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友的著述情况

吴根友的著述情况,第1张

1、《四书五经简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10月;
2、《三言简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3、《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与人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
4、《社会学概论》(与人合著,军事谊文出版社1995年7月;
5、《中国社会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与人合编,第一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法句经释译》、佛光出版社会1997版
8、《那先比丘经译释》、佛光出版社会1997版
9、《墨子与世界和平》(第三作者)中国书店1997年版;
10、《郑板桥的诗与画》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1、《诸子学志》(第二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会1998年版
12、《鲲化鹏飞——传统价值的当代透视》(第二主编)2001年9月版;
13、《自由的表演与与力——中国人的自由观》,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14、《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译)JSpence(中国名史景迁);2001年12月版;
15、《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会议论文集)(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6、《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7、《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04年出7月版 1、老庄生命哲学略论 《哲学研究》1990年第10期。
2、一个道德批判的早产儿——〈金瓶梅〉》主题探论《新东方》1992年第3期;
3、《易经》——中国历史哲学之滥觞 《易经研究》(季刊)1992年第4期。
4、《龙舟会》道德启蒙意义浅绎 《船山研究》1993第1期。
5、试论明清之际“求真”与“崇公”价值观对近世中国的影响 《江汉论坛》 1994年第6期。
6、试论戴震“新理观”的历史定位 郭齐勇 萧汉明主编《不尽长江
滚滚来》论文集 东方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7、葵心不改完美志 慧境芳心两护持 (同上书)。
8、中国易学发展史纲要 《羑里易学》第一辑 中州出版社1994年9月版。
9、批判哲学的批判 《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1994年第5期。
10、缘命复性,超切中道--唐力权场有哲学终极关怀浅绎 (台湾)《哲学杂
志》1995年第三期。
11、再论今日国民性之改造 《新东方》1995年第5期。
12、场有哲学学术讲座综述 《哲学动态》1995年第9期。
13、徐复观与新儒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哲学动态》1995年第12期。
14、明清启蒙学说新论 《东方论坛》1995年第5期
15、一本深化明清启蒙学说的力作——读许苏民《李光地传论》《福建学刊》1996年第4期。
16、缘起性空说述评 《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7、一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做人理想——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浅绎 《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
18、从个人宗教到社会宗教 萧捷父 黄钊主编《“东山法门”与禅宗》论文
集1996年4月出版。
19、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贞爱”自杀形象研究 罗萍主编《女性与社会》论文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20、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申论 《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21、文化批评与社会进步——读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化矛盾的哲学反思》《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2、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化矛盾的哲学反思》给我们的启示 《福建学刊》1997年第4期;
23、世纪之交的哲学回顾与展望 《哲学动态》1997年第4期;
24、批判的武器与批判的目的《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4期;
25、人文知识分子:思想的教练与精神的探险者 《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3期;
26、板桥家书中的仁爱思想 《人文论丛》1998年卷(创刊号);
27、人性与神性的交响曲——读赵林《西方宗教文化》《现代哲学》1998年第4期;
28、“恒德”追求与自由意志——传统中国人道德自由意志鸟瞰 《科学·经济·社会》1999年第4期;
29、乡土中国如何中走向现代化《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30、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片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4期;
31、现代人文精神内在架构寻绎》《人文论丛》1999年卷;
32、科学精神、个性原则与人文素养——试评当前大学教育理念《新东方》1999年第5期;
33、道论在楚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2期全文转载)
34、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殷海光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9期全文转载)
35、近十年美国儒学儒学研究综述,《光明日报》2001年;
36、近十年欧美东亚儒学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1年第8期;
37、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等新解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38、走向多元对话的中国哲学——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侧记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39《从人道主义看儒家“仁学”与自由主义对话的可能性》(见《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0、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斠评” 《船山学刊》2001年第4期;
41、《先秦学术原貌的重构——读郭沂〈郭店楚简与先秦学术〉一书》,《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42、《从一国宪政到万民宪政——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逻辑理路浅绎》,《武汉大学学报》2002的第六期。
43、《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换——对冯友兰哲学史范式演变之反思》,收入胡军主编《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44、戴震哲学“道论”发微——兼评村濑浴也《戴震的哲学——唯物主义和道德价值》,《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45、《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兼论儒、道《易》的语言哲学思想之异同,《周易研究》2003年第1期。
46、现代中国人际信任的传统资源《伦理学研究》(双月刊)2003年第3期;
47、21世纪中国哲学主题:创造性转化(郭齐勇、陈来、吴根友等)《新华文摘》2003第4期
48、我们如何建立现代人际信任?《长江日报》2003年6月5日第11版。
49、《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读《观念的选择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文汇读书报》2003年2月21日第9版。
50、全面反映佛教大发展《光明日报》7月15 日星期二,理论周刊,第二作者,与萧先生合作。
51、儒家“君子人格” 及其现代意义《价值论与伦理学》第2期,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2、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之分析《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
53、李大钊的社会理想述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集第3集《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4、《思想的出口国与进口国》,《长江日报》2003年6月19日,第11版。
55、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国家吗?《长江日报》2003年7月10日,第11版。
56、简论早期梁启超的自由观 《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57、试论西译“自由”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由”观念的价值改写 刘可风主编:《哲学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6月版。
58、《二十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的三种范式》(《哲学门》2004年第二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59、《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向》(《学术月刊》,2004年第5期)
60、《20世纪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2年卷)。
61、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兼论康德等人有关“世界和平”的思想(郭齐勇 吴根友编:《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2、创造的诠释学:一条通向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之路——傅伟勋的哲学思想探析(吴根友 欧崇敬 王立新主编:《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3、《哲学理诗心船山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64、《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65、仁者爱仁,施由亲始——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现代转化,(加拿大)《文化中国》2004年第4期。
66、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的中国化——对当前中国社会制度建设与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冲突突问题的思考 《东方财经周刊》2005年第1期
67、如何在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对刘、郭、穆有关儒家伦理争论的哲学史方法论之反思 《儒学争鸣集》郭齐勇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68、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9、21世纪宋元明清哲学综合研究突破的可能性之探寻,《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70、关于宋元明清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的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双月刊)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71、读庄献疑——莫若以明新解,《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72、徐复观与儒家政治哲学 《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
73、“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74、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75、“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
76、如何说不可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77、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从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的三种新动向谈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78、On the Idea of Freedom and Its Rejection in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 Asian philosophy NoNovember 3, 2006
80、直面问题寻方法,重铸“经世”新精神 《求是》,2006年第6期。
81、网络时代与经典的价值 《武汉大学学术讲坛》第2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2、进步观念——理解中国现代性的一把钥匙——读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 4月6日至11日,出席在杭州、上海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年会,提交论文为: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2、5月12—13日,出席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当代新道家会议,提交论文:“上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并在大会上发言。
3、6月12日,出席了由湖北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从‘无之以为用’到‘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试论老、庄哲学的价值发现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4、 6月14—17日,出席四川大学宗教所主办的第十届中美哲学——宗教对话小型会议(同行者有郝长墀博士),提交英文论文:Education of Moral Sentiment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Modern Appropriation of Confucian Family-Ethics该论文受到美方学者Huntington College William Hasker教授, 和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的 Michael Murray教授的肯定。作为评论人,还对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Lee H Yearley教授的论文Pride’s Place in Picturing Person 作了学术评论。
5、8月8日—12日,在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哲学大学会,提交论文:《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开放性》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6、8月20—23日,在武汉组织并主持了“我们的时代问题与此我们时代的知识”小型学术讲座会,提交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政治的中国化》论文初稿。
7、9月10—11日,出席了南京大学哲学系与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西社会哲学对话”的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我们为什么拒斥自由的观念?——从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概念与自由观念谈起”,
8、10月8日—12日,出席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255周年国际儒学研讨会,提交论文为:清代前期民主政治理想与儒家政治哲学的近化转化。
9、10月20—23日,出席安徽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为: 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并主持一次分场会议。
10、12月20—23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为:徐复观与儒家政治哲学。
11、12月25—27日出席深圳大学“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提交论文为: 试论严复、梁启超对中国传统自由观的价值改写。 1、7月12—19日,澳大利亚悉尼,第十四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提交论文:徐复观的政治哲学
2、9月9—12日,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提交论文:第七届当代新儒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人类文明的一体与两面——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文明对话论”的政治哲学检视
3、11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道德的真诚如何推动真理的发现——从冯契先生论“真与人生理想”说开去
4、12月9—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儒学论坛2005——儒学与亚洲人文价值,提交论文:“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2006年2月19日——3月9日,应美国Weslyan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东亚研究中心认任Steve Angele的邀请,出席“新儒家与全球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短期访问。提交论文为:“明清时期儒家政治制度改革理想与当代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
3月17—19日,在武汉市和田会所,出席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的会议,提交论文:“庄子论真人与真理关系——《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命题的现代诠释”。
3月25—26,出席“首届中国式医院管理研讨会 ——文化的管理学价值和功能的思考”,作为特邀专家,作“儒家人性论与士君子的责任伦理”专场报告。
4月1—3日,出席“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
6月26—28日,出席武汉大学传统文化中心举办的国际楚简会议,提交论文:“传贤不传子”的政治权力转移程序——上博简《容成氏》篇政治哲学及其学派归属问题初探
9月17日—18,出席武汉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明清之际”价值观念的变化看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11月9—12日,出席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转型与思想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晚明以降解放女性的思想
11月24—26日,出席北京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儒家传统的修身理念与人格塑造”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明清时期新人格理想
12月12—14日,出席深圳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哲学建构的当代反思与未来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 提交论文:道义论—兼论荀子的“圣王观”及其对王权合法性的论述
12月15—16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内部讨论会,提交论文:唐诗中“自由”一词的语义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244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