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派浪漫?

什么是老派浪漫?,第1张

老派浪漫是指慢条斯理间,看到一个人历久弥香的真诚。感谢岁月,终究是厚待了他。日子久了,才咂摸出竟是典藏的金浆玉醴。入口柔和,入胃温暖。如果短暂分别,甚至会有上瘾一样的想念。

浪漫,汉语词语,拼音làng màn,广义上的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狭义上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诞生于西欧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名词解释:

宋苏轼《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宋曾巩《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栉,子勿浪漫西与东。”

宋张镃《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英文中也有Romance一词,而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把老派的底蕴,归还生活

1、找回仪式感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我们呢?却被时代节奏带着跑,似乎正一点点丢失生活的乐趣。虽然万物皆可“简便快”,但我们,其实可以让生活更“复杂”一点。

《圆桌派》的陈立说,用力认真生活,不要蜻蜓点水,慢一点,何用太心急?生活本身,就需要精雕细琢。回归纸质书页的质感,拾起笔来细细记录每一天。

天寒煮酒,围炉烹茶;关上手机,漫步庭院。

感受恬静岁月的流淌,沉下浮躁迷茫的一颗心,找回生活的仪式感,找回独属自己的老派浪漫。

2、回归老派的淳朴

城市的高楼幢幢摩天,直插云霄。

虽然看似真的实现手可摘星辰,但比起抬头看天,我们似乎都更倾向于低头刷屏,忙东忙西。

其实,回归原始,保留一份老派的淳朴很有必要。

《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从台北白领变回台南导游,回归成长的土地,寻回儿时的初心,在淳朴的生活里拥抱从容的松弛感,实现身心自在。

让生活里每一件繁琐小事,都能活出新奇细致的体验

致我们:老派生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门人生的哲学。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努力为自己抓住点确切的幸福;在有限的生命里,用力地,让每一刻都活出滋味来。

每天想通一点点,松弛下来,睡个好觉吧。

我一直认为父母辈的人大多务实朴素,与“浪漫”毫不搭边。直到我年岁渐长,开始慢慢浅尝到生活除了诗与远方之外的平淡之味后,才对于他们的浪漫有了新的理解——那是种老派的浪漫,蕴于一蔬一饭、一呼一吸之间。清清浅浅、余味悠长。

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在自家的储物柜里乱翻,因为那里总藏着一些能满足我小小好奇心的老物件儿:姥爷年轻时买的老式收音机,老妈中学时摘抄诗句和歌词的笔记本、印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搪瓷缸子……

最让我兴奋的发现是一沓信——父母谈恋爱时老爸写给老妈的信。

话说老爸年少时不爱学习,但很爱看书,散文诗歌、武侠言情来者不拒。在那个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的年代,那些从地摊儿淘来的盗版书成功让老爸变成了一个有些许文艺气质的……近视眼。后来,文艺气质终于在追姑娘时派上用场。

老妈的名字里有个“梅”字,老爸在家里排行老二,于是,那些信都以“亲爱的梅”开头,以“二哥”结尾。中间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让人读来脸红心跳的称谓。

再后来,我在老爸留下的便条上又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称呼,虽然便条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

看**,从古到今都是情侣间约会的最佳活动之一。过去没有**时,约中意的女子出门,一定会去看一出应景儿的折子戏或话本,无非都是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故事。演员在戏台子上唱得期期艾艾、婉婉转转,观众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柔肠寸结。动情时,两人眉目传情地对望一眼,便顺理成章走到一处。

到了父母辈的年代,看**还算是个奢侈活动。彼时经典外国大片正是蓬勃之时,于是我臆想,老爸老妈约会时少不了要看些《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之类的片子。黑暗里,他们也许在默默观察彼此的情绪,哪里会高涨,哪里会低落,哪里会动容,哪里会落泪。他们在那产生共鸣的情节的催化下,眼睛盯着幕布,手却已经悄悄握在一起。**结束,意犹未尽的两人在夜风里散散步,再把票根好好收藏。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晚睡得迷迷糊糊醒来,看到客厅里还亮着诡异的光,压得极低的音乐声和对话声若隐若现。我蹑手蹑脚从卧室溜到客厅,发现老爸老妈居然在用录像机放**!放的就是那部享誉全球的《泰坦尼克号》!

非常不巧,当我把目光转移到**画面上时,“少儿不宜”的情节正好上演,二老那既尴尬又暧昧的眼神儿我到现在都记得。

照片

今年是父母结婚三十周年,一家人去拍了一套全家福留作纪念。

那个年代没有婚纱,更没有婚纱照,穿一套红衣服,摆顿酒席,婚就算结了。没有照过如此正式的照片的老爸老妈显得很不习惯,甚至有点儿扭捏。他们在摄影师的威逼利诱下摆出各种“搔首弄姿”的POSE,亲密地拉手或是拥抱。甚至老爸在摄影师要求两人“笑一定要露牙”的时候,情不禁自笑出了声儿。

可是照片拍出来的效果,出乎我意料得自然美好。有一张照片,老妈微微垂着头,侧脸靠在老爸肩膀上,柔和的光线扫过她已经不算年轻的脸颊,一向性格利落火辣的她,眉眼间竟然有了少女初恋般的娇羞甜美。

是了,这就是父母辈的爱情,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装饰,却大多能一走一辈子。我想,毕竟三十年的时间很长了,长到足以让一家人有了牵扯不断的默契。

仪式感

说到仪式感,我很惭愧。有一段时间太忙太浮躁,常常是能凑合就凑合,日子过得无精打采。好在家里有两个极重仪式感的人,一个是外婆,一个是老爸,让平淡的生活有了小确幸和小惊喜。

外婆的仪式感大多在老习俗和吃食里。端午的粽子和艾草,中秋的月饼和瓜果,过年的饺子和元宵,这些食物一定是外婆精挑细选了材料回来亲手做成,里头包含的是老人对于生活的盼头,对于儿女最为直接的爱。

老爸的仪式感则体现在细节里。比如说,遇到情人节、妇女节这样的节日,老爸总不忘给我和老妈发红包,虽然他微信钱包里的钱常常是管我要的;再比如说,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都不会忘记,一定会在那天多做几道菜,再开瓶红酒;又比如说,他在圣诞节帮我卖圣诞苹果的时候会多买两只包好,用丑丑的字写上肉麻的话放在老妈床头,虽然一转眼苹果就被老妈吃掉了……

还有一种仪式感,是老爸对于微小事物的感触。不再写信后,老爸的文艺细胞没了用武之地很长时间,直到他50岁退休赋闲在家。偶然一次,他将清晨遛弯儿散步的心得发在了朋友圈。我看后大惊,觉得老爸是一个被本职工作耽误的业余作家。

在我夸大其词的鼓励下,他的创作灵感集中迸发:同学聚会要写一段《忆少年》,外出旅游要写一篇《XX游记》,甚至锻炼身体时看见花花草草也要写几句《散步偶感》……虽然老爸的文字不华丽,有时还有错别字,但在那里面,我能看出他这一辈人对于生活朴素却生动的热爱和投入。

今年他和同学组团去厦门旅游,我要他帮我带些明信片回来。于是,老爸每到一个景点就先去找卖明信片的小店,在那个以文艺小清新闻名的城市,这个五十多岁的帅大爷也显得很文艺。他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了很多册风格迥异的明信片,还有他花了半天时间写成的《厦门游记》。

苏东坡有词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些老的情节,老的浪漫,老的爱情,比轰轰烈烈更让人动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84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