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为什么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

视频:为什么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第1张

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才会始终一面对着地球,这不是巧合,这叫潮汐锁定。

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玩过一个游戏,用绳子系上一个小桶,里面装上半桶水,然后把筒甩起来,由于离心力,桶里的水不会洒出来。这时如果用一个固定物体做参照物,桶口的方向是360度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桶是有自转的,但是为什么桶口始终对着我们呢?因为水桶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我们公转,而且角速度是一样的,桶口转一圈,水桶也绕着我们转了一圈,所以在我们看来,桶口始终对着我们。月球和地球也是这样的关系,不过两者之间没有那根绳子,取而代之的是万有引力。

我不知道这个PS代表着什么。是对于照片的后期处理呢?还是篡改了照片的真实。

如果是前者,那显然是必定的,如果不经过后期处理,怎么可能把原本是球形的月面图给压平成一个平面?在这没有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所赐恐怕公众也没有欣赏月面图的机会吧。

如果说是后者,篡改了照片的真实,那我只能说是阴谋论者无聊的鼓噪。如果美国人要掩盖某些事实,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不把月面图公布给公众,何必绕这样一圈自取其辱?再看看某些人说美国人掩盖实施的理由,不是网上说XXX经度,XXX纬度有一个巨型的UFO么?想想奥卡姆剃刀,你愿意相信是哪一种解释?没有UFO或是美国人要掩盖UFO。无论从逻辑上还是科学的推论上都说不过去。

奥卡姆剃刀:http://baikebaiducom/view/92710htm

再来说地球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高中地理课本会讲到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

似乎也像是一个巧合罢了,但是看看太阳系其他的行星,木星、土星也有诸多卫星也是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没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质心已经不在月球的几何中心,而是在略微靠近地球的地方。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候,质心靠近地球能量更低吧,这样好像地球的引力锁住了月球,才有了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的现象。

爱奇艺、芒果TV。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穿过月亮的旅行由爱奇艺网络工作室联合投资出品,所有的影像权,传播权,播放权均属于爱奇艺视频。穿过月亮的旅行讲述的是一对新婚燕尔却在不同城市打工的异地小夫妻,在中秋节当日同时获得了一天意外假期,为了给对方惊喜,两人分别搭上火车踏入了一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浪漫旅程。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9万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另有2009年发行的美国同名**《月球》。

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正面地图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向往的,所以说在这一方面的话我们对于月球的研究也是非常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国家的航空力量更加强大。然而在研究月球的过程当中肯定就会遇到轨道交会对接的情况,这一些情况也是为了使得我们的卫星能够更好地运转,所以说才进行的一系列举动。在热点上就有首次月球轨道交汇对接视频曝光,网友们对于这一个交汇过程都表示非常的神奇,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对于首次月球轨道交汇对接视频曝光这件事情来说,这个教会过程神奇吗?

首次月球轨道交汇对接视频曝光,这个交汇过程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太空是真空的状态,所以说在这一方面如果是说进行如此细致的操作,那么肯定会给我们带来神奇的体验。而且在月球上我们是属于未知的情况,如果是说在月球的外太空当中能够进行月球轨道交汇对接的话那么肯定这一个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才会使得这一个过程变得非常神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太空的效果肯定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对于月球轨道交汇的对接视频也是非常关注。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力量,甚至是感受到这里一个交汇过程当中的神奇,所以说才能够导致我们对于太空的位置更加的关注。月球在这一方面的话肯定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视频曝光也是对于月球的揭秘,所以说这一个交汇过程是非常神奇的。

对于首次月球轨道交汇对接视频曝光,这个交会过程是非常神奇的。

一、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月球的起源,大致有四种说法,分别是分裂说、俘获说、同源说、碰撞说。分裂说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二、地球月球的形成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月球大小的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弥漫的星云物质,几乎在同一个太阳星云的区域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大小不同的天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事实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地球和月球的平均化学成分差别很大,人们发现月球的岩石也要比地球的岩石古老得多。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太阳系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三、月球是空心的吗

学界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徐蒙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阿波罗月震实验并不能说明月球是空心的,或者说并不能反映任何月球内部结构,因为这次月震只是经过月球浅表层后传回的信号,根本没有进入月球内部深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41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