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的一代奸雄曹操为啥娶个娼妓当老婆?

三国史上的一代奸雄曹操为啥娶个娼妓当老婆?,第1张

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很有才能,也很色,凡目光所及的女人只要长得漂亮,不论婚嫁与否,他都会垂涎三尺。他曾将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纳入后室,并抚养何进的孙子,还硬生生将吕布属下夫妻拆散将其妻据为己有,与关羽争的不亦乐乎。尽管曹操的妻妾有十五位之多,但最终成为皇后、太后的却是一位出身倡家的卞夫人。看到有些书上说,“卞夫人出身娼妓”,对于这种说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得出此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对《三国志・后妃传》的误解,《三国志・后妃传》原文是:“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那么“倡”与“娼”是一个意思吗?简单的说有些关联,但若细致的考究起来这里面还有本质的区别。

汉代以前有不少关于“倡”的记载,《史记・赵世家》有“赵王迁,其母倡也”,《汉书・外戚传》说“李夫人本以倡进”,《李延年传》曰“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这里只有倡而无娼。我国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尊崇仁义礼智信,尊卑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历史新知没有一个朝代把出身低贱的 尊称为皇后、太后的,曹操的祖父是太监,曹操父亲的出身至今都无法考证,倘若夫人又是 ,其家族的成份真是滑稽并充满戏剧性。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卞氏的言行举止上加以考证。

卞夫人本是琅邪郡人,说起来还与诸葛亮是同乡,只不过卞夫人在开阳,诸葛亮在阳都,但距离极近。卞夫人生于汉延熹三年即160年,出生时室内忽然升起一股黄气托着太阳慢慢移动,其父卞远觉得怪异就请来善于占卜的人,占卜人说:“恭喜恭喜,此乃吉祥之兆,将来必定非富即贵,此女前途不可估量”。卞远是当时的歌舞艺人,虽然地位卑贱但对女儿是百般呵护视若掌上明珠,卞氏长大后就跟随父亲从事文艺工作。20岁那年,她随团队在外演出,在曹操老家谯地与曹操邂逅,曹操也很喜欢观看歌舞表演,《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当时曹操正厌烦做官回到故地整天读书打猎自娱自乐,曹操本就好色,卞氏的美貌和才艺怎能不令曹操心动,恰巧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一直没有生育,正与曹操闹分居,于是曹操纳卞氏为妾,之后,曹操进京做官卞氏随行。

婚后,卞夫人不仅完全告别了演艺圈担当起相夫教子的职责,而且还为建立曹魏政权作出了不懈努力。董卓作乱,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出京城,袁术传言曹操已经被杀,让卞氏等人赶快各奔东西,当初追随曹操进京的属下纷纷要求解散,卞夫人说:“如今消息还未证实,一旦明日曹君回来,你们有何面目相见?”见她这样一说,众人才安下心来,而事情果如卞氏所说。卞氏出身在穷苦人家,所以从小养成了勤俭持家温柔贤惠的传统美德,直至座了皇后、太后依然不改本色,穿着不求华丽不装饰,不戴金银首饰,从来都是扑扑素素,家具都用庄重的黑色。曹丕称帝时与弟弟曹植产生矛盾,卞夫人不偏不倚努力协调,即维护了家族名誉又保持了晚年名节。曹丕欲杀曹洪,卞夫人以废黜皇后为借口劝谏,并且列举曹洪功勋,尤其是战乱中对曹操的救命之恩,告诫儿子,做人千万不可忘恩负义。卞夫人一生做过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在教育子女维护后宫稳定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当时最有“母仪之德”的一位女性。

1 相遇 这个词的古文 有那些

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遇 (遇人不淑,不期而遇等)

会 (与燕王会境上)

还有一些特殊的意思,也可表示相遇。

值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候得、适睹、谒、偶等。

还可有修饰的词,如适逢、巧遇、偶见等,但古文里也常就一字。

邂逅,有许多意思(古文),意外之事的意思,也可表示不期而遇。《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2 描写邂逅情景的古诗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情人不期而遇的喜悦。

蔓(音万):茂盛。漙(音团):形容露水多。

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婉:美好。

邂逅(音谢后):不期而遇。

瀼(音瓤):形容露水多。

臧(音脏):好,善。

《诗经 唐风 绸缪》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绸缪束薪,①

三星在天。②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③

子兮子兮,④

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⑤

三星在隅。⑥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⑦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⑧

三星在户。⑨

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⑩

子兮子兮,

如此粲者何!

一把柴火扎得紧,

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

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哪夜?

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

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

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贺婚者闹新房时唱的歌。

①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

②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朱熹《诗集传》:“良,夫称也。”

④子兮:你呀。

⑤刍(音除):喂牲口的青草。

⑥隅:指东南角。

⑦邂逅(音谢后):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⑧楚:荆条。

⑨户:门。

⑩粲(音灿):漂亮的人,指新娘。

3 邂逅这词何解

嘿嘿 就是 腹泻 之后 呗!!! 嘿嘿嘿嘿。

正解: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一旦、偶然,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英文 encounter 读音 xiè hòu 出处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释义 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 “邂逅”有二层意义,其探源如下: (1)不期而遇。王安石《诸葛武侯》诗:“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也指不期而会的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2)犹一旦、偶然。《后汉书·杜根传》:“邂逅发露,祸及知亲。”,《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裵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4 关于邂逅的爱情古诗词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

黄籘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这是陆游休了唐婉后 偶然在游园邂逅前妻 悲伤之感油然而生。两人各给对方写了一首诗,真的好经典。

5 古文翻译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孙策大战太史

孙策是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孙坚的儿子,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君王孙权的长兄。但是太史慈是谁呢?历史上关于三国之间的战争很多,但大多是孙策与刘备,曹操之间的争霸之争。对于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战争介绍甚少,那么谁是太史慈?他们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其实孙策和太史慈并不是敌人,相反还是孙策的大将军,为孙家称霸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

孙策剧照

关于孙策大战太史慈的典故还要从孙策和太史慈的认识说起。古语说的不打不相识,用在孙策和太史慈身上时最恰当不过的。孙坚死后孙策投宿袁术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想脱离袁术的管制,便拿家传玉溪与袁术换了些兵马,自己占山为王去了。

孙策毕竟有志向,想成立强盗联盟,消息传到刘鹞的耳朵里,就想请孙策来他山上喝酒,便派太史慈去请孙策。太史慈性子直,嘴巴笨,让孙策产生误会以为他要抓自己,两人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太史慈想我是奉命请你喝酒,你不来我就抢你的头盔,盛些肉给你留着吧,于是用孙策的头盔盛了一块猪后腿肉留给孙策。孙策后来知道了真相,就请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孙策后来看见太史慈为自己留的那块肉,很感动,便把肉供奉起来。并且拜太史慈为大将军,从此太史慈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结下深厚友谊。据说在黄山一带,家家墙上都挂着猪后腿肉的习俗来源于此。孙策大战太史慈结交了挚友,留下一段佳话。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的武器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冷兵器青史留名,为人称道。一件称手的兵器对于一个优秀的武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千金不换的,比如方天画戟之于吕布,青龙偃月刀之于关羽。那么,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的孙策用的是哪种武器呢?

孙策的武器

有人认为,小霸王孙策的武器应该是一种名叫双拐的冷兵器,双拐形状多样,用法多变,可以扫、拨、搂、盖、转、磕、架、拦、缠头等,灵活而有杀伤力。但是,这种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受到了很多质疑。

对于孙策的武器,史料上没有直接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史料对孙策行军打仗的记录和描写,很多史学家推测孙策使用的应该是枪这种武器,也有人因为孙策被称为小霸王,而将孙策的枪称作霸王枪。那么,从哪里看出孙策用枪呢?

根据史料记载,孙策在与太史慈的大战中,一枪刺中太史慈的战马,太史慈揪住孙策的枪,二人滚落下马,孙策夺得太史慈后肩的手戟,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二人继续激烈搏斗,直至双方救援的部队赶到,孙策和太史慈才各自撤回营地。一般来说,像孙策这样比较厉害的武将应该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但上阵杀敌选用的应该是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武器。由此可见,孙策打仗是用枪的。

小霸王孙策勇猛善战,威震一方,他带着贴身武器打下了江东的半壁江山,为三足鼎立时期的东吴大业奠定了基础。只可惜,一代猛将,英年早逝,二十六岁就遇袭身亡,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

孙策厉害吗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一方诸侯,他子承父业,统一江东,为孙吴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孙策厉害吗?他有多厉害呢?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厉害吗?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挺厉害的。

虽然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孙策确实一个狠角色。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新三国孙策扮演者

孙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他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带领旧部,广纳贤臣,横扫江东,为后来的孙吴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老版三国演义中,孙策的扮演者是濮存昕,在新三国孙策扮演者是沙溢。

新三国孙策扮演者沙溢

虽然“小霸王”孙策在三国历史中经常被遗忘,但作为孙吴势力的奠基者,孙权的兄长,大乔的丈夫,孙策从来都不是个可以忽略的角色。沙溢饰演的孙策不仅长相俊美,风流倜傥,更是壮志凌云,文韬武略。父亲孙坚死后,他以年轻之躯撑起家业,整肃旧部,忍辱负重,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率众横扫江东,割据一方。

新三国中很多角色都备受质疑,但沙溢饰演的孙策却收到了很多的好评。客观上来说,沙溢是具有一定的饰演孙策的优势的,比如孙策驰骋沙场时,年纪不过二十,遇刺身亡时也只有二十六岁。与老版三国相比,沙溢饰演的孙策更加年轻俊美,非常符合孙策少年英才的形象。孙策与大乔的邂逅和结合,也更加满足了人们对于英雄美人的幻想和期许。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沙溢的的外貌偏于文弱帅气,相对于“小霸王”孙策的勇不可当,骄傲独断,少了一点刚硬。但是仅从演技和表现力来讲,沙溢的确是比较完美的诠释了一方诸侯、一代猛将的气度和做派,使孙策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满动人。

孙策绰号

孙策,东汉末年孙坚的儿子,字伯符,是吴郡人。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一股势力,也是东汉末年众多群雄之一,是后来三国之一吴国的奠基者之一。关于孙策绰号在《三国演义》之中多有记载,孙策绰号为小霸王。

孙策剧照

其实孙策小霸王的称号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是在三国志中给与的称号,三国志的作者拿孙策与历史上的项羽进行比较,两人同为江东人,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所以孙策被三国志的作者称为小霸王。

孙策被称为小霸王与他的性格有关。孙很自信也很具有政治头脑,从他不盲从袁术称帝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孙策的缺点就是喜欢杀人并且死要面子,这与项羽很像。有史料记载:孙策知道一个文人叫高岱,于是想与他伦学问,但是高岱对于孙策的问题皆回答不知道,孙策又听信小人所言,认为是高岱瞧不起他,于是将高岱关押牢房。这是所有的文人都来为高岱求情,孙策一看,觉得此人竟能让这么多人为他求情,更加没有面子,觉得此人不能留,于是就把高岱杀了。这一点与霸气又自大的项羽很像,可能这也是后人做书时将他冠于“小霸王”绰号的原因!

所以小霸王的绰号不是说孙策沙场多厉害而是讲孙策性格做事很霸道,是江东一霸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完人孰能无错。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缺点,小霸王的绰号也算是后来文人对孙策的一种片面吧。

新三国孙策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将领,更是孙吴势力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孙策,字伯符,祖籍吴郡富春,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富阳。孙策的父亲是孙坚,弟弟是孙权,在三国演义中,孙策被称为“小霸王”。在老版的《三国演义》中,对孙策这个人物的介绍是比较少的,很多观众对他印象也不深,但是在新三国中,孙策的戏份比重极大的增加了,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

新三国孙策剧照

新三国孙策的出场次数是明显增加的,根据新三国剧迷的统计,孙策在新三国中隆重出场7次,分别在第四集、第七集、第十五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六集、第二十八集和第三十二集,而在老版三国中,孙策只有四场重头戏。

新三国保留了老版三国中所有的孙策戏份,又丰富和增加了一些新的戏份,比如子承父业、玉玺换兵、会合周瑜、大战太史慈、邂逅大小乔、怒斩于吉、临终托孤等等,新三国孙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孙策继承父业,广纳贤士,带领父亲旧部所向披靡,称霸江东,新三国中对于孙策的英雄豪气和坚毅果敢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相对于老版三国,孙策的形象斯文有余,勇猛不足,可能是因为演员的关系,孙策的“小霸王”之气并不充分,尤其是他有些骄傲自负、独断专行,甚至刚愎自用的表现,不是很明显,反而是儒将之风更加突出一些。

如果孙策不死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 ,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孙策

孙策是汉末乃至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武将,无论是是历史书籍、野史故事,还是影视作品都对孙策有着很多的记录和描绘,甚至还有一些画像、直接勾勒出了一代武将的雄姿风采。孙策,字伯符,吴郡(现在的浙江)富春人,他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人称“小霸王”。

孙策

孙策的父亲孙坚在袁术的命令下攻打荆州刘表,不幸中箭身亡,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忍辱负重,继续在袁术帐下效命。后来,孙策以父亲孙坚意外获得传国玉玺为质,以为父报仇为名向袁术借兵,并彻底脱离了袁术,带领一众旧部横扫江东,并最终统一了江东。但可惜的是,孙策在收复江东后的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治身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历史上,孙策不多,大多为手执武器的站立像,或者是征战杀敌的骑马像,但无论哪种,首先都肯定了孙策的长相,孙策长相英俊,风流倜傥,与周瑜并称于世,周瑜叫“周郎”,孙策叫“孙郎”,可见其举止风流。另外,人们对于孙策的认知都是基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而来的,所以几乎所有的都是孙策的戎装像,鲜有便装的,更没有和妻子大乔一起的。

孙策堪称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少年英雄,大业未成却含恨而逝,不仅留下了娇妻幼子和刚刚起步的孙吴帝业,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惋惜。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太史慈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了他的大将军。为后来孙权奠定王位也立下了功劳,帮助孙权治理南方。

太史慈剧照

孙策太史慈的友谊建立在彼此赏识和信任的基础上,留下很多佳话,还产生了一个习俗,就是在南方人家里喜欢挂猪腿肉!据说是为了纪念孙策和太史慈,也是希望能为家庭带来庇佑和幸福。

具体来说孙策和太史慈这两个人物的相识源于一场小战争,当年孙策脱离袁术管制之后占山为王,想召集各路英雄司机东山再起。于是要成立强盗联盟,消息被刘鹞知道了,便让太史慈去请他。两人一见面因为误会就打起来。孙策从小习武,太史慈也是东汉名将,两人打的难舍难分,100多回合也不分胜负。经过这场战争。孙策很赏识太史慈的能力,太史慈为孙策留的肉也舍不得吃,悬挂风干拜祭起来,便说要拜太史慈为大将军。太史慈对于孙策对自己的认可也很感动,便承诺会山寨之后会带自己的人马投奔孙策,孙策一点都没有犹豫便让太史慈回了山寨。

据说当太史慈回山寨时,孙策的一些手下说,太史慈只是说说而已不可信。孙策则很信任太史慈,并亲自于第二天中午带人在辕门外等。可见对太史慈的重视。太史慈也没食言,第二天真的带领人马投奔了孙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115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