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之美,源自于它的灵魂

书店之美,源自于它的灵魂,第1张

文丨柯浛

图丨网络

最近读了日本作家清水玲奈所著的 The 20 Most Beautiful Bookstores in the World, 书中介绍了20个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美书店

在作者眼中,书店有三个层面:

其一,它有类似于“箱子”的内部空间层面;

其二,书店是某种“车站”般的存在;

其三,书店有作为“媒介·媒体”的一面,它传承着所在地域的的历史、文化,以及作为知识遗产的书籍,同时,其自身也向外散发和传达着“讯息”。

希腊,圣托里尼岛

众神眷慕的爱琴海夕阳,

美丽的余晖洒落圣托里尼岛北端。

立足白色的露台之上,

传说中的神秘大陆,消失于海天彼方。

通往楼下书店的石阶,

正是与诸多故事邂逅的他世界口。

一踏入店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井壁上以旋涡形状写就的无数人名,都是曾在此驻留过的年轻人留下的笔迹。他们在店家提供的床铺上过夜,并当班看店。作为工作报偿,则被免去相应的住宿费用。以文学为志的青年们由世界各地相继慕名而来,使书店得以维持至今。他们在书店中度日,读书并勤笔不辍;每天与伙伴们轮流看店,同时也畅谈关于书籍、世界与人生等话题;休息时间,便到大海里嬉泳,夜晚则品尝当地新鲜的鱼肴与红酒。这里就如同一座培养未来作家的海滨学校。

被圣托里尼岛的旖旎美景所吸引,几位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在20多岁时联手开办了这家书店。创立之初,店内仅有一些手工打制的床铺与书架。之后,随着时光流逝,来访的年轻人们各尽己力,各显所长,使其渐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用木板、海边拾来的卵石,以及绳索搭就的阶梯,可通往天井附近的床铺。摆放哲学类书籍的木架,被命名为“哲学之塔”,细细高高,耸立于狭小的店内。

英国,阿尼克

站长身着缀有肩章的制服常驻于此,

由贵妇人到劳动者,形形色色的旅人汇聚一堂,

北英格兰的这座旧火车站,历经重生之后,

成为爱书客们往来逗留的停车场。

阿尼克火车站是一座巨大威严的石造建筑,从四下各个角度皆无法窥其全貌。昔年,世界最大规模的列车运营网 Great North Eastern Railway 曾将此处作为始发与终点站。

1968年车站废止使用之后,一位喜爱电车的英国男士斯图尔特,曾在此经营了一家小型的乡镇工场, 专门制造配套的列车模型玩具。此人某次自美国旅行归来时,在飞机上结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美国女子玛丽,对她一见钟情。 斯图尔特向长途飞行之中埋头沉浸于手中书本的玛丽递去了一张纸条, 上写“若愿意跟我聊聊,请举手”。两人自此开始了恋情。

不久,两人结为伉俪,玛丽也美梦成真。夫妇俩于1991年利用工场空间创办了一家书店, 而后又一点点扩大店面。 如今,车站的一部分(面积约750 平方米) 皆已作为书店之用。仿佛在讲述建筑本身的记忆,及店主夫妇的人生经历,店内的书架上设置了环状的迷你轨道,有玩具火车在其上不停奔跑。

这家名为“以物换物”的书店’,内有图书35万册。顾客来自全英各处。他们留下自己读完的旧书,同时从店中带走与其估值相当的其他书。

如此一来,人与书皆走人车站,又自此再度登程。

这种流通与循环无有止尽,书店也作为书的“停靠站”,继承了昔日因旅客南来北往而喧闹熙攘的车站风情。

墨西哥,墨西哥城

仿佛墨西哥老**中常出现的那种,

室外带有阳台、充满释放感的开敞式空间,

在绿树的环抱下挑选书籍,

在书本的环绕下品啜咖啡,

店内一年四季门庭若市,聚满了本地的爱书客。

此店由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住宅改建而成,外墙与入口处都保留了原貌的旨趣。店名中的"Cafebrería" 一词, 是咖啡座(café) 与书店(librería) 复合而成的造语。意为“钟摆”的"EI Péndulo",则是某位店主借取“傅科摆”的意象,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客人去而复来之地”而命名。穿过拱形的门洞步入店内,轩敞开阔的天井恰如其名,悬垂着各种钟摆状的吊饰。

经营者之一的爱德华多, 是一位目前在大学里身兼教职的活跃建筑师, 亦参与了书店的改造设计。如今整面墙壁都覆满书册的店内,昔日曾是一座宅邸的中庭。墙壁与书架一体化的室内构造,最大限度地活用了空间。开放式的天井加盖了透明屋顶,形态如同温室。爱德华多说:“

仅仅书籍本身陈列在那里,就已足够美丽了。而让它们接受自然光的烘托,在视觉上则更是美轮美奂。

”并且,一如昔日庭院里草木葳蕤的景象,如今店内亦植有亭亭橘树。绿色的灯罩也颇具‘ 温室风格”。购书客可以像在温室中欣赏花朵那样,端详并挑选书籍。

比利时,布鲁塞尔

下班途中,在此品尝香醇的红酒与佳肴,

与钟情的好书,来一场随心所欲地邂逅。

布鲁塞尔郊外,

这间趣味盎然的人气书店,

为市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明媚的亮色。

店堂入口处,设有一个漫画馆,墙壁上以日文片假名大大书写着“漫画”的字样。不愧是在比利时,漫画作为一种文化已相对趋于成熟,连店堂的装潢也尽显其本色。2006年开店之初,仅以此处的漫画馆与二楼的童书馆起步。童书馆内的地板均为玻璃质地,天井则悬挂着巨大的飞机模型,色彩缤纷的灯光与书架也充满了童趣。以此处为出发点,数间店面依次相连,形成一道细长的半弧形。 一间挨一间地逐个探索下去,也是逛这家店的乐趣。

陈列料理书籍的美食馆,用意大利语“Cucina(厨房)”命名。马赛克镶嵌的地板上,摆放着店主塞德里克曾经的爱车,一辆菲亚特Cinquecento。霓虹斑斓闪耀的艺术馆,与置有三角钢琴的音乐馆皆自成一格,独具个性。店中所售书籍基本以法文书为主,不过最尽头的馆内则是英文书,绘有英国国旗纹样的灯罩,搭配经典红的地毯与沙发,室内装饰均以统一的“英伦风”来呈现。

文学艺术馆内,天井悬吊着密密麻麻的书册,分别涂有比利时国旗颜色的座椅亦分外醒目。

葡萄牙,里斯本

里斯本的几位文化人共同运营的这家书店,

天井高悬,空间宽阔,昔日曾为印刷工厂。

店名在葡萄牙语中意为“慢慢读”。

以时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环置四下,

为来访的客人许诺了沉浸于书本的时间。

书店昔日曾是一座印刷工厂。 追溯建筑的历史,1973年, 在这栋厂房里诞生了葡萄牙快报Expresso的创刊号。而Expresso正是在翌年爆发的“不流血的政变”——“康乃馨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报纸。该店附近有一座吊桥, 也因革命纪念日4月25日,而命名为“四二五桥”。

如今,店堂内依旧洋溢着那种“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未米”的革命气息。书店经营者,是里斯本一个以作家与诗人为首的、约有10位成员的文化人团体。他们将创办理念确定为“专售基础性读物”,并一点点筹集资金,各出其谋,自1999年起一直运营至今。甚至还托朋友的关系,从歇业的出版社那里讨来了家具,从老药店借来了带玻璃门的货架,并立下保证“绝对只用来放书”。店内时常也会举办一些**放映会演讲会、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营业时间平日直至子夜,周末则持续到凌晨2点。

店名Ler Devagar,意思为“慢慢读”。店里精挑严选的“基础读物”共达50000册。置身于其同,连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最好的读书方式,就是一面信步游走,一面随手翻阅。

经常者之一的乔塞·皮诺操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字正腔圆,从容不迫地向我解释道,

“任何好东西,都需要花费时间慢慢去造就。愈是心急的时候,反而愈是得耐住性子。”

中国台湾,台北

某处,某条阳光充沛的亲切小巷,

有间玲珑宅院,其中,

既存有对古董旧物的眷爱,

亦深藏寻求新发现的好奇。

渴望与奇书珍本有一场美妙避逅的人们,

今日,也将聚集于此。

狭长的店内,架上琳琅摆满了手工制作的布包、贺卡、木雕印章、罐装糖果、火柴盒、厨具、草编短笤帚以及红铅笔、细管毛笔等怀旧风文具。其间,按照开本大小与主题粗略分类的书籍,各自摆放在最适宜它们的场所,与各种风格搭衬的小物品搁在一起,看去无比惬意。

此店的经营者格蕾丝,是一名活跃于当下的室内设计师。工作时为做参考,她购置了大量的书籍,因而才萌发出一个想法: “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开一家书店”此店所在之处,原本管是间用来存放家具的仓库。格蕾丝将这里当作自由市场,卖掉家具,换来了开店所需的“一点点资金跟一小块地方” 。

店内装修中最为讲究、最花心思的地方,是门、长桌和地板三处。店门是从台湾大学女子宿含楼讨来的旧物;与狭长空间恰好匹配的长桌,是开店两年之前,由一位美籍韩裔的摄影师朋友手中购得,唯有地板相对奢侈,选用了最高级的柚木材质。

恰如其店名“Very very good”,在这里,客人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有似乎能感受到前任主人温情的家具和手工小物,有店主的艺术家朋友的作品,还有格蕾丝最心爱的好书。宁谧的空间,教客人们内心放松而平静,并邂逅能够给自己带来创意灵感的、仿佛正是为自己而存在的那本好书。

每当格蕾丝打开一本书,都会念及与之相关的作者、摄影师、插画师、装帧设计师等。

“书这种东西,是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造就的一件艺术品。”

因此,店内有许多摄影集、艺术及视觉系图书,也有以装帧精美为考量基准而进购的古本书。

法国,巴黎

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对面,

拉丁区的学生街内,高高的樱花树荫之下,

有一处“乌托邦”。

至今,以写作为志的年轻旅人,

仍络绎不绝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海明威20多岁时,曾在巴黎生活过6年。晚年, 他对初涉写作的青年友人如此讲道:

“一个人的年轻时代,如果有幸能在巴黎度过,那么往后的人生中, 无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会与你同在。因为巴黎这座城市,  就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以这段话为缘起,海明威创作了一部自传,名为《流动的盛宴》,而当年支持他走上作家之路,为他的巴黎生活提供过帮助的“恩人”——西尔维娅·毕琪女士经营的书店兼图书室,亦即今日的莎士比亚书店,也登场与其中。

后来,在纳粹军的占领下,书店曾于1941年一度歇业。之后,与初代店主毕琪女士同样定居于巴黎的美国人乔治,在1951年时重新开店,恢复了营业。起初,乔治曾为书店另取了新名,但素与毕琪交情亲厚的他,在接手之后,仍将店名改回了“莎士比亚”。店内二楼,凭毕琪女士的私人藏书而开设的图书室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乔治的女儿西尔维娅与她在店里结识的夫婿,二人共同掌管着这家书店。

中国,北京

大红灯笼的招徕下,

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书虫”们陆续汇聚于此。

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动感都市,北京。

书店之中,也洋溢着宛若街市般的活力,

不断孕育着陌生的邂逅,与崭新的文化。

书店的经营者亚丽珊德拉(Alexandra Pearson)是位英国女士,少女时期,曾以外交官女儿的身份旅居北京一段日子。20世纪90年代初,好奇心旺盛的她大学毕业后,便回到了正在经历剧变的北京,并创办了一家供在京外国人交际往来的私人会所。会所中除餐馆之外,还设有容纳2000册英文藏书的图书室。后来会所决定关闭时,最让她不舍的,也是这间图书室。于是她才下决心,开办了如今这家无论谁人都可自由使用的书吧。

书吧由三个房间组成,最里面的间用于售书,外面的两间则作为图书室。 日常聚集在此的,多为学生、记者、作家、艺术家等。既有从世界各个国家来到北京居住、生活的外国人,亦有身具文艺气息的中国人。这里的通用语言是英语。中国的新锐作家,外国出版社的编辑、翻译-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里相遇,有时,一些新书便因此应运而生。

亚丽珊德拉说道:“ 书店之美,源自于它的灵魂。 ”“老书虫” 亦频繁举办一 些演奏会、讲谈会等文化活动,甚至一年一 度召开属于自己的文学节。店内装饰着历年参加活动的作家们的肖像。其中,甚至还能见到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的面孔。

在物流发达的今天,网购一本书的好处实在是太多:省时、省力、省钱。随着在网上买书的人越来越多,实体书店受到的冲击日益变大。虽然实体书店受到不小冲击,但这并不妨碍“书虫”们去寻找一家自己喜爱的书店,坐下来安静地看看书。相比节约时间的快速检索,逛书店更适合用来消磨时光。

书是有灵魂的,书店亦是。如果说文字和装帧是书的灵魂,那么书店的灵魂就在于它的设计风格和人文情怀。其实,世界上最美的书店真的很难定义,每一家有灵魂的书店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美。但是,对每一位“书虫”来说,心里一定会藏着一家最喜欢的书店。在那里,我们可以肆意在书海里遨游,好好享受看书的美好时光。

- END -

我是柯浛,“愿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是我在2018年的小目标,希望在里看看这个很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生活溢满书香。我读书,我进步,我收获,我成有诗书气自华。倡导读书风尚,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

朵云书院,上海中心52层,全世界最高的书店。抬头看云,低头看书,俯瞰黄浦江美景,来一场云端的美好邂逅。2又是一月底,用书店的气息,学生的活力,看书的平静来平复心情,学会情绪管理,给自己一个时间去消化消极。

花影淡逸萦书简,竹叶扶疏映砚池。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世界读书日,拿起身边的书本阅读吧!5喜欢看书,喜欢慢慢口味书中文字的感觉,看书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更加有内涵,有知识。

在书店里,我贪婪地读着一本又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感到自己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尽情地在文字世界里翱翔。

记:因为一间书店,爱上一座城

三月底的长沙很美,错过了很是可惜,终于告别了延绵两个多月的雨季,迎来了久违的温暖春光,即使下点雨,温度依旧凉爽,令人欣喜。

在长沙,有一家书店被誉为“长沙最美书店”,它的名字叫做“止间书店”。

每个爱阅读的人心中或许都有过开一家书店的梦想,我喜欢阅读,也喜欢书店。第一次来止间是在2018年的4月,那一段时间,我几乎跑遍了整个长沙市,只为寻找心中最美书店。来回穿梭于长沙的每一个街头,不负奔波,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第一次走进了止间,不负所望,从此之后我便成了书店的常客。

在长沙总会有这样一家书店,你在这里邂逅了某个人,然后在往后的余生里,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白天或是黑夜,一同看书,交流,买咖啡,沿着附近的街道缓缓散步……

《电子情书》中,大汤叔与美国甜姐梅格瑞恩在街角书店相遇,然后就有了暖暖的大城小爱。在长沙阳春三月的书店里,草木香的纸张、暖手的咖啡、松软的沙发、静默的许愿树……偶遇应有的氤氲在止间都已具备,只差走进书店的那个你……

作为一间书店,美似乎已经成为必需品,但美出了新高度的书店仍然屈指可数,止间应算得上一间。进门处,最先迎接你的是一簇簇精致的鲜植;再往里走一些,几张简约的小桌上摆放着店长精心为你挑选的读物。

旁边书柜前静静矗立着一株小树,一张张卡片是它的树叶,“我在长沙,想起过你”,“心愿,成为最好的自己”,“多希望手机那头思念的你,突然就出现在我身边”……每一片“树叶”,短短数语,背后都有着一个小思念、小牵挂、小怀念和小心愿。

走过了“卡片树”就来到了书店的“心脏”位置,错落有致的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已分类好的各式各样的书籍,柔和的灯光,轻盈美妙的音乐,就连书店的吊顶都显得如此古朴优雅。

在书店最里面的咖啡吧旁,是一个读者活动区域,这里的书柜均为可推动式。在平时,这里与普通的阅读空间无异,而当要举行讲座、沙龙、分享会等活动时,这里的书柜便可个性化随意摆放。

我很喜欢止间这个名字,止间这个名字的古典含义是“守心一处、止步此间。”现代解读为:“我们希望不再为生计而打拼的人能守住自己的初心,我们希望还在路途奔波的人能经常在一间书店的门口停下脚步。” 这里是一间书店,却又止不是一间书店。店内面积宽阔,共占地1200多平米,据说是从一个茶馆改建而来。

书店阅读区域内墙上挂着的“守心一处,止步止间”的牌匾格外醒目。

来到书店,不仅可以阅读、书写、饮茶、喝咖啡、聆听音乐,书店不定期的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一次来到止间,便恰巧遇到湖南大学一位老师有关生命科学的读书会。

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意是说:“阅读让一座城市更有温度。”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内在气质,那么书店就是一座城市的外在温度。

3月的长沙,像失恋的少女一般,几乎整天泪流满面,阴雨缠绵。

无论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和什么人。止间书店作为长沙最美书店的美誉,走进一看,真不是浪得虚名。爱阅读的你,都可以来这里一睹芳容,定不负所望。

看见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好期待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出本书,然后在止间搞个签售会之类的。并非为了出名,也许每一个喜爱文字的人都有出书的梦想,我也不例外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书店绝对是一个可以让人放松的地方,特别是美丽的书店。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去真正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抬起头,去望望天空,静下心感受自然的味道?

我们总以忙为借口,逃避着生活的一切,慢慢的,忙成为了麻痹心灵的“良药”,也让人失去了自我家里、路上、上班地点,三点一线似乎早已成为习惯。可这习惯之外,真的就索然无味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一个人,或者是和喜欢的人一起走进喜欢的书店阅读,你将会发现别样的风景,获得心灵的宁静。

止间的装修别具一格,在这里中式与西式的风格进行完美的结合,在现代气息中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味道,当然也更具质感。

这里休息的区域,视野极佳,设施良好,间或点缀的绿色植物让人神清气爽,分外舒服。

这里还有很多国外非常知名的品牌饰品售卖,也将书店点缀得别致而有趣。

在临走的时候,你还可以写个书签,悬挂在树上,如若书店一直保存,你是否期待:在多年后某一个阳光的午后,你又到访书店,与多年前曾经写下的文字相遇,此时的你将会是怎么的心情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474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