玉。

    于是贾宝玉就犯了浑,把玉拿下来摔到地上。说姐妹们都没有玉,只有我有玉,这个玉不要也罢!

    史老太君赶快过来劝说。告诉贾宝玉说,林黛玉其实也有玉的,因为她母亲去世,把玉留在了身边,所以才不好跟你说。

    这样贾宝玉才不生气了,把玉重新带在了身上。

      这里把贾宝玉的人物特点描述的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突出了贾宝玉的性格。

    史老太君看林黛玉自己带的丫鬟婆子老的老小的小。就又安排了几个丫鬟婆子,照顾林黛玉。

    然后把林黛玉的住处安排在了碧纱橱里,贾宝玉自己住在了碧纱橱外面。

      宝玉有一个丫鬟叫做袭人,一开始是跟着老太君的,因为是老太君疼爱贾宝玉,就让袭人照顾贾宝玉的生活。

    袭人服侍好贾宝玉以后,就进到里边跟林黛玉说话。

      林黛玉问到贾宝玉的玉是从哪里来的?袭人说从生下来的时候就在嘴里面含着的。

      第二天林黛玉拜过贾母以后去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和王熙凤正在拆信,原来是薛蟠打死人,犯了命案。

 冯渊年十九,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贾雨村审理此案,徇私枉法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想要与她共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

 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红楼梦介绍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揭开了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主要人物

  1、贾宝玉

 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绰号"混世魔王”,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他是意象化的小说人物,是作家的心灵的映像。

  2、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事之道,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3、薛宝钗

 与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之冠,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4、王熙凤

 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5、贾母

 即史太君,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主持荣国府家政,直到年纪大了,才渐渐地不管事,交给儿孙媳妇。她是贵族的代表人物,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6、晴雯

 荣国府的丫鬟。她长得风流灵巧,针线活犹好。她的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病重时被撵出贾府。宝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为感动,当夜悲惨地死去。

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红楼女主是林家妾的小说是《红楼之林家小妾》。

小说《红楼之林家小妾》的作者是冰水中的鱼。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女人穿越到红楼世界中,做了林如海的小妾,为了生存努力活下去的故事。这是一本出发点为小白爽文类型的红楼同人类小说,但是似乎不经意间又混入了其他的东西,所以无法一爽到底。

这种写法也说不上好坏,好的方面是似乎遵循了古代规则,合理性强了些;坏的方面是封建糟粕一个现代人拥有几乎无敌的力量还要遵守,实在憋屈。站在中立角度讲,这本小说介于小白和老白之间,貌似有些两头都讨好和两头都不讨好,但其实质量还是不错的。

类似小说推荐

1、《红楼大贵族》

主角穿越红楼世界变成了贾宝玉,后来又变成了流落民间的皇子,其头戴簪缨,遍览众钗,钟鸣鼎食,起居八座,坐看王朝兴衰成败,接着奏乐接着舞,终成风流大贵族。

2、《红楼如玉君子》

现代人重生成为了红楼世界的林如海,此时他只有5岁,而且除了一个能让人身体健康的白玉葫芦作为金手指外,别无所有。主角从一个芝麻馅的汤圆起家,读书、科举、高中探花、整理宗族、为官一方,当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之后迎娶孔府之女,长袖善舞,在官场上节节高升,儿女双全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551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