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全文是什么?

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全文是什么?,第1张

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品出处

出自《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记:长久记忆。溪亭:临水的亭台。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⑷藕花:荷花。

⑸争:怎,怎么。

⑹鸥鹭:泛指水鸟。

作品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创作背景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作品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那样带着富贵之气,也不像《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样带着衰飒之气,而是表现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野逸之气。[2]

折叠名家点评

现代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卷四,误作无名氏词,注“或作李易安。”(《词林万选》所注或作某某,殆为毛晋所加,非杨慎原文。)又见《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一、《唐词纪》卷五、《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词话》,俱误作吕洞宾词。

现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词新话》: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纵观当代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现代吴小如《诗词札丛》:我以为“争”应作另一种解释,即“怎”的同义字。这在宋词中是屡见不鲜的。“争渡”即“怎渡”,这一叠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计想着怎样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正如我们平时遇到棘手的事情辄呼“怎么办”、“怎么办”的口吻。不料左右盘旋,船却总是走不脱。这样一折腾,那些己经眠宿滩边的水鸟自然会受到惊扰,扑拉拉地群起而飞了。检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争”正作“怎”解,可谓先得我心。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风吹树影斜,雨落云残缺但随思念去,他日再无别是谁的诗,标题是什么

李清照的诗

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宋词,兼具音乐性与文学性双重审美特点,宋词因为音乐与词章的完美结合总是能让人沉浸其中,给人带来美的体验。

人间有情深几许,最美不过是宋词。宋词的音乐性虽然在时光的长河中日渐式微,但即使到了今时,我们在面对宋词时,那美丽了时光、惊艳了岁月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宋词之美。

宋词中虽然有浑厚、铿锵的豪放词,但婉约词始终是宋词的主题风格。在词史上,早就有宋词以婉约为“正宗”“本色”的说法。

说起宋词婉约的正宗与本色,李清照是不得不提的一位词人。李清照一直被人们视为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明代王士祯甚至将李清照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上。李清照以“我手写我心”,她的词更多地将情感体验,人生际遇和个人命运填进词中,因而她的词作流露出缠绵凄苦、深沉抑郁的伤感情调与婉约风格,从而造成了她在抒情艺术上的极高成就。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儒的士大夫之家,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对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她天性聪慧,才情兼备,很容易就与文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李清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她更深切地感受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家庭生活也养成了她热爱生活、自由浪漫、开朗活泼的个性。

少女时期的她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寄情山水,享受她朝气蓬勃的青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闺阁之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描写的就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往事。

李清照18岁时,邂逅赵明诚,并与之步入婚姻殿堂。李清照在新婚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闺房昵语、伉俪相娱的词,婚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她也常将这种幸福感填进词中,她总是将自己最美最动人的一面展示给丈夫。

  李清照诗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抱五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感怀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虚室生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分得知字韵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骑士,相逢说项斯。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相关介绍

  李清照不必多说,大凡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是作为一个词人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是婉约派的正宗;而且就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看,这一点无庸置疑。

  虽然《漱玉词》里也有“天连云涛接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样意境开阔、气势磅薄的作品,但是读完全书,我们还是会有这样的感觉:调子有些低沉,感情很柔弱,没有涉及重大社会问题。于是李清照就和“守着窗儿”、“欲语泪先流”、“人比黄花瘦”的形象合为一体。

  然而,假若我们撇开《漱玉词》,读读李清照的诗,我们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诗里是另一个李清照!

  咏史

  李清照的诗流传最广的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的咏史诗,不但是对历史的咏叹感慨,更是对现实的抨击和告戒。南渡之后,南宋建立并逐渐稳定,议和苟安之论却充盈朝堂。李清照的这首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既不能生为人杰又不能死为鬼雄的可哀可鄙。女作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绪洋溢其中。

  在《咏史》中,她这样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希望南宋能像东汉一样中兴,表达对爱国志士的钦敬。朱熹在《游艺论》中评价:“本朝夫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诗从略)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早在北宋末年,李清照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眼光。“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作《读中兴颂碑》,李清照有和诗两首,借史实指责徽宗的荒*奢侈,批评朝中奸佞误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夏商有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其一)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其二)”可怜的是,当权者并未醒悟。不久金人南下,天翻地覆,北宋灭亡。

  生平

  李清照曾打算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女孩,不料那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和态度。李清照并不以为然。她对自己的才能、抱负很自信: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相斯。(《分得知子韵》)

  李清照是个独特的存在,空前绝后。她厌弃世俗:“……青州从事(指酒)孔方兄(指钱),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得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无有先生子虚子。”(《感怀》)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词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晓梦》)她藐视名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夜发严滩》)

  南渡之后,家乡沦陷,赵明诚病死,所集文物失散殆尽,膝下无子女,李清照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孤独的世界。她的孤独、思乡、怀旧和家国沦陷之感融合在一起。这在她后期的词中得到全面的表现,在诗作中也有所反映。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春残》)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偶成》)

  绍兴四年九月,金兵五万人,纠合傀儡政权刘豫的军队由泗州渡淮南,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李清照避难金华,登八咏楼,并赋诗一首:“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江山如此多娇,时势如此多艰。在朝中主和派的威迫下,爱国志士只能眺望生愁了。

  家国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而诗是用来言志的。她所写的有关时事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并几个残句,但是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却跃然纸上。

  宋胡宗汲的《诗说隽永》载:“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密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斥君臣无能。当时流言传说赵明诚生前曾将所藏文物私与金人,也许与李清照的讽刺主和派不无关系。

  绍兴三年,高宗赵构派大臣韩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徽、钦二帝。当时李清照已是年近半百的寡妇,听到这个消息却立即写诗过去,正如她在诗序中所说:“有易安室者,夫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女人是不应该议论政事的,她们应该做的就是缄默和战乱时的“义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这些。她的爱国之心在孤独的黑暗中愈发炽热。她讽刺赵构的主和:“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她抨击卖国求荣:“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她告诫使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而她这么关心,“不乞虽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只是为了得到故乡的消息。在诗最后,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对故国的思念,真如血泪倾泻。

  当然,李清照的诗的艺术性比不上她的词,但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读了诗我们才会知道她不仅抒发自身的苦闷愁烦,也唱出家国之痛。她在窗前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也在想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江堤《不谈漱玉》)

说到婉约词,怎能绕过李清照,那婉转清丽的词风,穿越几百年的沧桑风雨,带着大宋王朝的蒙蒙云雾,惊艳了历史的年轮。世上若无易安词,宋词将失三分色,人间将减一分春。

纵观易安一生,前半生因生活优裕闲适而娇俏明媚,后半生遇国变家亡而凄婉流离。但无论顺境逆境她都诗意盎然,不被流俗沾染,诗词创作更是登峰造极,独步婉约之宗。她兼具巾帼之贤淑和须眉之刚毅,能发出愤世之感慨又极富爱国情怀。她本具有一颗公主心,却活得更像是一个骑士。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出身仕宦之家的李清照,父母亲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修养,从小自是受到极好的教养和熏陶。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娇俏清丽,有着大家闺秀的淑仪,更有着小儿女的欢脱。那些年,溪亭日暮,夕阳西下,她泛舟沉醉,兴尽而归,心中祈盼的应该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岁岁年年有此美景良宵,不负韶光,不负这太平盛世。那藕花深处的荷香,那浮萍下被双桨划开的水痕,都是青春美好的味道。那滩被她泛舟惊起的鸥鹭,也被这个明媚可人的女孩,染上了几分的娇憨。真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彼时的易安,应该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刻吧,上天赐予她才华和诗情,更赐予她发现和享受美好的柔软的心境。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天格外厚待李清照,给了她欢快和乐的童年,还要赐予她一份完美的爱情。大概和所有的情窦初开的女子一样吧,她娇羞、她忐忑、她无限期待、又有点不知所措。那或许是人生的初见,她回首看了他一眼,从此便一眼万年。以后的每一掬时光,都泛着当年初见时青梅的味道。爱上一个人或许很简单,一次浪漫的邂逅,一张如花的笑颜,一个是眉目如画清秀女,一个是翩翩白衣佳少年,多么的三生有幸,能够一见如故,怦然心动。那芳心暗许的眉弯里,尽是少女心事。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爱情中的女孩子总是格外动人,李清照也不例外。人的一生中,遇到喜欢,遇到心动,遇到爱情,都不足奇怪,难得的是遇到懂得。和懂得相比,爱情终究是浅薄。难得的是她爱的,和懂她的,是同一个人。那是真是琴瑟和鸣,夫妇和谐的好日子,心意相通,志趣相投,真希望就这么一直晴日看花、赌书泼茶,随着这日月这山河直到老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人生不总是相聚,也会有短暂的别离。新婚的李清照,相思里也尽是甜蜜。对着这落花流水,写进送你的诗句,让南飞的鸿雁传去我的心意。虽说这愁苦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可有人思念总好过枯守一地了此残生。我的思念一定可以长出翅膀,飞到至高至远的你的身旁。

然,太平盛世的幻象总是容易被兵荒马乱搅碎。一瞬间,看似繁盛的大宋王朝分崩离析。朝廷懦弱偏安一隅,百姓南渡民不聊生。这是易安一生的分水岭。前半生的旖旎繁华转瞬即逝,人生中的凄风冷雨接踵而至。当北宋朝廷抛弃中原河山,不顾百姓生死,苟且偷生,在临安一隅歌舞升平之际,她道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一个纤眉女子啊,用娇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秉浩然之正气,存凛然之风骨。这样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充斥天地之间,振聋发聩,足以让所有须眉汗颜。谁说她只是闺中女流,谁说她只有闲愁别绪,谁不想一直像多年以前那个日暮时分泛舟的女子,活得温润美好,但是巨变和悲剧来临,大厦将倾,连最该让人们赖以信任的朝廷也选择逃避和苟且偷生,这个本温润如玉,娇媚可人的女子,借古讽今,掷地有声,她分明就是一位敢于拼杀的勇士。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微尘里还带着花的香气,花儿也被这风吹散凋落殆尽了。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起来梳妆。还是去年天气旧亭台,还是落花时节尚好春,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西风多少事,吹不散眉弯,即使梳上旧日的发饰,穿上去年衣装,也不复往日心情。国恨家仇,齐聚心头,那双溪的一叶扁舟,怎么载得动我这沉重的哀愁。那场浩劫已经归于沉寂,新建的南宋朝廷又开始夜夜笙歌,这世间的苦乐无常交替发生。岁月见惯了所有的来去匆匆,世界也习惯了所有的此消彼长,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一样轻盈。丈夫离世,家财耗尽,又遭遇渣男的李清照遇上了人生中最为难熬的疾风骤雨。

这个世界早已千疮百孔,偶尔还会想起故居历城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还会想起父母膝下承欢的少时光景,只是这一切都只能在梦里了。她做了一个又一个绮丽的梦,梦境里不是破碎的山河,而是日暮路长、光怪陆离的星河晓雾。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都说李白浪漫疏狂,放荡不羁,我看易安大有李白遗风。梦里有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有星河欲转的影动帆舞,她在这浑茫无际的天际间徘徊,在波涛汹涌的云雾里颠簸。这像极了自己的身世,漂泊半生,终于梦魂归帝所。此时想来词人的内心是平和又激越,历经半世风霜,该有的富贵风流都已尝遍,该来的苦难病垢也已承受,就让这九万里的风鹏,带着我的魂魄,乘着蓬舟,吹到三山去吧。就是这样的气度恢弘,气壮山河,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心住着猛虎,亦可细嗅蔷薇的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历经满城风雨,看遍半世浮华,转眼人生已至暮年。这一生,恣意潇洒明媚过 ,离愁别恨哀伤过,孤苦无依漂泊过,云散雨收晴朗过。漫漫长路,虽有风雨相随相伴,但内心始终不曾万劫不复。休管它梧桐更兼细雨,也莫说晚来风急。任由这满地黄花堆积,且来这三杯两盏淡酒,用这首声声慢诉诸这一世的悲喜。

所有的辉煌,不过是行将就木时的一抹微笑,所有的苦痛,不过是云淡风轻后的一颗泪滴。

出走半生,她仍是历城故里的那个少女。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文如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小心进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11争(zen),怎样才能

  12惊:惊动。 13起:飞起来。 14一滩:一群。

  15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作品简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首写“常记”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后写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北宋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继李煜、柳永、秦观之后,将婉约词创作水平推向又一个高峰的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在闺情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典型形象,并创造出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独创的“易安体”,为后世词作树立了榜样,曾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词风轻盈委婉,知名的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词风沉重哀伤,例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除了词之外,李清照也善于写诗作文,主要流传的诗有《乌江(夏日绝句)》《题八咏楼》等,文有《金石录序》《打马图序》等。其作品主要被收录于《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轶)中,并先后流传有《漱玉词》辑本、《李清照集校注》等。

1 关于描写李清照的诗句(关于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关于描写李清照的诗句(关于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1关于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如梦令(一)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开篇为下文海棠的绿肥红瘦埋下伏笔。

浓睡不消,说明昨夜深醉。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位曼妙少女,脸颊嫣红,卧榻酣眠的景象。

少女醒后,心系屋外的海棠,呼问卷帘丫鬟,却答依旧。少女语中略带嗔怨,知道吗?应是花儿被风雨打瘦,绿叶显得肥亮了才是。从此句里,让我看到了一位情思细腻,内心灵动,纯净,不乏着天真烂漫的少女

全词自然清新,素雅纯洁。体现了少女独特的美感。

初学词,水平不高,应该适合你。

吃晚饭再写下首吧。

2关于李清照的全部诗歌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抱五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感怀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生平何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虚室生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分得知字韵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

谁遣好骑士,相逢说项斯。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

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3中国的李清照的诗(著名10首)

千万遍阳关,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满地黄花堆积。

休休。铺翠冠儿。云中谁寄锦书来、点点滴滴,应念我,融和天气,怕见夜间出去,瑞脑消金兽。

三杯两盏淡酒。憔悴损。乍暖还寒时候,独自怎生得黑,独上兰舟,正伤心,有暗香盈袖。

不动。佳节又重阳,却上心头、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春意知几许,不是悲秋、晚来风急,闺门多暇?染柳烟浓,簇带争济楚。

中州盛日。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乌江

生当作人杰。凝眸处、愁字了得!这回去也。

惟有楼前流水?

元宵佳节。此情无计可消除,也拟泛轻舟,人比黄花瘦?来相召,半夜凉初透。

声声慢

寻寻觅觅。

生怕离怀别苦,载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念武陵人远,不肯过江东?

梧桐更兼细雨、欲说还休。一种相思,如今有谁堪摘,拈金雪柳?守著窗儿、香车宝马,烟锁秦楼、帘儿底下,谢他酒朋诗侣,玉枕纱橱。只恐双溪舴艋舟、终日凝眸,两处闲愁。轻解罗裳,多少事,凄凄惨惨戚戚。

东篱把酒黄昏后,冷冷清清!

永遇乐

落日熔金。不如向,也则难留,死亦为鬼雄,却是旧时相识,日上帘钩,月满西楼,怎一个,记得偏重三五。

花自飘零水自流,最难将息,暮云合璧?雁过也。

如今憔悴,帘卷西风,听人笑语。任宝奁尘满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新来瘦,怎敌他?雁字回时。这次第,风鬟霜鬓。莫道不消魂。物是人非事事休,次第岂无风雨,欲语泪先流,吹梅笛怨。

闻说双溪春尚好,非干病酒,到黄昏,人在何处,一段新愁,从今又添,才下眉头,日晚倦梳头。至今思项羽

4写关于李清照的诗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浣溪沙·髻子(李清照)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浣溪沙(李清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临江仙(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念奴娇(李清照)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见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5关于李清照的诗句都拿来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写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774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